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381 页/共 807 页

御定盛京尊藏寳谱   大清受命之寳   碧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蹲龙纽髙二寸四分   皇帝之寳   青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交龙纽髙二寸七分   皇帝之寳   碧玉方五寸厚一寸八分盘龙纽髙三寸   皇帝之寳   栴檀香木方三寸八分厚六分素纽髙五分   奉天之寳   金方三寸七分厚九分交龙纽髙二寸   天子之寳   金方三寸七分厚九分交龙纽髙二寸   奉天法祖亲贤爱民   碧玉方四寸九分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髙二寸   丹符出騐四方   青玉方四寸七分厚二寸交龙纽髙二寸二分   勅命之寳   青玉方三寸七分厚一寸八分交龙纽髙二寸五分   广运之寳   金方二寸四分厚八分交龙纽髙一寸五分以上   御寳十尊藏   盛京   御制盛京尊藏寳谱序曰乾隆十一年春阅交泰殿所贮诸寳旣详定位置为文记之其应别贮者分别收贮至其文或复见及国初行用者为数凡十虽不同于见用之寳而未可与古玩并列因念盛京为国家发祥地   祖宗神爽实所式凭朕旣重缮   列祖实録尊藏鳯凰楼上觐扬   光烈传示无疆想当   开天之始凝受   帝命寳符焕发六服承式璠璵孚尹   手泽存焉记不云乎陈其宗器璧琬琰陈之西序崇世守也爰奉此十寳赍送盛京鐍而藏之而着其縁起如此   十三年改镌   御寳始用清篆文左为清篆右为汉篆   御题交泰殿寳谱序后曰寳谱成于乾隆十一年丙寅越三年戊辰始指授儒臣为清文各篆体书因思向之国寳官印汉文用篆书而清文则用本字者以国书篆体未备也今旣定为篆法当施之寳印以昭画一按谱内青玉皇帝之寳本清字篆文传自   太宗文皇帝时自是而上四寳均   先代相承传为世守者不敢轻易其檀香皇帝之寳以下二十有一则朝仪纶綍所常用宜从新制因勅所司一律改镌与汉篆文相配并纪之寳谱序后云又内繙书房奏言谨将内阁颁发   诰勅内   制诰之寳四字遵照   钦定玉筯篆体拟篆清文恭呈   御定后交该衙门选择吉期于   大内只领应镌二十一   御寳敬谨改镌   皇太后   皇后金寳   各宫妃金寳金印均用玉筯篆俟册封   皇后举行庆典加上   徽号时交该衙门如式敬谨镌刻从之   皇上御用各寳敬   天勤民   白玉方二寸九分四周镌   御制诗并序   【臣】等谨按是寳为   圣祖仁皇帝钤用   御书玺   世宗宪皇帝收藏   圣祖御寳时特留是寳于外以备钤用   皇上敬遵   成典亦常钤用   御书伏读   御制四言诗仰见   列圣心传绍述   奕叶重光奉敬   天勤民四字为家法兢兢业业葢不啻盘盂几杖之铭洵   乎   圣谟洋洋亿万斯年昭垂无极也已   畏天爱人   青田石隂文方二寸六分髙三寸二分上嵌白玉刻阳纹人物   乾隆尊亲之寳   银晶方二寸六分厚二寸六分防螭纽髙三寸   乾隆亲贤之寳   青玉方二寸二分厚八分狮纽髙一寸五分   信天主人   白玉方三寸二分厚一寸三分交龙纽髙一寸三分   古稀天子之寳   青玉方三寸四分四周镌   御制古稀说   古稀天子之寳   青玉方二寸二分厚一寸蟠螭纽髙一寸   犹日孜孜   青玉方二寸二分厚一寸蟠螭纽髙一寸二分【臣】等谨按以上二寳共为一分伏读   御制古稀说   皇上虚懐若谷兢惕弥深惟   古稀之天子备膺   五福五代之庥九如之祝颂不忘规一日万防益勤劼   毖万世臣民仰见   古稀天子   犹日孜孜二寳   圣人庄敬日强不自暇逸之徴于兹益騐   敬天明理   青玉方四寸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髙一寸五分   乾清宫寳   青白玉方三寸七分厚一寸三分交龙纽髙一寸二分   重华宫寳   青玉方四寸二分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髙一寸五分   宁夀宫寳   青玉方四寸厚一寸二分交龙纽髙一寸六分   淳化轩寳   青白玉方三寸七分交龙纽髙一寸五分四面诗文   圆明园寳   青白玉方三寸九分交龙纽髙一寸二分四面诗文   万夀山清漪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