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读书志 - 第 26 页/共 31 页

△《戴叔伦述藁》十卷,《外诗》一卷,《书状》一卷   右唐戴叔伦幼公也。润州人。为人温雅,善举止。中进士第,累迁容管经略使,政治称最。德宗赐《中和诗》,世以为荣。代还,请为道士。未几,卒。集有马总序。或题曰《会录》。《唐史》但云“师事萧颖士”,初不称其能诗,以时人少其诗骨气绵弱故也。   △《权德舆集》五十卷   右唐权德舆载之也。秦州人。未冠,以文章称诸儒间。贞元十五年,知制诰,累官中书舍人。元和五年,以礼部尚书、平章事。德舆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赋诗,积思经术,无不贯综。自始学至老,未曾一日去书。其文雅正赡缛,当时公卿功德卓异者,皆所铭纪。虽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贞元、元和间,为缙绅羽仪。其《两汉辨亡论》、《世祖封不义侯议》,世多称之云。尝自纂《制诰集》五十卷,杨凭为序,今亡逸。文集孙宪孙编次,杨嗣复为序。   △《符载集》十四卷   右唐符载字厚之,岐襄人。幼有宏达之志,隐居庐山,聚书万卷,不为章句学。贞元中,李巽江西观察,荐其材,授奉礼郎,为南昌军副使,继辟西川韦皋掌书记、泽潞郄士美参谋,历协律郎,监察御史。元和中卒。段文昌为墓志,附于后。集皆杂文,末篇有数诗而已。集前有崔群、王湘《送符处士归觐序》,皆云载蜀人,以比司马、王、扬云。   △《张登集》六卷   右唐张登。性刚洁耿介,特始以巾褐就辟,历卫佐,廷尉平、监察御史。贞元中,改河南士曹掾,迁殿中侍御史,漳州刺史。居七年,坐公累受劾,吏议侵诬,感疾,卒。权德舆为之序甚详,以公、景阳比之。《国史补》亦称登长于小赋,气宏而密,间不容,有织成隐起结采蹙金之状。其旧集诗赋之外,书、启、序、述、志、记、铭、诔,合一百二十二篇,今存者才六十馀首。   △《戎昱集》三卷   右唐戎昱撰。初,李[A18F]廉察桂林,月夜闻邻居吟咏之音清畅,迟明访之,乃昱也,即延为幕宾。后因饮席调其侍儿,[A18F]微知其故,即赠之,昱感怍赋诗,有“恩合死前酬”之句。又为卫伯玉荆南从事。后历辰、虔二州刺史。   △《元稹长庆集》六十卷,《外集》一卷   右唐元稹微之也。河南人。擢明经,书判入等,授校书郎。元和初,举制科,对策第一,拜左拾遗。在江陵,与监军崔潭峻善,潭峻以稹歌诗奏御,穆宗赏悦,即以祠部郎中,知制诰。未几,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长庆二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稹为文长于诗,与白居易齐名,号“元和体”,往往播乐府。穆宗在东官,妃嫔近习诵之,宫中呼元才子。及知制诰,变诏书体,务纯厚明切,盛传一时。有《长庆集》百卷,今亡其四十卷。又有《外集》一卷,诗五十二篇,皆宫体也。   △《皇甫文》六卷   右唐皇甫持正也。睦州人。元和元年进士,仕至工部郎中。裴度辟东都判官。度修福先寺,欲求碑文于白居易。怒曰:“近舍而远取居易,请从此辞”。度谢之。即酣饮,援笔立就。度赠车马缯采甚厚,怒曰:“吾自为《顾况集序》,未尝许人,今碑字三千,一字三缣,何遇我薄耶?”度笑曰:“不羁之才也。”从而酬之。今集杂文三十八篇而已。况集序在焉,而碑已亡矣。   △《李绅追昔游》三卷   右唐李绅公垂也。豪州人。元和元年进士,补国子助教。穆宗召为翰林学士,累进中书舍人。武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平章事。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号“短李”。