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考 - 第 1 页/共 8 页
渤海考
柳得恭
余尝西踰鸭绿道 阳 至辽阳 其间五六百里 大抵皆大山深谷 出狼子山 始见平原无际 混混茫茫 日月飞鸟升沈于野气之中 而回视东北 诸山环天塞地 若畵一 向所称大山深谷 皆辽东千里之外障也 乃 然而叹曰 此天限也 夫辽东天下之一隅也 然而英雄帝王之兴 莫盛于此 盖其地接燕齐 易 中国之势 故渤海大氏 以区区散亡之余 划山外而弃之 犹足以雄视一方 抗冲天下 高丽王氏统合三韩 终其世不敢出鸭绿一步 则山川割据得失之迹 槪可以见矣 夫妇人之见 不逾屋脊 孩提之游 仅及门 则固不足语垣墙之外矣 士生新罗九州岛之内 锢其目而废其耳 且不知汉唐宋明兴亡战亡之事 而 于渤海之故哉 吾友柳君惠风 博学工诗 于掌故 旣撰二十一都诗注 以详域内之观 又推之为渤海考一卷 人物郡县世次沿革 组缕纤悉 错综可喜 而其言也 叹王氏之不能复句骊旧疆也 王氏之不复旧疆 而鸡林乐浪之墟 遂贸贸焉自絶于天下矣 吾于是有以知前见之相符 而叹柳君之才能审天下之势 王覇之略 又岂特备一国之文献 与胡恢马令之书 契其长短而已哉 故序而论之如此
上之九年秋
高丽不修渤海史 知高丽之不振也 昔者高氏居于北 曰高句丽 扶余氏居于西南 曰百济 朴昔金氏居于东南 曰新罗 是为三国 宜其有三国史 而高丽修之是矣 及扶余氏亡 高氏亡 金氏有其南 大氏有其北 曰渤海 是谓南北国 宜其有南北国史 而高丽不修之非矣 夫大氏者何人也 乃高句丽之人也 其所有之地何地也 乃高句丽之地也 而斥其东斥其西斥其北而大之耳 及夫金氏亡大氏亡 王氏统而有之 曰高丽 其南有金氏之地则全 而其北有大氏之地则不全 或入于女眞 或入于契丹 当是时为高丽计者 宜急修渤海史 执而责诸女眞曰 何不归我渤海之地 渤海之地乃高句丽之地也 使一将军往收之 土门以北可有 执而责诸契丹曰 何不归我渤海之地 渤海之地乃高句丽之地也 使一将军往收之 鸭绿以西可有也 竟不修渤海史 使土门以北鸭绿以西 不知为谁氏之地 欲责女眞 而无其辞 欲责契丹 而无其辞 高丽遂为弱国者 未得渤海之地故也 可胜叹哉 或曰 渤海为辽所灭 高丽何从而修其史乎 此有不然者 渤海宪象中国 必立史官 其忽汗城之破也 世子以下奔高丽者十余万人 无其官则必有其书矣 无其官无其书 而问于世子 则其世可知也 问于隐继宗 则其礼可知也 问于十余万人 则无不可知也 张建章唐人也 尙着渤海国记 以高丽之人 而独不可修渤海之史乎 鸣呼文献散亡 几百年之后 虽欲修之 不可得矣 余以内阁属官 颇读秘书 撰次渤海事 为君臣地理职官仪章物产国语国书属国九考 不曰世家传志 而曰考者 未成史也 亦不敢以史自居云 甲辰闰三月二十五日
目 录
君考
臣考
地理考
职官考
仪章考
物产考
国书考
国语考
属国考
引 用 书 目
旧唐书 刘煦 新唐书 宋祁
五代史 欧阳修 宋史 脱脱
辽史 脱脱 资治通鉴 司马光
三国史金富轼 高丽史 郑麟趾
东国通鉴 徐居正 续日本纪 管野朝臣眞道
日本逸史 通典 杜佑
通志 郑樵 文献通考 马端临
文献备考 大明一统志
淸一统志 盛京通志
万姓统谱 凌迪知 永顺太氏族谱
舆地胜览 全唐诗
君 考
震国公
震国公姓大氏 名乞乞仲像 粟末靺鞨人也 粟末靺鞨者 臣于高句丽者也 或言大氏 出自大庭氏 东夷之有大氏自大连始也 唐高宗总章元年 高句丽灭 仲象与子祚荣 率家属徙居营州 称舍利 舍利者 契丹语帐官也 武后万岁通天二年 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 归诚州刺史孙万荣 叛唐陷营州 杀都督赵文 仲象惧 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句丽破部 东走度辽水 保太白山之东北 阻奥娄河 树壁自固 武后封仲象为震国公 比羽为许国公 比羽不受命 武后诏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 中郞将索仇 击斩比羽 是时仲象已卒
高 王
