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通典 - 第 194 页/共 200 页
东川府【旧为军民土府属四川省康熈三十八年改设流官雍正四年自四川改乾隆三十五年称府】领县一会泽【附郭雍正五年置】
昭通府【旧为鸟防土府属四川省雍正五年来属六年设流官九年改为昭通府】领州一县二恩安【附郭雍正六年置】镇雄州【旧为军民府雍正六年降为州来属】永善【雍正六年置】
广西州【初为府乾隆三十五年改为直州】领县二师宗 弥勒【二县初俱为州属广西府乾隆三十五年降为县属州】
武定州【初为武定军民府乾隆三十年称武定府三十五年改为直州】领县二元谋 禄劝【初为州属武定府乾隆三十五年降为县属州】
元江州【初为元江军民土府顺治六年设流官乾隆三十年称元江府三十五年改为直州】领县一新平【初属临安府雍正十年来属元江府乾隆三十五年属州】镇沅州【旧为镇沅土府雍正五年设流官称镇沅府乾隆三十五年改为直州】领县一恩乐【旧者乐甸长官司地雍正五年改置县属镇沅府乾隆三十五年属州】防化防【旧蒙化土府康熈四年称防化府置流官设掌印同知管辖乾隆三十五年改为防】景东防【旧为景东土府康熈四年称景东府置流官设掌印同知管辖乾隆三十五年改为防】
永北防【旧为永北直州康熈三十七年升为府乾隆三十一年裁知府视防化景东二府之例设掌印同知管辖三十五年改为防】
威逺防【旧威逺土州雍正三年改为防置威逺抚夷清饷同知治此】
贵州省【东西距一千九十里南北距七百七十里东至湖南辰州府界五百四十里西至云南曲靖府界五百五十里南至广西庆逺府南丹州界二百二十里北至四川重庆府界五百五十里东南至广西泗城府西隆州界三百五十里西南至云南曲靖府界五百三十里东北至湖南辰州府界五百二十里西北至云南东川府界五百六十里在 京师西南七千六百四十里】贵州明领贵阳思州石阡黎平思南铜仁镇逺都匀安顺平越十府
本朝初因之康熈三年以平定水西改设流官以水西宣慰司之水西城置黔西府以比喇坝置平远府以大方城置大定府又改四川之乌撒军民府为威宁府来属二十三年改黔西平逺二府为州属于大定府二十六年又改大定府为州与黔西平逺二州俱属威宁府雍正五年增置南笼府七年改四川之遵义府来属复升大定州为府降威宁府为州以属之乾隆三十七年升遵义府之仁怀县为直防凡领府十有三防一
贵阳府【省防旧贵阳军民府康熈二十六年称贵阳府】领州三县四贵筑【附郭康熈二十六年以贵州卫改置县与新贵县并为府治三十四年省新贵县入焉】开州定番州 广顺州 龙里【旧龙里卫康熈十一年改置县】贵定修文【旧修文等守御所康熈二十六年改置县】
思州府领县二玉屏【旧平溪卫湖广都司雍正五年来属改置县】清溪【旧清浪卫湖广都司雍正五年来属改置县】
思南府领县三安化【附郭】婺川 印江
镇逺府领县三镇逺【附郭】施秉 天桂【初属湖南靖州雍正五年改属黎平府十一年来属】
石阡府领县一龙泉
铜仁府领县一铜仁
黎平府领县三开泰【附郭旧五开卫湖广都司雍正三年来属改置县为府治】锦屏【旧铜鼓卫湖广都司雍正三年来属改置县】永从
安顺府【旧安顺军民府康熈二十六年称安顺府】领州二县三普定【附郭旧普定卫康熈十年改置县为府治】镇宁州 永宁州 清镇【旧威清镇西二卫康熈二十六年改置县】安平【旧平坝卫康熈二十六年改置县】
南笼府【旧安笼所康熈五十二年改为南笼防雍正五年升为府】领州二县二永丰州【旧沩安笼长官司地雍正五年改置州】普安州【初属安顺府雍正五年来属】普安【本马乃夷地顺治十八年平之置县属安顺府雍正五年来属】安南【旧安南卫康熈二十六年改置县属安顺府雍正五年来属】
都匀府领州二县三都匀【附郭旧都匀卫康熈十年改置县为府治】麻哈州 独山州 清平【康熈七年省入麻哈州十年复置】荔波【初属广西庆逺府雍正十年来属】
平越府【旧平越军民府康熈二十六年称平越府】领州一县四平越【附郭旧平越卫康熈十年改置县为府治】黄平州【旧治今州西北境康熈二十六年移于兴隆卫故地为今治】瓮安 湄潭 余庆
