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谊典宴集部 - 第 6 页/共 24 页

为工布席也侧边曰廉燕礼曰席工于西阶上 少东乐正先升北面此言乐正先升立于西阶东 则工席于阶东疏 引燕礼者欲证此席为工又以  此经云堂廉东上不言阶东故取燕礼此下云乐 正于西阶东而立在工西则知工席更在阶东北 面可知也工四人二瑟瑟先相者二人皆左何瑟后首挎越内弦右手相 注 四人大夫制也二瑟二人鼓瑟则二人歌也瑟 先者将入序在前也相扶工也众宾之少者为之 每工一人乡射礼曰弟子相工如初入天子相工 使视瞭者凡工瞽也故有扶之者师冕见及阶 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固相师之道后首者变 于君也挎持也瑟者则为之持瑟其相歌者徒 相也越瑟下孔也内弦侧担之者疏 此乡大夫饮  酒而云四人大射诸侯礼而云六人若然士当二 人天子当八人为差次也工四人二人瑟相二人 则工二人歌虽不言相亦二人可知以空手无事 故不言也相工之事天子使□瞭为之周礼□瞭 职云凡乐事相瞽是也郑司农云无目眹谓之瞽 有目眹而无见谓之有目无眸子谓之瞍燕礼 云小臣左何瑟面鼓注云燕尚乐可鼓者在前也 此不面鼓是变于君也挎者瑟底有孔越以指深 入谓之挎也徒空也无可荷空以右手相侧担之 者以左手外侧担之使弦向内也 乐正先升立于西阶东 注 正长也 疏 案周礼有大司乐乐师天子之官此  乐正者诸侯及大夫士之官当天子大司乐工入升自西阶北面坐相者东面坐遂授瑟乃降注 降立于西方近其事 疏 乡射云乐正适西方命  弟子赞工迁乐故知西方是近其事也 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 注 三者皆小雅篇也鹿鸣君与臣下及四方之宾 燕讲道修政之乐歌也此采其己有旨酒以召嘉 宾嘉宾既来示我以善道又乐嘉宾有孔昭之明 德可则效也四牡君劳使臣之来乐歌也此采其 勤苦王事念将父母怀归伤悲忠孝之至以劳宾 也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之乐歌也此采其更自劳 苦自以为不及欲谘谋于贤知而以自光明也疏  凡歌诗之法皆歌其类此时贡贤能拟为卿大夫 或为君所燕食以鹿鸣诗也或为君出聘以皇皇 者华诗也或使反为君劳来以四牡诗也故宾贤 能而预歌此三篇使习之也通 解 按鹿鸣即谓今日  燕饮之事所以导达主人之诚意而美嘉宾之德 也四牡言其去家而仕于朝辞亲而从王事于此 乎始也皇皇者华言其将为君使而赋政于外也 学记曰宵雅肄三官其始也正谓此也盖此三诗 先王所制以为燕饮之乐用之乡人用之邦国各 取其象而歌之也卒歌主人献工工左瑟一人拜不兴受爵主人阼阶上拜送爵 注 一人工之长也凡工贱不为之洗 疏 工之长者  谓就四人之内为首者也案此乡饮酒及燕礼同 是主欢心尚乐之事故有升歌笙间合乐及其献 工献笙后间合不献以前已得献故不复重献乡 射主于射略于乐无笙间唯有合乐笙工并为至 终总献之大射亦主于射略于乐但不间歌不合 乐故有升歌鹿鸣三绛主人献工后乃下管新宫 不复得献此君礼异于乡射也大射不略升歌而 略笙间合者二南是乡大夫之正小雅是诸侯之 正乡射不略合乐而大射不略升歌者不可略其 正也荐脯醢使人相祭 注 使人相者相其祭酒祭荐 工饮不拜既爵授主人爵 注 坐授之 众工则不拜受爵祭饮辩有脯醢不祭 注 祭饮献酒重无不祭也今文辩为□ 疏 众工诸  事皆不备尚祭饮则知得献酒无有不祭故云献 酒重无不祭也其正酬亦祭至旅酬以下则不祭 故下记云凡旅不洗不洗者不祭郑注云敬礼杀 也不甚洁也大师则为之洗宾介降主人辞降工不辞洗 注 大夫若君赐之乐谓之大师则为之洗尊之也 宾介降从主人也工大师也上既言献工矣乃言 大师者大师或瑟或歌也其献之瑟则先歌则后疏 天子诸侯有常官则有大师也大夫则无常官 若君赐之乐并乐人与之则亦谓之大师宾介降 乡射注云大夫不降尊也此礼虽有大夫亦不降 可知也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 注 笙吹笙者也以笙吹此诗以为乐也南陔白华 华黍小雅篇也今亡其义未闻昔周之兴也周公 制礼作乐采时世之诗以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 切也其有此篇明矣后世衰微幽厉尢甚礼乐之 书稍稍废弃孔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 各得其所谓当时在者而复重杂乱者也恶能存 其亡者乎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大 师归以祀其先王至孔子二百年之间五篇而已 此其信也主人献之于西阶上一人拜尽阶不升堂受爵主人拜送爵阶前坐祭立饮不拜既爵升授主人爵注 一人笙之长者也笙三人和一人凡四人乡射 礼曰笙一人拜于下疏 案乡射记云三笙一和而  成声主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凡四人尔雅曰笙小 者谓之和是也献工之时拜送在西阶东以工在 阶东故也此拜送笙之时在西阶上以其笙在阶 下故不同也众笙则不拜受爵坐祭立饮辩有脯醢不祭 注 亦受爵于西阶上荐之皆于其位磬南今文辩 