永乐大典残卷 - 第 305 页/共 331 页
【经世大典】:中统五年始置。提领二员,祗应司国初建。开平府宫阙,燕京 花岛上下殿宇,始置祗应司,以供备之。设大使一员,秩从五品,隶宫殿司累。置副使一员,直长三员,吏目一员,司史二人,今掌内府诸王邸第异巧工作修禳应办侍观营缮。管匠七百户,隶大都留守司,今定置大使一员,使一员,直长三员,吏目一员,司吏二人。油
漆局
【经世大典】:司属油漆局,中统元年始置,掌两都宫殿髹漆之工。提领五员,同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
画油局
【元史】:画油局,至元二十年立画油局。置使、副直长各一员,俱是詹事院。三十一年,改受徽政院。大德十一年依从八品印,使、副各受敕,而直长受省。至治三年罢之。仍受院。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一员。
出虫葛局
【元史】《百官志》: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吏目一员,掌出虫葛铸造之工。至元十二年,始置局。延三年,升提举司。设今官。
车局
【经世大典】:中统五年始置,提举二员,管勾一员。
轿子局
【经世大典】:中统四年始置,掌成造御用异样木植鞍子诸物。提领一员。竹作局
【经世大典】:中统四年始置,提领二员,提控一员。
抄纸局
【国朝诸司职掌】:秩从九品,隶户部,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司吏一员。印钞局
【国朝诸司职掌】:秩从九品,隶户部,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司吏一员。
杂造局
【元史】《百官志》:至元七年立,置使副各一员,受詹事院。三十一年,改受徽政院。大德十一年,依正八品印,受敕,增置受省,直长二员,至治三年省之,而止设受院。使副二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瑞阳志】:杂造局,在医学之后,至元二十四年创立,专掌成造进呈杂用之物。每岁解纳于内府,以备国家不时之用云。本路额造生活铁马镫二伯七十五副紫大样辔一百一十四副,心红油毡一百副,心红皮箧二十副。
【洪武毗陵志】:杂造局,元至元庚辰,以旧通判厅置杂造局。庚寅改创于晋陵县,基今不存。本朝洪武丁已。创置于武进县东街,为四县造作之所。
【苏州府志】:苏州府杂造局,本朝在卧佛寺南,洪武六年设置。
【徽州府志】:徽州元杂造局,在东北隅灵顺庙之左。岁用毛铁二千七百五十四斤,造军器手刀三百六十五把,枪头一百七十五个。上下半年起解,元末毁于兵。国朝创于永丰仓旧基。季造军器漆弓一百七十五张,腰刀三百把。其馀头盔铁甲箭支等项,随时所需,未有定额。
【严州府志】:严州府杂造局,在城东北隅秀山下,庚子年开设。置官二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岁造黑漆角弓二百六十一张,弦四百三十二条。
【金华府志】:金华府杂造局,在府治西。人甲六十九副,黑漆罗圈铁甲三十副。四色水牛皮甲三十九副,手刀一百面,枪头八十个,弓箭杂带二十五副。
【信安志】:信安府杂造局,在府治东北子城内二十步,旧系铜钱局。
【温州府志】:温州府亲造局,在府治西,即旧知隶厅。设局官二员,专门管本局人匠。排日管造军器,每季依例解发,违则有罚。详见《额造军器下》。本局设典史司吏并于局内选差。宁波府杂造局,在西北隅河利桥东,元系宋平籴翟仓基。至元十三年,改置杂造局。设官置吏,监造军器省解。
【嘉禾郡志】:嘉禾府杂造局,宋无。元朝局,在行用库后。设官,大使、副使各一员。元未张士诚窃,并不设官,自内附。皇朝移就府东兰桂坊内置立,设大使、副使各一员,系正从九品。
【吴兴志】:湖州杂造局,旧志所无元为军器杂造局,在府治西三里丁家丬白匕几。皇朝于归安县学南,择民居创建。岁造常课军器。
