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志 - 第 127 页/共 882 页

警部 三等属 警部 四等属 警部 五等属 警部 六等属 警部 七等属 警部 八等属 警部 九等属 警部 十等属 警部 夏、郡长 县 一等属 警部 二等属 警部 三等属 警部 四等属 警部 五等属 警部 六等属 警部 七等属 警部 八等属 警部 九等属 警部 十等属 警部 置、郡长 俸 禄 制禄之法有月给:太政大臣八百圆,左右大臣六百圆,参议、诸省卿、大将、判事、判事自一等至九等均有,是官凡敕任官之判事,自每年金四千五百圆至三千五百圆,各随其勋劳以为区别。开拓长官,均五百圆。以上一等官。赏勋局副总裁、诸省大辅、中将、判事、次官、尚侍,均四百圆。以上二等官。议定官、诸省少辅、驿递总官、少将、军医总监、监督长、警视总监、判事、检事长、会计监督长、一等侍讲、一等侍医、式部头、东京府知事,均三百五十圆。以上三等官。内阁书记官长、大书记官、监事、一等驿递官、警视副总官、大佐、监督、军医监、药剂监、技监、大医监、大秘吏、会计监督、机关大监、大技长、判事、检事、凡奏任之判事、检事,自每年三千圆至六百六十圆'各随其勋劳以为区别。二等侍讲、二等侍医、典侍、一等掌典、折给一百圆。式部权头、府知事、县令,均二百五十圆。以上四等官。权大书记官、一等秘书官、二等驿递官、大技师、一等警视、巡查总长、中佐、一等副监督、一等司契、一等军医正、一等药剂正、大匠司、中医监、中秘吏、会计一等副监、机关中监、权大技长、三等侍医、二等掌典、折给八十圆。侍从长、式部助、权典助,均二百圆。以上五等官。少书记官、二等秘书官、三等驿递官、中技司、二等警视、巡查副总长、评事、少佐、会计二等副监督、军吏正、二等军医正、二等药剂正、马医部长上官、马医监、中匠司、少医监、少秘吏、主计少监、机关少监、少技长、四等侍医、三等掌典、折给六十圆。式部权助、掌侍府、县大书记官,均一百五十圆。以上六等官。权少书记官、三等秘书官、四等驿递官、三等警视、巡查副总长、少技司、消防司令长、权评事、大尉、会计监督补、司契、副会计军吏、军医、剂官、马医、少匠司、大军医、大秘书、大主计、大机关士、权少技长、五等侍医、侍从、四等掌典、折给五十圆。权掌侍、府县少书记官、一等狱司,均一百圆。以上七等官。一等属、一等掌记,五十圆。四等警视、方面监督、一等警察使、消防司令副长、一等监吏、警视属、中尉、大主理、军医副、会计军吏副、马医副、剂官副、一等师大师、中军医、一等主理、中秘书、中主计、一等机关士、一等技手、其尤者或七十圆,或八十五圆,或一百圆。一等驭者、命妇、一级掌典补、折给四十圆。二等译官、警部、二等狱司,均六十圆。以上八等宫。二等属、二等掌记、四十五圆。五等警视、二等警察使、警视属、二等监吏、中主理、少尉、会计军吏补、军医补、剂官补、马医补、中师、二等师、二等主理、少军医、少秘书、少主计、少机关士、二等技手、其尤者或六十圆,或七十五圆,或九十圆。侍从试补、二等驭者、权命妇、二级掌典补、折给十五圆。二等译官、警部、消防大司令、二等狱司,均五十圆。以上九等官。 三等属、三等掌记,四十圆。三等书记生、警视属、三等监吏、少主理、少尉补、军医试补、军吏试补、军乐部准士官、上等监护、乐长、少师、掌炮上长、水兵上长、木工上长、军医副、秘书副、主计副、机关士副、三等师、三等主理、三等技手、其尤者或五十圆,或六十五圆,或八十圆。笋0事补、检事补、自月给四十五圆以下至Z-十圆,各随其勋劳以为区别。三级掌典补、折给三十圆。警察副使、消防大司令、三等驭者、三等译官、警部一等书记、一等守长,均四十五圆。