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追昔游》者,盖赋诗纪其平生所游历。谓起梁汉,归谏者,升翰苑,及播越荆楚,逾岭峤,止高安,移九江,过锺陵,守滁阳,转寿春,留洛阳,廉会稽,分务东周,守蜀,镇梁也。开成戊午八月自为之序。   △《鲍溶诗》五卷   右唐鲍字溶德源。元和四年中进士第。集中有《别韩博士愈》诗,云:“不知无声泪,中感一顾厚。”盖退之所尝推激也。张为谓溶诗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曾子固亦爱其诗清约谨严而违理者少。因以史馆本及欧阳公所藏互校,得二百三十三篇。今本有一百九十二篇,馀逸。   △《朱仿诗》一卷   右唐朱仿字长通,襄阳人。隐居剡溪。嗣曹王皋镇江西,辟节度参谋。贞元初,召为拾遗,不就。   △《沈亚之集》十卷   右唐沈亚之字下贤,长安人。元和十年进士。泾原李汇辟掌书记,为秘书省正字。长庆初,补栎阳尉。四年,为福建都团练副使,事徐晦。后累进殿中丞,御史内供奉。太和三年,柏耆宣慰德州,取为判官。耆罢,亚之贬南康尉。后终郢州掾。亚之以文词得名,狂躁贪污,曾辅耆为恶,故及于贬。常游韩愈门,李贺、杜牧、李商隐俱有拟沈下贤诗,亦当时名辈所称许云。此本之后有景文宋公题字,称得之于端明李学士,编次无伦,盖唐本也。予颇爱其能造语,然其本极舛误,颇是正之。且裒其阙者数篇,及贺、牧、商隐三诗于后。   △《姚合诗》十卷   右唐姚合也。崇曾孙。以诗。元和十一年,李逢吉知举进士,历武功主簿,富平、万年尉。宝应中。监察、殿中御史,户部员外郎,出金、杭二州刺史,为刑、户二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世号姚武功云。   △《施肩吾西山集》五卷   右唐施肩吾,吴兴人。元和十五年进士。以洪州西山十二真君羽化之所,心慕之,因隐焉。且以名其所著,自为之序。   △《李贺集四卷外集》一卷   右唐李贺长吉,郑王之孙。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闻之,过其家,使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年二十七,终协律郎。贺辞尚奇诡,为诗未始先立题,所得皆警迈,远去笔墨畦迳,当时无能效者。乐府十数篇,韶工合之弦管云。或说贺既卒后,为不相悦者尽取其所著投圊中,以故世传者不多。外集予得之梁子美家。姚铉颇选载《文粹》中。   △《卢仝诗》一卷   右唐卢仝,范阳人。隐少室山,号玉川子,征谏议不起。《唐史》称:“韩愈为河南令,爱其诗,厚礼之。尝作《月蚀诗》,以讥元和逆党,愈称其工。”按其诗云元和庚寅,盖五年也。宪宗遇弑在十五年,后十岁也。岂追庚寅岁事为诗乎?不然,则史诬也。后死于甘露之祸。   △《刘义诗》一卷   右唐刘义也。少尝任侠杀人,后更折节读书,善歌诗,客韩愈门,作《冰柱》、《雪车》二诗,出卢仝、李贺右。归齐、鲁,不知所终。今集二十馀篇尔,不载二诗。   △《断金集》一卷   右唐李逢吉、令狐楚自未第至贵显所唱和诗也。后逢吉卒,楚编次之,得六十馀篇。裴夷直名曰《断金集》,为之序。   △《杜牧樊川集》二十卷,《外集》一卷   右唐杜牧牧之也。京兆人。太和二年进士,复举制科。会昌中,以考功郎中知制诰,终中书舍人。牧善属文,刚直有奇节,敢论引大事,指陈利病,为诗情致豪迈,人号“小杜”,以别甫云。临死自为墓志,悉焚所为文章。其甥裴廷翰辑其藁编次,为之后序。樊川盖杜氏所居。《外集》皆诗也。   △《许浑丁卯集》二卷   右唐许浑字用晦,圉师之后。太和六年进士。为当涂、太平二令,以病免,超润州司马。大中三年,为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睦郢二州刺史。