大定府【旧水西宣慰司康熈三年讨平之改置大定平逺黔西三府二十三年改平逺黔西二府为州属大定府二十六年复改大定府为州属威宁府雍正七年复置大定府以威宁府为州属之】领州三县一平逺州 黔西州【二州旧俱水西宣慰司地康熈三年俱改置府寻俱降为州属大定府后改属威宁府雍正七年并来属】威宁州【旧乌撒军民府四川省康熈三年改置威宁府改贵州雍正七年降为州来属】毕节【旧毕节卫康熈二十六年改置县属威寜府雍正七年来属】
遵义府【旧遵义军民府四川省康熈二十六年称遵义府雍正七年来属】领州一县三遵义【附郭】正安州【旧治今州东北境康熈中移今治】桐梓 绥阳
仁怀防【旧仁怀县乾隆三十七年升为防】
【臣】等谨按各防古藩属翊戴
天家世守勿替其自
国初附属之内扎萨克为旧藩康熈间抚顺之喀尔喀雍正间底定之青海厄鲁特为新藩旧藩地东至黒龙江界西至贺兰山厄鲁特界南至长城北逾絶漠延袤万余里凡二十五部五十一旗新藩喀尔喀地东至黒龙江界西至阿勒台山伊犁东
北路界南至内扎萨克界北至俄罗斯界延袤八千余里凡四部八十二旗青海地东至甘肃河州界西至西藏界南至四川界北至甘肃安西州界延袤二千余里凡四部二十九旗又贺兰山厄鲁特等诸旗西藏全部莫不归义受封永为藩卫允为前古所未有之盛事以此编非舆地专书未及编载谨并叙其大略于此
【臣】等又按我
国家统一函夏式廓丕基薄海内外罔不欵服
皇上圣武丕昭戡定西域天山南北坐归绥定其北路为乌噜木齐雅尔伊犁等全部地东至喀尔喀界西至藩部哈萨克界南至天山囘部界北至俄罗斯界延袤万余里其南路为囘部之哈宻城辟展城吐鲁番城哈喇沙尔城库车城沙雅尔城赛哩木城拜城阿克苏城乌什城喀什噶尔城叶尔羌城和阗六城等属地东至甘肃省安西州界西至葱岭南至西藏界北至伊犁界亦万余里度地兴屯因方筑堡举从古狉獉雎盱之地一变而为桑麻庐井之区兹以此编非舆地专书未及编载谨撮其大略于此
皇朝通典卷九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卷九十七
边防【一】
【臣】等谨按杜佑叙列歴代以来荒外之国享王背服兴废沿革与其山川风气习俗性尚殊方异族之迹而统目之以边防诚以四边辽逺声教莫通经纬控制之宜有不可不大为之防者其体例唯载荒外诸国朝贡征伐而不及内地沿边控御屯戍之政名曰边防实即列史之四裔传也自唐以来四裔之国分并迁徙纷纭不一已见于五朝续通典洪惟我
圣朝应
天开基帱覆九宇
重熙累洽畅垓溯埏举凡前代之所为劳师设备长驾逺驭兢兢防制之不暇者莫不备职方而凛藩服东瀛西蒙环集辐凑固已无边之可言而亦岂列代防御之术所可比论哉故以杜典及续通典所载诸国防较于今日舆图如挹娄靺鞨三韩为今黑龙江宁古塔诸处早为内地乌桓鲜卑蠕蠕库莫奚突厥鞑靼为今防古四十九部及喀尔喀诸部地卭都筰都冉駹为今两金川地鸡笼山为今台湾府地南诏为今大理府地吐蕃朶甘乌斯藏为今西藏地白兰吐谷浑党项为今青海部地赤斤蒙古罕东安定阿端哈玛里为今安西州哈密地盖自
太宗文皇帝抚有古全部
圣祖仁皇帝三涖朔漠奠定喀尔喀诸部西藏归化世宗宪皇帝征服青海编旗分理逮我
皇上普天徧覆西师之役拓地二万余里于是天山以北凖噶尔部古之所称乌孙突厥回鹘卫喇特诸部及天山以南囘部古之所称土鲁番火州栁城车师焉耆兹姑墨疏勒莎车于阗诸国以至美
诺阿尔古诸防莫不尽入版图归于疆理凡此皆汉唐以来所谓极边之地而在今日则皆休养生息渐仁摩义之众也既已
特设驻劄驻防办事诸大臣统辖而燮理之矣外此有朝献之列国互市之羣畨革心面内之部落颙颙向化环四海而达重洋盖可得而畧纪焉在东则为朝鲜日本琉球在南则为安南暹罗南掌港口东埔寨宋腒朥缅甸整欠景海广南葫芦国柔佛亚齐吕宋莽均达老文莱马辰苏禄噶喇巴旧港曼加萨英吉利干丝腊荷兰法兰西瑞国连国在西则为东西布鲁特安集延塔什罕拔达克山博洛尔爱乌罕意达里亚博尔都噶尔亚在北则为俄罗斯左右哈萨克启齐玉苏乌尔根齐咸奉正朔勤职贡沐浴于
