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 225 页/共 273 页
△《襄敏集》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王以旂撰。以旂有《漕河奏议》,已著录。是集为其子籥所编,凡诗二卷,文二卷。以旂治河、按边,皆以功见,而词章不著於当时。此集所存,大抵皆应酬作也。
△《琴溪集》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陈寰撰。寰字原大,常熟人。正德辛未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寰与桂萼为同年,官翰林时,乃力斥萼议大礼之非,坐是移南京,旋告归,其人足重,诗文则皆不入格。
△《八厓集》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周廷用撰。廷用字子贤,华容人。正德辛未进士,官至江西按察使。是集《赋》一卷,《诗》六卷,《文》二卷。后附《绪论》四卷,则其训饬士民之说。
顾璘《国宝新编》以廷用为殿,其赞云:“按察人豪,阔视放言,文藻性成,早垂钜篇。”然廷用自以耿直传,不必以文藻著也。
△《常评事集》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明常伦撰。伦字明卿,号楼居子,沁水人。正德辛未进士,除大理寺评事,谪寿州州判,迁知宁羌州,负才凌傲,屡为忌者所中,后因跨马疾驰,马渴赴饮,堕水死,年仅三十有四。是集“赋”五首,“乐府”二十一首,各体诗百馀首,“传”、“赞”等杂著,数篇附之。王世贞谓:其诗如沙苑儿驹,骄嘶自赏,未谐步骤。陈子龙则谓:其气骨高朗,颇能自运。今观是编,合二人之论,乃为定评。国朝王士祯《分甘馀话》云:“明诗人,有早慧而年不得四十者,如陈后冈、董中峰与明卿之属,汗血方新,而筋骨未就,秀而不实,殊可惜也。”
△《鸥汀长古集》二卷、《前集》二卷、《别集》二卷、《续集》一卷、《渔啸集》二卷、《顿诗》一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明顿锐撰。锐字叔养,涿州人。正德辛未进士,官代府右长史。锐少负诗名,当时称涿郡有才一石,锐得其八斗。晚年卜居怀玉山,吟咏自適,其五言古诗,气韵清拔,颇为入格;七言古诗,跌荡自喜,而少翦裁;近体专尚音节,数篇以外,意境多同,盖变化之功,犹未至也。
△《杏东集》十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郭维藩撰。维藩字价夫,正德辛未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是集诗文各五卷,皆乏深湛之思,其门人河南巡抚蔡汝楠《序》称:所著《经筵》、《南雍》二稿,俱不可见,此集已非完书,由维藩存日,无意传其词章,盖亦道其实也。
△《海涯集》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顾磐撰。磐字子安,南直隶通州人,正德癸酉举人。是集“诗”四卷,“诗馀”附焉;“文”六卷。集中如《考正乡贤祀典》,以及《水利》、《马政》诸作,於乡邑利病,亦颇为详核。然大致以流利为主,故不为诘屈,亦不造精深。
△《南湖诗集》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张綖撰。綖有《杜诗通》,已著录。是集诗多艳体,颇涉佻薄,殆“玉台”、“香奁”之末流。每卷皆附词数阕,考綖尝作《填词图谱》,盖刻意於倚声者,宜其诗皆如词矣。
△《古山集》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桂华撰。华字子朴,安仁人,正德癸酉举人,大学士萼之兄也。尝从胡居仁门人张正游,故所学颇为醇正,诗文则尚未成家。
△《渭厓文集》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霍韬撰。韬有《明良集》,已著录。是编为其子与瑕、与琦所编,皆所作杂文,惟七卷,有诗数十首。韬性强执谬戾,不顾是非,议尊兴献为皇考,则斥司马光不知忠孝,不当从祀孔庙;议合祀天地,则并诋及《周礼》,可谓无忌惮者。其他文亦皆争辨迫急,异乎有德之言,前有伦以谅、金立敬二《序》,誉之甚力,盖一其乡曲,一其年家子也。
△《西原遗书》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明薛蕙撰。蕙有《约言》,已著录。是编乃户部侍郎、南充王廷所辑,嘉靖癸亥刻於扬州。皆其与人讲学往复书札也。其阐《中庸》中和之说,孟子性善之旨,研析颇至。惟推崇释、道太甚,如云:“空寂者,即吾未发之本心;定慧者,即古圣人之诚明。”又云:“禅学不惟贤於后世之仙学,虽吾后儒之学亦非其伦。”
又於论《黄庭》、《大洞》诸经,俱自谓得其要妙,皆不免参杂二氏,未能粹然一出於正。蕙本诗人,《考功》一集,驰骤於何景明、徐祯卿、高叔嗣间,并骛争光,原足以自传不朽。乃求名不已,晚年忽遁而讲学。所讲之学,又踳驳如是,反贻嗤点於后来。蛇本无足,子为之足,其蕙之谓乎?