尝分司于朱方丁卯间,自编所著,因以为名。贺铸本跋云:按浑自序,集三卷,五百篇。世传本两卷,三百馀篇。求访二十年,得沈氏、曾氏本,并取《拟玄》、《天竺集》校正之,共得四百五十四篇。予近得浑集完本,五百篇皆在,然止两卷。《唐艺文志》亦言浑集两卷,铸称三卷者,误也。   △《李涉歌诗》一卷   右唐李涉也。早从陈许辟,一再谪官夷陵。大和中,为太学博士,自号青溪子。渤三诗附。   △《雍陶诗》五卷   右唐雍陶国钧。太和八年进士。大中六年,自国子《毛诗》博士出刺简州。《唐志》集十卷,今亡其半。   △《李商隐樊南甲集》二十卷,《乙集》二十卷,又《文集》八卷   右唐李商隐义山也。陇西人。开成二年进士。令狐楚奏为集贤校理,楚出汴、滑、兴元,皆表幕府,尝补太学博士。初,为文瑰迈奇古,及从楚学,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旨决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无俦者。今《樊南甲》、《乙集》皆四六,自为序,即所谓繁缛者。又有古赋及文共三卷,辞旨怪诡,宋景文序传中称“谲怪则李商隐”,盖以此。诗五卷,清新纤艳,故《旧史》称其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云。   △《李德裕会昌一品集》二十卷,《姑臧集》五卷,《平泉诗》一卷,《穷愁志》三卷,《别集》八卷,又《赋》一卷   右唐李德裕文饶也。赵郡人。宰相吉甫之子。少力于学,既冠,卓荦有大节。不喜与诸生试有司,宪宗时,以荫补校书郎。穆宗初,擢翰林学士,号令大典皆出于手。进中书舍人,召兵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会昌初,复秉政。平泽潞,策功拜太尉,封卫公。大中贬崖州司户参军,三年,卒。德裕性孤峭,明辨有风采,善为文章。虽在大位,手不去书。谋议援古,衮衮可喜,为武宗所知。常以经纶天下为己任,时王室几中兴焉。《一品集》,郑亚为之序,皆会昌制诰、表状、外内册赞、碑序文也。赋诗四首。《穷愁志》乃崖州所撰。《姑臧集》题段全纬纂,上四卷亦制诰,第五乃《戛黠斯朝贡传》与八诗。《别》集乃裒合古赋,《平泉诗》、集外杂着。又有《古赋》一卷,载《金松》等四赋。   △《陈黯文集》三卷   右唐陈黯撰。黯,字希孺,颖川人。十岁能诗,十三袖文谒清源牧,牧面令赋诗,颇称赏之,由是一时声名大振。会昌初,就乡荐,至礼部,辄罢归。咸通中卒。有罗隐、黄滔序。   △《刘得仁诗集》一卷   右唐刘得仁,公主之子。长庆中以诗名,五言清莹,独步文场。自开成后,昆弟皆居显仕,独自苦于诗,举进士二十年,竟无所成。尝有《寄所知》诗,云:“外族帝王是,中朝亲故稀。翻令浮议者,不许九霄飞。”及卒,诗僧栖白以绝句吊之,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巳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刘绮庄歌诗》四卷   右唐刘绮庄,未祥其人。唐《四库书目》有《绮庄集》十卷,今所馀止四卷,诗三十二,启状四十四而已,惜其散落大半。其本乃南唐故物,纸墨甚精,后题曰“平四年重题”,印其文曰“建邺文房”,本内“密”字皆阙其书,而“超”字不阙,盖吴时所缮写也。其诗如《置酒》、《扬州送人》,白乃敏中,崔乃元式,韦乃琮也。三人同相于宣宗初载,其末云“限守藩服”,则知绮庄时已任刺史矣。   △《薛逢歌诗》二卷   右唐薛逢陶臣也。河东人。会昌元年进士。终秘书监。逢持论鲠切,以谋略高自标显。与杨收、王铎同年登第,而逢文艺最优。收作相,逢有诗云:“谁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堤避路人。”