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楚斋续笔 - 第 15 页/共 19 页
近数十年之间,南北各省,竞尚芜湖铁工汤鹏所作铁画。相传汤鹏居与画师为邻,日窥其画,画师呵之,谓尔亦能作此乎。鹏愤而归,闭户研求揉铁作画之法,越十年乃成。由是名闻远近,好事者争相购置。今世所传铁画,山水、花木、虫鸟不等,凡有「天池汤鹏」四字及年月上款者,尤为罕见。皆以木范之,悬于虚壁,以为屏障,身价颇高。然皆径尺小景,罕有巨幅,更罕有字联。闻其巨幅,必逾月累日始成,生平不多作。又有合四面以成一镫,名为铁灯,亦不易得。屡见于国朝名人诗文集中,梁山舟学士同书更以一诗详纪其事,一时同人倡和甚广。予见铁画甚多,实皆赝质。汤鹏虽负此绝业,然创之者难,传之者易。近世芜湖铁工,多能善传其法,依式仿造,与汤鹏所铸无异。既无图章款识之可言,直可以伪乱真。有谓汤鹏殁后,其法不传者,非也。造此语者,大抵为贩卖古玩之人,以见铁画非汤鹏不可,藉以愚人,不加考求。近世相传,考验汤鹏铁画之真伪,谓自根至杪及四旁,皆一气呵成,无断续之迹,不容以铁钉钉入,以资接续,始为真汤画。以此验真伪,亦殊不尽然。本地铁工高手,多能照此仿制,不难惟妙惟肖,真赏鉴家或能辨之。芜湖县城北门外之人,多业铁工,夙精以水点钢之法,亦名闻远近。闻北门外有一井,其水稍带红色,铁工必以此水点钢乃成,他水则否。自近年洋钢盛行,芜湖铁工之业悉为所夺,业铁之人星散,井亦不治将涸矣。芜湖专门铁业绝,学因之将绝。予拟编《铁画谱》一书,备载题画诗文,钞撮仅数十页,未能成书。后思此种谱录,亦可不作矣。
元杨维桢等诗句
元杨铁崖□□维桢《古意》诗云:「买妾千黄金,许身不许心。使君自有妇,夜夜《白头吟》。」云云。会稽王笠舫明府衍梅《和孟郊古别离》诗云:「黄金最轻薄,买取别离愁。不若长贫贱,同心到白头。」云云。声木谨案:此二诗寓意深厚,造语警辟,颇得齐梁遗意。使富贵子弟皆喻此旨,则善矣。
明方于鲁试墨法
《冷庐杂识》谓明方于鲁《墨谱》之言谓:「试墨如试金,当略其色泽,求其神气。其法用紫石研,注水涓滴,同磨多少。同磨之一缕如线而鉴其光,紫为上,黑光次之,青又次之,白为下。黯沕无光,或有云霞气,又下之下也。」此数语,可为相墨金针。」云云。声木谨案:墨为文房四宝之一,文人所必需,墨之佳恶所关匪轻。此数语言简意赅,不难仿试,故录之于此。
吴俊卿画册题语
予见安吉吴昌硕二尹俊卿书画册十二帧,后有自跋云:「十数年前,予曾为潘硕庭谱弟画八纸。硕庭作古,收藏云散,画亦辗转归于子安仁兄,因属书四叶,以成是册。唯硕庭墓木已拱,追思往事,为之喟然。乙巳新秋,附记于是。」云云。声木谨案:二尹善画工篆刻,为一时称最。今虽死,纔数年也。书画之册,由硕庭归于子安,又由子安归于某家。区区一书画册,二三十年间,已三易其主。物之聚散虽无常,而易姓之速,诚有令人惊且笑者矣。
陈廷敬为妾遗属