△《谿田文集》十一卷、《补遗》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马理撰。理有《周易赞义》,已著录。是集凡“文”六卷,“诗”五卷,“补遗”一卷,则有文无诗。理少从王恕游,务为笃实之学,故所诂诸经,亦多所阐发,惟其文喜摹《尚书》,似夏侯湛昆弟诰之体,遣词宅句,涂饰琱刻,其为赝古,视李梦阳又甚焉。《明史儒林传》载杨一清督学关中,见理及吕柟、康海文,大奇之,曰康生之文章,马生、吕生之经术,皆天下士也。则一清虽赏识之,已不以文章许理与柟矣。史又称:理名震都下,高丽使者慕之,录其文以去。盖亦以其人重之耳。
△《颐山私稿》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吴仕撰。仕字克学,号颐山,宜兴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是编凡诗三卷,文七卷,皆意境平浅,不耐寻绎。
△《南泠集》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蒋山卿撰。山卿字子云,《千顷堂书目》作字仙卿,传写误也。仪真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政。是集为山卿所自订,其门人乔佑校刻。前有《自序》云:弱冠见东吴顾吏部、宝应朱户曹,教以读汉、魏、晋、宋、唐人之诗,年二十九,举进士,好与同年亳州薛子蕙研攻古作。是时信阳何子景明与薛邻,尝闻其绪论焉。其学诗大旨,已尽於此。顾璘《序》称其下笔千言,才情焕发,朋辈每为敛手。而王世贞又以不堪咀嚼少之,持论互异。今观其集,正韩愈所谓无好无恶之诗耳。
△《函山集》十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明刘天民撰。天民字希尹,号函山,历城人。正德甲戊进士,除户部主事。
谏武宗南征,廷杖,改礼部;谏大礼,复廷杖,迁吏部郎中,出知寿州。历官按察司副使。朱彝尊《诗话》称:天民晚以计吏罢,愤懑不平,恒逃於词曲;而顾璘《序》则称其内境春融,神游太古,无芥蒂於得失。今观其集中,如《拟宫词》五十首,《古别离》、《宿楚相祠》等作,尚可谓怨而不怒者,特其摹仿太多,不能卓然自成一家耳。所著本,有《虫吟草间集》、《刺寿稿》、《游蜀稿》、《田间集》诸目。其孙亮采汇而刻之,共为此集云。
△《嵩渚集》一百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李濂撰。濂有《祥符先贤传》,已著录。《明史文苑传》载:濂少年,尝作《理情赋》,其友左国玑持以示李梦阳,梦阳大嗟赏,访之吹台。濂自此声驰河洛间。既罢归,益肆力於学,遂以古文名於时。又称,濂初受知梦阳,后不屑附和。此集诗三十八卷,文六十二卷,乃濂所自订,皆於七子之外,挺然自为一格。大抵笔锋踔厉,泉涌飚驰,而裁翦尚疏,不免才多之患。濂跋石珤《熊峰集》,谓诗文传世,岂贵於多,其说良是。而自定己作,乃不能尽翦榛楛,信乎割爱之难也。
△《观政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李濂撰。濂是集乃其正德乙亥,在京观政时所作,故以为名。凡赋二篇,各体诗二百五十四首,杂著八篇。考濂为正德甲戌进士,乙亥为登第之次年,犹少作也。
△《洞阳诗集》二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顾可久撰。可久字舆新,无锡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
是编标曰《洞阳诗集》,而子目俱题曰《在涧集》。考《千顷堂书目》,可久有《在署草》八卷,《在疚草》二卷,《温陵集》六卷,《虔州草》一卷,《珠崖草》一卷,《在涧集》十九卷,无《洞阳集》之名。盖总汇诸集,名曰《洞阳》,而仍各自为书也。此集凡二十卷,首尾完具。而黄虞稷作十九卷,岂所见之本偶未全欤?其诗古体颇散漫,律体多乏坚老,七言绝句,尤学质朴而不成。
△《人瑞翁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林春泽撰。春泽字德敷,侯官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平番府知府。年百有四岁,有司为建人瑞坊,故以《人瑞翁》名其集。原本十二卷,今未见传本,此本其曾孙慎所重编也。春泽少与郑善夫游,互相切磋,故其诗颇有体裁,但乏深思厚力耳。
△《谷平文集》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李中撰。中字子庸,吉水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总督南京粮储,都察院副都御史,谥庄介。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为其门人罗洪先所编,其曰谷平者,以其所居之里名之也。凡疏二十有八,日录三百九十六,书问三十有三,诗文一百六十有五,大抵讲学者为多。
