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 - 第 97 页/共 220 页
夜郎国【播州犍为即其国也】
汉时西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在蜀郡徼外东接交趾西邻滇国其国邻牂牁江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
滇
汉时在夜郎之西靡莫之属滇最大始楚顷襄王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以西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而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滇卽汉益州郡也蜀改益州郡为建寜分建寜永昌为云南郡又分建寜牂牁为兴古郡卽今之云南地也】
卭都
汉时自滇以北君长十数卭都最大其外西曰桐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嶲昆明地方数千里武帝开为卭都县
筰都
汉时自越嶲以东北君长以十数徙筰都最大武帝开以为筰都县
冉防
汉时自筰以北君长十数冉防最大即汉汶山郡之地
附国
隋唐通焉在蜀郡西北二千余里卽汉之西夷也有嘉良夷即其东部薄縁夷在其南女国在其西其东北连山绵亘数千里接党项及诸羌
哀牢
后汉时通焉其先有妇人名沙一居子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沉木若有感因懐娠十月产男子后沉木化为龙出水因防其男之背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曰九隆后渐相滋长四界去洛阳七千里即金齿衞地南中罗鬼悉祖之
南诏
或曰鹤柘曰龙尾曰苴咩曰阳剑本哀牢夷后乌蛮别种夷语王为诏其先渠帅有六诏号六诏曰蒙嶲诏越析诏浪穹诏邆睒诏施浪诏防舍诏兵埒不能相君长蜀诸葛亮讨定之防舍诏在诸部南故曰南诏居永昌姚州之间鐡桥之东南距防东南属交趾西摩伽佗西北与吐蕃接南女王西南骠北抵益州东北际黔巫王都羊苴咩别都曰善阐府大理即南诏国也本唐少夷邕州右江水与大理大槃水通自邕州道诸蛮獠至大理不过四五十里
骠国
东北距南诏咩苴城六千八百凡去上都万四千里在永昌故郡南二千余里其国境东西三千里徃来通聘者迦罗婆提等二十国役属者道林王等九城食境土者罗道潜等二百里九十八部落东邻真蜡国西接东天竺国南尽溟海北通南诏竺乐城界西原蛮
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有寗氏者相承为豪又有黄氏居黄橙洞其也其地西接南诏宋时侬氏世为广源州首领州在邕州西南欝江之源地峭絶深阻故侬智髙资以暴横
焦侥国
后汉时通焉在永昌徼外其人长三尺穴居
椫国
后汉时通焉自言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
两防蛮
自曲州靖州西南昆州曲轭晋寜喻献安寜距龙和城通谓之西防白蛮自弥鹿升麻二川南至歩谓之东防乌蛮晋时防南寜郡其地延袤二千余里唐置青蛉弄栋为县【即今曲靖军民府地】
松外诸蛮
数十百部自夜郎滇池以西皆庄蹻之裔凡数十姓尾濮
汉魏以后在兴古郡【即云南郡地】西南千五百徼外其人有尾长三四寸按木濮即尾濮也
木棉濮
土有木绵
文面濮
俗劖面以青画之
折腰濮
俗生子皆折其腰
赤口濮
在永昌南其俗折其齿劖其唇使赤又露身无衣服黒僰濮
在永昌西南山居尔雅曰南至于濮铅周书王会卜人丹沙【注云卜人西南之蛮丹沙所出】按卜人葢濮人也【按诸濮与哀牢地相接故附之】
交趾【即倭南】
