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续编 - 第 132 页/共 192 页

如饷不逋欠。然后与将领更始。严立营规。毋匿一虚额。毋留一兵。在城在汛。定期操练。城门汛房。昼必驻守。夜必支更。发饷可仿温处衢之办法。一律由各府径提地丁。径行支放。并明定科条。责成同城府县。逐月稽查。如有不操练。不支更。匿虚额。留兵者。密行参劾。徇庇者事发同过。而中丞又衡鉴独操。选求将领整顿有效不避劳怨者。予以不次之赏。积习不改粉饰徒工者。施以不测之威。使大小将弁。咸知宪意所在。无不以练军实振作营制为心。兢兢焉惟恐遗夹袋而干斧钺。又何有不振之营伍乎。所见者。前署嘉兴协瞿先仲。以未习水乡之人。到任数月。即能擒治枪匪。每黑夜徒步查汛查城。兵不习技武。且詈之且教之。虽其初多招谤怨。然黄军门阅伍至嘉湖。湖则踉跄不能成伍。嘉则整肃而有军容。此固该员励志有为。而其署嘉协时。乃一引见回省赴闽候补之参将。过浙一谒前抚。乃不拘资次。檄署嘉协。事非意料。感激图报。逾于寻常。赏如此。罚可知。举一以例。而其它可知。赏罚者。古今用人之大柄也。岂无成效可睹乎。至于水师船。驻泊久则勇易疲。不习劳则弊易生。似宜各分地段。立一会哨之期。扬帆施。耀武即以慑匪。巡哨即以习劳。仍于本日各回原汛。而又别选耐劳之将。别领数船。作为游徼之旅。于外江内河往来巡察。出入不时。以警各船之偷惰。亦日久防弊之一道也。不揣狂瞽。谬为陈说。愚者一得。有无可采。伏冀垂察。 卷七十七 兵政三水师   预筹水师将才并预备位片咸丰五年   胡林翼 再湖北贼势。自秋冬以来。大股专注于南岸。即下游金陵皖江之贼。亦专以逼胁多人分股上窜为计。而总不离沿江两岸。求所以制贼之死命者。惟以精水师断贼粮为先务之要。或疑贼之虏掠银钱。聚于金陵。财多人众。日增猖獗为虑。臣愚以为不然。自来盗贼之扰害。其志专在财利。彼岂能以财利予人哉。即至穷蹙。忍不能舍。固贼情之常也。夷考古今平贼之略。必以据上游形势。断贼粮为先。而财帛之丰歉不与焉。武汉则金陵之上游也。荆襄关南北之大局。而武汉又荆襄之咽喉。两湖及巴蜀之米。多于吴会。故谚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语。昔年江面安静。米艘蔽江而下。日夜转输。今乃久为贼阻。通筹吴楚之全势。必以武汉得手。设立重镇。屹然不可再摇。乃会合江西内湖一军。以水师之全力制贼。而下游红单巨舰。亦得并力以扼贼吭。惟查水师将才。以副将杨载福为最。忠勇廉明。每战必先。自道员彭玉麟调往江西之后。外江水师。仅恃杨载福一员。积年力战。肺病日增。而灭贼之志。终始不渝。病不言劳。功不言赏。志识已高出寻常。其十营将官。如游击李成谋都司鲍超张荣贵等。均勇敢冠军。惟未经特将。尚待悉心审察。观其战阵之方略。别其才识之利钝。再行详悉奏闻。此则水师将才之宜预筹者也。署臬司李孟以船六十只入湖。冬令水涸。不能绕出襄河。停泊沙市等处。距汉阳尚数百里。营中将弁勇目。未能精实。颇难力战。业已严饬该司慎守船。毋许资贼。致诒祸根。外江水师船多少。取给湖南局。暂可供用。惟模范较小。