泽州陈文贞公廷敬,字子端,官至□□□大学士,为国初名臣。予见其亲笔楹语一幅,眷念其故妾孔氏不已,其文云:「廷敬遗属:大儿谦吉,次儿豫朋,乳名国瑞,谨听吾属:亡妾孔氏,贫贱相从,二十余年。于康熙十五年十月廿五日,终于京师邸寓,后日柩归原籍,当卜地权葬。我恸念其无儿无女,孤魂无依,我死后,必祔葬孔氏于我墓中。如不遵我遗命,是悖逆不孝,我灵必殛之。伯叔昆弟,远近族属,亲友人等,申白所在官司,以大不孝论罪。我死后,有敢藏匿此遗属,希图灭迹者,有人举发到官,亦以大不孝论罪。康熙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付儿豫朋收执。同日书三幅,一付谦吉,一付豫朋,一付弟廷继、廷愫、廷扆、廷统、廷弼、廷翰收执。诸弟多在家,止有廷统在京,俟后日公同付与,我暂留笥中。其一幅,豫朋尚小,付妾江宁李氏收执,豫朋长成,给与收执。经筵讲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泽州陈廷敬自书遗属,时年五十九岁。」下有花押一,曰「敬」。又有小字二行,文云:「同仆人杨进、王镇畅、锡珍付执。」云云。声木谨案:玩其文义,似皆为其大儿谦吉而发。想当孔氏生时,嫡子事庶母,即未能尽礼,故于孔氏故后,作此遗属,以谕其子谦吉。想谦吉性同枭獍,不善仰承父志,不孝之罪无可逃逭,故陈文贞公遗属中,防备如是周密,惟恐其子谦吉之不遵。设当时谦吉不孝,不至如此之甚,陈文贞公亦未必如此预为防备。可谓煞费苦心,以为孔氏。谦吉无论矣,陈文贞公所为,君子亦不能无讥焉。
劝学篇
《荀子》中有《劝学篇》一章,乃全书之篇名。东汉蔡邕撰有《劝学篇》一卷,见于《汉志》,书虽不传,是以《劝学篇》为专书矣。光绪□□年,南皮张文襄公之洞亦撰《劝学篇》二卷,实为沿袭秦汉旧籍名义,曾进乙览,颇盛行于时。外间传闻,为绵竹杨锐所代撰。锐于光绪戊戌八月六人之狱弃市,张文襄公为之流涕三日。声木谨案:张文襄公《广雅碎金》诗中自注云:「仁寿学生毛席丰,绵竹学生杨锐,华阳学生范溶,皆高材生,召之从行读书,亲与讲论,使揅经学。」云云。据此,则外间传闻不为无因。杨锐字叔峤,光绪己丑举人,官内阁中书,后以参预新政,赏加四品卿衔。
曾国藩奏议
《曾文正公奏议》□□卷,颇为外间所称诵,并非名不副实,实论者言过其实。每谓之可追迹古人,为数百年来所仅见,窃恐未必然也。其中实多系幕僚代拟之稿,曾文正公所亲为裁定者甚少,然则所誉者,并非曾文正公本人,实誉其当日之幕僚。其幕僚如薛叔耘副宪福成,言奏议之稿,多非曾文正公亲笔,云云。吴挚甫京卿汝纶,亦言在燕之稿,多其所拟,未可鱼目混珠,云云。但他人奏议,多出于俗儒所为,文正笃好古文,幕中多系古文高手,即代拟之作,比之他人,诚为足贵。外间多有自为选本,以为揣摩之用者。遵义黎莼斋观察庶昌亦欲专选一本,商体例于吴挚甫京卿。京卿谓:《曾文正公奏议》,薛副都福成选本最善,尽去他人之作,及无关得失者,专存《曾文正公奏议》之真。即再选,亦无加于此,云云。见于《吴先生尺牍》中。声木谨案:据此,则薛氏选本最善,专存曾文正公之真。世以《曾文正公奏议》为法者,取于此已足矣。
二品教官
《药禅室随笔》云:「南皮张文达公任漕督时,钤小印曰『二品教官』,其风趣可想。」云云。声木谨案:丰润张安圃督部仁骏,任广东巡抚时,尝语人曰:「此乃二品教官耳。」盖以粤省公事,事无巨细,皆总督专主,巡抚位同虚设,故为此牢骚语。湘阴郭筠仙侍郎嵩焘,曾任广东巡抚,扼于总督瑞文庄公麟,一志未展。于去任时,力请裁撤同城巡抚,以之入告,未允。殆至光绪□□年,始奉旨行之。
丁亥诗钞
