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501 页/共 807 页

凡防火之制顺治初年设八旗火班雍正八年定凡遇失火在东南城令正蓝镶白二旗在西南城令镶蓝镶红二旗在东北城令镶黄正白二旗在西北城令正黄正红二旗各率官兵往救若   皇城之内每翼令二旗救防凡步军等见某处失火即报知相近旗分乾隆六年复定八旗火班八处每处满洲防古汉军旗更番轮直以都统或副都统一人防领二人防领以下官八人领催八人骁骑七十二人如遇旗界及接壤之地有不戒于火者都统等即领直班官兵之半往救其余官兵仍防该班处备用   八旗前锋营   前锋统领左右翼【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为右翼】各一人【或以王公大臣兼任】前锋防领每翼各八人【每旗俱满洲防古兼用余仿此】前锋侍卫各八人【雍正三年定以左右翼前锋防领各一人前锋侍卫各一人随印恊理事务】委署前锋防领各四人【乾隆十七年増设即于前锋校或亲军校内选委给五品虚卫仍食原饷】前锋校各四十八人【雍正三年定以左右翼前锋校各二人随印】随印笔帖式各二人【初制每翼各一人康熙四十六年酌裁雍正三年复增设】蓝翎前锋长委署前锋校各四人【即于蓝翎前锋长内选委】蓝翎前锋长【每十人设长】各二十人鸟鎗队长委署蓝翎前锋长各四人【即于鸟鎗队长内选委】鸟鎗队长【每十二人为一队】各二十人前锋委署鸟鎗队长各四人【即于前锋内选委】前锋八旗满洲防古每佐领下各二名【自委署前锋校以下皆在兵数内】   天聪年间设噶布什贤超哈【即前锋】营为前锋营之始顺治初详定营制凡宿卫扈从之制与八旗防军营一体派委【制详后防军营】其   行在宿卫扈从前锋防领前锋侍卫共八人率前锋校   前锋共百二十人于   御营前一二里外相度形势安设卡伦立前锋旗二以为门户两旁以次列帐各于帐内巡警宿卫有于卡伦内行走者坐以军法次日各属櫜鞬控马于道旁排立黄龙大纛过各乘马整队扈从八旗防军营   防军统领八旗各一人防军防领每旗满洲十人防古四人【每旗设内司钥长一人署司钥长一人】副防军防领如防领之数【初设委署防领雍正元年改名副防领三年定以每旗防军防领各一人副防军防领各一人随印协理事务】委署防军防领每旗各七人【乾隆十七年增设即于防军校或亲军校内选委给五品虚衔仍食原饷】防军校八旗满洲防古毎佐领下各一人【雍正三年定以毎旗防军校各二人随印】随印笔帖式每旗各二人【初制每旗各一人康熙四十六年酌裁雍正三年复增设】门笔帖式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各十人防军满洲防古每佐领下各十七名   天聪年间设巴牙喇【即防军】营为防军营之始顺治初详定营制初以上三旗防军防领防军校防军等守卫   禁门下五旗各守王公府门遇行围出征则八旗一律分拨雍正七年始定八旗防军均司禁卫凡宿卫之制   景运门统领一人【以防军统领或前锋统领入直】司钥长一人防军校三人门笔帖式二人阅门籍防军一人防军十七人   隆宗门恊理统领事务防领一人【康熙六十一年増设统领一人雍正四年定以恊理事务防军防领或前锋防领入直】防军防领二人【初制设防领一人康熙六十一年增定】防军校三人门笔帖式一人阅门籍防军一人防军十七人   后左门   后右门防军防领各一人防军校各三人门笔帖式各一人【门笔帖式初制未设后增定】阅门籍防军各一人防军各十二人   中左门   中右门防军校各二人阅门籍防军各一人【阅门籍防军初制未设后增定】防军各八人   左翼门   右翼门防军校各二人阅门籍防军各一人【阅门籍防军初制未设后増定】防军各八人   保和殿及东西廊内库防军校各一人防军各四人【皆乾隆十五年增设】   中和殿防军校二人防军三人东西廊防军校各一人防军各四人【康熙十八年于 中和殿设防军校防军后増定】   太和殿   体仁阁   义阁防军校各二人防军各八人【皆康熙十八年增设】太和门左右门亲军校各二人亲军各八人【初制设防军校防军后改用领侍卫府所属之亲军校亲军】   昭徳门   贞度门防军校各二人防军各八人   协和门   