铎作相,逢又有诗云:“昨日鸿毛万钧重,今朝山岳一毫轻”。二人皆怒,故不见齿。   △《郑畋集》五卷   右唐郑畋台文也。荥阳人。会昌二年进士,书判入等,授校书郎,调渭南尉,知制诰,中书舍人。干符四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年,召复秉政。至成都,以病不拜,终太子少保。《藁草》皆干符堂判敕诰云。   △《赵嘏渭南诗》三卷   右唐赵嘏承也。会昌四年进士。终渭南尉。杜紫微读其《早秋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因谓之“赵倚楼”云。   △《孟迟诗》一卷   右唐孟迟字叔之,平昌人。会昌五年,陈商下及第。   △《薛能集》十卷   右唐薛能字大拙,汾州人。会昌六年登进士第。大中末,书判中选,补尉,辟太原、陕虢、河阳从事。李福镇滑,表署观察判官,历御史、都官、刑部员外郎。福徙西蜀,奏以自副。咸通中,摄嘉州刺史。造朝,迁主客、度支、刑部郎中。俄刺同州。京兆尹温漳贬,命权知尹事。出帅咸化,入授工部尚书。复节度徐州,徙忠武。广明元年,徐军戍氵殷水,经许,能以军怀旧惠,馆之城中。时军以供备疏阙,大噪。能登子城楼,慰劳之久,乃定;忠武亦遣大将周岌诣氵殷水,闻之,夜还,袭击徐卒,尽杀之;且怨能之厚徐卒也,遂逐之。能将奔襄阳,乱兵追杀之,并屠其家。能为政严察,禁绝私谒。新进士,或问其故,曰:“与渠销弭灾咎”云。   △《李郢端公诗》一卷   右唐李郢楚望也。大中十年进士。诗调清丽。居馀杭,疏于驰竞。为藩镇从事,兼侍御史。   △《郑津阳门诗》一卷   右唐郑字宾光。大中五年进士。津阳,即华清宫之外阙。开成中过之,闻逆旅主人道承平故实,明日,马上成长句一千四百言,自为之序云。   △《刘沧诗》一卷   右唐刘沧字蕴灵。大中八年进士。诗颇清丽,句法绝类赵嘏。   △《孙樵经纬集》三卷   右唐孙樵字隐之。大中九年进士。广明初,狂寇犯阙,赴岐陇,授职方员外。郎时诏书曰“行在三绝”,以常侍李骘有曾、闵之行,前进士司空图有巢、由之风,樵有杨、马之文,遂辑所著名《经纬》集。   △《李群玉诗》一卷   右唐李群玉文山也。澧州人。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好吹笙,善书翰。亲友强赴举,一上而止。裴休廉察湖南,延郡中。大中八年来京师,进诗三百篇。休复论荐,授弘文馆校书郎。集后附其进诗表,并除官制。《太平广记》所载黄陵庙事甚异,其绝句在焉。   △《张祜诗》一卷   右唐张祜承吉,清河人。乐高尚。客淮南,杜牧为度支使,善其诗,尝赠之诗,曰:“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尝作《淮南诗》,有“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之句。大中中,果终丹阳旅舍,人以为谶云。   △《陈陶集》二卷   右唐陈陶嵩伯也。鄱阳人。大中时,隐洪州西山,自号三教布衣云。《江南野史》有传。   △《于武陵诗》一卷   右唐于武陵,大中进士。   △《令狐楚表奏》十卷   右唐令狐楚字壳士撰。楚相宪宗,为文善于笺奏。自为序云:“登科后,为桂、并四府从事,掌笺奏者十三年,始迁御史。缀其藁,得一百九十三篇。”自号白孺子。   △《温庭筠金荃集》七卷,《外集》一卷   右唐温庭筠也。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宰相彦博之裔。诗赋清丽,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然薄于行,多作侧辞艳曲,累举不第,终国子助教。宣宗尝作诗赐宫人,句有“金步摇”,遣场中对之,庭筠对以“玉跳脱”。