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421 页/共 807 页
泰东陵礼成己巳
上以清明节诣
泰东陵行添土礼
四十四年正月戊申
上恭谒
泰东陵行
二周年大祭礼
四月癸酉
上诣
泰东陵行释服大祭礼
谕曰朕于本月恭祭
泰东陵行释服礼二十七月之制古礼相沿已久不得不从惟是时序易迁益增怆慕葢礼有节而哀则无尽耳至朕躬所释之服今昔不同其故当明白宣示国俗于亲丧服缟素百日而除朕昔遭
皇考大故欲持服三年
圣母谕云满洲旧俗服缟素即不薙髪故止能以百日为断若百日外仍服缟素亦不当薙髪经二十七月之久蓄髪甚长不几如汉人之蓄发乎此必不可之事且国俗不薙髪即不祭神而旧制从无三年不祭神之事缟素百日已为得中不宜太过钦此朕因敬遵
慈训然于释缟素后仍存缟素之服葢因其时
山陵之礼未蒇诣
几筵则服之而寻常则遵
皇考家法素服三年前年
圣母大事仍如前缟素百日百日后因即释缟素而不存葢即位时年力正壮自问可终三年之礼今春秋已望七设或精力稍有未逮存之而弗克尽礼于心转有不安此今之所以异于昔非敢厚于前而薄于后也先王制礼不敢过亦不敢不及朕心犹歉然如不足焉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孝贤皇后陵
慧贤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
淑嘉皇贵妃从葬在遵化州昌瑞山
孝陵之西
乾隆十七年十月庚子奉移
孝贤皇后梓宫于
陵寝先是九月丙子
谕曰本年十月二十七日行
孝贤皇后安奉地宫礼稽之国家旧典
皇祖圣祖仁皇帝于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俱经亲送自应谨遵
祖制但奉移梓宫距安奉地宫之期计逾旬日朕于十月十三日至静安庄临送后拟于二十三日自京起銮恭谒
祖陵礼毕届期诣
孝贤皇后陵寝亲行视奠甲辰
孝贤皇后梓宫至
陵寝暂安奉
飨殿甲寅奉安
梓宫于
地宫是日
上亲临祭酒届时奉移龙輴由隧道入
地宫奉安于寳牀次移
慧贤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金棺同葬
上亲视奉安毕乃还
十一月癸酉奉安
孝贤皇后神位于
陵寝飨殿是日冬至行大祭礼毕乃奉安
孝贤皇后神牌于
殿中寝室
慧贤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神牌于西一室均南向每年清明孟秋望冬至嵗暮大祭与各
陵寝同
二十二年十一月庚寅奉移
淑嘉皇贵妃金棺于
孝贤皇后陵安葬奉安
神牌于
飨殿西室
哲悯皇贵妃之次
列圣奉安
山陵仪前期礼部疏
闻预
简王公大臣相度吉壤工部营治
山陵其制甃石为
地宫筑以黄土环以
寳城前起方城覆以崇楼上题
陵名内碑一镌
庙号方城阶下设祭台上陈石香炉一烛台花缾各二祭台前二石柱一门朱櫺又前三琉璃花门为
陵寝门前为
隆恩殿重檐五间殿中设暖阁
寝室如
太庙之制东西庑各五间左右燎炉各一前为
隆恩门五间三门缭以朱垣门外东西厢各五间守防
官军班房左右各三间前为
神道碑备镌
尊諡庙号覆以亭皆绘五采饰金亭前石桥三桥左右下马石牌各二宰牲亭神厨神库井亭皆绘采桥南神路正中龙凤门门外两旁班房各三门文臣武士及麒麟狮象马驼等石象左右序列前为望柱二又前石桥一桥前
圣徳神功碑覆以崇楼擎天柱前后各二神道前为大红门门三绘采脊四下左右角门二南石坊一东西石坊二左右下马石牌各一大红门内左为
具服殿缭以周垣门一殿三间均西向为
乘舆更衣之所凡神路两旁封以树十株为行各间二丈周垣之外植红桩以为界限禁樵采耕种右营治山陵
内阁撰拟
陵名进呈
钦定先期礼部会内务府疏
闻徧布诸司供备乃封
陵名遣礼部尚书侍郎致祭太常寺具祝版香帛皇帝御中和殿
阅视如仪祭日有司设坛于
陵东南承祭官奠献行礼如告祭
岳渎之仪
山陵工峻复祭
陵山同日并遣官致祭
后土
司工之神如兴工祭仪
右封祭
乃
简大臣为向导总领率向导官相视
梓宫所出之都门至
山陵量地逺近计日分程工部平治道路为
行殿于宿次
行殿及
陵旁均设庐供张毕备前期三日遣官各一人以奉移山陵祗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