为□疏 磬南者依前笙入立于磬南之处也 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 注 间代也谓一歌则一吹六者皆小雅篇也鱼丽 言太平年丰物多也此采其物多酒旨所以优宾 也南有嘉鱼言太平君子有酒乐与贤者共之也 此采其能以礼下贤者贤者累蔓而归之与之燕 乐也南山有台言太平之治以贤者为本此采其 爱友贤者为邦家之基民之父母既欲其身之寿 考又欲其名德之长也由庚崇丘由仪今亡其义 未闻疏 此一经堂下吹笙堂上升歌间代而作故  谓之乃间也又云谓一歌则一吹者谓堂上歌鱼 丽终堂下笙中吹由庚续之以下皆然通 解 刘敞云  此三篇皆笙诗也小序云有其义而亡其辞亡谓 本无非亡逸之亡也乡饮酒礼鼓瑟而歌鹿鸣四 牡皇皇者华然后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 白华华黍燕礼亦鼓瑟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然 后笙入立于县中奏南陔白华华黍南陔以下今 无以考其名篇之义然曰笙曰乐曰奏而不言歌 则有声而无词明矣下由庚崇丘由仪仿此今按 小序于此六笙诗皆着其义盖序者以意言之今 郑此注云其义未闻则亦不敢信其说矣乃合乐周南关睢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苹注 合乐谓歌乐与众声俱作周南召南国风篇也 王后国君夫人房中之乐歌也关雎言后妃之德 葛覃言后妃之职卷耳言后妃之志鹊巢言国君 夫人之德采蘩言国君夫人不失职采苹言卿大 夫之妻能循其法度昔太王王季居于岐山之阳 躬行召南之教以兴王业及文王而行周南之教 以受命大雅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谓此也其始一国耳文王作邑于丰以故地为卿 士之采地乃分为二国周周公所食召召公所食 于时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德化被于南土是以 其诗有仁贤之风者属之召南焉有圣人之风者 属之周南焉夫妇之道生民之本王政之端此六 篇者其教之原也故国君与其臣下及四方之宾 燕用之合乐也乡乐者风也小雅为诸侯之乐大 雅颂为天子之乐乡饮酒升歌小雅礼盛者可以 进取也燕合乡乐礼轻者可以逮下也春秋传曰 肆夏繁遏渠天子所以享元侯也文王大明绵两 君相见之乐也然则诸侯相与燕升歌大雅合小 雅天子与次国小国之君燕亦如之与大国之君 燕升歌颂合大雅其笙间之篇未闻疏 歌乐众声  俱作者谓堂上有歌瑟堂下有笙磬合奏此诗也 燕礼记云有房中之乐注云弦歌周南召南之诗 而不用钟磬之节谓之房中者后夫人之所讽诵 以事其君子是也用钟鼓奏之者诸侯卿大夫燕 飨亦得用之故用钟鼓妇人用之乃不用钟鼓则 谓之房中之乐也后妃夫人不同同是文王之化 召南是文王未受命已前之事诸侯之礼故称夫 人周南是文王受命称王之后天子之礼故称后 也云国君与其臣下宾客燕之合乐者据燕礼而 言也云乡乐者亦据燕礼记云遂合乡乐者也云 小雅则升歌鹿鸣之等是也云大雅颂肆夏繁遏 渠之等是也此乡饮酒为飨礼升歌鹿鸣进取诸 侯之乐飨礼盛也燕合乡乐以燕礼轻故可以逮 下也郑君据仪礼上下而言其实飨燕同乐知者 穆叔如晋晋侯享之歌鹿鸣之三是与燕礼同乐 也若然小雅云飨或进取燕可以逮下者飨亦逮 下也穆叔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文王两君 相见之乐也鹿鸣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引之 者证肆夏繁遏渠是颂谓天子之乐歌案锺师杜 子春注引吕叔玉云肆夏时迈也繁遏执竞也渠 思文也郑君不从以为诗篇名颂之族类也此歌 之大者载在乐章乐崩亦从而亡之是以颂不能 具也通 解 今按二南之分注疏说皆未安唯程子曰  以周公主内治故以畿内之诗言文王太姒之化 者属之周南以召公掌诸侯故以畿外之诗言列 国诸侯大夫之室家被文王太姒之化而成德者 属之召南此为得之谓之南者言其化自岐雍之 间被于江汉之域自北而南也诗曰以雅以南即 谓此也工告于乐正曰正歌备乐正告于宾乃降 注 乐正降者以正歌备无事也降立西阶东北面疏 以其堂上时在西阶之东北面知降堂下亦然 在笙磬之西亦得监堂下之乐知位在此也  右乐宾主人降席自南方 注 不由北方由便 疏 主人席之南上升由下降由  上是其常而言由便者解礼所以升由下降由上 者是由便也侧降 注 宾介不从 疏 侧特也宾介不从故言侧以方燕  礼杀故也 作相为司正司正礼辞许诺主人拜司正答拜注 作使也礼乐之正既成将留宾为有懈惰立司 正以监之拜拜其许疏 上经云一相迎于门外今  将燕使为司正监察宾主之事也主人与宾行献 酢之礼毕是礼成也升歌笙间合乐三终是乐成 也故郑总言礼乐之正既成也主人升复席   右立司正 司正洗觯升自西阶阼阶上北面受命于主人主人曰请安于宾司正告于宾宾礼辞许 注 为宾欲去留之告宾于西阶 疏 乡射云司正升  自西阶由楹内适阼阶上此不言由楹内者省文 也云告宾西阶者乡射又云司正西阶上故知也司正告于主人主人阼阶上再拜宾西阶上答拜司正立于楹间以相拜皆揖复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