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考 - 第 6 页/共 8 页

富利 长平 幷隶龙州 贡珍 隶渤州 肃愼 佐慕 幷隶州未详 显德府县二十六 山阳 汉阳 白岩 霜岩 古 离郡地 汉属险渎县 幷隶卢州 永  隶显州 神仙传仙人白仲理 能炼神丹 点黄金以救百姓 卽此地 汉辽队县 位城 河瑞 苍山 龙珍 幷隶 州 灵岩 常  白石 均谷 嘉利 幷隶汤州 盛吉 蒜山  山 幷隶兴州 长宁 金德 或称常乐 汉浿水县高句丽县 鸡山 汉居就县 昔丁令威家此 去家千年化鹤来归 集于华表柱 以 畵表云 有鸟有鸟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来归 城郭虽是人民非 何不学仙冢累累 花山 汉望平县 紫蒙 汉镂芳县 拂涅国置东平府于此 崇山  水 绿城 奉集 幷隶州未详 龙原府县十五 龙原 永安 乌山 壁谷 熊山 薛仁贵征高句丽 与其将温沙? 战熊山卽此 白阳 幷隶庆州 海阳 接海 格川 幷隶盐州 水  顺化 美县 幷隶穆州 洪贺 送诚 石山 幷隶贺州 南海府县十六 天晴 神阳 莲池 狼山 仙岩 幷隶晴州 椒山 貂岭  泉 尖山 岩渊 幷隶椒州 东界新罗 西北故平壤城 东北至海州一百二十里 沃沮 鹫岭 龙山 滨海 升平 灵泉 幷隶州未详 鸭绿府县十 桓都 神乡 浿水 幷隶桓州 神鹿 神化 剑门 安  渤恪  壤  石 幷隶州未详 夫余府县十一 布多 扶余 显义 鹊川 强师 新安 渔谷 永宁  水 扶罗 永平 幷隶州未详 怀远府县九 富寿 优富 幷隶富州 山河 黑川 麓川 幷隶美州 越喜 怀福 豹山 乳水 幷隶州未详 安远府县二 慕化 崇平 幷隶慕州 府州未详县九 长泰  永 熊山 灵峯 麓郡 麓波 云川 安夷 万安 右见辽史 太祖东幷渤海 得城邑之居百有三云 而郡县名可考者 今为百十三 可疑 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 多在今吉林乌喇宁古塔及朝鲜界 其辽东古地 虽入渤海 建置无闻 地理志贾耽所记可考 辽时东京州县多袭其名号 非复古地 辽史谓皆渤海之旧 其实未尽然也 龙泉府 汉三国晋时  娄国地 后魏齐周时 勿吉国地 隋时靺鞨国地 唐时入渤海为龙泉府 金时上京会宁府地 元时合兰府水达达等路 明时建州毛邻卫等地 今宁古塔 显德府 今在吉林乌喇城东南 地理志自鸭绿江口舟行百余里 乃小舫溯流东北三十里 至泊 口 得渤海之境 又溯流五百里 至九都县城 故高丽王都 又东北溯流二百里 至神州 又陆行四百里 至显州为宝中王所都 按显州卽显德府 唐先天二年 赐名忽汗州是也 辽史谓卽平壤城 又以辽所置东京之显州 为本显德府地 皆误也 龙原府 汉时玄 郡地 晋时属平州 隋时高句丽庆州地 唐时属安东都护府 入渤海为龙原府 辽时开州鎭国军 金时石城县 元时属东宁路凤凰城 金凤凰城 南海府 汉时玄 郡地 后属乐浪都尉 东汉时封沃沮 三国时平州地 晋以后高句丽沙卑城 唐置盖州 入渤海为南海府 辽时海州南海军 金时澄州南海郡 元时省入辽阳路 明时海州卫 今海城县也 夫余府 汉时扶余国地 唐置黑水都督府 入渤海为扶余府 又为龙泉府 辽隶东京 金时会宁府升上上京 元时开元路 明时三万卫 今开元县 渖州 