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闱典东宫部 - 第 4 页/共 7 页
礼记
文王世子
大
全
新安王氏曰此篇首言文王为世子之事故以 武王成王为世子之事继之成王幼周公辅导有 道故以教世子之法继之为世子者当贵亲当尊 老故以待宗族养老之事继之而终以世子之记 则言文王之所以事王季者皆当以为法也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注
陈
内竖内庭之小臣御是直日者世子朝父母惟 朝夕二礼今文王日三圣人过人之行也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
陈
注
不安节谓有疾不能循其起居饮食之常时也 食上进膳于亲也在察也食下食毕而彻也问所 膳问所食之多寡也末犹勿也原再也谓所食之 余不可再进也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文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旬有二日乃间
大
全
庄氏曰天下之理惟极其至则不可以复加文 王之事亲岂一毫之不至哉武王而复求加焉则 非可传也非可继也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曰汝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
陈
注
龄字从齿齿之异名也故言年龄又言年齿其 义一也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齿是人寿之数也成王幼不能□阼周公相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成王有过则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文王之为世子也
大
全
石梁王氏曰文王之为世子也一句衍文 刘 氏曰伯禽所行即文王所行世子之道文王所行 乃诸侯世子之礼故曰文王之为世子也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钥皆于东序
陈
注
学教也士即王制所谓司徒论俊选而升于学 之士也干戈为武舞故于阳气发动之时教之示 有事也羽钥为文舞故于阴气凝寂之时教之示 安静也小乐正学干大胥赞之钥师学戈钥师丞赞之胥鼓南
陈
注
四人皆乐官之属胥即大胥也南南夷之乐也 周礼旄人教国子南夷乐之时大胥击鼓以节其 音曲故云胥鼓南也先王作乐至矣盛矣而犹以 远方蛮夷之乐教人者所以示舆图之无外异域 之咸宾奏之宗庙之中侈其盛也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
陈
注
祭是一事养老乞言是一事合语是一事其间 各有威仪容节皆须小乐正诏教之于东序之中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大司成论说在东序
陈
注
大乐正教世子及士以舞干戚之容节及合语 之说与乞言之礼此三者皆大乐正授之以篇章 之数于是大司成之官于东序而论说此受教者 义理之浅深才能之优劣也凡侍坐于大司成者远近间三席可以问终则负墙列事未尽不问
陈
注
席广三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三席所谓函丈也 相对远近如此取其便于咨问问终则却就后席 背负墙壁而坐以避后来问事之人其问事之时 尊者有教而己犹未达则必待其言尽然后更问 若陈列未竟则不敢先问以参错尊者之言也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
陈
注
先师谓前代明习此事之师也立学事重故释 奠于先圣先师四时之教常事耳故惟释奠于先 师而不及先圣也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凡大合乐必遂养老
陈
注
凡行释奠之礼必有合乐之事若国有凶丧之 故则虽释奠不合乐也常事合乐不行养老之礼 惟大合乐之时人君视学必养老也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三而一有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也
陈
注
语于郊者论辨学士才能于郊学之中也誓戒 谨也学士中或无德无事无言之可取而有此曲 艺之人欲投试考课者皆却之使退而谨习所能 以待后次再语之时乃考评之也三而一有者谓 此曲艺之人举说三事而一事有可善者乃进其 等即于其同等之中拔而升进之也然犹必使之 于同辈中以所能高下为次序使不混其优劣也 如此之人但止目之曰郊人非俊选之比也以非 士类故□远之上尊堂上之酒尊也若天子饮酒 于成均之学宫此郊人虽贱亦得取爵于堂上之 尊以相旅劝焉所以荣之也始立学者既兴
音
衅
器用币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
乃退傧于东序一献无介语可也教世子
陈
注
立学之初未有礼乐之器及其制作之成涂衅 既毕即用币于先圣先师以告此器之成继又释 菜以告此器之将用也凡祭祀用乐舞者则授舞 者以所执之器如干戈羽钥之类今此释菜礼轻 既不用舞故不授舞器也诸侯有功德者亦得立 异代之学东序夏制也与虞庠相对东序在东虞 庠在西乃退傧于东序者谓释菜在虞庠之中礼 毕乃从虞庠而退傧礼其宾于东序之中其礼既 杀惟行一献无介无语于礼亦可也此以上虽不 专是教世子之事然以教世子为主 石梁王氏 曰三字亦衍文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大
