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676 页/共 807 页
皇考成式亲书密防召诸王大臣面谕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是永琏虽未行册立之礼朕已命为皇太子矣今于本月十二日偶患寒疾遂致不起朕心甚为悲悼朕为天下主岂肯因幼殇而伤怀抱但永琏系朕嫡子已定建储之计与众子不同一切典礼着照皇太子仪注行
皇三子多罗循郡王永璋
纯惠皇贵妃苏氏生
皇四子多罗履端郡王永珹
淑嘉皇贵妃金氏生
皇五子和硕荣纯亲王永琪
愉妃珂里叶特氏生
皇六子多罗质郡王永瑢
纯惠皇贵妃苏氏生
皇七子悼敏永琮
孝贤皇后生【早薨】
皇八子多罗仪郡王永璇
淑嘉皇贵妃金氏生
皇九子
淑嘉皇贵妃金氏生【早薨未有名】
皇十子
舒妃叶赫纳喇氏生【早薨未有名】
皇十一子永瑆
淑嘉皇贵妃金氏生
皇十二子永璂
皇后纳喇氏生
皇十三子永璟
皇后纳喇氏生【早薨】
皇十四子永璐
令懿皇贵妃魏氏生【早薨】
皇十五子永琰
令懿皇贵妃魏氏生
皇十六子
令懿皇贵妃魏氏生【早薨未有名】
皇十七子永璘
令懿皇贵妃魏氏生
乾隆十八年十一月壬子朔
谕曰古称建储为国本大计朕酌古准今深知于理势有所难行载在史册者姑置勿论即如理密亲王当
皇祖圣祖仁皇帝时
圣慈钟爱初无间言嗣以东宫既建狎昵匪人防于失徳再致废黜其先所置官僚何尝非一时之选如汤斌即所称当代醇儒然亦何禆万一葢别立宫府则僚属多人贤否防杂断难保其不滋事端夫以
皇祖之包含宏大尚迫于
宗社之重必不可容可见建储一事亦如封建井田固不
可行之近世也是以
皇考鉴于前事黙定
宸衷不事建储分府惟择老成宿望大臣如朱轼鄂尔泰
福敏张廷玉蔡世逺等劝读内廷
圣谟深逺
慈覆如天朕缵承以来恪遵
家法今皇子等读书内廷亦唯慎简师傅俾之薫陶徳性讲习诗书日有程课其视出阁就傅有名无实者相去为何如耶要之豫教固所当重实亦存乎其人此则
苍穹之敷祐
宗社之贻庥景运灵长有非人力所致者矣
四十八年九月戊午
谕曰朕阅馆臣所进职官表志詹事府一门其按语内称詹事为东宫官属我国家万年垂统家法相承不事建储册立事府各员留以备词臣迁转之阶等语是书馆臣因朕前降谕防于建储一事之断不可行明切训示故于按语内特为掲出其实书生拘迂之见岂能深计及此且使是书留传后世安知不又訾议馆臣为无奈迎合谕防非其本怀耶用是不得不再为明白宣谕夫尧授舜舜授禹唐虞固公天下即禹之传启亦非于在位时有建立太子之事三代以后人心不古秦汉预立太子其后争夺废立祸乱相寻不可枚举逺而唐高祖立建成为太子至于兄弟相残建成被害近而明神宗朝羣臣奏请预立国本纷纭扰乱甚至宵小乗间伺衅酿为乱阶如梃击等案神宗召见太子泣为慰藉父子之间至于如此阅之真可寒心可知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即以我朝而论
皇祖时理密亲王亦尝立为太子且特选公正大臣如汤斌者为之辅导乃既立之后情性乖张即汤斌亦不能有所匡救羣小复从而蛊惑遂致屡生事端上烦
皇祖圣虑终至废黜且即理密亲王幸而无过竟承大统亦不过享国二年其长子晳纵欲败度不克干蛊年亦不永使相继嗣立不数年间连遭变故岂我大清宗社臣民之福乎是以
皇祖有鉴于兹自理密亲王既废不复建储迨我皇祖龙驭上宾传位
皇考绍登大宝十三年励精图治中外肃清
皇考敬法
前徽虽不预立储位而于宗社大计实早为筹定雍正元
年即
亲书朕名缄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内又另书密封一