△《石居漫兴稿》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陈器撰。器字德器,临海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尝得三奇石,置之别业,晨夕临玩,遂自号“三石山人”。而其孙承翁编次遗稿,亦遂名曰《石居》。词多浅易,尚未成家。
△《明水文集》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陈九川撰。九川字惟濬,号竹亭,临川人。正德甲戌进士,官太常寺博士,时以直谏,廷杖。嘉靖初为礼部主客司郎中,复以事谪戍,放还,居明水山,遂易号明水。初九川释褐时,告归谒王守仁,讲无善无恶之旨,遂称弟子。抚州为姚江之学者,自九川始。是集乃其门人董君和所编,凡文八卷,大抵皆讲学之语,诗六卷,小有韵致,而不免薄弱。
△《鹿原存稿》九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戴钦撰。钦字时亮,马平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以谏大礼,廷杖,创重而卒。其集刻於闽者八卷,曰《玉溪存稿》,刻於滇者二卷,曰《戴秋官集》。此则其侄希颢所合辑,凡文二卷,诗七卷。钦与何景明、李濂、薛蕙等,同时友善,所作颇刻意摹古,然不越北地之馀派。
△《黄洛邨集》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黄宏纲撰。宏纲字正之,雩都人。正德丙子举人,官至刑部主事。是集乃其孙宜璞所刻,上卷书翰,多与邹守益、罗洪先、聂豹辈,讲学之语。盖宏纲师事王守仁,传良知之说也。下卷杂著及诗数十首,则率皆应俗之作。
△《双江文集》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聂豹撰。豹有《困辨录》,已著录。是集乃其侄礼部郎中静所编。第一卷至第十一卷皆文,第十二卷为诗,第十三卷又为寿文、杂著,而注曰即《困辨录》。
疑静所编本十二卷,其后人又摭寿文及《困辨录》附见其后也。
△《东洲集》二十卷、《续集》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崔桐撰。桐字来凤,海门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事迹附见《明史舒芬传》。以与芬俱以疏谏南巡、廷杖故也。是集凡诗九卷,词一卷,文十卷。《续集》诗六卷,文四卷。《江南通志》所载,卷帙与此相同。《千顷堂书目》作《东洲集》三十卷,《续集》十卷,《明史艺文志》作《东洲集》四十卷。疑黄虞稷误“二十”为“三十”,《明志》据虞稷之目合而计之,共为四十卷也。
△《东麓稿》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汪佃撰。佃字友之,弋阳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后出为建宁府通判。其集无大疵累,亦无所见长。
△《青湖文集》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汪应轸撰。应轸字子宿,浙江山阴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江西提学佥事。
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为其子延良所编,前七卷为文,后七卷为诗,应轸有吏才,兼以气节著,史称其在户科岁馀,所上凡三十馀疏,皆切时弊。今观集中诸奏牍,多侃直之言,颇见风采。诗文则率皆朴实,犹守成、弘之旧格。
△《紫峰集》十三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陈琛撰。琛有《易经浅说》,已著录。是集诗五卷,文七卷,《正学编》一卷,末以《年谱》附焉。初刻於嘉靖中,此其裔孙所重刻也。《明史儒林传》附见《蔡清传》末。称琛杜门独学,清见其文异之,曰:吾得友此人足矣。琛因介友人以见清云云。今观其诗,皆濂洛风雅一派,其文亦类语录讲义,盖其渊源如是云。
△《青萝文集》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王渐逵撰。渐逵字用仪,号青萝子,番禺人。正德丁丑进士,官刑部主事,家居十馀年,以荐起官,言事不报,复乞归。是集文八卷,首载《陈愚见以裨圣化》、《乞创立以存根本》两疏,即其复起时所上。诗分《北游》、《大隐》、《罗浮》、《灵洲》、《中洞》、《樾森》、《双鱼》、《深明》、《洛澄》、《越山》、《白云》、《萝山》十二稿,稿为一卷。其《铁桥》一绝,朱彝尊《诗话》,谓其追踪唐许碏“阆苑花前”之作,然沙中金屑,正复不能多覯也。
