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448 页/共 807 页

神乐奏霮平之章望燎乐奏霈平之章余乐与   圜丘大祀同   定   大雩乐制终献后文舞生退司乐官引舞童执羽翳进舞   童按舞歌   御制云汉诗八章歌毕退余乐与常雩同   重定   太庙时享乐制卤簿大驾全设   皇帝出宫   午门不鸣钟不作乐致祭迎   神乐奏贻平之章奠帛初献乐奏敉平之章亚献乐奏敷平之章终献乐奏绍平之章彻馔乐奏光平之章送   神还宫望燎乐奏乂平之章礼毕和声署乐奏禧平之章   午门鸣钟   皇帝还宫   重定   太庙祫祭乐制迎   神乐奏开平之章奠帛初献乐奏肃平之章亚献乐奏协平之章终献乐奏裕平之章彻馔乐奏諴平之章送   神还宫望燎乐奏成平之章余乐与时享同   重定   奉先殿乐制与时享同   重定   社稷坛乐制卤簿大驾全设   午门鸣钟不作乐   皇帝出宫致祭瘗毛血迎   神乐奏登平之章奠玉帛初献乐奏茂平之章亚献乐奏育平之章终献乐奏敦平之章彻馔乐奏博平之章送   神乐奏乐平之章望燎乐奏征平之章礼毕和声署乐   奏祐平之章卤簿大乐并作   皇帝还宫偶遇歳旱遣亲王祈祷雨足报祀迎神乐奏延丰之章奠玉帛初献乐奏介丰之章亚献乐奏滋丰之章终献乐奏霈丰之章彻馔乐奏绥丰   之章送   神乐奏贻丰之章望瘗乐奏博丰之章俱用中和韶乐   祈用夹钟为宫报用南吕为宫   【臣】等谨按   社稷坛乐词章名本年奉   防更定至乾隆二十一年増设望瘗乐章嗣后并照新   定仪制用乐   定   神只坛乐制迎   神乐奏祈丰之章奠帛初献乐奏华丰之章亚献乐奏兴丰之章终献乐奏仪丰之章彻馔乐奏和丰之章送   神望燎瘗乐奏锡丰之章   【臣】等谨按   神只坛凡遇水旱则遣官祈祀获应报谢旧制未定乐   章我   皇上轸恤民依崇修祀典特用中和韶乐   天神坛奏乐以黄钟为宫倍夷则起调   地祗坛奏乐以林钟为宫夹钟起调仍仿从祀   圜丘   方泽之乐制也其章名歌词两坛并同   重定   朝日坛   夕月坛   先农坛乐制   【臣】等谨按以上   三坛各乐制章名与顺治八年十一月所定并同其乐   奏歌词则是年奉   防重加订正也   定   先蚕坛乐制每嵗季春吉已   皇后亲祭   先蚕坛迎   神乐奏庥平之章初献乐奏承平之章亚献乐奏均平之章终献乐奏齐平之章彻馔乐奏柔平之章送   神乐奏洽平之章   重定   歴代帝王庙乐制迎   神乐奏韶平之章奠帛初献乐奏兴平之章亚献乐奏崇平之章终献乐奏恬平之章彻馔乐奏淳平之章送   神望燎乐奏匡平之章如遇   亲祭和声署照例奏导迎乐   重定   文庙乐制迎   神乐奏昭平之章奠帛初献乐奏宣平之章亚献乐奏秩平之章终献乐奏叙平之章彻馔乐奏懿平之章送   神望燎乐奏徳平之章如遇   诣学致祭和声署照例奏导迎乐   重定直省   文庙乐制   【臣】等谨按直省春秋丁祭乐歌是年更定另撰其乐奏章名并与国学   文庙同   重定   太嵗坛乐制迎   神乐奏保平之章奠帛初献乐奏定平之章亚献乐奏嘏平之章终献乐奏富平之章彻馔乐奏盈平之章送   神望燎乐奏丰平之章   重定羣祀乐制   三皇庙   显佑宫   东岳庙   城隍庙   闗帝庙   火神庙   黑龙潭   时应宫   风伯庙   雨师庙   雷师庙   门神   司工   司机等凡各祭祀并用庆神欢乐章   重定耕耤暨筵宴乐制前期进种防亭导迎乐前导至日和声署司官带领署官署史齐集防棚南歌禾词者十四名司锣司鼓司板司笛司笙司箫者各六名麾五色防旗者五十人祭   先农坛毕行耕耤礼是时防旗招飐禾词发歌唱和随   行诸乐俱奏礼成导迎乐作   驾至斋宫内门乐止中和韶乐作   皇帝御后殿乐止报终亩毕中和韶乐作   皇帝御斋宫陞殿乐止羣臣庆贺行礼丹陛大乐作皇帝进茶赐茶毕中和韶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