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 第 2 页/共 77 页

宋张浚撰。 通志堂本。 何义门以为明书帕本不足凭。 《读易详说》十卷 宋李光撰。 诸家书目或作“读易老人解说”。《宋志》作《易传》。 缺《豫》、《随》、《无妄》、《暌》、《蹇》、《中孚》六卦及《晋卦》六三以下,《復》与《大畜》亦有阙文。《系辞》以下无解。 《易小传》六卷 宋沈该撰。 通志堂本每卷分上下,合十二卷。 宋本有《系辞补注》附卷末,今本已佚。 澹生堂抄本有《系辞补注》一卷,向藏山阴沈氏诒经堂,止十数叶。 《泰轩易传》六卷 宋李中正撰。中正字伯谦,清源人。是书后有嘉定庚辰广川董洪跋,称泰轩先生以易名吾邦,凡卦爻之义,皆于六画之中求之云云。后又有日本国天瀑山人跋,称是书为足利学所贮文明中影本。日本《佚存丛书》以活字板摆印。 《四库》未收。阮相国曾以进呈,见《研经室外集》。《提要》:“是书《宋史?艺文志》不载,亦不见于诸家书目。” 近重刊《佚存》本。 《汉上易集传》十一卷《卦图》三卷《丛说》一卷 宋朱震撰。 通志堂本。 《周易窥馀》十五卷 宋郑刚中撰。 按明文渊阁、菉竹堂《书目》俱有此书。 《易璇玑》三卷 宋吴沆撰。 通志堂本。 何义门云,汲古阁后得旧本有序文,写付东海,后人竟未补刻。全书亦尚有讹处,不曾修板。 《易变体义》十二卷 宋都絜撰。 缺《豫》、《随》、《大壮》、《暌》、《蹇》、《大畜》、《中孚》七卦。 《周易经传集解》三十六卷 宋林栗撰。 秀水曹倦圃有写本。 通志堂本已刊,因栗与朱子为难毁其板。 《四库》著录系曝书亭藏本传钞。 《易原》八卷 宋程大昌撰。 聚珍板本。 闽翻本。 《新安文献志》尚载三篇,则正德时尚有传本。 《周易古占法》一卷《古周易章句外编》一卷 宋程迥撰。 明刊本,曹倦圃藏。 天一阁刊本。 《说郛》本《古占》一卷。 《周易本义》十二卷 宋朱子撰。 内庭仿宋刻本前列九图,后附《五赞筮仪》。 又康熙五十年曹寅刻本。 又宝应刘氏获古斋重刊宋本附载吕氏《音训》,惟不载九图、《筮仪》为谬。 (方功惠重刻内府本。) 《易学启蒙》四卷 朱子撰。御儿吕氏刊《朱子遗书》本。 《天禄后目》有宋刊本。 宋本《易学启蒙》上下每半页七行,行十五字。 通志堂本。 《郭氏传家易说》十一卷 宋郭雍撰。 《宋志》亦十一卷。聚珍板本。 闽翻本。 杭州缩巾箱本。 (祁抄。) 《周氏易海撮要》十二卷 宋李衡删定。 通志堂本。(《淡生馀苑》刊,止一卷。) 《南轩易说》三卷 宋张栻撰。 《四库》著录系曹溶从元刻传抄本。 元至元壬辰胡顺父刊本,末有钩摩旧本三小印,一作“谦卦”,一曰“赣州胡氏”,知顺父即赣人,一曰“和卿”,盖其字也。 《复斋易说》六卷 宋赵彦肃撰。 通志堂本。 《杨氏易传》二十卷 宋杨简撰。 明万历乙未刘日升、陈道亨刊本。 钱曾云,每卷端题曰“慈湖堂 经义考”,作十卷。 《周易玩词》十六卷 宋项安世撰。 通志堂本。 《读书附志》云,其子寅孙刊于建安书院。乐章识于后。 《易说》四卷 宋赵善誉撰。 《墨海金壶》本。 《守山阁丛书》本。 缺《豫》、《随》、《无妄》、《大壮》、《晋》、《暌》、《蹇》、《解》、《中孚》九卦。 《诚斋易传》二十卷 宋杨万里撰。 聚珍板本。 闽覆本。 《河南经苑》本。 近慈溪叶氏刊本。 黄丕烈有宋刊本。 明嘉靖壬寅尹耕疗鹤亭刊本。 《大易粹言》十卷 宋方闻一编。 大兴朱氏藏有宋刊本,今已售出。《四库》著录即从此本传抄。 《天禄后目》有宋本十二卷,首卷总序,末卷诸家论易五篇云。 《四库全书》改标方闻一编,可以不必仍定为曾穜撰。淳熙中曾穜守舒州,命闻一辑是书。刊板置郡斋,后摹印漫漶,张嗣古、陈造先后修之。 《易图说》三卷 宋吴仁杰撰。 通志堂本。 《古周易》一卷 宋吕祖谦编。 通志堂本。 又李调元辑《易古文》三卷,函海本。 