△《西元集》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马汝骥撰。汝骥字仲房,绥德人。正德丁丑进士,改庶吉士。以谏南巡,廷杖,出为泽州知州。世宗立,召还,授编修,官至礼部右侍郎,谥文简。事迹附见《明史舒芬传》。是集古体二卷,今体六卷。蒋一葵云:仲房诗,有沈理而无元趣。黄青甫谓其诗整炼似法颜、谢,队仗森然。求之声律,未造其深,亦不失为高流。盖汝骥刻意镕炼,务求典实,其长短皆在於是也。
△《戴中丞遗集》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戴鱀撰。鱀字时重,或作时量,字之讹也,号东石,鄞县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四川巡抚。是集《千顷堂书目》作《东石遗稿》,凡诗四卷,杂文五卷,其子士充所编。张时彻《序》谓其负恢廓之才,不屑屑争雄铅椠,或有匄请,辄伸纸濡毫应之,故集中诸作,多伤率易,独《鄞水利三叙》及《海防策》,以情形目击,言之较为确凿云。
△《笔峰存稿》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王凤灵撰。凤灵字应时,莆田人,笔峰其自号也。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政。凤灵官刑曹时,曾疏论宦官张锐、都督钱安,大辟之不当赎及给事中陈洸显罪之无可曲宥。其言甚直,朝议莫能夺。守淮时,救灾疏六十上。卒以好激论天下事,见忌罢归,死於倭难。生平所著有《淮阳急稿》及《漫稿》、《汇稿》、《净稿》,各二十卷,旋皆散佚。兹集乃其孙介所蒐辑。至崇祯时版漶,元孙梦旸又重刊之,凡文四卷,赋、诗一卷。
△《桂洲集》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夏言撰。言有《南宫奏稿》,已著录。此集凡赋、诗、词八卷,文十卷,首有《年谱》,言未相时以词曲擅名,然集内词亦未甚工,诗文宏整而平易,犹明中叶之旧格。
△《朱福州集》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朱豹撰。豹字子文,上海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福州府知府。是集为其子察卿及其友冯迁所编,凡诗三卷,奏疏三卷。诗学中唐,以流丽清切为主。
△《过庭私录》七卷、《外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吴鼎撰。鼎字维新,号泉亭,又自号支离子,钱塘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议。是集其仲子遵晦所录,故以《过庭》为名,皆散体之文,末附赋骚古诗数首。《外集》则皆诗也,文有整饬平雅者,亦有微近俗调者,金石文字,颇失翦裁,有韵之文则更逊矣。
△《半洲稿》四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张经撰。卷首题曰蔡经,盖其未复姓时所刊也。经字廷彝,侯官人。正德丁丑进士,累官南京兵部尚书,总督军务,改左都御史,为严嵩构陷,坐以失律弃市;后追谥襄愍。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第一卷为《北寓稿》,乃经官御史时所著;次为《南行稿》,为嘉兴府知府时所著;次为《西征稿》,为大理寺卿奉命安辑关西时所著;次为《东巡稿》,巡抚山东时所著。诗多五七言近体,颇摹唐调,盖正当太仓、历下,初变风气之时也。
△《郑思斋文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郑洛书撰。洛书字启范,思斋其号也,莆田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提督南直隶学政。事迹附见《明史解一贯传》。是集前后无“序”、“跋”,不知谁所编次,亦无目录,仅“序”九篇,“记”三篇,“赋”二篇,寥寥不成卷帙,又皆应酬之作,殆非完本。