不如粤东所购洋之美。查上年侍郎臣曾国藩奏请位。因道梗未经运竣。应请  皇上天恩。敕下两广督臣购运五百斤以上千斤以下洋六百尊。派兵妥护。交湖南舟运湖北。期以冬杪交付。转交侍郎臣曾国藩匀配。以资异日东征利用。此又位之宜预备者也。谨附片奏。   筹备水师利器片咸丰六年     胡林翼 再臣思吴楚兵政之要。必在精选水师。南服之利在舟楫。犹北方之利在车马。因地制宜。古今不易。查五年春初。水师回驻武汉。战舰无多。力扼上游。岌岌不保。经湖南抚臣骆秉章督饬船局局设法补救。尽力筹谋。水师得以复振。其保全东南大局。则湖南之功为大。计湖南绅局新造船只。配带位军械。除分给臬司李孟及陆续损缺更换遣回不计外。实交臣营大小战舰三百余只。自五年春截至六年冬止。湖南官局实运火药四十四万三千三百二十觔。大小子一百三十九万九千九百觔。枪鸟枪火箭火球喷筒锣锅账房刀矛旗帜及一切应用器物。为数亦复不少。均系官绅董办。所有湖南总局司道大员绅局委员勤劳数载。力全大局。臣系隔省。未能详察。可否 敕下湖南抚臣择尤保奏。以励前劳而期后效。出自  皇上天恩。又查水师器用。利在位。自五年二月至六年三月。臣等以其小敌贼大。血战经年。终不能制贼之死命。六年四月二十六日。粤东头起二起夷二百尊到鄂。遂于二十八日配带位。乘势下攻九江。贼众披靡。所向克捷。秋冬以来。所请六百尊夷陆续运齐。自武汉至于九江。前后贼舰数千。均已片帆不返。则又两粤督臣购运夷之力也。夫器械不精。卒以予敌。是夷得力。必应再为购运。以利东征。更须严禁将备。勿假利器。勿借寇兵。臣胡林翼与杨载福迭次申儆。一年以来。大小百战。均无损失。惟查前请夷。仅止六百尊。配搭各省铜铁位。膛口较小。不能摧坚及远。且臣细察江面形势。四时风信。武汉以上。江面尚狭。利用小艇。浔皖以下。江面稍广。利用巨舰。春夏风和。利用小艇。秋冬风劲。利用巨舰。是船之大小。亦必因时因地而斟酌损益之。除三百觔夷现已足用暂缓购运外。应请 敕下两广督臣再购四百觔以上夷三百尊。五百觔以上夷二百尊。六百觔至七百觔夷二百尊。八百觔以上五十尊。千觔至一千五觔夷五十尊。共计八百尊。均期七年春夏。由湖南转运武昌。臣即将各营铜铁小更换。实于征剿吴皖大有裨益。又查武汉黄三府甫经收复。楚境大致肃清。而人民商贾尚未复业。臣胡林翼现于武昌设局。筹办军需。凋敝之余。物力艰难。尚不足以供给东征之用。应请 敕下四川陕西湖南督抚臣仍遵前奉  谕旨。四川月解火药三万觔。加请月解火绳三万盘。月解鸟枪枪铅子各一万觔。陕西月解火药三万觔。加请月解火绳三万盘。月解鸟枪枪铅子各一万觔。湖南月解火药三万觔。加请月解生铁熟铁合膛子十万觔。则水陆利用。军行无阻。出自  天恩逾格。谨附陈奏。   预筹三支水师疏咸丰十年     曾国藩 窃臣自闻苏州失守之信。即以京仓无漕为虑。旋奉 命署理江督。海漕系职分中事。日夜焦灼。猝无良策。曾于本月初三日附片具奏在案。迄今又踰旬日。不知新任江苏巡抚 放何人。驻扎何地。其力能设法办漕以济京仓与否。无从商。查淮扬之里下河。产米最多。而盐场为大利所在。若改为就场征课。经理得宜。较之近年所入。可多得银百万两以外。如果苏松久陷。不能办漕。或于里下河办米解京。或于盐课中筹巨款实银解京。