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 第 54 页/共 77 页
《夷坚支志》五十卷
宋洪迈撰。 嘉靖间刊本板心有“清平山堂”四字。 乾隆戊戌,钱塘周氏刊袖珍本二十卷。
《夷坚志》二十卷《乙志》二十卷《丙志》二十卷《丁志》二十卷
阮氏有影宋刊本,曾以进呈。 宋刊残本《夷坚》支甲,半页十二行,行二十三字。存一、二、三、七、八,凡五卷。支壬,半页十行,行十八字。存三至十,凡八卷。合两刻仅二十一卷。黄荛圃藏,后归吴门汪氏。
《续夷坚志》四卷
金元好问撰。 嘉庆戊辰刊《全集》本。 《四库》存目。
右小说家类异闻之属
《博物志》十卷
晋张华撰。 明弘治癸亥刘逊刊本。 《汉魏》本。 《古今逸史》本。 《格致》本。 《稗海》本。 《秘书》二十一种本。 明叶氏刊。 近士礼居刊。 指海本,佳。
《述异记》二卷
梁任昉撰。 明重刊宋陈思本。 《说郛》本。 《稗海》本。 《汉魏》本。 《格致》本。 《龙威》本。
《酉阳杂俎》二十卷《续集》十卷
唐段成式撰。 《稗海》本无《续》。 万历戊申李云鹄刊。 《津逮》本。 《学津》本。 昭文张氏有元刊本二十卷。
《清异录》二卷
宋陶榖撰。 《唐宋》本,《秘笈》本并四卷,未收《补遗》一卷。 《说郛》本。 《敏求记》四卷。 康熙中海昌陈氏本。 惜阴轩本二卷。 持静斋有明嘉靖间抄本,虽不精,然海盐陈刊多妄行刊削,此犹存其本真,乃士礼居旧藏。
《古杭杂诗词集》四卷
元李有撰。《目录》后识语云,“上系《宋朝遗事》,一心绣梓求到《续集》,陆续出售,与好事君子共之。” 昭文张氏藏精抄本。
《续博物志》十卷
宋李石撰。 《稗海》本。 《格致》本。 《唐宋》本。 《古今逸史》本。 《秘书》二十一种本。
《醉翁谈录》五卷
宋金盈之撰。盈之家世汴京,南渡后官从政郎录事参军。一卷《名公家制》,二卷《荣贵要览》,三、四卷为《京城风俗记》,五卷《所闼纪闻》。多载唐时遗事。所载虽琐碎,然博见洽闻,足资谈助。可与《梦梁》、《梦华》等录并传。 阮氏以进呈。 按盈之此录凡八卷,其第六卷曰《禅林丛录》,第七、八两卷曰《平康巷陌记》。曾见刘泖生写本,多此三卷。相传文达进此时,特截去后三卷,取《四库》删曝书亭《风怀琴趣》为例也。当入小说家。
右小说家类琐记之属
子部十三
释迦书始佛《四十二章经》,《津逮秘书》刊,沙门守遂注,一卷。《四库》以诸经自在彼藏,故皆不收。
释家类
《释迦谱》十卷
萧齐释僧祐撰。 述释迦始终为三十四篇,支那本。
《高僧传》十四卷
梁会稽嘉祥寺沙门慧皎撰。 采自梁至汉八代高僧,分十科。曰“译经”、曰“义解”、曰“神异”、曰“习禅”、曰“明律”、曰“遗身”、曰“诵经”、曰“兴福”、曰“经师”、曰“唱导”,凡二百五十七人。 昭文张氏旧抄本。
《宏明集》十四卷
梁释僧祐撰。 释家十三部,明有南藏、北藏、支那三本。后不更注。 明两宏明本。 万历丙戌汪道昆刊黑口本。
《广宏明集》三十卷
唐释道宣撰。 明万历丙戌汪道昆刊黑口本。 万历庚戌吴氏刊本。 重刊龙藏本四十卷。
《法苑珠林》一百二十卷
唐释道世撰。 明万历辛卯刊本。 雍正十三年藏经阁重刊本一百卷。 道光丁亥,蒋因培妻吴氏醵刊本一百卷。
《开元释教录》二十卷
唐释智昇撰。 雍正十三年藏经阁重刊本三十卷。
《释迦方志》三卷
