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 第 229 页/共 381 页

三卷   佚   元祐四年梓州路转运使吕陶奏曰朝廷复春秋之科为置博士所以扶进后学敦劝诸生甚大惠也广安军乡贡进士王乘尝撰春秋统解三卷序引二十四篇推明笔法得其大旨比之陈岳折衷王沿集传孙复发微不在其下曾于元祐二年九月中缮写投进乞诏侍从馆阁臣僚考详其书藏于秘省以备一家之説广四部之盛   刘氏【易】春秋经解   宋志二卷   佚   韩琦赠诗曰夫子春秋之所记二百四十有二年谨严之法不可犯欲示万世天子权礼乐征伐必上出诸侯虽大莫得专周平东迁鲁君隐王纲壊裂勿复联天王所存位与号列国自用公承传齐桓晋文无实义挟周狥已掩大愆不归圣笔立中制谁其当罪谁其贤纷纷五传角同异各专门户执所偏遂使学者蹈迷径不探元本遭羁牵至于歆向父子间亦反天性相镵镌何休杜预范辈离经附传以臆笺膏肓废疾互讥病虽欲针起难自痊前人文字安可数议难啾唧秋嘒蝉有唐名儒陆淳者始开奥壤窥源泉我朝又得孙明复大明圣意疏重渊刘生新解最后出了无塞碍成通川所趋旨义极简正撑拄异论牢且坚事不归王皆不与达经之志所以然诗三百可一言蔽曰思无邪而已焉方今四海大一统万里号令犹君前安不思危易其治毋容僭乱生阶缘往持此説助邦政坐令当扆尊如天   程端学曰易定襄人   刘氏【夔】春秋襃贬志   通志五卷   佚   皮氏【元】春秋意   通志十五卷   佚   郑氏【招庆】春秋会元   通志十二卷   佚   郑氏【寿】春秋世次图   通志四卷   佚   师氏【协】等四家春秋集解   通考二十五卷   佚   晁公武曰或人集皇朝师协石季长王棐景先之解为一通具载本文   马氏【择言】春秋要类   宋志五卷   佚   王应麟曰崇文目入类书   呉氏【元绪】左氏鼔吹   宋志一卷   佚   陈振孙曰彭门呉元绪撰   巩氏【叡】春秋琢瑕【叡或作潜】   宋志一卷   佚   张氏【传靖】左氏编纪   宋志十卷   佚   王氏【晓】春秋原要   通志二卷   佚   杨氏【希范】左氏摘元   通志十卷   佚   李氏【融】春秋枢宗   宋志十卷   佚   惠氏【简】春秋通畧全义   宋志十五卷   佚   元氏【保宗】春秋事要   宋志十卷   佚   李氏【涂】春秋事对   宋志五卷   佚   宋志蔡延注   耿氏【秉】春秋传   二十卷   佚   姓谱秉字直之江阴人仕至焕章阁待制   王氏【当】春秋释   玉海十二卷   佚   春秋列国诸臣传   宋志五十一卷   存   晁公武曰当睂山人尝为列国诸臣传效司马迁史记凡一百三十有四人十万余言又释春秋可谓有志矣   陈振孙曰当元祐中复制科以苏轼荐试六论廷对切直置下第与堂除簿尉所传诸臣皆本左氏有见于他书则附其末系之以赞诸赞论议纯正文辞简古于经传多所发明   陈造曰春秋人才尚余三代气质然非左氏之文雄古严密亦孰能畅叙发扬如此其言与事随编年而书君子欲其迹之本末可攷辞之连属毕见或类而为之传往往失之漏略此书成于贤良王当不惟该备无遗而复引史记国语等书补苴弥缝之而终之以赞多出新见学者与经传参赞既足以见当时人才出处语黙之大节抑于著述体制所得将不赀也   董氏【敦逸】春秋义略   通志十四卷   佚   吉安府志董敦逸字梦授永丰人嘉祐八年进士元祐中为监察御史徽宗召拜谏议大夫极言蔡京卞过恶迁户部侍郎卒   郑氏【昻】春秋臣传   宋志三十卷   佚   王应麟曰以人类事凡二百十五人附而名者又九十三也   程端学曰昻字尚明长乐人   刘氏【熙古】春秋极论   二篇   春秋演例   三篇   未见   吕氏【奎】春秋要旨   宋志十二卷   佚   呉氏【孜】春秋折衷   宋志十二卷   佚   程端学曰会稽人   两浙名贤录孜从胡安定受业舍宅为郡学   范氏【柔中】春秋见微   宋志五卷   佚   程端学曰南城人   谢氏【子房】春秋备对   宋志十三卷   佚   于氏【正封】三传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