本汉初南越之地接汉九真日南诸郡及唐驩爱等州东南薄海接占城东海路通钦亷西出诸蛮西北通邕州在邕州东南隅去左江大平寨最近自寨正南行至桄榔花步渡富良白藤两江四程可至又自寨东南行过舟特罗小江自谅州入六程可至自右江温润寨则最逺由钦州渡海一日至厯代为郡县宋朝遂在化外丁氏黎氏李氏擅其地
南丹州蛮
亦溪洞之种在宜州西境
抚水蛮
在宜州南唐黔南酋皆防姓
黎洞
唐故琼管之地在大海南距雷州泛海一日而至其地有黎母山黎人居焉儋崖万安皆与黎为境其服属州者为熟黎其居山峒无征徭者为生黎蜑人儋崖海上水居蛮也
已上南夷除交趾黎洞属后海南夷类余皆四川云贵地领官职以时朝贡因叙四夷东南西北故列诸此其属内夷欵者俱详上卷云
南蛮总论
南蛮多种性不能教连合朋党失意则相攻居洞依山或聚或散西至昆仑东至洋海产出奇货故人贪而勇战春夏多疾疫利在疾战不可久师也
古南海总叙
海南诸国汉时通焉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居大海中洲上相去或三五百里三五千里逺者二三万里乘舶举防道里不可详知外国诸书虽言里数又非定实也其西与蕃国接元丰中遣伏波将军路博徳开百越置日南郡其徼外国自武帝以来皆献见后汉桓帝时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贡献及呉孙权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使诸国其所经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因立记传晋代通中国者葢尠及宋齐至者十余国自梁武隋炀诸国使至逾于前代至唐贞观以后声教逺被自古未通者重译而至又多于梁隋焉其无异闻亦不复更记
古南海夷考畧
黄支国
汉时通焉去海日南之南三万里俗畧与珠崖相哥罗国
汉时开焉在槃槃东南海国有四十二州而无县林邑图
秦象郡林邑县地汉为象林县属日南郡古越裳之界也在交趾南海行三千里其地纵横可六百里去日南界四百余里其南水步道二千余里有西屠夷亦称王焉马援所植两铜柱表汉界处也
扶南国
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岛中去日南可七千里在林邑西南三千余里其境广袤三千里
顿逊国
梁时开焉在海﨑山上地方千里王并羁属扶南徼外诸国贾人多至其国市焉
毗骞国
梁时开焉在顿逊之外大海洲中去扶南八千里于陀利国
在南海洲上其俗与林邑扶南畧
狼牙修国
在南海中其界东西三十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北去广州二万四千里
婆利国
在广州东南海中洲上去广州二月行土气热如中国盛夏
槃槃国
梁时通焉在南海大洲中北与林邑隔小海自交州船行四十日至其国
赤土国
扶南之别种也在南海中水行百余日而达所都地方数千里其王姓瞿昙氏
真蜡国
在林邑西南本扶南属国去日南郡舟行六十日而至南接车渠国西有朱江国后分为二国
罗刹国
在婆利之东其人极陋朱髪黒身兽牙鹰爪时与林邑人作市
投和国
隋时开焉在南海大洲中真蜡之南自广州西南水行百日至其国
阇婆国
在南海中
阿罗陁 阿罗单 婆皇 婆达 丹丹 边斗都昆 拘利 比嵩 杜薄 薄剌 防焚火山 无论 婆登 乌笃 诃陆 多篾多摩长 哥罗舍分 已上诸国俱在南海占城国
在中国之西南东至海西至云南南至真蜡北至驩州北去广州便风半月程东北至两浙一月程北至交州两日程陆行半月程其地东西七百里南北三千里
三佛齐国
南蛮别种与占城为邻在真蜡阇婆之间所管十五州泛海便风二十日至广州如泉州舟行顺风月余亦可到其国在海中扼诸畨舟车徃来之咽喉故诸国之舟辐辏焉
勃泥国
在京都之西南大海中去阇婆四十五日去三佛齐四十日程去占城与摩逸各三十日程皆计顺风为则所统一十四州
注辇国
东距海五十里西至西天竺千五百里自古不通中国水行至广州约四十一万一千四百里宋始入贡州眉流国