以上十等官。四等属、四等掌记、三十五圆。四等书记生、巡查长、警视属、警察副使、大录事、四等监吏、四等主理、四等师、四等技手、其尤者或四十五圆,或五十圆,或七十圆。四级掌典补、折给二十六圆。四等驭者、四等译官、警部二等书记、二等守长,均四十圆。以上十一等官。五等属、五等书记生、五等掌记,三十圆。警察副使、巡查长、警视属、消防中司令、中录事、五等监吏、五等主理、五等师、五等技手、其尤者或四十圆,或四十五圆。或六十圆。五级掌典补、折给二十三圆。五等驭者、五等译官、警部三等书记,均三十五圆。以上十二等官。六等属、六等书记生、六等掌记,二十五圆。巡查长、消防中司令、警视属、六等监吏、少录事、一等工长、一等书记、六等技手、其尤者或三十五十圆,或四十圆,或五十圆。六级掌典补、折给二十圆。警部四等书记,均三十圆。以上十-S_等官。七等属、七等书记生、七等掌记,二十圆。巡查副长、消防中司令、警视属、二等工长、七等监吏、二等书记、七等技手、其尤者或三十圆。或三十五圆,或四十圆。七级掌典补,折给十七圆。杂掌女蠕、内掌典、二等伶人,七等译官、警部,均二十五圆。以上十四等官。八等属、八等掌记,十八圆。八等书记生、省掌巡查副长、警视属、八等监吏、三等工长、三等书记、八等技手,其尤者或二十五圆,或三十圆。八级掌典补,折给十四圆。权女蠕、三等伶人、权内掌典、警部六等书记,均二十圆。以上十五等官。九等属、大舍人、一等缮写、九等书记、巡查部长、消防少司令、警视属、九等监吏、一等捕部、四等工长、四等书记、九等技手,其尤者或十六圆,或十七圆,或二十圆。九级掌典补、折给十二圆。四等伶人、警部七等书记,均十五圆。以上十六等官。十等属、二等缮写、十等书记生、一等警视属、五等工长、二等捕部、巡查部长、五等书记、消防少司令、十等技手,其尤者或十三圆,或十四圆,或十五圆。十级掌典补,折给十圆。五等伶人、警部八等书记,均十二圆。以上十七等官。 有年给:一等官之赏勋局总裁、修史馆总裁,年三千圆。议长六千圆,副议长四千八百圆,干事,四千五百圆、四千圆,议官,三千五百圆、三千圆。考元老院议长、干事、议官,职尊而事简,给俸较薄,惟以一等官下同二、三等官,议官中又分三等,其给俸少者乃同于四等官,故变为年给。二等官之特命全权公使,一万七千圆至一万五千圆。驻英、法、俄、美,均一万七千圆;驻德,一万六千圆;驻意、澳及中国,均一万五千圆。按全权公使以交际之官有关国体,给俸特优,惟以二等官比太政大臣、左右大臣,几多逾一倍,故亦变为年给。三等官之特命全权公使、办理公使,一万五千圆至一万三干圆。驻英、法、俄、美,均一万五千圆;驻德、意,一万四千圆;驻中国一万三千圆。皇太后宫大夫,三千圆。四等官之一等编修官,二千四百圆。代理公使,一万一千圆至九千圆。驻英、法、俄、美,一万一千圆;驻德、意、澳,一万圆;驻中国九千圆。总领事,驻上海者。六千五百圆。皇太后宫亮,一千八百圆。五等官之二等编修官,一千八百圆。一等书记官,四千八百圆至三千八百圆。驻英、法、俄、美,四千八百圆;驻德、意、澳,四千圆;驻中国-Z千八百圆。六等官之三等编修官,一千二百圆。领事六千圆至五千五百圆。驻上海,六千圆;驻伦敦、马耳塞、纽约、桑港、香港、二千三百圆;驻北京、上海、香港、厦门、天津,均五千五百圆。二等书记官,三千八百圆至二千八百圆。驻英、法、俄、美,三千八圆;驻德、意、澳,三千圆;驻中国二千八百圆。七等官之四等编修官,一千圆。八等官之副领事,五千二百圆至三千圆。驻上海,三千圆;驻伦敦、马耳塞、纽约、桑港、香港、厦门、天津均五千二圆;驻罗马.三千2ii圆。一等书记生,二千六百圆至二千圆。