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续文献通考 - 第 288 页/共 455 页
淲字仲止号涧泉世居开封南渡后其父流寓信州因籍上饶
【臣】等谨案宋史无淲传仕履无攷惟戴复古石屏集有挽韩仲止诗云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隐居溪上宅清酌涧中泉慷慨商时事凄凉絶笔篇三篇遗稿在当并史书知淲盖坎坷退居赍志以殁之士也
岳珂愧郯録十五卷
珂见经类
【臣】等谨案是书名愧郯者取春秋左氏传郯子来朝事言通知掌故有愧古人也
储泳祛疑説一卷
泳字文卿号华谷侨居华亭工于吟咏
罗大经鹤林玉露十六卷
大经字景纶庐陵人登进士第尝官岭南
张端义贵耳集一卷二集一卷三集一卷
端义字正夫号荃翁郑州人居于苏州端平中应诏三上书坐妄言韶州安置
俞文豹吹劒録一卷吹劒録外集一卷
文豹字文蔚括苍人
【臣】等谨案吹劒録持论偏駮多不中理外集晚年所作言颇醇正
车若水脚气集二卷
若水字清臣号玉峯山民黄岩人
俞成萤雪丛説二卷
成字元徳东阳人
呉枋宜斋野乗一卷
枋字木方江隂人
【臣】等谨案是书虽以野乗为名多涉攷证
陈郁蔵一话腴四卷
郁字仲文号蔵一临川人理宗朝充缉熈殿应制又充东官讲堂掌书
俞徳邻佩韦斋辑闻四卷
徳邻字宗大号太迂山人永嘉人徙居京口咸淳进士宋亡不仕遯迹以终
俞琰书斋夜话四卷
琰见经类
周密齐东野语二十卷 志雅堂杂钞一卷
密见史类
【臣】等谨案齐东野语中考正古义皆极典核而所记南宋旧事为多密本济南人其曽祖扈从南渡因家呉兴之弁山自号弁阳老人然其志终不忘乡国故自序中述其父之言谓身虽居呉心未尝一饭不在齐而密亦自署歴山书中又自署华不注山人书以齐东野语为名从父志也志雅堂杂钞则与其所作云烟过眼録癸辛杂识诸书互相出入而详畧稍殊疑为初记之稿本经后人裒缀而成者耳
碧湖杂记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案陶宗仪説郛题曰宋谢枋得撰然宋志及诸家书目皆不载书仅八条殆非完本
袖中锦一卷
旧本题宋太平老人撰不著名氏
衍约説十三篇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案是书盖家诫世范之流
元
鲜于枢困学斋杂録一卷
枢字伯机渔阳人官太常寺典簿
刘壎隐居通议三十一卷
壎字起潜南丰人至大时为南劔州学官
白珽湛渊静语二卷
珽字廷玉钱唐人仕至兰谿州判官
李冶敬斋古今黈八卷
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栾城人金末登进士第辟知钧州金亡后家于元氏世祖屡加礼聘最后以学士召就职朞月以老病辞去
【臣】等谨案是书以黈名盖取不外听之义
陈栎勤有堂随録一卷
栎见经类
【臣】等谨案是书虽多谈义理而颇兼攷证于宋末元初诸人各举其学问之源流文章之得失持论特为平允
王恽玉堂嘉话八卷
恽见史类
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三卷
如梓衢州人庶斋其自号也尝官崇明县判官【臣】等谨案是书多辨论经史评□诗文之语而朝野逸事亦间及之分为三卷而第二卷别析一小卷实四卷也
陆友硏北杂志二卷
友字友仁一字宅之平江人工诗及各体书博极羣物柯九思虞集同荐于朝未及任用防二人去职而止自号硏北生
陈世隆北轩笔记一卷
世隆字彦髙钱塘人
吾邱衍闲居録一卷
衍见史类
郭翼雪履斋笔一卷
翼字义仲昆山人自号东郭生官训导
姚桐夀乐郊私语一卷
桐夀字乐年睦州人顺帝后至元中尝为余干教授解官归里自号桐江钓叟至正中流寓海盐
【臣】等谨案桐夀遭江南扰乱之时惟海盐未被兵火尚得闭户安居从容论述故以乐郊私语为名
俞镇学易居笔録一卷
镇字伯贞崇徳人
明
镏绩霏雪録【无卷数】
绩字孟熙先世洛阳人徙于山隂
【臣】等谨案是书辨核诗文疑义颇有根据杂述旧闻亦多有渊源成化间尝刋行
王逵蠡海集一卷
逵钱塘人
【臣】等谨案逵博究子史百家其学葢出于邵子其书亦规摹观物外篇
叶子竒草木子四卷
子竒字世杰号静斋龙泉人明初以荐官巴陵主簿
春雨杂述一卷
旧题解缙撰缙字大绅吉水人洪武进士永乐中官翰林学士出为广西参议改交阯后为髙煦所谮下狱死
【臣】等谨案是书论作诗学书之法多从诗话书谱中抄撮而成又标题重复漫无体例疑或出于依托也
胡广杂著一卷
广字光大建文庚辰进士第一惠帝以其名与汉胡广同更名靖除翰林院修撰靖难兵至迎降永乐初复原名累官文渊阁大学士卒諡文穆
黄润玉海涵万象録四卷
润玉见史类
【臣】等谨案是书乃润玉孙溥録其平日言论分四十类
李贤古穰杂録三卷
贤见史类
曹安谰言长语一卷
安字以宁号蓼庄松江人正统举人官安邱县教谕
徐伯龄蟫精隽十六卷
伯龄字延之嵊县人
【臣】等谨案是书卷未有张锡所作传一篇称伯龄博学能文善书工琴而不肯以技自试云
王鏊震泽长语二卷
鏊见史类
【臣】等谨案是编乃鏊归田后随笔録记之书
文林琅琊漫抄一卷
林字宗儒长洲人成化进士官至温州府知府
都卬三余赘笔三卷
卬字维明号豫庵呉县人太常寺卿穆之父也封工部主事
梅纯损斋备忘録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