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 第 170 页/共 354 页

几筵前请停止安设衣冠○七月十五日行中元致祭礼陈羊酒祭筵各祭物如数王以下大臣官员以上咸齐集仪与初祭礼同○八月初十日   谕本月十三日诣   雍和宫行礼据礼部仪注奏称请照今年元旦之例雍和门行礼朕思元旦乃天下臣民公共之大节只得勉从所请今朕一人诞辰非元年歳朝可比朕仍诣   几筵前行礼钦此○二十日奏准恭按   世祖章皇帝于二周年后安奉   地宫彼时自期年后每日一次奠献每月馔五筵羊三   酒三尊楮钱五千楮帛五千致祭   圣祖仁皇帝于期年内安奉   地宫于安奉前每日仍三次奠献每月馔十有一筵羊五酒五尊楮钱二万楮帛一万致祭本月二十三日于   世宗宪皇帝前行期年致祭礼至十月十一日奉移梓宫于   泰陵至次年三月初二日安奉   地宫奉移之前请照   圣祖仁皇帝前奠献之例每日三次至奉移   泰陵安奉   地宫之前请照   世祖章皇帝前奠献之例每日一次其月祭所用馔筵羊酒楮钱楮帛等项仍照见行例致祭○二十三日行期年致祭礼陈羊酒祭筵各祭物如数王以下大小官员以上咸齐集仪与初祭同○九月初四日   谕礼部议奏恭送   梓宫仪注内称奉移   梓宫发引时朕随出寰宇尊亲牌坊门跪于街南恭候过后朕乘舆出西直门前往恭候至于   灵驾到   泰陵三洞桥更换小轝时朕先至   隆恩门恭候到   陵后安奉次日祭毕即行还京等语   雍和宫奉移之日朕不忍于城内乘舆前往应步送出城再乘舆由别路前往以便跪接至三洞桥更换小轝时朕仍在旁跪候不必先至   隆恩门安奉次日祭毕即回朕心实爲不安朕欲在彼居住数日以申哀慕之忱着总理事务王大臣议奏十月初九日行奉移礼毕朕即在   雍和宫居住恭候发引钦此遵   防议准谨按前代帝王亲送梓宫者少无成宪可稽礼曰既葬反而卒哭又曰既反哭主人与有司视虞牲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反日中而虞是安奉既毕原无复行居住之文应请   皇帝遵照雍正元年   世宗宪皇帝恭送   圣祖仁皇帝梓宫祭毕回銮之例于次日祭后   囘銮实属允洽○初六日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所议奉移   皇考梓宫送至   陵寝照从前   世宗宪皇帝   孝恭仁皇后恭送   圣祖仁皇帝梓宫之例内称   皇太后宫眷于每日早晨先行由别修道路豫至芦殿驻次于朕黄幔城之右等语虽云天子行营宜居正中但朕心实不安伏思   皇太后恭送   梓宫宜瞻望   灵驾起行后稍间在后随行驻次亦应于   灵驾营内至回京时   皇太后仍由原行路囘京则既与理相合亦不致劳民动众修垫三道着总理事务王大臣会同再议具奏钦此遵   防议准奉移   世宗宪皇帝梓宫日   皇帝于   梓宫前祭酒三爵   皇太后于   梓宫旁祭酒三爵   皇太后宫眷   皇后宫眷瞻望   灵驾起行后由阜成门出候   灵驾过随行驻次请于   芦殿大营东边稍后建立行营设   皇太后黄幔城每日早晨瞻望   灵驾起行后稍间随行晚门停止进谒至日由驻次所   修新路先至   隆恩门西所设黄幔城恭候   囘銮时仍由去时所行道路还京○十八日奏准   世宗宪皇帝梓宫于十一月十一日奉移   陵寝前期三日各遣官一人祗告   天   地   太庙   社稷暨   孝敬宪皇后几筵至   陵寝前期一日各遣官一人祗告   泰陵后土之神   永宁山神○十月初九日于   世宗宪皇帝几筵前行祖奠礼陈羊酒祭筵各祭物如数王以下大小官员咸齐集仪与初祭同○十一日奉移   梓宫于   泰陵沿涂分定五程每宿次盖造   芦殿第六日至   陵寝暂安奉于   陵寝飨殿前期三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天   地   太庙   社稷   皇陵后土之神   永宁山神是日卤簿全设王以下内大臣侍衞满汉   大学士民公侯伯三品官以上在   昭防门外按翼齐集四品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及年老不能步行之大小各官皆于城外闗厢内齐集在内公主王福晋郡主等于   永佑殿内齐集在外诸王福晋以下一品夫人以上在雍和门内齐集内府男妇于   雍和门外齐集至时   皇帝诣   梓宫前举哀祭酒三爵每祭行一拜礼众皆随行礼礼   毕奉移   梓宫升小轝   皇帝先诣大门外东旁立   梓宫出跪举哀兴随出大门   梓宫登大升轝   皇帝跪于左礼部尚书祭轝三祭三叩兴   灵驾发   皇帝随出步送出安定门外先诣宿次祗候   皇太后   皇后妃嫔以下瞻望   梓宫启行后均由别路先至宿次祗候不随送之王以下大小官员等随行出城外闗厢在齐集处按翼排班跪送举哀候   灵驾过后各退应随送王以下大小官员等于过闗厢后乘马随行内监每班十人侍衞每班二十人咸更番在   灵驾两旁随行近行王大臣侍衞内监等皆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