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通典 - 第 76 页/共 200 页
陵寝四时大祭礼举行从之
乾隆三年二月礼部奏清明
山陵增土因沿前明旧制但负土十三担往来二十余次似觉烦数且十三担并无取义恭拟毎年清明于各
陵皆增土一担由西磴道升至石栅并为一筐令承祭官
一人敬谨奉筐而升祗跪上土于
宝顶仍由西磴道降庶践履不致多人而保防巩固之意
益昭诚敬矣从之六年定
永陵
福陵
昭陵四时大享
福陵
昭陵忌辰祭享均由
盛京礼部于往驻
盛京宗室将军六人内按名拟定正陪咨送太常寺具题
钦命承祭行礼
永陵每月朔朢令掌闗防官上香行礼
福陵
昭陵每月朔朢由礼部轮委宗室将军二人行礼如钦定后遇有事故无应补宗室将军请于奉天将军副都统侍郎内酌补行礼将职名送太常寺奏
闻其小祭酌补行礼大臣照常注册
皇朝通典卷四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卷四十八
礼【吉八】
心殿
【臣】等谨按经筵之典始于宋代圣师之祭举自明时盖文华秩祀与学宫释奠礼不同而仪则一也我
朝自顺治十四年初啓
经筵礼部疏请
皇帝诣宏徳殿行致祭
先师孔子礼康熙十年举行
经筵亦遣官告祭
先师孔子迨
心殿既建而前期祗告始垂令典于
圣学道统之益尊崇而光显矣敬稽展祀之制增列太学释奠之前以补杜典之所未有至
经筵仪制别详嘉礼焉
康熙二十四年于
文华殿之东建
心殿奉
皇师伏羲氏
皇师神农氏
皇师轩辕氏
帝师陶唐氏
帝师有虞氏
王师夏禹王
王师商汤王
王师周文王
王师周武王均正位南向
先圣周公东位西向
先师孔子西位东向每岁
御经筵前期遣大学士一人行祗告礼二十五年定御经筵前一日
皇帝亲诣
心殿祗告仪又定毎月朔朢太常寺堂官一人供酒果上香行礼
乾隆六年二月
谕春秋举行经筵例应先期祗告
心殿当年
皇祖曾经亲诣行礼以昭诚敬今经筵届期朕亲诣心殿所有应行事宜着该衙门察例具奏礼部等遵
防议奏雍正四年定祗告之礼除祫祭
太庙
躬耕耤田仍于前一日祗告外其余祭祀皆于本日祗
告今年二月
经筵应照例于本日祗告
心殿
皇上亲诣行礼一应事宜均照康熙二十五年之例从
之仪具
大清通礼
【臣】等谨按杜典吉礼有太学一门今以贡士应归选举师儒亦系职官至视学临雍是为嘉礼不应与释奠并列吉礼伏惟
本朝
徳治熙洽重道崇儒以国子监为太学官司条教备极周详并具选举职官诸篇兹不胪述谨稽太学掌故凡
文庙规制与释奠合为一门叙列于后至
临雍典礼别详嘉礼云
释奠
【臣】等谨按唐代以前并尊周孔为先圣至贞观中始以孔子为先圣众儒为先师后世乃独尊孔子为先圣是杜典所载释奠之礼不皆専祀孔子故别立孔子祠一门凡褒赠録后之典入焉伏惟我
朝
太宗文皇帝始剏大业即崇文重道建
孔子庙于
盛京行释奠礼
右文敷教开万年有道之盛
世祖章皇帝定鼎中原以
京师国子监为太学
亲临视学
躬祭
文庙
圣祖仁皇帝临雍释奠典礼优隆
世宗宪皇帝尊礼
先师崇封五代且又
特定春秋
亲祭之礼仪文益为隆备我
皇上临御之初加崇
文庙
诏易黄瓦继又重新殿庑
厘定题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