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 第 245 页/共 354 页

都城隍庙均经修建请   御制碑文各立丰碑一○八年建   贤良祠于地安门外之西南向大门三间二门三间左右门各一正殿三间东西庑各三间燎鑪一后正屋五间两庑及燎鑪如前制左右门各一内东治牲房三间西宰牲房三间均南向二门外左右   御碑亭各一大门以外列木为栅涂以丹○十三年议   准   京师于北郊择地建   先蚕祠每岁以季春己日遣官承祭○乾隆二年谕   至圣先师孔子天纵圣神师表万世尊崇之典至我朝而极盛   皇考世宗宪皇帝尊师重道礼敬尤隆阙里   圣庙   特命易以黄瓦鸿仪炳焕超越前模朕祗绍先猷羹墙念切思国子监为首善观瞻之地辟廱规制宜加崇饰   大成殿大成门着用黄瓦   崇圣祠着用绿瓦以昭展敬至意钦此遵   旨议准太学   大成门前之街门外照墙均改用黄瓦   崇圣祠前之中门均改为绿瓦其工程事宜照例交与太常寺衙门委官料估监修工竣报部覈销○是年建宏毅公祠于安定门外制如恪僖公祠○三年奏准   先师庙大成殿大成门更用黄瓦   崇圣祠更用绿瓦应建立石碑于   大成殿甬道之东交太常寺料估监造工竣报部覈销○七年   谕   日坛具服殿旧制建于坛南临祭时必经过神路始至殿所似于诚敬之仪未协着将具服殿移建坛之西北隅其西北隅见有奉祀衙署即移于具服殿地基盖造钦此○又议准古制天子亲耕南郊以供粢盛后亲蚕北郊以供祭服亲蚕之礼原与亲耕并重是以前代举行具载史册明嘉靖九年作先蚕坛于北郊在安定门外以出入道远亲涖未便且其地水源不通无浴蚕所遗址久废考唐宋后妃亲蚕多在宫苑之中明代亦改建于西苑伏读   圣祖仁皇帝御制耕织图序于丰泽园北治田数畦环以溪水陇畔树桑旁列蚕舍育蚕之事已详悉绘图今相度蚕地建立蚕坛桑田蚕宫从室之处内务府会同工部等衙门办理○八年奉   旨   天坛燎鑪五座样式不齐着交太常寺画一办理○又   奉   旨神乐观改为神乐所○九年建   先蚕坛于西苑之东北隅制方南向一成方四丈髙四尺四出陛各十级西北瘗坎一东南   先蚕神殿三间西向左右宰牲亭井亭各一   神库三间   神防三间东为采桑台方广三丈二尺髙四尺东西南三出陛各十级东北正殿五间【为具服殿为蠒馆】殿基三出陛各五级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殿五间【为织室】东西配殿各三间回廊二十间衞以宫墙南门一间东西门各一间浴蚕河在宫墙东自外围北墙流入由南墙出各设水关启闭直宫墙东门木桥一又迤南木桥一桥东蚕室二十七间西向外围垣周一百六十丈西南隅正门三间左右门各一西北隅角门一围垣南陪祀公主福晋室五间命妇室五间外垣一重门一西向○十四年   谕稽古明禋肇祀   郊坛各以其色   地坛方色尚黄今   皇只室乃用绿瓦盖仍前明旧制未及致详   两郊大飨殿在胜国时合祀   天   地山川故其上覆以青阳玉叶次黄次绿具有深意且南郊用青而   地坛用绿于义无取其议更之钦此遵   旨议准制礼从类辨色从方原属不易之道况栋宇   榱桷乃以藏   神只而昭妥侑其义尤谨明代南北两郊分祀而皇只室编次绿瓦详考礼经并无证据按绿乃青黄间   色诚如   圣谕于义无取坤卦天地黄考工记天谓之地   谓之黄二者实乾坤正色今   北郊坛甎壝瓦及牲币帷幄色皆用黄乾隆十三年遵旨议定笾豆成式   地坛祭器色亦用黄契合古制宁神与歆神不当有异皇只室旧用绿瓦应遵   旨易盖黄琉璃瓦○又   谕   圜丘坛上张幄次及陈祭品处过窄可将   圜丘三层坛面仍九五之数量加展寛则执事者得以   从容进退益昭诚敬钦此遵   旨议准展寛坛面请依   