【真定志】:冀州杂造局,元初系忽都虎下摩哥所掌之局。至元十九年,札忽台以献皇太子专掌造作。置大使一员,受詹事院。三十一年,改受徽政院,用从七品印,今定置受院。大使一员,受府。副使一员。
【南昌府志】:南昌府杂造局,在新建县治之东。
【南康志】:南康府星子县杂造局,在县治东。
【吉安志】:吉安府亲造局,在府治东,元朝文锦局旧基。局设大使一员。
【武昌志】:武昌府杂造局,隶承宣布政使司。
【衡州志】:衡州杂造局在府治东。
【三山志】:福州府杂造局,即宋试院旧宇。今总管府勤政堂之后。岁造常课,绣段衲袄系腰。皆在马。其工匠有定数,设局官以庀基事。
【泽州志】:泽州杂造局,在行用宝钞库西
【路州志】:路州杂造局,在平政东街南。
宝源局
【应天府志】:应天府火药局东。
【国朝诸司职掌】:宝源局秩正九品,隶工部。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宝泉局
【武昌府志】:在武昌府,隶布政使司。
泥厦局
【元史】《百官志》:泥厦局,提领八员,管勾二员,中统四年置。
上都葫芦局
【元史】《百官志》: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七年置。
净息局
【重庆府志】:净息局,委制司属官兼专催收本府城内外慢店户月额官钱。
宣德八鲁局
【元史】《百官志》: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河中府局
【元史】《百官志》: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
襄陵局
【元史】《百官志》: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
冀城局
【元史】《百官志》: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
潞州局
【元史】《百官志》: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
纳失失毛段二局
【元史】《百官志》:院长一员。
恩州东昌局
【元史】《百官志》:提领一员。
东市平准局
【长安志】:局在城朱雀街东市,隶大府寺。
西市平准局
【长安志】:局在长安城朱雀街西市内,隶大府寺。
造袋局
【会稽前志】:局在府治东北。
修故局
【隋书】《百官志》:卫尉寺武库署,又有修故局丞掌领匠修故甲等事。
修政局
【宋史】:提举修政局,绍兴二年,诏置修政局。令百官条具,修车马,备器械。命右相秦桧提举参知政事同领之,其下有参详官一人,侍从为之。参议官二人,检讨官四人,卿郎为之。如讲议司故事,三月而罢局。乾道二年,诏理财之要裕财为重,自今宰相可带兼制国用使参政可同知国用事。刘一止传:一止迁监察御史,时秦桧请置修政局。一止言:宣王内修政事修其外攘之政而已今之所修特簿书狱讼,官吏迁降,土木营建之务,未见所当急也。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朝事自王荆公秉政,始创制置。三司条例司,以行新法,其后蔡儋州,当国踵其故。置讲议司,儋州罢,张文忠代之。乃置政典局,不隶三省。靖康初,徐择之吴元中共政。又置详议司,俄以人言罢。绍兴二年,吕元直秦会之同相,元直督军于外,会之欲夺其柄,乃置修政局,自领之。诏职事官及守令以上言省费裕国强兵息民之策。以户部待郎黄叔敖为参详官,置局如讲议司故事。曾谏议统时为尚书郎,谓会之日:宰相事无不统,何以局为?会之不听。数月,会之罢。是日慧星出,议者以为修局所讲,多刻薄之事,失人心,致天变。后五日遂罢修政局焉。
政典局