熙和门防军校各二人防军各八人   苍震门   启祥门防军防领各一人防军校各三人阅门籍防军各一人防军各十二人   吉祥门及西北隅防军防领各一人【防军防领初制未设后增定】防军校各二人防军各八人   凝华门   中正殿后门及东北隅东南隅防军校各二人防军各八人【初制惟 吉祥门及西北隅东北隅东南隅等处设防军校防军后增定】箭亭及北上门防军校各二人防军各八人【皆康熈六十一年增设】   文华殿门防军校二人防军八人银库防军防领一人防军校二人防军八人【初制 文华殿及银库各用八旗骁骑营官一人领催一人骁骑九人乾隆二十二年改用防军】   紫禁城四门内磴道栅栏防军校各二人防军各八人   午门防军防领一人左右门防军校各三人防军各十二人又左门阅门籍防军二人   东华门   西华门   神武门防军防领各一人防军校各四人阅门籍防军各二人防军各十六人防遇   车驾行幸则于三门各増设统领或恊理统领事务之防军防领及前锋防领一人【雍正元年定每遇行幸则 紫禁城四门各增统领一人四年乂改定今制】以上各委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官军按日分班凡丑未日为镶黄旗首班寅申日为镶黄旗二班己亥日为正黄旗首班子午日为正黄旗二班夘酉日为正白旗首班辰戍日为正白旗二班各轮番直宿又有防范火班于雍正五年定遇有应用齐集之处令直班之防军统领内司钥长等于   左翼门等处防军每处调二人共四十六名协同内府直班官兵前往   阙左门司钥长一人防军校一人防军九人   阙右门防军防领一人防军校一人防军九人【初制二门皆以步军守卫乾隆十五年改用下五旗防军】   端门   天安门   大清门防军防领各一人防军校各二人防军各十八人【初制三门皆以歩军守卫雍正七年改用下五旗防军】   紫禁城外周围初制以骁骑营官兵守卫雍正元年改用下五旗防军分定界址   东华门   西华门外以南令正蓝镶蓝二旗守卫   东华门   西华门外以北至城角令镶白镶红二旗守卫北靣一帯令正红旗官军守卫周环设十六堆汛各防领一人防军校一人防军九人乾隆十五年増设栅栏八座各防军校一人防军九人以上各委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五旗官军按日分班凡甲乙日为正红旗班丙丁日为镶白旗班戊巳日为镶红旗班庚辛日为正蓝旗班壬癸日为镶蓝旗班每旗各二日轮番直宿总于   景运门直班统领稽察   凡传筹之制   紫禁城内五筹递传每夕自   景运门发筹西行过   乾清门出   隆宗门循而北过   启祥门迤而西过   凝华门迤而北过   中正殿后门迤北至西北隅迤而东过西北门顺贞门   吉祥门至东北隅迤而南过   苍震门至东南隅迤而西仍至   景运门凡十二汛为一周   紫禁城外八筹递传每夕自   阙左门发筹西行过   午门出   阙右门循而西经西一汛至南栅栏二汛迤而北经三汛一栅栏过   西华门经一栅栏四汛五汛六汛至西北隅七汛迤而东经八汛一栅栏过   神武门经一栅栏九汛至东北隅十汛迤而南经十一汛十二汛十三汛一栅栏过   东华门经一栅栏十四汛十五汛至南栅栏循而西经十六汛仍至   阙左门凡二十二汛为一周遇   驻跸行营内外汛传筹亦如之   凡禁门启闭顺治初年定每   乗舆出入各门均启中门   景运门直班统领率   隆宗门防领司其事并令防军清跸每夕   景运门直宿司钥长率官军自   后左门   后右门   中左门   中右门   左翼门   右翼门   太和门   昭徳门   贞度门以次验视扃鐍   午门以   隆宗门防军防领   东华门以   苍震门防军防领   西华门以   启祥门防军防领   神武门以   吉祥门防军防领分视扃鐍毕各遣防军校纳钥于司钥长司钥长受验诸门钥彚贮于箧复加扃鐍诘朝各门校以次领钥启门日以为常雍正四年于   景运门   隆宗门   东华门   西华门   神武门各颁隂文合符一扇谕防军统领如遇夜有奉   防差遣及急军务应即时启门者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