高邮王石臞观察念孙撰述,刊入《高邮王氏四种》中,久已流传海内。又撰有《丁亥诗钞》一卷,诗共廿首。当时其子敬之原有刊本,遭粤匪之乱,传本甚罕。江阴缪筱珊太史荃孙购得其本,于宣统元年重为刊行。卷末有王敬之跋,云:「先观察少为考订声音,文字训诂之学,吟咏乃其余事,间为里党诗友涉笔。逮通籍后,辍不复为。此册题曰《丁亥诗钞》,盖二十四岁时作也。先观察以诗法教敬之者备矣,敬检遗着,付诸枣梨,用志庭诰。道光十四年甲午孟冬,男敬之泣书册末。」云云。声木谨案:石臞观察一代经师,遗着中惟诗文罕见,虽寥寥廿首,固当珍重视之。予故备录其子敬之跋语,及其刊本年月于此。
有不为斋随笔
桐城光律元方伯聪谐《有不为斋随笔》卷庚云:「释道安与习鉴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向来不得其解,近偶思得之。盖『释』与识同声借之,言普天之下,人皆识己也。凿齿依义答之,亦言四海之人,皆习知己。『释』须借识,『习』则本字不借,故对尤佳,足以胜之。此正如『日下荀鸣鹤,云间陆士龙』之类。东坡《送杨杰》诗云:『三韩王子西求法,凿齿弥天两勍敌。』盖以杨曾为高丽僧义天馆伴,故用其事,可谓精当。惟『凿齿』『弥天』对举,虽曰互文,亦恐未详本意。杨诚斋《过太湖石塘》诗『正缘王事游方外,凿齿弥天未当贤』,亦同东坡。至梁《高僧传》以为习先称,安后对,时人以为名答。盖不得其解,故颠倒之以右释,岂知其固不可倒耶。」云云。声木谨案:此条可补惠定宇征君栋笺注《渔洋山人精华录》不及。
北宋篆隶二体石经
北宋开封篆隶二体石经原石久佚,拓本罕见。山阳丁俭卿舍人晏,于咸丰七年,以制钱数百文,购得元以前旧拓孤本于旧书肆中,见于兴化李□□孝廉祥《媿生丛录》。凡《周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孟子》七经,各有残帙,共得叁百柒拾余张,分装四大册。因撰《北宋二体石经记》一卷,以考证旧文,刊入自撰之《颐志斋丛书》中。后此本辗转流传,于光绪初年,为贵池刘聚卿京卿世珩以伍百金购得。当时舍人复检得其中重复之文叁拾余张,自写目录于后,共计肆拾壹条,另为一册,以寄其子白太守寿昌。太守粘附其父书并目录于后,自为跋语,以记颠末。后予得见此本,因其为北宋二体石经一段故实,故并录舍人寄子之书,及其子太守跋语于后,以资考证。书云:「获碑帖颇多,极有可观。昨从书肆得北宋仁宗时石经,篆隶二体,此即《玉海》所云篆隶二体石经,周密《癸辛杂识》所云一行篆字,一行真书是也。南宋石经在杭州府学,思陵正书今尚有存者,至北宋汴学石经久佚。顾亭林《石经考》虽列开封石经,实未之见,《经义考》亦云佚,竹垞谓沉于黄河之下,杭大宗《石经》,亦云汴石经亡于元末。余所得者,乃元以前旧拓本,《周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孟子》各种。其文小有异同,可资考证。《玉海》等书不言有《孟子》,此可补史志之缺。闻系吾乡屠明经文林旧物,余购藏之,信人间秘宝也。山夫《金石存》仅见过五碑,余所得者,竟有叁百柒拾余张之多,粘缀为四大册,其中有重复者叁拾余张,另为一册,寄汝等以供欣赏,亦快事也。我精神康健,汝母亦好,厚孙、大孙女俱好,家中大小平安。十八日父字。」云云。跋云:「宋开封石经世罕拓本,吾乡吴山夫先生《金石存》云:『尝见四大册于吴门薄自昆家,乃《尚书》、《周礼》、《礼记》、《孟子》文。今又得此五碑,意此碑之存于今者,尚不止此。』