唐终南太一山释氏道宣撰。 分八篇,曰《封疆》,曰《统摄》,曰《中边》,曰《遗迹》,曰《游履》,曰《通局》,曰《时注》,曰《教相》。 支那本。
《集古今佛道论衡实录》四卷《续集》一卷
唐释道宣撰。 《续集》唐沙门智昇撰。集汉至唐角试论辨事。 支那本。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
唐沙门慧立本、释彦悰笺。卷一至卷五纪玄奘西游所历诸国,六至十纪玄奘西归。自贞观九年入西京至麟德元年舍化,其间崇奉恩礼,并备载诏敕、碑记、经序、谢表、书启等文。 明刊本。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六卷
唐宏福寺沙门释彦悰纂录。集东晋至唐议沙门不应拜俗等文,凡诏、敕、表、状、书、启、论、答、难按代编载,分三篇,曰《故事篇》,明隋以上沙门致敬等事也。曰《议不拜篇》,明沙门不应拜俗也。曰《议拜篇》,明沙门应致拜也。
《一切经音义》二十五卷
唐释玄应撰。 释智昇《开元释教录》称,玄应以贞观末据摭藏经,为音义、注释、训解,援引群籍,证据卓明。按齐释道惠为《一切经音义》,唐释慧琳为《大藏音义》一百卷,今皆不传。是书《唐志》著录名《众经音义》,所引群籍,多不传之秘册,其赅博可尚。惟昧汉人之通假,泥后代之等韵,是所短耳。 阮氏以进呈。 乾隆丙午武进庄炘刊本。 又粤东新刻丛书本。
《古清凉传》二卷《广清凉传》三卷《续清凉传》二卷
唐释慧祥撰《古清凉传》,宋释延一撰《广清凉传》。《续清凉传》,张商英、朱并所撰。《广》、《续》二篇,藏家多未录,未《古传》见《宋志》。凡方域、名胜、高僧、灵迹,莫不详载。延一捃摭推广,更及寺名、胜迹、灵异、药物,且有六朝人文,如释支遁《文殊象赞序》之类,足补本集之佚。金大定寺中板本。 阮氏进呈。
《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四卷
唐京兆静法寺沙门慧苑述。是书与《翻译名义》徵引儒书甚夥,足为稽古之助。 之那本。 拜经堂刊。 守山阁刊本 。 粤雅堂刊。
《宋高僧传》三十卷
宋释赞宁撰。 明万历辛亥刊。 雍正十三年重刊龙藏本。
《法藏碎金录》
宋晁迥撰。 嘉靖丙午裔孙瑮刊本。 赵府居敬堂本。 晁氏宝文堂本。
《道院集要》三卷
宋晁迥撰。 明嘉靖甲寅裔孙瑮刊本 晁氏宝文堂本。
《绍兴重雕大藏音》三卷
宋精严寺沙门处观集以《唐韵》、《集韵》,郭迻《大藏音》为本,凡传写破体,皆为辨证,始人部,终 部 ,凡百七十四部。元祐九年柳豫序。 支那本。
《僧宝传》三十卷附《补僧宝传》一卷《临济宗旨》一卷
宋释惠洪撰。 明刊小字本。 钱唐风篁岭僧广遇刊本。 四明比丘保定刊本。
《林间录》二卷《后集》一卷
宋释惠洪撰。 明翻宋本。 万历甲申冯梦桢刊小字本。
《五灯会元》二十卷
宋释普济撰。 苏城汪氏有宋本。 明嘉靖辛酉刊本。 万历甲寅刊本。 雍正十三年重刊龙藏本六十卷。
《翻译名义集》二十卷
宋姑苏景德寺普澜大师法云编。绍兴丁丑重五日周敦义序。 支那本。
《释氏历代编年通鉴》十二卷
宋括山一菴释本觉编集。始周昭王,迄五季。 咸淳六年刊。 明天启丙寅毕志熙重刊,颇有删补。 尝见影宋抄于维扬。 《四库》未收。
《罗湖野录》四卷
宋释晓莹撰。 《秘笈》本。 《唐宋》本一卷,不全。 支那本二卷。 《艺圃搜奇》本。
《释氏稽古略》四卷