专供京仓买米之用。亦足以济权变而固根本。然欲保下河之米。场之盐。非于淮安多造战船。急办水师。实有岌岌不可保之势。昨准安徽抚臣咨到奏稿。亦以保里下河为言。湖北抚臣胡林翼七次寄。皆劝臣奏办水师以保盐场。淮扬二郡。自古称为泽国。北有长淮。南有大江。中有洪泽邵伯高邮宝应诸湖。运盐串场人字芒稻诸河。巨津支流。互相灌注。一片汪洋。若能造战船二三百号。多购洋。精选将弁。则不特可以保下河之米。场之盐。亦且可以抚扬州之陆军。使逆贼不敢北犯。助临淮之陆军。使川路不至梗塞。此淮扬水师急宜筹办之情形也。贼之守金陵也。以安庆庐州为犄角。以太平芜湖为护卫。芜湖之南。有固城南漪丹阳石臼诸湖。上则通于宁国之水阳江青弋江。西则止于东坝。掘东坝而放之。则可经太湖历苏州以达于娄江。古之所谓中江者也。芜湖孤悬水中。贼匪守之则易。官军攻之则难。是以五年血战。不能得手。而黄池湾沚。屡次失利。皆以全无水师之咎。臣愚以为欲克金陵。必须先取芜湖。欲取芜湖。必于宁国另立一支水师。布固城南漪等湖之中。宁国水师攻其内。大江水师攻其外。如七年攻破湖口之例。庶几芜湖可克回。东西梁山可期以次恢复。此宁国水师急宜筹办之情形也。逆匪坚忍善守。各路奏报。皆有同辞。官兵围攻屡年。往往因水路无兵。不能断其接济。从前武昌九江临江吉安等城之拔。实亦舟师之功居其少半。侧闻红单师船。体质笨重。非大江狂风不能起椗。又不能接应陆战。不能巡哨河。金陵所以久而无功。亦由水师一面。始终不得丝毫之助。今苏州既失。面面皆水。贼若阻河为守。陆军几无进兵之路。城外几无扎营之所。臣愚以为欲攻苏州。须于太湖另立一支水师。浙江无事。宜于杭州造船。浙江有警。亦宜于安吉孝丰等处造船。必使太湖尽为我有。而后西可通宁国之气。东可拊苏州之背。而陆师亦得所依附。此太湖水师急宜筹办之情形也。此三者。皆目前之急务。如力不能兼。则先办淮扬及宁国二支。如力仍不逮。则专办淮阳一支。盖苏省财赋之区。沦陷殆。仅留下河之米。场之盐。若不设法保全。则东南之利尽弃矣。臣自咸丰三年奉  旨办理水师。阅历颇久。而三处皆臣管辖之地。盐漕皆臣应办之事。义无可辞。责无可贷。顷已专丁至 钦差大臣袁甲三军营。询淮南等处尚有木料可以造船者否。其宁国安吉亦当派人前往。察看木料之多寡。船工之难易。至位一宗。拟即日派员银至广东。购买洋五百尊。由大庾岭过山以达江西而出湖口。又由英霍等县过山以达固始而出长淮。计往返须五月有奇。程途虽远。而期限必严。搬运虽艰。而志在必行。是否有当。伏乞  圣慈详明指示。   会议长江水师营制疏同治四年   曾国藩 窃臣曾国藩同治元年二月覆奏安徽省城仍建安庆案内。请专设长江水师提督及总兵以下各官。奉  旨交军机大臣会同该部议奏。旋经吏部等于五月二十三日定议具奏。准其设立长江水师。而于总兵副参以至千把应设几缺暨分汛修舰各事宜。令臣体察情形。再行详核议奏。三年四月奉  旨以淮扬镇总兵黄翼升补授长江提督之缺。六月克复金陵。滨江五省。战事大定。即应将前募之水勇。改为经制之水兵。核定章程。会议具奏。特以勇丁之口粮较多。额兵之口粮极少。相去悬绝。难于酌中定议。展转筹思。是以覆奏稍迟。臣曾国藩于咸丰二年冬初招乡勇。维时长沙甫经解围。