高王讳祚荣 震国公子也 尝为高句丽将 骁勇善骑射 及震国公卒 乞四比羽败死 祚荣遁 李楷固穷 度天门岭 祚荣引高句丽靺鞨兵大破之 楷固仅以身免 祚荣卽幷比羽之众 据 娄之东牟山 靺鞨及高句丽旧人悉归之 遂遣使交突厥 略有扶余沃沮朝鲜弁韩海北十余国 东穷海西契丹 南接新罗 以泥河为界 地方五千里 户十余万 胜兵数万 学习书契 俗与高句丽契丹略同 圣历中国号震 新唐书作振 文献备考曰震朝 自立为震国王 筑忽汗城以居 直营州东二千里 时奚契丹皆叛唐 道路阻絶 武后不能致讨焉 中宗卽位 遣侍御史张行 慰抚之 王亦遣子入侍 玄宗先天二年 遣郎将崔 册王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 以所统为忽汗州 领忽汗州都督 始去靺鞨号 专称渤海 自是以后 世朝献唐 余幽州节度府相聘问 屯劲兵于扶余府 以备契丹 玄宗开元七年王薨 三月丙辰赴唐
武 王
武王讳武艺 高王子也 初封桂娄郡王 开元七年六月丁卯 唐以左监门率吴思谦摄鸿 卿 充使吊祭 册王左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 王遂改元仁安 开斥土宇 因其俗不立馆驿 处处置村落 以靺鞨为民 大村置都督 次曰制史 其下曰首领 东北诸夷皆畏而臣之 开元十年 黑水靺鞨使者入朝 唐玄宗以其地建黑水州 置长史 临总王召群臣谋曰 黑水始假道于我 与唐通 异时请吐屯于突厥 皆先告我 与我使偕行 今请唐官不吾告 是必与唐谋 腹背攻我也 乃遣弟门艺及舅雅雅相 发兵击黑水 门艺谏不从 奔唐 由是贰于唐 开元二十年 遣大将张文休 率海贼越海攻登州 杀刺史韦俊 谓之雪先王之 其实恨门艺事也 玄宗大怒 命右领军将军葛福顺 发兵讨之 二十一年又遣门艺 发幽州兵击之 又遣内史高品何行成 太仆员外郞金思兰 使新罗 授新罗王金兴光开府仪同三司持节充宁海军使鸡林州大都督 谕曰 渤海外称藩翰 内怀狡猾 今欲出兵问罪 卿亦发兵击其南鄙 又勅新罗名将金庾信孙允中为将 赐金帛 新罗王遣允中等四将 率兵会唐师来伐 会大雪丈余 山路阻隘 士卒冻死过半 皆罢归 明年新罗人金忠信 上书于唐 请奉旨归国讨渤海 玄宗许之 竟无功 而黑水之地皆服于渤海矣 王遣使聘日本 日本使朝臣虫麻吕来 开元二十六年 旧唐书二十五年 王薨 八月辛巳赴唐
文 王
文王讳钦茂 武王子也 改元大兴 开元二十六年 唐遣内侍段守简 册王左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 王承诏赦境内 遣使随守简入朝 玄宗授王左金吾大将军 天宝中累加特进太子詹事宾客 天宝末 徙上京 讫玄宗之世 凡二十九朝唐 肃宗至德元载 平卢留后徐归道 遣果毅都尉行柳城县四府经略判官张元涧来聘曰 今载十月当击安禄山 王须发兵四万来援平贼 王疑其有异留之 十二月丙午 归道果 刘正臣于北平 潜与禄山幽州节度使史思明 通谋击唐 安东都护王志玄知其谋 率精兵六千余人 攻破柳城斩归道 自称平卢节度 进屯北平 四载四月 志玄遣将军王进义来聘曰 天子已归西京 迎太上皇于蜀居别宫 灭贼徒 故遣下臣来告 王为其事难信 留进义 别遣使详问 肃宗赐王勅书一卷 宝应元年诏以渤海为国 进封渤海国王 授检校太尉 代宗大历二年至十年 或间岁或岁内 二三遣使朝唐 十二年正月 王献日本舞女十一人 及方物于唐 四月十二月又遣使朝唐 累加司空太尉 德宗建中三年五月 贞元七年正月八月 十年正月 皆遣使朝唐 贞元中复徙东京 王十遣使聘日本 日本使朝臣殿继来 忌村全成来 阳侯史玲 来 连益麻吕来 武生鸟守来 朝臣殿继来 大兴五十七年三月四日王薨 卽贞元十年
废 王
废王讳元义 文王族弟也 文王子宏临早卒 元义立一岁猜虐 国人弑之
成 王
成王讳华玙 宏临子也 国人弑元义推立王 改元中兴 还上京
康 王
康王讳嵩璘 文王少子也 改元正历 贞元十一年二月乙巳 唐遣内常侍殷志赡 册王右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 十四年 王遣使以父王故事 理 唐加王银靑光禄大夫检校司空 进封国王 二十一年 遣使朝唐 贞元中凡四朝唐 顺宗加王金紫光禄大夫 宪宗元和元年十月 加王检校太尉 十二月 遣使朝唐 王二遣使聘日本 日本使眞人广岳来 宿弥贺茂来 宿弥船白来 元和四年王薨 正月赴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