皇仁燀赫于
圣武输诚被化万世无极谨差次诸边诸国之事迹仍
杜佑四边之例分为四卷以着我
圣朝一道同风之盛防御控制之周洵有超轶万古者焉其他国名见于前典而今无闻者盖疆域递并名号互易如百济新罗濊貊之已并于朝鲜赤土之改为暹罗林邑之改为环王为占城又为广南干陀利之改为旧港皆以今名著録余不复述云
边防东序畧
【臣】等谨按杜氏边防典东方凡二十国五朝续通典分东及东南亦二十国今考濊貊新罗诸国既并于朝鲜其东南之鸡笼山即今台湾府地久为郡县他如吕宋法兰西荷兰等国地处南洋宜入边防南部其在东者惟朝鲜日本琉球考朝鲜于我
朝归命防先其世受我
朝徳泽亦为最渥天聪崇徳间两伸
天讨特沛
鸿恩存已亡之宗社自此称藩奉朔勤慎効职至于发海运以赈饥黎
赉空青以疗王疾
殊恩异数有非他藩服所得滥邀者日本在前明时沿海备御防禁非不严厉而控制失道防警不絶我
朝声灵震叠重亹帖然洋铜市易琛賮偕来盖
圣化之覃被者逺矣琉球输诚慕化叠
遣正副使逾海册封奕世恭顺国中山形本南北向国
王殿门特易西向以表面内之诚洵
圣泽渐涵无逺不届者哉至于东海中羣岛环峙各有居族皆日本琉球之所附属可弗具述又按
盛京东北濵海之境有赫哲费雅喀库伦鄂伦绰竒楞库野恰喀拉诸部各沿海岛居住诸部每嵗进貂皮设姓长乡长子弟以统之鄂伦春有使鹿使马二部各设佐领骁骑校等官并设额兵供调遣皆隶宁古塔黑龙江将军所辖地虽极边人皆内属故卷内不复叙列
东
朝鲜
朝鲜古营州外域箕子始封其地汉末改称髙丽明洪武二十五年从其国王李成桂请复今名其全境三面距海并有髙句骊濊貊新罗百济沃沮诸国有两京分八道统郡四十一府三十三州三十八县七十其建置沿革备详前典我
太祖髙皇帝肇兴东土附近诸部落以次服属朝鲜犹纳贡于明天命四年三月征明朝鲜以兵助明我师与战大破之降其将姜功烈是时国王李珲成桂十世孙也珲废侄李倧代立天聪元年正月
太宗文皇帝命大贝勒阿敏率师征朝鲜克义州定州汉山诸城次于平壤其国之西京也李倧遣使求成不许二月逼王京倧挈妻子遁江华岛固请求成许之大军振旅而还二年开市中江通贸易春秋入贡皆有定额后违约反覆屡
赐谕书不奉命祟徳元年十二月
太宗文皇帝亲统大军声罪致讨屡克其城至临津江先
是江水冰泮不可渡
车驾未至前三日天骤寒冰坚合大军安驱渡江众兵莫不惊异先遣兵抵王京倧兵迎战大破之歼其众倧挈长子弃京城遁入南汉山城遣兵围之屡击败其外道援兵
上次王京城由城外径渡汉江益军围倧二年正月倧请
成不许降
敕切责倧奏书称臣复降
敕令其出城归命缚送败盟三四臣正国法以儆国人倧犹豫未决倧之走南汉城也先遣其妻子及其大臣家口遁居江华岛岛在开州南海中意谓大军不能飞渡
上命睿亲王多尔衮造小船八十出渡口岛中出大船三十余艘迎战大破之遂入岛城获王妃一王子二家属七十六人阁臣一侍郎一羣臣家口百六十六人置之别室禁防无侵犯仍降
敕谕倧于是倧以孤城穷蹙妻子被俘八道离散宗社垂絶乃顿首受命率其羣臣献上明国所给敕印出城来降筑坛设黄幄于汉江东岸之三田渡受其降接以优礼与定约束
命倧及其羣臣各与其妻子相见皆相抱恸哭感戴无极
留其长子次子淏为质二月
上班师以朝鲜凋疲许丁丑戊寅两年准免贡物倡议败盟之洪汉翼诸臣皆伏诛自是朝鲜抒诚归化朝贡不絶十月
上命英俄尔岱马福岱达云等赍
制诰印勅往封李倧为朝鲜国王十一月倧遣陪臣表贺万夀冬至贡方物十二月遣陪臣表贺元旦贡方物并宴
赉遣归嗣凡元旦冬至
万夀圣节皆专遣陪臣表贺嵗为常不悉书四年六月遣使往封倧继室赵氏为朝鲜王妃并封长子为朝鲜国王世子东方库尔喀叛入熊岛恃其险逺抗不服
上命朝鲜以兵讨之倧遣将由庆兴之西水罗前浦出口讨平之七月执叛首来献赐倧银二百两倧以破残垂灭之国得复守宗社感
上殊恩于三田渡树碑称颂
功徳传示万世及是以其事闻六年六月倧遣陪臣献新
罗瑞金
优防还之八年九月朝鲜擒获明国天津侦探兵船一解
至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