刘台拱繙刻《本义》后附此书。 (陈伯巳曰,其门人王莘叟等受晦菴刻之临淳。) 《古易音训》二卷 宋吕祖谦撰。久无传本。 嘉庆壬戌宋咸熙从董真卿《周易会通》中抄出刊行。 《易传灯》四卷 宋徐总干撰。 《函海》本。 《经苑》本。 《易裨传》二卷 宋林玉撰。 通志堂本。 《四库》著录系元至正间陈泰刊本传钞。 《厚斋易学》五十二卷 宋冯椅撰。 原本各自为书,《中兴艺文志》可考。 《童溪易传》三十卷 宋王宗传撰。 通志堂本。 何云后阙二卷,非全书也。 《天禄后目》有宋刊本三十卷,即崑山徐氏原本。 《西溪易说》十二卷 宋李过撰。 《四库》 著录系吴玉墀家抄本。 《天一阁目》有此书,缺庆元戊午《自序》,书中亦多缺文。 《丙子学易编》一卷 宋李心传撰。 通志堂本附俞氏《周易集说》后,盖俞石涧之节本,视原书特十分之一耳。 此本原初俞炎所钞,后有炎《跋》,曰“此书系借闻德坊周家书肆所鬻者,天寒日短,并日而抄其可取者。”盖所存不及十之一矣。 《易通》六卷 宋赵以夫撰。 《四库》著录系抄本。 《周易经传训解》二卷 宋蔡渊撰。 《四库》著录系从吴玉墀家藏本传抄。 《易象意言》一卷 宋蔡渊撰。 《大典》本首尾全。 《四库》从《大典》本录出。 杭州聚珍板本。 闽覆本。 《艺海珠尘》本。 吴氏《听彝堂丛书》本。 《周易要义》十卷 宋魏了翁撰。 天一阁写本。 了翁有《十七家易集义》,仲子静斋刊于紫阳书院,今佚。此《要义》又有传是楼抄本,见昭文张金吾《藏书志》。 郁松年藏宋刊本甚精。 《东谷易翼传》二卷 宋郑汝谐撰。 通志堂本郑作赵,缺真德秀《序》。 (郑如网刊于闽峤漕司。又有卢陵刊本。) 《朱文公易说》二十三卷 宋朱鉴编。 通志堂本。 昭文张氏有元刊本。 《易学启蒙小传》一卷 宋税与权撰。 通志堂本附《古经传》一卷。 《提要》附《古经传》一卷。 《周易辑闻》六卷附《易雅》一卷《筮宗》一卷 宋赵汝楳撰。 万历间周藩刊本。 通志堂本。 又名《易序丛书》合十卷。 《道古堂集》有《跋》。 昭文张氏有旧抄本。 (《道古堂集》以《易序丛书》宝祐丁巳序板行,竹垞云即辑此三书,非也。) 《周易详解》十六卷 宋李杞撰。 缺《豫》、《随》、《无妄》、《大壮》、《暌》、《蹇》、《中孚》七卦及《晋》后四爻。 《淙山读周易记》二十一卷 宋方宝孙撰。 《四库》著录系抄本。 《周易传义附录》十四卷 宋董楷撰。 通志堂本。 昭文张氏有元刊本,分十七卷。《凡例》后有“至正壬午桃溪居敬书堂刊行”木印。吴兔床有居敬堂刊本,每页二十四行,行二十二字。 《易学启蒙通释》二卷 宋胡方平撰。 通志堂本缺《自序》一首,仅有《后序》。 《三易备遗》十卷 宋朱元升撰。 通志堂本。 《周易象义》十六卷 宋丁易东撰。 《四库》著录系《大典》本,缺《豫》、《随》、《无妄》、《大壮》、《暌》、《蹇》、《中孚》七卦及《晋》卦后四爻。张目有残。宋本自《丰》至《未济》凡二卷,则《中孚》卦可补阁本之缺。 易东尚有《大衍索隐》三卷,今存二卷,系二老阁写本。 《周易集说》四十卷 元俞琰撰。 通志堂本祗十三卷。《天一阁目》有抄本十二卷。《自序》称自至元甲申始作《易解》,至皇庆癸丑成书,盖元人也。《四库》题宋人,误。 《易图通变》五卷《易筮通变》三卷 元雷思齐撰。 通志堂本但刊《易图》。《自序》题元大德庚子,《四库》题宋人,误也。 又此书在道藏太元部若字号中。 《读易私言》一卷 元许衡撰。 通志堂本。 《说郛》本。 《学海类编》本。 旧在集内元文类,《中州文表》俱载之,而何焯以为李简书,误也。 《易本义附录纂注》十五卷 元胡一桂撰。 通志堂本。“注”《提要》作“疏”。 《易学启蒙翼传》四卷 元胡一桂撰。 通志堂本。 元刊每页十六行,行十六字。 《易纂言外翼》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