各路兵勇。往来湖南。络绎不绝。臣查饷章。参差不齐。惟张国梁之勇。每月五两四钱。江忠源之勇。每月四两五钱。该两军最为有名于时。逮三年夏间。胜保奏请招募陆勇。月饷四两五钱。户部议准。江南大营循而行之。遂定为报销之常例。臣于三年冬间。招募水陆两军。陆勇酌减为每月四两四钱。而亲兵什长稍有增加。水勇酌减为每月三两六钱。而手舵工稍有增加。厥后银价日贱。米价日昂。咸丰十一年杨载福等请将水勇每月加为三两九钱。至今未改。臣复详加询访。除山东河南饷章渐少外。其余楚闽浙等十省。勇饷均系四两有奇。目下各路招募陆勇。纷纷未已。若将军饷骤为大减。则人皆去为陆勇。谁愿复充水兵。故臣所议章程。于兵饷一案。暂从其优。俟军务告竣。再行酌量核减。审时度势。有不能不出于此者。非敢与陆勇战守粮额。故示悬殊也。自古养兵本无善政。南宋之括财。晚明之增饷。皆为兵多所累。识者病之。我 朝绿营兵丁五十余万。较之宋明已极少。然乾隆四十六年议增缺额名粮。大学士阿桂曾上疏力争。臣国藩亦于咸丰元年疏请裁兵五万。户部初未议准。后乃通行各省酌办。溯自洪杨倡乱。捻回继变。军兴十余年。惟向荣和春大营用兵稍多。其余皆倚勇丁以集事。 国家养兵之费。岁逾二千万。当此多事之秋。乃未闻绿营立一奇功。出一良将。今各省勇丁。合计约在三十万以外。而昔年经制之兵。仍未能议裁减。且守战各兵。在营之坐粮虽少。而出征外省。加以盐折夫价余丁等款。每兵一名。月支亦在五两上下。平日有粮少之名。临事无省费之实。百年受养兵之累。临急无破寇之效。统筹全局。殊非良策。臣愚以为军务全竣后。仍当综核名实。裁减陆兵。其必不可裁者。即当增加口粮。此又因今日设立水营。而即预为异日陆营之地也。谨议事宜三十条。营制三十四条。分缮二折。恭呈  御览。计战船七百七十四号。除提督已颁关防外。新设总兵四员。拨出兼隶之总兵一员。副参游三项营官二十四员。都守千把外委等哨官七十四员。兵数一万二千余人。兵饷船价廉俸杂项修舰之费。约计每月五万有余。选将练兵饷项捕务暨考核教演之设。莫不严定章程。冀垂令典。请  旨饬下军机大臣会同吏部户兵工等部暨总理衙门核议施行。所有会议长江水师营制事宜。谨会同漕运督臣吴棠。护江苏巡抚臣刘郇膏。安徽巡抚臣乔松年。江西巡抚臣刘坤一。湖北巡抚臣郑敦谨。湖南巡抚臣李瀚章。恭折由驿具奏。伏乞  圣鉴训示。  长江水师事宜三十条  第一条。长江水师提督驻。原议在于芜湖建立衙署。查芜湖内河甚小。冬令水涸。不能安泊战舰。若泊大江之中。则洪涛巨浸。其患莫测。查江南太平府河外通江。内通湖。可战船数十营。右达皖南宁国府南漪固城诸湖。左达江苏高溧水两县石臼丹阳诸湖。兼可扼东坝之要隘。拟以提督驻太平府。设立衙署。  第二条。长江水师提督管辖之地。上自荆州岳州。下至江苏崇明。两岸支河内湖。均归统辖。计程近五千余里。分列五省。若仅驻太平府。恐其照料难周。拟于岳州府设立行署。该提督分月轮驻。以半年驻下江太平府。以半年驻上江岳州府。每年周历巡查。驻上江。则巡阅至洞庭湖荆州止。驻下江。则巡阅至狼山止。  第三条。长江水师提督统辖较远。责任甚重。拟请单衔奏事。以专责成。如遇有与各省地方公事及陆营交涉之件。则会商该省督抚分别奏咨办理。