驻英、法、俄、美,二千六百圆;驻德、意、澳,二千三百圆;驻北京、上海、香港、厦门、天津,二千圆,驻伦敦、马耳塞、纽约、桑港,二千四百圆。九等官之二等书记生,二千二百圆至一千五百圆。驻英、法、俄、美,二千二百圆;驻德、意、澳,千圆;驻北京、上海,一千六百圆;驻伦敦、马耳塞、纽约、桑港,二千圆;驻香港、厦门、天津,一千六百圆。 凡月给,定于每月十七日支领,新任在十五日前者给全额,在十五日后者给半额。升等增给者准之,其降等免职在十五日前者给半额,在十五日后者给全额。既免职复再任者,前官之俸给半额,后官之俸给全额。一月之内再三转任者,于支俸之日在职之厅准额支给,在十八日后者照增额给。一官而兼数任,从其多者支给,若兼任同等官,不给兼官之俸。凡奉职远地者,每三个月给俸一次。其公使、领事、书记等官之奉使外国者,每六个月给俸一次。既领俸而免职者,按月追缴。凡免职而因事留任者,照给旧官月俸三分之一。得请归乡者给月俸之半,因病不能奉职者,在四个月中给全额,以后则照给三分之一。因公、私事解任审问者,在十五日中给全额,在十五日后者照给月俸五分之一,其无罪者补给,处刑者停给。凡年给仍准月俸之法,按月分给。 月给之外又有日给,凡海、陆军官自佐尉以下,各照领次等相当官月俸,而以日计算,有事则加俸焉。若额外吏之佣雇者,亦以日计算。 凡依愿免官及在职病故者,计其奉职久暂给予赐金,日满年赐金。惟因私罪免职,处惩役一年以上者不给。自明治六年制定官禄税,敕任官课十分之一,明治十年命课十分之二。奏任官课二十分之一,惟海、陆军官及公使、领事、并工部省之技、监官不税。明治十三年,诏普免之。 勋 位 官等之外,有品以别亲王,有位以叙诸臣,有勋章以旌有功,有记章以奖军士。 亲王之品,日一品,日二品,日三品,日四品,惟诸王有列五品者。 叙位,日正一位,曰从一位,日正二位,日从二位,日正三位,日从三位,日正四位,日从四位,日正五位,日从五位,日正六位,日从六位,日正七位,日从七位,日正八位,凡十五级,位阶与官等不相附丽。太政大臣,左、右大臣,得叙一、二、三位,而正一位仍不得授参议、诸省卿、大将、议长,虽列一等官,仅叙正、从四位。一、二等官以下仅叙五、六、七位,若八等官以下则无位焉。凡叙位以资格之深浅,不以官等之崇卑,免官之后仍带位阶,惟有罪褫职者并夺其位记,亦有身后追赠者。 勋章凡八等:古以武功爵为勋,凡十二等。明治八年定制,仿照西人宝星之法给以赏牌,九年乃改为勋章。勋章态制以金银为章,上系以纽,纽之上为环,佩之以绶。勋一等者金日章,又名旭日大绶章。径二寸五分,以赤佛蒜嵌光线,以白佛蒜嵌纽,亦金制为桐叶形,上为桐花三枝,中央七花,左、右各五花,花以紫佛蒜嵌叶,以绿佛蒜嵌环,用金圆形绶,幅四寸,红白交织。勋二等者金银日章,又名旭日重光章。径三寸,日及光线用佛蒜均如一等制。无纽无环,佩以银针,无绶。勋三等金日章,又名旭日中绶章。径一寸八分,纽如一等,环用金椭圆形,绶幅一寸,亦红白交织。勋四等金日章,又名旭日小绶章。径一寸五分,纽如一等,环用金圆形,绶幅一寸。勋五等金银日章,径一寸五分,纽亦金制为桐叶形,上为桐花三枝,中央五花,左、右各三花,花紫叶绿,均用佛蒜如一等制。环用金圆形,绶幅一寸。勋六等银日章,径一寸五分,纽如五等,环用银圆形,绶幅一寸。勋七等银桐章,径一寸,叶绿花紫,花中五而左、右三,其式如纽而不别系纽,环用银圆形,绶幅一寸。勋八等亦银桐章,花叶皆以银,不嵌佛蒜,其他均如七等。凡佩带勋章之法,勋一等者必兼佩二等章,二等以下只佩一章。凡一等勋用广绶,自右肩上斜佩左肋下。二等无绶,用针夹佩右肋上。三等缠绶于领,佩于颔下。四等以下皆佩于左肋边。