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382 页/共 807 页
青白玉方四寸蛟龙纽髙一寸五分
万夀山昆明湖
碧玉方三寸九分交龙纽髙一寸七分
静宜园
青玉方三寸厚一寸二分交龙纽髙二寸五分
静明园寳
青白玉方三寸三分龙纽髙二寸六分
避暑山庄
青玉方三寸三分龙纽髙二寸六分
静寄山庄
青玉方三寸五分交龙纽髙一寸二分四面镌记
乐夀堂
白玉方二寸厚三分蹲龙纽髙一寸
养性殿寳
青白玉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一分交龙纽髙一寸五分
学诗堂
青白玉方四寸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髙一寸六分
纪恩堂
青白玉方三寸二分交龙纽髙一寸一分四面诗文
抑斋
青玉方三寸三分厚一寸三分交龙纽髙一寸四分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寳
青玉方四寸一分交龙纽髙一寸四分
文渊阁寳
青白玉方四寸龙纽髙一寸
文源阁寳
青白玉方三寸二分交龙纽髙一寸
文津阁寳
青白玉方三寸龙纽髙一寸五分
文溯阁寳
青白玉方四寸交龙纽髙一寸五分
【臣】等谨按乾隆十三年奉
防檀香皇帝之寳以下二十有一朝仪纶綍所常用宜从新制一律改镌内外颁行益昭美备我
国家凝禧集福懋启苞符嘉玉精璆应期献瑞续镌
御寳备列
内廷伏读五十年重定耕耤典礼
上谕我国家受
命延洪纯嘏敷锡世世子孙若能皆似朕之敬勤不倦自必景祚绵长享国久逺朕所用古稀天子之寳特于乾清宫存贮一分若我子孙内有享永祚而登上夀者亦得钤用此寳煌煌钜典
创制显庸超越前古实与
御制交泰殿寳谱序徳足重寳而寳以愈重之防并昭然掲日月而行谨依次胪载共三十寳其分贮各
宫殿多尊备登寳薮兹不具列云
皇帝行幸赍寳仪凡
车驾行幸内阁中书一人采服乗马负
御寳在华葢前行如不设骑驾卤簿则常服在豹尾班
后随行
洗寳仪每嵗封印日洗
御寳内阁先期奏
闻至期学士典籍各一人赴
乾清门接出洗毕交内监收进
太皇太后金册玉寳金寳
金册十页金寳交龙纽平台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玉寳交龙纽方四寸四分纽髙二寸六分台髙一寸八分俱用玉筯篆
皇太后金册金寳
册十页髙七寸一分广三寸二分毎页用三等赤金重十有八两聨以枢纽面钑升降龙文内椟髙九寸长一尺广六寸五分外椟髙尺有三寸长尺有三寸五分广一尺架髙二尺一寸方一尺八寸均柟木朱髹金饰绘龙鳯文袱垫均用黄縀金寳交龙纽平台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清篆左汉篆右篆用玉筯文寳盝髙七寸八分方八寸寳色池髙二寸方四寸八分均以六成金制盝重百有七两池重六十两外椟绘龙鳯文余与
皇帝同
皇后金册金寳制与
皇太后同惟金寳用蹲龙纽
皇贵妃金册金寳
册十页每页用八成金重十有五两椟以杉木架以椵木朱髹金饰绘鸾鳯文余与
皇后同
金寳蹲龙纽平台方四寸厚一寸二分寳盝金制寳色池银制金饰椟以杉木架以椵木朱髹金饰绘鸾鳯文袱垫用柘黄色
贵妃金册金寳
册十页每页用七成金重十有五两册寳椟绘云鳯文余制与
皇贵妃同
妃金册金印
册十页每页用七成金重十有四两八钱余与
贵妃同
金印纽平台方三寸六分厚一寸印盝印色池制如
贵妃
嫔金册
册四页每页用六成金重十有四两六钱有竒袱垫用红縀
和硕亲王
金寳纽平台方三寸六分厚一寸芝英篆亲王世子
金寳纽平台方三寸五分厚一寸芝英篆多罗郡王
饰金银印麒麟纽平台方三寸四分厚一寸芝英篆
朝鲜国王
金印纽平台方三寸五分厚一寸芝英篆琉球国王 安南国王 暹罗国王
俱饰金银印驼纽方三寸五分厚一寸尚方大篆公侯伯
俱银印虎纽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公三台侯伯二台桞叶篆
衍圣公
银印直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一寸尚方大篆宗人府
银印直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一寸尚方大篆经略大臣 大将军 将军 领侍卫内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桞叶篆办理军机事务处
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尚方大篆六部
银印直纽初为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乾隆二年更为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尚方大篆【臣】等谨按部院以下百司印信大小厚薄形制攸殊而部院分司及
钦差大臣官员间有用闗防者虽方长之式不同而所以昭信守防诈伪则一也自乾隆十三年
钦定清篆改镌印文所用篆体皆以品秩为序不分印信闗防文职首尚方大篆次小篆次钟鼎篆次垂露篆武职首桞叶篆次殳篆次悬针篆尊卑有差秩然不紊兹所编次一遵此例而以京朝官为先外官次之京朝官则先文职次武职外官则先驻防将军副都綂办事大臣等次文职次武职喇嘛僧道等则附见于后焉
都察院
银印直纽初为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乾隆二年更为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尚方大篆理藩院
银印直纽初为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乾隆二年更为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尚方大篆兼满汉防古三种字惟防古字不用篆
盛京五部
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八分尚方大篆戸部总理三库事务
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八分尚方大篆翰林院
初定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乾隆十四年更定银印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尚方大篆内务府
初定铜印方二寸七分厚八分乾隆十四年更定银印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尚方大篆
盛京内务府
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尚方大篆
景陵
泰陵内务府总管
东陵
泰陵承办事务 督理京省钱法
铜闗防长三寸濶一寸九分尚方大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