如地方公事及陆营有与水师交涉之件。该省督抚亦会商长江提督分别奏咨办理。提督之官。其初本系文职。明末李如松始以武臣而为提督。初尚文武兼用。后乃专用武职。惟九门提督一缺。向是文臣兼领。江皖晋豫等省提督之缺。尚以巡抚兼领。略存旧制。今长江提督一缺。拟请文武兼用。盖缘长江通商。处处与外国交接。朝夕相见。必须提督平日稍有威权。乃足以资弹压。该提督仍归两江总督湖广总督节制。  第四条。长江水师共立六标。提督驻太平府。所辖提标五营。岳州设一总兵。所辖镇标四营。汉阳设一总兵。所辖镇标四营。湖口设一总兵。所辖镇标五营。瓜洲设一总兵。所辖镇标四营。狼山镇总兵兼隶长江。所辖镇标二营。通共二十四营。  第五条。长江水师与各省河湖交界之处。应即画分界限。各有汛地以专责成。湖北除江面千余里全归长江提督外。其自荆州以上泝江至宜昌巴东。汉阳以上泝汉至襄阳郧阳。及各支河湖。应由湖北另行设防。归湖广总督湖北提督统辖。湖南除江面洞庭湖归长江提督外。其湘沅二水。应由湖南另行设防。归湖南巡抚湖南提督统辖。江西除江面及鄱阳湖归长江提督外。其吴城以上省河及东西支河。应由江西另行设防。归江西巡抚统辖。安徽除江面与傍江之湖归长江提督外。其淮河自正阳关以下至洪泽湖止。并接连苏属之支河湖荡。应另设淮扬水师。归淮扬镇总兵统带。两江总督漕运总督安徽巡抚兼辖。江苏除江面归长江提督外。其自镇江以东。凡江南之支河湖荡。应另设太湖水师。归两江总督江苏巡抚江南提督统辖。其旧设海口之狼山福山苏松三镇。除福山苏松二镇悉仍其旧外。拟以狼山镇兼隶长江提督标下。仍听两江总督江南提督节制。  第六条。副将参将游击各有专营。自应设立衙署。惟长江水师营汛。其责任专重在水面。并无防守城池弹压市镇之责。其立汛建署。须择有港汊内河可收泊战舰者。庶免风涛覆溺之患。虽孤洲野岸。亦可修造衙署。宜距城市稍远。乃为妥善。  第七条。水师官兵皆宜以船为家。不准登岸居住。如违例住岸上者。官即革职。兵即革粮。自都司以下。皆系哨官。即以哨船为办公之所。不准建衙陆居。至长江提镇。除例给坐船外。各给督阵舢板二号。每船额设守备哨官一员。兵二十名。内柁兵一名。头兵一名。兵二名。桨兵十六名。凡提镇衙门巡捕跟丁执事人等。皆轮流派此船之人值班听差。下班仍以船为家。不准在岸居住。副参游督阵舢板各一号。悉如之。  第八条。副将营制。战船四十三号。内长龙船二号。舢板船四十号。督阵大舢板船一号。参将营制。战船三十三号。内长龙船二号。舢板船三十号。督阵大舢板船一号。游击营制。战船二十三号。内长龙船二号。舢板船二十号。督阵大舢板船一号。其虽系游击营制而用船三十三号者。惟岳州汉阳二营。凡专立之营。皆以都司二员管驾长龙。为领哨。其各散哨员弁。均受约束。左领哨专管本营钱粮。右领哨专管本营船军装及一切差遣巡查诸务。其舢板之以守备充哨官者为副领哨。每守备率领船十号。  第九条。长江水师额兵。副将营。督阵舢板船一号。兵二十名。长龙船二号。每船二十五人。共兵五十名。舢板船四十号。每船十四人。共兵五百六十名。稿书书识十四名。共额兵六百三十名。共哨官四十三员。参将营。督阵舢板船一号。兵二十名。长龙船二号。每船二十五人。共兵五十名。舢板船三十号。