元释觉岸撰。 明刊小字本增《续集》四卷。 胡心耘有元刊大字本。 爱日精庐元刊本有至正十四年九月中山李桓《序》。
《佛祖通载》二十二卷
元释念常撰。 明刊本。 支那本三十六卷。 重刊龙藏本三十六卷。 元刊本。
《辨伪录》五卷
元云峰禅寺沙门祥迈奉敕撰。 辨老君化胡成佛经及八十一图之伪。 支那本。
右释家类
子部十四
道家类
《阴符经解》一卷
旧本题黄帝撰。 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六家注。 《汉魏》本题张良撰。 《说郛》本。 《续秘笈》本。 《道书全集》本。 李筌注本三卷。 合刻《阴符注解》本。 《墨海金壶》本。 《珠丛别录》本。
《黄帝阴符经疏》三卷
唐李筌撰。筌有《太白阴经》,已著录。此书宋人诸《目》作注一卷,《宋志》作疏一卷。此本分三卷,已非筌之旧次。上卷《演道章》,神仙抱一之道。中卷《演法章》,富国安人之法。下卷《演术章》,强兵战胜之术。与《道藏》本分目相符。 阮氏以进呈。
《阴符经考异》一卷
宋朱子撰。 《朱子遗书》本。 合刻《阴符注释》本。 指海本。 纷欣阁本。
《阴符经讲义》四卷
宋夏元鼎撰。 《四库》依抄本。 合刻《阴符注释》本。 《道藏》本。 路小洲有抄本。
《老子注》二卷
旧本题河上公撰。 世德堂本。 《中都四子》本。 元刊纂图互注本,半页十一行,行二十一字。为《六子》本之一。 明刊小字《六子》本。 《十子全书》本。 经训堂《考异》本,无注。 明万历丁丑广东刊《四子》本,无注,字大。 道光间高邮王引之据《河上注》 ,乙巳其弟愚山刊行,未佳。 宋建安虞氏本《道德经》二卷,半页十行,行大小二十字不等。河上公《章句》。黄荛圃藏。 宋有巾箱本。 拜经楼藏宋刊《纂图互注》本二卷,卷首《序》题“太极左仙公葛元造经”,每页二十六行,行二十三字,注亦行二十三字。 《河上公章句》巾箱本。
《道德指归论》六卷
汉严遵撰。 《汉魏》本。 《唐宋》本。 《秘册汇函》本。 《津逮》本。 《学津》本。
《老子注》二卷
晋王弼撰。 聚珍本。 闽覆本。 杭缩本。 万历中张之象校刊本。 政和乙未晁说之刊本。 乾道庚寅熊克重刊本。
《御注道德经》四卷
唐玄宗御撰。 有苏灵芝书石幢木石,在易州,二卷。 依《道藏》本者分四卷。
《道德真经传》四卷
唐陆希声传 。《自序》大意谓老氏之道,同于夫子。故叹为犹龙从之,问礼无间。然后世不能通其意,妄为区别,致其道不甚显于世,此注者之罪也。因作此传以发明其指归。其探本穷源,研几索隐,俾老氏之微言大义,昭然与圣道同符,是亦老氏之功臣矣。 阮氏进呈。 《道藏》本。
《道藏真经集解》八卷
唐岷山道士张君相撰。 君相无考。此书旧本皆题吴徵士顾欢述。欢齐时人,《隋志》载其《老子义纲》一卷,《老子义疏》一卷。又《唐志》有《道德义疏》四卷,《义疏治纲》一卷。不特书名、卷数均与此不合,不应齐时人而先引陶隐居、成玄英。惟晁氏《志》及《玉海》有岷山道士张君相《三十家道德经集解》,其列名二十九,盖君相自为一家并数之,其言颇与是书合,则为君相所集无疑。至书中兼有引唐玄宗御疏,则又为后人羼入。而所称“陈曰”、“荣曰”者,殆杜光庭所云任真子陈荣也。此从《道藏》本录出,与天一阁所藏同。唐人所纂六朝遗说赖以不坠,惟君相未详。阮氏以进呈。 丁禹生有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