△《林次崖集》十八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林希元撰。希元有《易经存疑》,已著录。是集为其子有梧所编。凡奏疏四卷,书二卷,揭帖附焉,序三卷,记、碑共一卷,论、说、议共一卷,杂著一卷,志、表一卷,传、行状一卷,祭文、哀词二卷,诗二卷,词附焉。希元之学,宗其乡人蔡清,故於明代诸儒,惟推薛瑄、胡居仁。与王守仁同时,而排其《传习录》最力。虽与守仁门人季本同年相善,而与本之书,亦不少假借其师,其祭守仁文,但推其功业而已,无一字及其学问也。至其气质刚急,锐於用世,则类其乡人陈真晟。故其为南京大理寺评事,则忤江彬,忤御史谭会,忤大理寺卿陈琳,坐谪泗州州判。及为大理寺丞,又请剿辽东叛兵,坐谪钦州知州。官广东时,值安南莫登庸篡国,力请讨之,疏凡六上,竟坐是中计典归。归后,又以争郡邑利病,几中危法。其负气喜任事,盖可想见。其由泗州再入大理也。盖方献夫、霍韬荐之,故与二人颇相契。集中《与周石厓书》,亦自称气味与兀厓相似。又自称大礼、安南之议,所见与兀厓同。兀厓者,韬别号也。然在泗州时,张璁、桂萼欲援之同议大礼,终谢不行。则诸人固不足为希元累矣。集中有《与汪可亭书》曰:“今海内推大家者二人,曰李崆峒、何大复。二子雕词铸意,刮陈去新,力挽颓风,以还之古,似为一时文人也。然考其所得,《典谟》已乎,《盘诰》已乎,余皆未能知也。”云云。则非惟学问辟姚江,即文章亦辟北地、信阳。故其诗文,皆惟意所如,务尽所欲言乃止。往往俚语与雅词相参,俪句与散体间用,盖其素志原不欲以是见长云。
△《玩鹿亭稿》八卷、《附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万表撰。表有《海寇议》,已著录。万氏世以勋绩显,表独才兼文武,每与唐顺之等讲学,御倭亦有功绩,号为儒将;然其诗文,气格稍弱,故终不能与一时文士,角逐词坛。是集凡诗二卷,文六卷,末附录赠答诗启及行状、墓志。
乃其子达甫所编,其孙邦孚所刻。达甫有《皆非集》,邦孚有《一枝轩稿》,皆能传其家学云。
△《少石集》十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陆釴撰。釴有《山东通志》,已著录。是集诗五卷,文七卷,杂著一卷。前有张时彻《序》,称其华不近浮,质不近俚,而惜其志之未艾。盖具体而未成家者,故《序》有微词云。
△《少华集》四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詹泮撰。泮字少华,玉山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礼科给事中,乞养归。
泮尝从章懋游,以讲学自任,其诗文亦别为一格,是集乃其子长至、长生所编,杂文诗词共三卷,外录一卷,则皆他人之赠言也。
△《介塘文略》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王相撰。相号介塘,鄞县人。正德辛巳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嘉靖初,以争大礼,廷杖卒。事迹附见《明史王思传》。是册仅杂文十八篇,且多酬赠之作,所著岁月,皆在嘉靖二三年,盖丛残抄本,非其遗集。文格颇伤於雕琢,亦七子流派也。
△《栋峰遗稿》二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曾梧撰。梧字于易,江西广昌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常州府知府。是集凡文一卷,诗一卷,文冠以《应诏疏》,反覆申明合祀天地之说,盖是事古今聚讼,儒者各尊其所闻,不足异也。初鋟於嘉靖中,后毁於火,天启辛酉,其曾孙邦泰又重刻焉。
△《龙湖文集》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张治撰。治字文邦,茶陵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隐,改谥文毅;万历初,复改谥文肃。是集凡文十卷,诗五卷,乃丰城雷礼与治婿彭宣所编刊,版久漫漶,雍正丙午,宣之从曾孙思眷得旧刻校正,属其子维新重刊於浙江。治,《明史》无传,《献徵录》称,其临事不阿,以是失世宗旨,及其卒也,命与中谥,隆庆改元,始更谥焉。然观何乔远所撰小传,不能举其相业,集中奏疏,於时事亦罕指陈。乔远所称为辅臣时,默默不自得,冀乘间争谏,殆亦曲解之词欤?归有光、薛应旂皆治所取士,当时以识鉴称。而诗文则未能自为一家。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尝摘其《夜过洞庭》诗云:“晓发吴阊门,夕渡广陵沚,日暮江帆迟,洞庭三百里。微风澹无波,明月照天水,隐隐见君山,钟声翠微里。”以吴地而混於楚,且云:“文肃家茶陵,与洞庭湖密迩,何得以君山属吴耶?”今观集中是诗,晓发吴阊门,作“武昌门”;夕渡广陵沚,作“黄陵沚”;洞庭三百里,作“八百里”。则固未尝涉於吴地,岂彝尊所见之本,乃思眷《序》所谓翻本杂淆,或思眷重校,因彝尊是语,而改之欤?
△《张水南集》十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张衮撰。衮字补之,江阴人。正德辛巳进士,历官至南京光禄寺卿。是集凡诗二卷,文九卷。衮在谏垣,颇多建白,嘉靖中,倭扰东南,衮家居在危城中,驰书政府,条上御倭五事,盖亦留心於经世者,词章则又当别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