全
西山真氏曰三王之教世子必以礼乐者礼所 以起人之敬心敬心生则慢心窒矣乐所以感人 之和心和心生则戾心消矣其熏陶德性变化气 质莫妙于此者然乐虽修内由内以达外礼虽修 外由外以入中二者醺醲涵畅相与无间故其成 也但见其悦怿而已恭敬温文而已此皆教以礼 乐之功也立太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太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太傅之德行而审喻之太傅在前少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记曰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唯其人语使能也
陈
注
师保疑丞四辅也一说前疑后丞左辅右弼为 四辅大
全
朱子曰师保疑丞想止是有疑即问他之
意
君子曰德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君之谓也
陈
注
君子曰德此德是指世子之德世子之德有成 则教道尊严而无敢慢易者故凡居官守者皆以 正自处官正而国治世子为君之谓也大
全
方氏曰
言君子有君国子民之德也
仲尼曰昔者周公摄政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优为之
陈
注
以世子之法教世子直道也今举世子法于伯 禽而教成王是迂曲其事也是故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成王幼不能□阼以为世子则无为也是故抗世子法于伯禽使之与成王居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义也君之于世子也亲则父也尊则君也有父之亲有君之尊然后兼天下而有之是故养世子不可不慎也
陈
注
武王既崩则成王无父虽年幼未知君道若以 之为世子则无为子之处矣故云以为世子则无 为也君于世子以亲言则是父以尊言则是君能 尽君父之道以教其子然后可以保有天下之大 不然则他日为子者不克负荷矣可不慎乎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其齿于学之谓也故世子齿于学国人观之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父在则礼然然而众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君在则礼然然而众着于君臣之义也其三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长长也然而众知长幼之节矣故父在斯为子君在斯谓之臣居子与臣之节所以尊君亲亲也故学之为父子焉学之为君臣焉学之为长幼焉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国治语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也
陈
注
一物一事也与国人齿让之一事也三善谓众 人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语古语也乐正主世 子诗书之业父师主于成就其德行一有书作一 人谓世子也世子有大善则万邦皆正矣 又
世子之记曰朝夕至于大寝之门外问于内竖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今日安世子乃有喜色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世子世子色忧不满容内竖言复初然后亦复初
陈
注
世子之记古者教世子之礼篇也不满容不能 充其仪观之美也此节约言之以见文王武王为 世子之异于常人也文王朝王季日三此朝夕而 已文王行不能正履此色忧而已大
全
石梁王氏曰
古世子之礼亡此余其记之一节小戴以附篇末朝夕之食上世子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羞必知所进以命膳宰然后退若内竖言疾则世子亲齐元而养
陈
注
羞品味也必知所进必知亲所食也命膳宰即 篇首所命之言也养疾者衣齐元之服即齐时所 着元冠缁布衣裳则贵贱异制谓之元端服也大全
方氏曰文武之所为圣人之行也世子之记则中 人之行而已圣人之制行不以己岂一以文武之 道责于人哉故录世子之记于篇末使后人可跂 而及也所谓色忧不满容者盖喜之类为阳忧之 类为阴阳饶而阴乏故忧则容不满也齐元而养 谓心致齐而身服元也膳宰之馔必敬视之疾之药必亲尝之尝馔善则世子亦能食尝馔寡世子亦不能饱以至于复初然后亦复初
陈
注
善犹多也不能饱以视武王之亦一亦再又异 矣此篇首言文王武王为世子之事故篇终举记 之言以终之云 内则
妻将生子及月辰居侧室夫使人日再问之作而自问之妻不敢见使姆衣服而对至于子生夫复使人日再问之夫齐则不入侧室之门
陈
注
正寝在前燕寝在后侧室者燕寝之旁室也作 动作之时也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设帨于门右三日始负子男射女否
陈
注
以此二物为男女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