凡勋章佩于礼服,若常服代用略绶褂之左襟扣口以表等级。明治十年又改制,一日大勋位菊花大绶章,章用金日,日之四围有菊四枝,日赤光线白,花黄叶绿,均用佛蒜,纽亦用菊,仍以黄佛蒜嵌,环用金圆形,绶幅三寸八分,红紫交织。二日大勋位菊花章,章用金银日,径三寸,日赤光线白,二重。菊黄叶绿,均用佛蒜,无纽、无环、无绶,佩用银针。叙勋一、二等者亦许其佩带,惟大勋位不轻授人,今惟叙亲王一人而已。 凡叙勋,一等者,国皇亲授。叙二等者,太政大臣奉授。叙三等者,赏勋局总裁奉授。四等以下,则总裁送致之诸省卿长以转授之。外国臣民之得勋章者,由外务卿转授焉。其自外国政府得有勋章者,敕、奏任官具状于外务省。判任官及华士族平民,各由其管辖厅具状于外务省,转达于太政官,经赏勋局核准亦许佩带焉。 若从军记章,不论将卒贵贱,不问军功有无,凯旋之后即普赐之以为徽志。其式银章,圆形,径一寸,中刻纹为桐枝,里记年号,纽用银,绶幅一寸,绿白交织。 章 服 明治六年始仿西制改定章服有大礼服,其分别等差日冒,帽,敕、奏、任均同,惟以饰毛之有无、刺绣之精粗为别。日上衣,上衣之饰章,敕任官在襟、背、胸、袖侧囊脊端,奏任官在襟、袖侧囊脊端,判任官仅在襟、袖。日下衣,日裤,日等级标条。等级标条在两袖饰章之边,其条线阔一分,中间八厘。 凡敕任官帽用黑绒,饰以白毛,左侧章用黑天鹅绒,五七桐御纹一个,桐蕾,小唐草,按蕾即桐花,中央七,左、右五,故名五七桐。其五三桐仿此。周缘电纹,阔三分,纽扣径七分,金制,亦刻五七桐。上衣用黑绒,饰用绣以金线,御纹以五七桐,桐蕾、唐草。缘饰以电纹线,阔三分。大钮扣径七分,金制,亦刻五七桐。下衣用白绒,小钮扣径五分,亦以金制。数无定制。裤用白绒,两侧施电纹线。阔一寸。等级标条:一等官金线三条,二等官二条,三等官一条。 凡奏任官帽用黑绒,饰以黑毛,左侧章用天鹅绒,五三桐御纹一个,桐雷,中唐草。周缘单线阔三分,钮扣径七分,金制,亦刻五三桐。上衣用黑绒,饰用绣以金线,御纹以五三桐,桐蕾,中唐草。缘饰以无地单线,大钮扣径七分,金制,亦刻五三桐。下衣用鼠色绒,小钮扣径五分,亦以金制。数无定制。裤用鼠色绒,两侧章施无地单线。阔一寸。等级标条:四等官金线四条,五等官三条,六等官二条,七等官一条。 凡判任官帽用黑绒,无毛饰,左侧章用黑天鹅绒,五三桐御纹一个,桐蕾,大唐草。周缘单线,钮扣径七分,银制,亦刻五三桐。上衣用黑绒,饰用绣以银线,御纹以五三桐,桐蕾,唐草。缘饰以无地单线,大钮扣径七分,银制,亦刻五三桐。下衣以绀色绒,小钮扣径五分,以银制。数无定制。裤以绀色绒,两侧章施无地单线。阔一寸。等级标条:八等官银线七条,九等官六条,十等官五条,十一等官四条,十二等官三条,十三等官二条,十四等官一条,十五等官无。凡等外吏用通常礼服,惟一等至四等各以其袖端施等级标条,一等白线四条,二等三条,三等二条,四等一条。凡非役有位者,四位以上准敕任,五位以下准奏任,惟饰章除桐蕾、唐草合绣之制,仅以脊端附圆径二寸之御纹一个而已。其皇族大礼服,徽章用菊饰,章用日,他亦如诸官。惟海、陆军军官尊卑之等,职务之别,或以色,或以式,各不相同云。 凡大礼服必佩剑,剑约长三尺,敕任官之剑柄用金,剑之头环为卵形,表里二个桐蕾密锓,剑之覆轮缘为云头,剑之鸟头为凤,剑之锷为卵形,一个桐蕾密锓,剑之鞘用黑革,剑之鞘口为云头,带剑之鞘舌为叶形,剑之铛为桐蕾密锓,剑之带以金线装,剑之运转环以金,剑之钩带以金线装,带之扣以金。奏任、判任官制多从同,惟所锓桐蕾较疏。奏任官之带以银线装,判任官之柄用银,带用黑革而已。 黜 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