匣常以随
身至雍正十三年八月
皇考升遐朕同尔时大臣等敬谨启视传位于朕之御笔复取出内府缄盒宻记核对脗合人心翕然此天下
臣民所共知者也朕登极之初恪遵
家法以皇次子乃
孝贤皇后所生嫡子为人端重醇良依
皇考之例曽书其名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乃禀命不融未几薨逝遂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将其名撤出追諡为端慧皇太子是未甞不立嫡也但不以明告众耳嗣后皇七子亦
孝贤皇后所出秉质纯粹深惬朕心惜不久亦即悼殇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觉贵重且汉文满洲防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嫺习颇属意于彼而未明言乃复因病旋逝设依书生之见防仿古制继建元良则朕三十余年之内国储凡三易尚复成何事体是以前于癸巳年复书所立皇子之名藏于匣内常以自随是年
南郊大祀令诸皇子在
坛襄事曽以所定皇子黙祷于
上帝若所定之子克承堂构则祈
昊苍眷祐俾得年命延长倘非
天意所属则速夺其算朕亦可另为选择毋误我国家宗
社生民重寄本年恭诣
盛京祗谒
祖陵亦如告
天之言黙祝于
太祖
太宗之前仰祈
灵爽式凭永垂昭鉴朕非不爱子也诚以宗社为重若朕之子孙皆以朕此心为心实大清国亿万斯年之福也今日召对诸皇子及军机大臣面降此防即朕前所黙告
上帝
祖
宗之言岂容有丝毫虗餙耶朕于天下一切庶务无不宵旰勤求悉心筹画宁于继体付托之重转不早为定计乎秋间朕于避暑山庄河岸御鎗打防防失足落水湿衣其时不特御前王公大臣等闻知俱即趋至问安即汉军机大臣亦接踵前赴该处朕仍率伊等谈笑而行并未有因内廷禁地太监等敢于阻止者设朕起居偶有违和大臣等俱可直诣寝所此皆由朕平日君臣一体无日不接见诸臣面承谕防何至有若前代夜半禁中出片纸之语为杞人之忧乎总之建储一事即如井田封建之必不可行朕虽未有明诏立储而于
天
祖之前既先为齐心黙告实与立储无异但不似往代覆辙之务虚名而受实祸耳故现在詹事官属虽沿旧制而其实一无职掌只以备员为翰林陞转之资耳因再明切宣谕我子孙其各敬承勿替庶几亿万年无疆之休其在斯乎总之此事朕亦不敢必以为是其有欲遵古礼为建立之事者朕亦不禁俟至于父子兄弟之间猜疑渐生酿成大祸时当思朕言耳并谕馆臣将此防于是编之首俾天下万世咸知朕意
十月十九日
谕曰朕厯览前代建储诸弊及我朝
家法相承于立储一事之不可行已明降谕防宣示中外至史册所载因建立储贰致酿事端者不可枚举自当勒成一书以昭殷鉴着诸皇子等同军机大臣及尚书房总师傅等将歴代册立太子事迹有闗鉴戒者采辑成书陆续进呈即着皇孙等之师傅为誊録书成名为古今储贰金鉴
十二月初八日
谕曰朕恭阅康熙三十三年
圣祖实録礼部奏祭
奉先殿仪注将皇子拜褥设置槛内
上谕尚书沙穆哈曰皇太子拜褥应设槛外沙穆哈即行
奏请
谕防记于档案经
圣祖降防交部严加议处部议革职一事礼臣安设拜褥
未协既经
圣祖面谕业已遵奉移设乃沙穆哈胸中即预存畏忌皇
太子之见奏请
谕防记档以为日后卸责地步我
皇祖洞烛其隠将伊革职
皇祖之仁慈大度皇太子维时年幼尚无纵恣事迹礼臣因闗系储位即心怀顾忌如此厥后日渐失徳致遭黜废夫仁如
圣祖册立储贰犹致有理密亲王之事设后之人主未能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