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通典 - 第 377 页/共 410 页

英德州   英德州 【下】 宋为英德府元至元十三年归附十五年立英德路总管府二十三年隆为散州 【按广东通志云英德路至元十五年置领贞阳沧光二县二十三年降为州隶广东元帅府废二县谨附识】 大德五年复为路至大元年复降为州领县一翁源 【大德五年置 按广东通志翁源县旧属韶州至元十五年省入曲江大德五年复置来属延佑六年又并入曲江谨附识】   梅州   梅州 【下】 宋为梅州元至元十三年归附十六年置总管府二十三年改为散州领县一程乡   南恩州   南恩州 【下】 宋为南恩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南恩路总管府十九年降为散州领县二阳江 【幵】 阳春 【下】   封州   封州 【下】 宋为封州元至元十三年归附隶西道十六年立封州路总管府后又降为散州仍属东道领县二封川 【下】 开建 【下】   新州   新州 【下】 宋为新州元至元十六年置新州路总管府十九年降为散州领县一新兴 【下】   桂阳州   桂阳州 【下】 至元十九年升桂阳县为散州割连州阳山县来属初隶湖南道宣慰司后隶广东道领县一阳山 【下】   连州   连州 【下】 宋为连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直隶行中书省十七年废安抚司升为连州路总管府隶湖南道宣慰司十九年降为散州隶广东道领县一连山 【下】   循州   循州 【下】 宋为循州博罗郡元至元十三年立总管府二十三年降为散州领县三龙川 【下】 兴宁 【下】 长乐 【下 按广东通志云元贞元年以长乐县属惠州路泰定元年还属谨附识】   钦定续通典卷一百三十八 ●钦定续通典卷一百三十九 州郡十九     元六   ○元六【湖广等处行中书省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三十州十三府三十抚司十五军三属府三属州十七属县一百五十管番民总管一 【本省陆站一百处水站七十三处】   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   湖南道宣慰司 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司   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司   海北海南道宣慰司 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司   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   武昌路   岳州路   常德路   澧州路   辰州路   沅州路   兴国路   汉阳府   归州   靖州路   武昌路   武昌路 【上】 宋为荆湖北路元至元十一年权州事张晏然以城降自是湖北州郡悉下是年立荆湖等路行中书省并本道安抚司十三年设录事司十四年立湖北宣慰司改安抚司为鄂州路总管府并鄂州行省入潭州行省十八年迁潭州行省于鄂州移宣慰司于潭州十九年随省处例罢宣慰司本咯隶行省大德五年以鄂州首来归附又世祖亲征之地改武昌路领县七江夏 【中倚郭】 咸宁 【下】 嘉鱼 【下】 蒲圻 【中】 崇阳 【中】 通城 【中】 武昌 【下宋升寿昌军以其为江西冲要地也元因之至元十四年升散府治本县后革府以县属本路】   岳州路   岳州路 【上】 宋为岳阳军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十三年立岳州路总管府设录事司领县三州一巴陵 【上倚郭】 临湘 【中】 华容 【中】  平江州 【下】 元贞元年升平江县为州   常德路   常德路 【上】 宋常德府元至元十二年置常德府安抚司十四年改为总管府设录事司领县一州二州领县一武陵 【上】  桃源州 【中】 元贞元年升桃源县为州 龙阳州 【下】 元贞元年升龙阳县为州领县一沅江 【下本属朗州后来属】   澧州路   澧州路 【上】 宋为澧州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澧州路总管府设录事司领县三州二澧阳 【上倚郭】 石门 【上】 安乡 【下】  慈利州 【中】 元贞年升慈利县为州柿溪州   辰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