【赵善自警编】:陈忠肃公在通州。张无尽入相,欲引公以自助,时置政典局,乃自局中奉旨,取公所著尊尧集。盖将施行所论,而由史局用公也。公料其不能成事,辞以修写而未发。继日承政典局牒坐圣旨,俾州郡催促。公乃用奏状进表,以黄帕封缄,缴申政典局。乞于御前开拆,或谓公当径申局中,而通书庙堂。公曰:恨不得直达乙览,岂复可与书邪?彼为宰相,有所施为。不于三省公行,乃置局建官若自私者,人将怀疑而生忌,正恐尊尧至而彼已动摇也。远其迹犹恐不免,况以书邪。继而悉如公言。张既罢黜,公亦有合州之命责词,谓公私送与张商英,意要行用。于是众人服公之远虑,而怪何邓辈敢欺罔上下也。
【曲洧旧闻】:蔡京所建明事,凡心所欲必为而畏人不从者,多托元丰末命。或言裕陵有意而未行,以此胁持上下,人无敢议者。张天觉为相,欲稍蠲罢以便人,乃置政典局,以范镗等为参详官,讨论其事。闻陈莹中著尊尧集,专为先政也。天觉奏乞取其书,复如惠卿,惠卿既至而卒。郑居中辈,恐天觉得志,不为己利也,知刘嗣明与辟雍司业魏宁相友善也,令嗣明与之俱来相见,许以立螭。宪,镗子婿也。宪归见镗,论天觉孤危,丈人盍谋,所以自安者。镗入其言。宪草子,其大略言,成汤得伊尹,桓公得管仲。自古未见有君而无臣,独能成一代勋业者。今作尊尧集,皆力诋王安石,果如所论岂不上累先朝知人之明乎?镗请对,如宪言。有旨令催促疾速缮写赴局投纳,俟其书至立焚之。天觉由是求去甚力,天觉既去,而蔡京父子皆召矣。
状元局
【钱塘遗事】:宋状元一出,都人争看如麻,第二第三名亦呼状元。是日迎出便入局,局以别试所为之,谓之三状元局。中谓之其集所,大魁入局。便差局中职事,一一由状元点差牒请。
异样局
【元史】:世祖本纪十三年五月癸亥升共样局,为总管府秩三品。
软脚局
【类说】:郭子仪自同州归,诏大臣就宅作软脚局,人率三百千。
烹粥局
【吴中旧事】:烹粥局,曾用粳黄粮米、麋子米、大麦米、稗子米、白粮米。六般解汤粥,用第三等细米,每十分用米一斗淘成。取净米五升,于滚锅内旋下,至十分熟,用冷水投伶俐为度在凉处。若用牛酪,每分半升,萝许,调匀粥一处和供。
【宋刘漫塘集】《嘉定已已金坛粥局记》:嘉定已已秋,天子以畿内旱蝗出肤使尚书郎留公董西到常平事建台之三月,移县发义仓米二百石,助邑士之收养遗弃孩稚者,两月续米如前。闾巷欢呼。以为幼者被赐,则壮者可知。私居小惠,犹翼其成。则荒政大者,盖不谒而获也,是岁也,盗起于夏秋而息于冬。民死饥疫,虽所在有之,而之死靡他,知上之人有以恤我也。先是邑士张君汝永、侯君琦,语某及新桐川汤使君曰:旱甚矣,而谷滋贵。时方盛夏民不胜饥。冬春若将若之何?乃相与谋。纠合同志,用大观洮湖陈氏及绍兴张君之祖八行故事,为粥以食饥者,而饥之馀,中产以上,皆掣肘于公私。虽仅有倡者,亦寡于和。既力弗裕,则惟欲收养孩稚之遗弃者,凡老者疾者,与孩稚之不能去母者,虽甚不忍,皆谢未比常平使者符下,而旁郡旁邑亦有喜为助者,乃克次第收前之遗而并食之继以来者之众。来日之长,惧费克终。会有以其事白郡太守,守给米三百石。郡博士勇于义者,亦推养士之馀赡之。而用以不乏,及江淮制置使给平江府米二百石,则已后矣。事始于其年十月朔,而终于明年三月。晦经始之日孩稚数不盈十,后以渐增。阅月登三百,乃十有二月合老者、疾者、妇人之襁负者,渝千人。比月末,倍之。开岁,少壮者咸集,则又倍之。间以阴晴异候,增捐不齐。其极也,日不过四千。概以大观所纪成数仅增五之一。始置局于县之东,偏广仁废庵,中于岳祠,终于慈云寺,为其隘也。就食者先孩稚,次妇人,后男子。俾先后以时,出入相待,为其拥也。孩稚之居养者,朝暮给食,非居养而来者,日不再给,为其难于继也,居养之人听从去来疾病者,异其寝处,至自旁邑,与远乡者,结屋以待之,而不限其必入裹粮以归之。而不其复来,虑积久而疾疫薰染也。最凡用之数米以石,凡九百六十有二,钱以缗,凡二千二十有二,而用籴翟米者过半,薪以束,大者三千九百。小者一万四千二百。苇席以籍地,障风雨及葬不幸死者,凡三千四百六十。食器三百,循环给食。中间随失随补凡一千三百九十,皆有奇。草蔫、纸、衾与化费,琐琐不载。掌其事布金寺主僧祖传,茅山道民石元朴石以私计归。祖传实始终之左右之者张君昂、徐群椿而主张经画入寺之初,则邓君允文也,是举也。微常平使者,无以成其始,微郡太守郡博士,无以成其终。故疏其凡有助者于石而于三者加详焉,使来者有考。