考山夫所得,《周易》二碑、《尚书》三碑,后又得《周礼》三碑,盖不及薄氏之半。许珊林先生云:『碑今在河南陈留县,仅存《周礼》卷一及卷五中数石,余经悉亡,盖修学宫时用作瓴甋矣。』是北宋石经,又亡于山夫之后。今家大人既得《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孟子》四大册,又以重复残字缀为一册,缄寄京邸,俾昌等获观。盖较之吴门薄氏所藏,有过之无不及。此册字数虽少,而《洪范》『明作晰』已足正监本作『哲』之伪,其余之足资考证可知。补北宋石经,人间第一本也,谨识而宝之。时咸丰七年,岁在丁巳闰端午日,山阳丁寿昌敬书于宣南寓舍之竹韵轩。」下有印文二,一曰「丁寿昌印」,一曰「白」,即其字也。
优拔贡考例
国朝定制:各省之优贡、拔贡,必须补廪生后,方准应考,附生无应考之例。是以曾文正公家书属曾忠襄公国荃,有「既未补廪,不必应考优贡,致使宗师笑我家外行」之语,而曾忠襄公即于是年得优贡。光绪□□年,溥玉岑侍郎□任江苏学政,考试优贡。江都董逸沧明府玉书,亦以附生径得优贡。科名真有前定,殊难预料。闻以附生径得优拔者,朝考一二等,始能作数。若非是礼部所发贡单,仍只称优生而已,不能以贡称也。
晋元帝笑语
《世说》言晋元帝生子,普赐羣臣。殷羡谢曰:「臣无勋,猥蒙颁赉。」帝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云云。流俗相传,以为我朝高宗纯皇帝之事,特辨正之于此。
以游历为官职
古人有以官爵入图章者,大抵如成亲王之「皇十一子」,王澍之「天官大夫」,张廷玉之「保和殿大学士」,皆崇官厚禄,无异说也。降而至刻某科状元、榜眼、探花、传胪、翰林,犹可云此清班也。降而至刻某科举人、进士,吏、礼部主事,犹可云此正途也。更有下于此者,有以「三次欧洲」、「二次美洲」、「东瀛往返八次」为图章,是直以行路为官衔招牌矣。予于山东候补道武进余亦斋观察思诒所撰之《航海琐记》中见之。
乡试场规等
从前各省乡试之场规,闻为林文忠公则徐所手定,如中有云「士子手持长大烟杆,亦似专为斗狠而来者」之语,是也。各省所立之粥厂,其章程由阮文达公元任浙江巡抚所定,以其章程美善,通行各省。其原定章程,凡煮成之粥,以布滤之不漏水,以着插之不倒,斯为合格,名虽曰粥,实即饭也。二公以经济勋业著名一时,即此等章程亦所手定,其规模之善自不待言,是以无不遵行之,实亦各省罕有之事也。
广雅碎金
南皮张文襄公之洞本无诗集,桐庐袁爽秋京卿昶汇辑其诗,名《广雅碎金》,编为四卷,刊入《渐西村舍丛书》中,世人始得见其诗。中有《济南杂诗》八首,其前四首所言济南风景,非亲历其境者,不知此诗之妙,故录之于此。诗云:「齐疆多海鲁多山,风土中和是此间。济汶黄河三水会,重扃不在穆陵关。」「龙山行尽麦田青,沙路无泥十里亭。山色双双齐入画,泉声步步尽堪听。」「三泉觱沸涌珍珠,花乳倾瓯燥吻苏。甘软定居扬子上,清空得胜谷帘无。」「清波绿绕旧宫墙,流入牙城几曲长。秋柳萧疏空照影,吟诗如赋《鲁灵光》。」自注云:「山东巡抚署为明济南王故宫,引济水贯其中。王渔洋《秋柳》诗,为故王宫作也。」云云。声木谨案:此条又可补注《渔洋山人精华录》惠注本所不及。
王夫之未刊撰述