每船十四人。共兵四百二十名。共额兵四百九十名。共哨官三十三员。游击营。督阵舢板船一号。兵二十名。长龙船二号。每船二十五人。共兵五十名。舢板船二十号。每船十四人。共兵二百八十名。共额兵三百五十名。共哨官二十三员。其游击营亦有用三十三船者。全仿参将营之例。稿书书识均不在内。  第十条。领哨都司。除长龙船一号有兵外。另给无兵之舢板船一号。如遇出兵入小河港。恐长龙迟滞。则由长龙拨兵归此舢板乘坐。领哨出队。以期便捷。  第十一条。长江水师提督用稿书四名。书识八名。总兵用稿书二名。书识六名。副参游皆用稿书二名。书识四名。都司用稿书一名。书识二名。守备用书识二名。千把各用书识一名。  第十二条。咸丰四年初立水师之时。较陆军勇粮稍减。桨手每月三两六钱。柁工四两五钱。头工四两二钱不等。厥后因银价日贱。米价日贵。桨手加为三两九钱。今将水勇改为额兵。而各处陆营纷纷招勇。若遽将水兵口粮太减。则人皆去为陆勇。谁复肯当水兵。自应酌量暂从其优。长龙战船额设兵二十五名。内柁工兵一名。每月给银三两六钱。每日一钱二分。管舱兵一名。头工兵一名。手兵四名。每月给银三两。每日一钱。桨手兵十八名。每月给银二两七钱。每日九分。舢板战船。额设兵十四名。内柁工兵一名。头工兵一名。手兵二名。桨手兵十名。督阵大舢板。额设兵二十名。内柁工兵一名。头工兵一名。手兵二名。桨手兵十六名。月饷均与长龙战船同。稿书与柁粮同。月支三两六钱。书识与桨粮同。月支二两七钱。俟军务大定。各路并无招勇之事。再由长江提督江楚总督专案具奏。议将口粮酌减。乃为定额。亦须优于陆兵。庶不至似今日绿营之废弛。  第十三条。长江水师副将营协标哨官额缺应设都司二缺。守备三缺。千总十缺。把总十二缺。外委十六缺。参将营哨官额缺。应设都司二缺。守备二缺。千总八缺。把总九缺。外委十二缺。游击营哨官额缺。应设都司二缺。守备一缺。千总四缺。把总六缺。外委十缺。以上各营哨官。皆以各员所管之船为缺。不设衙署。  第十四条。长江水师提督给座船四号。总兵给座船三号。副参游给座船二号。各营哨官都司守备以下直至外委皆无衙署。每哨各给座船一号。以抵陆营衙署马匹之费。提督每座船月支价银十六两。总兵副参游每座船月支价银十四两。都守以下每座船月支价银十二两。  第十五条。长江水师哨官缺出。都守千把外委五项。应全归长江提督主政。即就长江水师中遴员题补。其营官缺出。副参游三项。拟以七成归长江水师中题补。以三成由兵部就各省水师中推补。至总兵缺出。由长江提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三人各保堪胜人员。平日开单保奏。届时恭候  特旨简放。  第十六条。长江水师上下五千里。分防五省。若向五处藩库领饷。分归五省报销。殊觉散漫无纪。户部难于稽考。而各省入款出款俱有常额。若添此项兵饷。殊觉别筹维艰。查沿江厘卡。皆系水师恢复之地。水军历年口粮多取诸此。今长江既立经制水师。酌定永远章程。凡俸廉粮饷船子药一切费用。应酌留厘卡数处。在两江境内者。归江宁盐道经收。在两湖境内者。归武昌盐道经收。每年届发饷之时。其在楚境各营。造册呈明湖广总督长江提督。赴武昌盐道库支领。