汉时 娄扶余沃沮朝鲜等地 三国晋时平州地 后魏时营州地 齐周时高句丽地 隋时营州地 唐时入渤海为沈阳 属定理府 辽时渖州昭德军 金时渖州显德军 元时沈阳路 明时沈阳中卫 今奉天府 通志云 有奥娄河 注曰奥娄卽 娄 盖州 汉时西盖马县 三国时平州地 晋以后高句丽地 唐时高句丽盖牟城 太宗取其地置盖州 入渤海仍置盖州 后改辰州 辽时辰州奉国军 金时盖州奉国军 元时盖州 明时盖州卫 今革平县 富州 汉时 娄国地 隋时越喜国地 唐时入渤海为富州 属怀远府 辽时银州富国军 金时新兴县 元时省 明时 岭卫 今 岭县 杉卢郡 汉时玄 郡地 晋以后高句丽地 唐时置金州 入渤海为杉卢郡 辽时化成县 金时苏州安复郡 元时属盖州路 明时金州卫 今宁海县 忽汗河 今名虎尔哈河 源出吉林乌喇界 东北流经古会宁城北 又九十余里 绕宁古塔城南 复折而北流七百余里 入混同江 唐时谓之忽汗河 大氏置忽汗州 新唐志云 渤海王城临忽汗海 金时名金水 俗谓金为按出 亦称按出虎水 是为金源 明一统志忽儿海河 北流入松花江 是也 上京城 在今宁古塔城西南 唐书曰 天宝末大武艺 徙上京 直旧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 贾耽曰 自安东都护府东北 经古盖牟新城 又经渤海之长岭府千五百里 至渤海王城 以此考之 当在宁古塔西南境 与上京相近 明一统志 今灭辽 设都于渤海上京 是也 平壤 汉乐浪郡 后为高句丽王所都 亦曰长安城 一名王俭城 唐平高句丽 置安东都护府于此 后没于渤海 在今朝鲜界内 郭州 唐置郭州 渤海因之 后属于辽 载记辽以鸭绿江北与高丽 高丽筑兴 通龙龟郭六城 今在朝鲜界内 慕州城 本渤海安远府 在 州西二百里  州卽鸭绿府 在今朝鲜界内 右见淸一统志 得渤海之地于我国境内者三 曰平壤曰郭州曰慕州 而谓郭州在鸭绿之北 慕州在鸭绿之西 则亦可疑也 按新罗统合后 东北以泉井郡为界 今德源郡也 西北以唐岳县为界 今中和府也 自中和以东祥原遂安谷山 以抵于德源 皆其边塞也 以外咸镜平安二道之地 皆为渤海有矣 及新罗之衰 弓裔始定浿西十三鎭 平壤城主黔及甑城赤衣黄衣贼明贵等皆降 是时渤海与契丹 未及交兵 而已失其南鄙于弓裔也 及契丹破渤海 所经理者只鸭绿以北 故鸭绿以南渤海郡县沿革 辽史阙焉 无以考也 唐书云 渤海南接新罗 以泥河为界 文献备考曰 泥河当在德源界内者 非也 以辽史考之浿水一名泥河 生 芋草 故亦称 芋 水 此指辽东京之水也 辽东京者 卽今辽阳县也 辽史以东京 谓卽渤海中京显德府 本箕子所封平壤城也 淸一统志辨定甚详 盖辽史以东京为平壤 故又载浿水焉 其所谓一名泥河之浿水 乃我国平壤之浿水 今大同江也 新罗渤海分界处 正在大同一带耳 职官考 文 职 宣诏省 左相 左平章事 侍中 左常侍 谏议 中台省 右相 右平章事 内史 诏诰舍人 政台省 内阁相 居左右相上 左司政 右司政 比仆射居左右平章事之下 左允 右允 比二丞 忠部 卿 居司政下 仁部 卿 义部 卿 忠仁义部谓之左六司 爵仓 郎中 员外 膳部 郎中 员外 幷左史之支司 智部 卿 礼部 卿 信部 卿 智礼信部谓之右六司 戒部 郎中 员外 水部 郎中 员外 幷右司之支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