东至占腊五十程东北至广州三十五程宋始入贡蒲甘
宋崇寜始入贡
南毗
国在西南自三佛齐便风月余可到
层檀
国在南海傍城距海二千里宋始入贡海道便风行百六十日经勿巡古林三佛齐国乃至广州
<子部,类书类,图书编,卷五十一>
<子部,类书类,图书编,卷五十一>
<子部,类书类,图书编,卷五十一>
暹罗馆
暹罗国本暹与罗斛二国暹国土瘠不宜耕种罗斛土衍腴多获暹人嵗仰给焉元元贞初暹人常遣使入贡至正暹降于罗斛合为一国本朝洪武初遣大理少卿闻良辅徃谕之暹罗斛国王参列昭昆牙遣使柰思俚侪剌识悉替奉金叶表朝贡还赐大统厯七年遣使沙里防来朝自言本国令陪臣祭思俚侪剌识悉替入贡去年八月舟次乌潴遇风舟壊漂至海南收获漂余贡物上因无表状可据疑为奸商诡言却之后其子参列寳昆牙立九年遣子昭禄羣膺奉金叶表贡象及诸方物上命礼部员外郎王恒中书省宣使蔡时敏徃赐诏及暹罗国主之印十六年给勘合文册令如期贡二十年又贡胡椒苏木二十八年诏遣中使赵达宋福等祭其故王参列昭昆牙赐嗣王昭禄羣膺勅谕永乐元年遣使入贺始称暹罗国二年遣使昆文现表贡方物四年复贡方物且乞量衡为式诏赐古今烈女传给与量衡七年王遣使奉仪物祭仁孝皇后命中官以告几筵是嵗复遣坤文现贡方物先是南海民何入观等流移海岛遂入暹罗至是因其使归传谕国王遣入观等还毋纳流移以取罪戾八年贡马及方物送中国流移人还赐勅劳之十年复贡十三年昭禄群膺卒其子三頼波磨札剌的嗣位以兵侵满剌加国满剌加诉于朝勅谕暹罗国王令与满剌加平十五年来贡十八年又贡遣中官杨敏等防贡使归国仍厚赉其王十九年王遣使柰懐等六十人入贡谢侵满剌加国之罪赐纱币有差二十一年又贡赐使臣及通事总管畨伴有差洪熙宣徳间至如常期正统景泰间贡或不常赐仍旧例成化十三年遣使群谢提素英必美亚二人来贡方物美亚本福建汀州士人谢文彬也昔因贩盐下海为风飘入暹罗遂仕其国尝至南京其从子瓉偶遇识之为织殊色锦绮贸易畨货事觉下吏始吐实焉十七年遣行人姚隆徃册封其王治中遣给事中林恒复徃行册封礼正徳十年遣使贡方物进金叶表嘉靖元年暹罗及占城等夷各载畨货至广东未行报税上乃命赃物照旧入官三十二年国王遣使坤随离等贡白象及方物三十七年又贡方物比旧稍不同万厯三年九月暹罗王招华宋顷遣使握坤哪采思湾等奉金叶表贡方物六年十月该舍内阁大学士张【阙】等题防提督少卿萧廪呈请于本馆添设暹罗一馆考选世业子弟马应坤等十名送馆教习其国东连大泥南临东牛西接兰塲北界大海由广东香山县登舟顺风计约四十日可至其国彼国来贡必用五六月南风还则用十一二月北风过此不敢行矣其境内有大库司凢九曰暹罗曰可刺细马曰疋曹本曰皮细禄曰束骨胎曰果平疋曰倒脑细曰讨歪曰六昆大库司犹华言布政司也府十四曰采纳曰老无曰北采曰束板普曰辣皮曰疋皮里曰采野曰多铙曰千无里曰细辞滑曰采欲曰欵细湾曰沾奔曰魁山县七十二俱分各府其土地东南平衍饶稻西北多大山
哇【回回馆】
哇古阇婆国酋名冉家龙汉晋以前未闻唐为诃陵宋为阇婆元称哇其国分东西二王所属有苏吉丹打板打网厎勿诸国洪武三年王昔里入达剌遣八的占必奉金叶表贡方物及黒奴三百人纳元所授宣勅已而我使至三佛齐哇要而杀之十三年王八达那巴那务遣阿烈彛烈时奉金叶表朝贡上遣其使还诏谕责王遂絶其使永乐三年其国东王遣使朝贡请印与之五年西王都马板与东王战防东王时我舟过东王城西王杀我百七十人西王惧遣亚烈加恩谢罪诏勅诘责西王令偿死者黄金六万两已而遣人贡万两礼官请索如数上曰朕利金耶令逺人知畏耳蠲其金赐钞币谕之十六年西王杨惟西沙遣人献白鹦鹉正统八年令三年一贡其国四乡初至社板仅千家二酋王之流寓多广东漳泉人又东半日至厮村中国人客此成聚落遂名新村约千余家村主广东人畨舶至此互市金寳充溢人富饶又南行可半日至淡水港乘小艇行二十余里至苏鲁马益亦有千余家半中国人港旁大洲林木蔚茂有长尾猱数万又水行八千里至漳佑登岸西南陆行半日至王居满者伯夷仅二三百家总领七八人王宫砖墉墉髙逾三丈方三十余里真腊【回回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