圣祖仁皇帝御制律吕正义所载古尺上成径九丈取九数二成径十有五丈取五数三成径二十一丈取三七之数上成为一九二成为三五三成为三七以全一三五七九天数且合九丈十五丈二十一丈共成四十五丈以符九五之义至   坛面甎数原制上成九重二成七重三成五重上成面甎取阳数之极自一九起递至环砌以至九九二成三成围甎不拘未免参差今   坛面既加展寛二成三成亦应用九重递加环砌二成自九十至百六十二三成自百七十一至二百四十三四周防版原制上成每面用九二成每面十有七取除十用七之义三成每面积五用二十五虽各成均属阳数而合计三成数目并无取义今   坛面展寛请三成防版共用三百六十应周天度数上成每面十有八四面计七十二各长二尺三寸有竒二成每面二十七四面计百有八各长二尺六寸有竒三成每面四十五四面计百八十各长二尺二寸有竒每成每面亦皆与九数相合总计三百六十取义尤明再三成径数均系古尺而所定中心圆面周围压面及九重之长则皆系今尺至三成台髙见今上成髙五尺七寸二成髙五尺二寸三成髙五尺并防柱长濶髙厚阶级濶深亦系今尺再   坛面甃砌及防版防柱旧皆青色琉璃今改用艾叶青石朴素浑坚堪垂永久饬令管工官于直隶房山县开采选用○又奏准   地坛神库宰牲亭之右有井无亭应照左旁增设井亭   一○是年以平定金川勒石于国学   大成殿甬道之西如雍正三年例○又建恪僖公祠于东安门内制与武壮王祠同○十五年奏准   皇穹宇旧制台面前檐瓖砌青白石周围接墁天青色琉璃甎一路每甎长二尺濶一尺二寸五分今   圜丘业经议改青石此处似宜一例改用青白石铺墁   再   祈谷坛   大享殿外三层坛面从前屡经修补甎色不一请改用   金甎墁砌○又奏准   方泽坛二成坛面甎旧用黄琉璃惟中含六六隂数其   外悉系小甎凑合并无成法今遵   旨照依   圜丘坛改墁石块仍就坛面凿成榫眼安设幄次请将石块数目上成正中仍照原制六六三十六外八方均以八八积成纵横各二十四路二成倍上成八方八八之数半径各八路以符地偶之义至   方泽坛正位幄次旧制进深一丈六尺五寸面濶一丈二尺配位幄次旧制进深一丈五尺面濶一丈一尺较之   天坛幄次过大而   方泽坛正位牲匣设于幄内配位牲匣又系半在幄内半在幄外体制未免参差执事官员趋跄未便请将正幄配幄面濶尺寸照旧无庸酌减其进深尺寸均改为一丈二尺照   圜丘之制均于幄次之中安设牲匣以昭画一再皇只室正殿覆瓦已奉   旨改用黄琉璃其门楼围垣亦应请改黄色琉璃以   昭画一○又奏准   天坛   皇穹宇   祈谷坛   皇干殿门楼围垣亦皆绿色并请改为青琉璃以符体   制至   皇穹宇扇面墙上身抹饰青灰今请改天青色琉璃甎   成砌○又奏准   两郊大祀陪祀官行礼处嵌设品级拜石百官届时按   班就次行礼○十六年建   双忠祠于崇文门内就日坊之东北南向大门三间左右门各一二门一间正屋三间东西庑各三间燎鑪一二门外正中碑亭一缭以朱垣○是年奏准   祈谷坛牌匾旧书   大享二字殿与门同名义未协盖缘前明初建大祀殿合祀天地至嘉靖九年定南北郊二至分祀罢大祀殿不用十七年议举明堂秋飨遂改大祀为大享殿   国朝即于其地举行   祈谷之礼旧有题额袭用未改考大享之名与孟春祈   谷异义应请别荐嘉名奉   旨改为   祈年殿○十七年奏准   祈年殿旧制三覆檐成造上层青瓦中层黄瓦下层绿瓦考明初合祀天神地只前代帝王是以瓦片分用三色嗣举季秋飨帝之礼易为大享殿瓦色仍用初制   国朝改为祈谷于   上帝之所瓦片仍用三色今改为   祈年殿所有殿及大门两庑均请改用青色琉璃再圜丘坛内外壝垣旧制皆覆绿瓦应均换青色琉璃其   东西南北坛门四座以及   祈谷坛门三座及随门围垣离坛稍远仍照旧制盖覆   绿瓦○又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