又甲申粥局记,金坛田半高,下下田南渐洮湖。朝挂帆而夕浙,藉得岁不为吾邑利,故俗相承,忧旱不忧水,水患甚于隆兴。迄嘉定癸未甲子,周而复始,民方幸高田之稔。是岁也,暑不胜寒,谷入大减,菜亦不熟。越明年春,啼饥者载道。某居僻,且杜门久寂不闻,乃二月上,二三医生过门,始为某言之。某念先君云茅居士,生平每值俭岁,怅无以及人莹所,薄田。岁丰收谷可百斛,输官给守者之余不半在。且十年,或可追承先志,因与医生谋载以归。以是月望后二日,即岳祠空庑。舂而糜之,以与饥者共。其始来者才数百。窃自喜曰:虽多可无乏事。其后稍增,尽三月乃盈万人。某始窘于无继,议所以止。友人赵若玉甫闻之,矍然踵门而告曰:凡吾邑之民,所以扶老携幼,去其室庐,以苟勺合之食者,所愿更旬馀无死,则庶乎麦秋。今而弃之,是将济而夺之舟,中缒而绝之绠也,而可乎?某曰:力竭矣,可若何?玉甫曰:若然,何不素告我。及自振廪,且为书圜封之,又为书博封之,以请于乡之好事者。未几,钱谷沓至,乃四月朔更端,俾炀者增穴龟国,奔走者增员。史执笔以书而受给不欺,阍执扑以徇而去来无壅。又所用米皆精凿,自平时中下之家不能有。乃今以食饥者,以是远近流传,来者至万有五千。每捧食执饮者,至必举首仰天,三扣齿而后敢食。迄十有五日,大麦实乃已,既事,玉甫谋伐石识姓名以旌施者。某自念知颠末独审,故不俟其请而为之书。昔在汉末,名士邓泰等避寇出关,道遇独行者,泰等欲与之俱,华子鱼不可。既行,而其人堕险,众欲弃去,子鱼曰:已与俱矣,又可弃乎?卒全而归之。畴昔之事轻举而不要其终,某固有愧于子鱼者。玉甫之为义,岂直子鱼比哉!至于玉甫之意决于此,一乡之人应于彼,与得之见闻者,力所可至,皆不谒而获,此岂智力所及。孟子曰: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忄木惕恻隐之心。又曰:人心所同然者,理也,义也。尤于此验之,谨以施之先后,序列下方,而述更端之意,冠诸碑首云。
恢复局
【宋史】《列传》:赵雄请复置恢复局,日夜讲磨条具合上意,即除中书舍人,自选入馆,至此才满岁也。
应奉局
【宋史】《佞幸传》:朱面力苏州人,家以卖药致富。蔡京自杭归,挟面力与俱至朝。徽宗颇垂意花石,京讽面力语,其父取浙中王尔异以进。初致黄三本,帝嘉之。后岁增加贡物至五七品,至正和中始极盛。舳舻相衔于准汴,号花石纲。置应奉局于苏。王黼,字将明,开封祥符人,美风姿,才足束隽而寡学术,多智善佞。中崇宁进士第,累官至少保太宰。请置应奉局,自兼提领,中外名钱,皆许擅用竭天下财力以共费。官吏承望风旨,凡四方水土珍异之物,悉苛取于民,进帝所者不能什一,馀皆入其家。
【宋史】《宦者传》:宋徽宗宣和二年,睦州贼方腊作乱,命童贯帅师讨之。且谕贯,使作诏罢应奉局。
置行幸局
【宋史】:曹辅政和后,帝多微行,乘小轿子,数内臣导从,置行幸局。局中以帝出日,谓之有排当。次日未还,则传旨称疮痍不坐朝。始民间犹未知,及蔡京谢表,有轻车小辇七赐临幸,自是邸报闻四方,而臣僚阿顺莫敢言。
朝服趋局
【石林燕语】:进士刘几,元丰间,换文资,以中大夫致仕,居洛中。率骑牛,挟女奴。所遇得意处即解囊籍地,倾壶引满,旋度新声。尝召至京师议大乐,旦以朝服趋局。暮则易布裘,徒步市间。或倡优所集处,率以为常。
邵局
【容斋笔记】:秦桧修礼乐,文太平,止专用一宦者,邵谔主之,人呼为邵局。今浑仪乐器中犹铸邵姓名。礼乐之器,间有不合经典处,是欠名儒讨论。
权局
【朝野类要】:凡帅抚监司州郡选有官或待阙人摄职,谓之权局。
京局
【朝野类要】:上自三省,下及仓场库务,皆为百司,或谓之有司,又谓之京局。
正局
【宋李直讲文集】《正局》:周官内宰大夫士十有四人,九嫔、世妇、妾御属焉。彼天子后妃,犹大夫士治之。矧羞服匪颁好用之式,而有不在有司者乎?自省寺重之以殿中六局,所以奉乘舆者备矣,愿夺而归诸奄何哉?有司奉法,而奄人阿意。奉法则用节,阿意则欲逞。此利害甚明白而弗思者,夫其残民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