其在江境各营。造册呈明两江总督长江提督。赴江宁盐道库支领。江楚两总督每年各自具本题销。不汇入各省藩库奏销案内。以免牵混。  第十七条。长江水师位。大者千余斤。次者亦数百斤。所需子药最多。须常设子药局。以资操演而备不虞。查湖北省城安徽省城。造药均有牛碾。最为稳便。该二省应各设火药局。常川制造。江苏江西应办硝斤。协济安徽药局。湖南应办硝斤。协济湖北药局。至生铁产于湖南。应在长沙设立子弹局。常川制造封门大子熟铁子。分解湖北安徽两省。所有楚境各营。均赴武昌请领子药。江境各营。均赴安庆请领子药。至三局造办子药之费。由武昌江宁两盐道库。于厘金项下拨给。  第十八条。长江战船。大震惊。最易朽坏。议定每届三年修理一次。十二年即行更换。应于湖北之汉阳。江西之吴城。江南之草鞋夹。三处各设厂。排定子丑寅卯等年。某年应修整某营某哨之船。某年应更换某营某哨之船。轮流兴工。江境两厂。由两江总督暨长江提督委员监修。楚境一厂。由湖广总督暨长江提督委员监修。所有船厂经费。亦由江宁盐道武昌盐道两库拨给。其风篷一件。三年即须更换一次。杆索缆纤等物。每届修整之年。亦须酌量添换。均准在于船厂请领。  第十九条。长江战船。并无竹篷木舿。惟以布棚遮避雨露霜雪。名曰雨棚。最易朽腐。又如锚本脑索绳旗帜红油白油等项。均须时常修换。不能待三年之期。亦不能赴船厂请领。此五者名曰杂费。酌定长龙战船。每年发银十六两。舢板战船。每年发银十四两。交该哨官采办修饰。以壮军容。江境之船由江宁盐道发给。楚境之船。由武昌盐道发给。  第二十条。长江水师提督。现拟文武兼用。其养廉应即加重。每年支银八千两。其余俸薪蔬菜烛炭心红纸张等项。均照陆营提督之例支给。自总兵以下直至千把。凡养廉俸薪蔬菜烛炭心红纸张等项。均照陆营之例发给。外委准食柁粮双分。仍每年支养廉银十八两。惟陆营之例马。改为水师之座船。其水师官兵应领之米。照各省绿营陆兵定例。每人日支八合。亦由江宁盐道武昌盐道两衙门。于厘卡项下购米按季支发。以上子药局船厂杂费廉俸兵米四条。均汇入正饷案内题销。  第二十一条。长江水师。旧日营规甚严。近来日就松懈。今立为经制水师。应申明定规三条。决不可犯者。一曰不许登岸居住。二曰不许吸食洋。三曰不许赌博。如有登岸居住吸食洋者。官则革职。兵则革粮。有犯赌者。由该管将领察核情节。禀明严办。  第二十二条。现在发逆肃清。长江水师各分汛地。专以驱逐游匪严防劫盗为重。倘有水盗划船劫抢巨案。逾限不获。由长江提督专案参劾。不得以陆营尚未开参。文员尚未开参。稍涉推诿迟延。以重江防而绝盗风。  第二十三条。长江水师设立营汛。待部议覆准后。即须补放实缺。查军兴十余载。水师员弁所保官阶。提镇居多。副参游亦不少。所设营缺有限。应以保举较大之阶。借补较小之缺。由臣等会同长江提督开单奏补。其现在勇丁营制。俟部议覆准后。应即陆续遣撤毕。即照新定兵丁饷章发给。  第二十四条。长江水师各有汛地。不得私离。且长龙舢板。均系官物。非同私物。可以借用。凡各省文武出差人员。虽有紧急公务。非奉有长江提督及五省督抚专札。派坐战船者。不得私借战船乘坐。以图便易。违者照不应驰驿妄行驰驿例议处。各营哨官。非奉有专札。而以战船私借客官及朋友乘坐者。