衡阳王而农先生夫之所撰《船山遗书》贰百捌拾捌卷,得新化邓湘皋广文显鹤为之搜辑,湘乡曾文正公于同治四年辑刊全书于金陵节署,乃得大显于世。而曾氏刊本,仍有未尽者。厥后湘人翻刊曾本,补刊《龙源夜话》□卷、《忆得》一卷、《姜斋诗分体稿》四卷、《姜斋诗编年稿》一卷、《姜斋文集补遗》二卷。而《龙源夜话》、《忆得》,曾目列未见。又有《四书训义》三十八卷,实未刊行。曾目亦漏落「未刊」二字,仅于卷首《重刊船山遗书凡例》中,言明惟《四书训义》为先生口授讲章,姑从缓刊云云。而《相宗络索》三卷、《夕堂永日八代诗选评》六卷、《夕堂永日四唐诗选评》七卷、《夕堂永日明诗选评》七卷,《凡例》中皆言已见,容俟访得全书,再为补刊云云,至今尚未刊行。是其遗书,仍未能全刊,亦可惜也。
黄彭年撰述
贵筑黄子寿方伯彭年,于光绪年间,以政事、文学着,声名甚噪。予于厂肆中,购得其《陶(庐)[楼]杂着》二册,光绪己丑自刊本,不分卷数。内列书五种名目曰:《紫泥日记》、《明范文忠公画像宦迹图题词》、《明五忠手迹考存》、《黄忠端公明诚堂十四札疏证》、《题词》。以予所见,颇有名不副实之议,然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实不出明季山人卤莽刊书之弊。国变后,其门生故吏等,又为之刊《陶楼文集》□卷。新城王□□方伯树枬,编辑《明旧文存》,序中论其未得文章之法,亦不足论矣。
翁方纲诗句
大兴翁苏斋学士方纲《复初斋诗集》卷二十七中,有《和刘石庵冢宰董文敏所题蒲圻万年寺歇心处扁》诗四首,末一(句)[首]云:「画禅磨墨证何如,斋扁重题肯借渠。蓟北句非湘北句,刘尚书是董尚书。」自注云:「予诺为石庵书磨墨斋扁也,石庵喜仿董书,故云。」云云。声木谨案:泾县包慎伯明府世臣《艺舟双楫》中,言刘文清公字学董书,矜为独得之秘。宜兴吴仲伦明经德旋《论书随笔》中,深然其说。观此诗注,则刘文清公当日之字学董文敏公,并不自讳,固尽人皆知之矣。
方世举撰述
李义山诗集笺注行世者,有朱鹤龄、姚培谦、程梦星、冯浩四家。声木谨案:桐城萧敬孚茂才穆《敬孚类稿》卷十二中,有《方息翁先生传》,云:「先生姓方氏,讳世举,字扶南,撰有《李义山诗集笺注》。其表弟江都程梦星借刻之,世多有其书。」云云。据此,则程注之本,本为方氏原稿,程氏攘而有之,如郭象之注《庄》矣。此事外间罕有知之者,故记之于此。方氏所撰,又有《汉书辨证》□卷、《世说考义》□卷、《家塾恒言》□卷、《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十二卷、《江关集》□卷、《春及草堂诗钞一集》一卷、《二集》一卷、《三集》一卷、《四集》一卷、《兰丛诗话》一卷等书。族子方□□制府观承校刊本,久已行世。
续笔卷九
桐马芋羊等字
明董其昌裔孙赏官
重燕鹿鸣加衔
杨贵妃等生广西
冯苏奉旨改诗
朱一新论桐城家文
陈恭尹论诗语
论曾巩文
朱仕琇文中笑语
黄任春日诗所本
论刘开等文
四库分部美善
香苏山馆集
四川会馆扶鸾
嘉兴县志
方苞售莲花池田
台湾四书院
绿畦晤言
某部官吏愤慨语
鹿皮子集
唐宋八家诗钞
李兴锐久任兴泉永道
上谕处行走
盐贩开馆延宾
论左传中二段
挥金如土等语
山西寿阳风俗
吴伟业诗集注本
钱恂撰述
孝献皇后始末
涉园墨萃
丁申等补钞文澜阁书
妇女不可以男称
刘墉读书法
近思录注本
周济词辨
重思斋丛书
晋谢承后汉书
离骚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