上喜其敏,欲用之,以尝作诗忤时相令狐,终废斥云。   △《皮日休文薮》十卷   右唐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隐鹿门山,自号醉吟先生。以文章自负,尤善箴铭。咸通八年,登进士第,为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干符之乱,东出关,为毗陵副使,陷巢贼中。贼遣为谶文,疑其讥己,遂害之。集乃咸通丙戌年居州里所编。自序云:发箧次类文藁,繁如薮泽,因以名之。凡二百篇。   △《司空图一鸣集》三十卷   右唐司空图表圣也。河中人。咸通十一年,王凝下及第。黄巢陷长安,僖宗次凤翔,召拜知制诰、中书舍人。朱温将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赴。闻哀帝遇弑,不食而卒。图居中条山,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集自为序,以《濯缨亭》、《一鸣窗》名其集。子荷别为集后记。最长于诗,其论诗有曰:梅止于酸而盐止于咸,味常在酸咸之外,谓其诗“棋声花院静,幡影后坛高”之句为得之,人以其言为然。   △《唐彦谦鹿门诗》一卷   右唐唐彦谦茂业也。并州人。咸通末举进士第。中和中,王重荣表河中从事,历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重荣遇害,贬汉中掾。兴元杨守亮留署判官,迁副使,阆、壁刺史,卒。彦谦才高负气,无所摧屈,博学多艺,尤能七言诗,师温庭筠,故格体类之,世称“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А”,盖彦谦句也。自号鹿门先生。有薛廷序。   △《曹唐诗》一卷   右唐曹唐字尧宾,桂州人。初为道士。咸通中,为府从事,卒。作《游仙诗》百馀篇。或靳之曰:“尧宾尝作鬼诗。”唐曰:“何也?”“‘井底有天春寂寂,人间无路月茫茫’。非鬼诗而何?”唐乃大哂。今集中不见,然他诗及神仙者尚多。   △《秦韬玉投知小录》三卷   右唐秦韬玉中明,京兆人。有词藻,工歌吟,险而好进,为田令孜所善。僖宗幸蜀,令孜引为工部侍郎。中和二年,赐进士第,编入春榜。   △《台编》三卷,《宜阳外编》一卷   右唐郑谷字守愚,宜阳人。光启三年,擢高第,迁右拾遗,历都官郎中。干宁四年,归宜春,卒于别墅。其集号《台编》者,以其扈从华山观居所编次也。谷诗属思颇切于理,而格韵凡猥,语句浮俚不竞,不为议者所多,然一时传讽,号郑都官而弗名也。   △《陆龟笠泽丛书》四卷   右唐陆龟鲁望也。苏州人。少高放,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举进士,一不中,从张抟为苏、湖从事。居松江甫里,以文章自怡。少工歌诗,其体裁不一,卒造乎平淡而已。自号江湖散人,或号甫里先生。著作之博,《新史》多取之,而独不云工歌诗。笠泽者,松江地名也。其集自序云:“自干符六年春卧病笠泽时,隐几着书,诗赋铭记,往往杂发,混而录之,故曰‘丛书’。”今按其集歌诗为多,又比他文最工,《新史》疏漏如此。   △《韩诗》二卷,《香奁集》一卷   右唐韩致光也。京兆人。龙纪元年进士,累迁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昭宗幸凤翔,进兵部侍郎、承旨。朱全忠怒,贬濮州司马,荣懿尉。天初,挈族依王审知而卒。《香奁集》,沈括《笔谈》以为和凝所作,凝既贵,恶其侧艳,故诡称着。或谓括之言妄也。   △《李洞诗》一卷   右唐李洞撰字才江。诸王之孙。慕贾岛为诗,铜铸为像,事之如神。诗人多诮其僻涩,不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