照私离汛地例议处。  第二十五条。长江水师修造战船式样。长龙底长四丈一尺。底中宽五尺四寸。舢板底长二丈九尺。底中宽三尺二寸。督阵舢板略加长大。长龙设大前后左右六位。舢板设大前后两位。左右设车转小两位。小枪短刀长矛喷筒。随宜配用。  第二十六条。狼山镇总兵。现改归长江提督管辖。该处江宽百余里。洪涛浩瀚。海风不测。长龙舢板。船身太小。有风即不能出港。狼镇所辖。均系洋面。近来宁钓沙船。带有位枪械。每以捕盗为名。趁风行劫。拟每营造大舢板二十号。并造大船数号。如红单拖罟式样。多安位。巡缉内洋。以壮声威。又拟造轮船数号。分布狼山崇明等处。于江海防务。更资得力。  第二十七条。船为江中利器。然可以御暴。亦可以为暴。如准商民私造船。则强盗亦可造船以行劫。盐枭亦可造船以护私。假名伪旗。万难稽查。此后既立长江经制水师。应将民间私造船。一概禁革。虽文武官员。亦不准私设船。以杜奸民影射。难于查察。如有私立船。不立时禀报者。惟该汛之水师是问。至巡缉私盐。本以船为最便。然亦祇准于瓜洲汉阳两镇标下。奏派战船若干号。巡缉某处。其未经奏派之战船。概不准干预盐务。尤不准包庇私盐。如有包庇者。由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严行参办。  第二十八条。长江水师提镇暨副参游驻之处。均须设立衙署军装局。其经费即取诸酌留厘卡。一俟部议覆准。即由臣等会同江楚总督长江提督派员勘估。次第建造。事竣核实报销。  第二十九条。江南之京口狼山等营。江西之湖口营。湖北之汉阳营。湖南之岳州等营。凡向有水师之名。而无船之实者。令各该处均立标营。改从新章。应悉归长江水师提督节制。以昭画一。其向无水师名目者。不必更改。  第三十条。水师以使船为第一义。善放次之。凡考桨粮。须令一人驾一小划。渡江一两次。凡考粮。须令连放五。无走火迟钝等弊。凡考应升补之缺。须令数船于无风之日。荡桨逆行三十里。验其迟速。其哨官仍考试技艺。以定等差。至校各镇之优劣。每年春季。长江提督会同两湖总督调集岳州汉阳二标在于武昌江面或武汉各湖。阅一次。秋季会同两江总督调集湖口太平瓜洲狼山四标。在于黄天荡等处阅一次。阅毕会折具奏。优者酌量保奖。劣者分别参办。  长江水师营制二十四条  一岳州设立总兵。设中军中营游击。用船三十三号。仿参将营之例。分防自陈陵矶起。至鹿角垒石泸陵潭湘阴一带。  一沅江设立参将。属岳州镇左营。分防君山西湖。及常德龙阳华容等河出湖之处。但不进防内河。其沅湘等水。应由湖南另行设防。  一荆州设立副将。属岳州镇后营。分防自荆州以下江面石首监利一带。至荆河口止。  一陆溪口设立游击。属岳州镇前营。分防自荆河口以下江面螺山新堤。及倒口以内之黄盖湖。  一簰洲设立参将。属汉阳镇后营。分防自倒口以下江面至沌口止。兼防金口以内之斧头湖。  一汉阳设立总兵。设中军中营游击。用船三十三号。仿参将营之例。分防自沌口以下江面至团风止。并防省城两岸后湖青林等湖。其汉水上通樊城一千余里。及各支河汊湖。应由湖北另行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