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 - 第 295 页/共 334 页
从古,惟能子。登州观察使、楚国公。
从贽,惟能子。温州团练使、赠南阳侯。
世瑞,惟能子。嘉州刺史,赠华阴侯。
安定郡王从式,太祖曾孙、岐王德芳次子英国公惟宪之子。神宗熙宁元年,诏以太祖肇造区夏,令中书门下,考太宗之属籍,近行尊者一人,裂地王之,使常从献於郊庙。於是从式最长,乃拜彰化军节度观察留,後封安定郡王。薨,追封荣王。
世清,熙宁五年嗣封。
世准,元丰七年嗣封。
世开,绍圣元年嗣封。
世雄,建中靖国元年嗣封。
世福,崇宁五年嗣封。
令荡,宣和二年嗣封。
令话,绍兴元年嗣封。
令,二年嗣封。
令工,五年嗣封。
令<广心>,六年嗣封。
令讠良,二十五年嗣封。
令衿,二十六年嗣封。
令德,乾道元年嗣封。
令台,八年嗣封。
子栋,淳熙七年嗣封。
子肜,九年嗣封。
子恭,庆元元年嗣封。
子觌,嘉泰二年嗣封。
伯栩,嘉泰四年嗣封。
伯,嘉定元年嗣封。
伯泽,八年嗣封。
熙宁所封安定郡王从式,乃秦王德芳之孙。从式薨,乃更封燕王德昭曾孙世清为嗣安定郡王。绍兴初,燕、秦二王後争袭封,礼部员外郎王居正言:“燕王,太祖长子,其後当袭封。”议遂定。自绍兴至嘉定,袭封者并燕王後。自孝宗後,受封者率自下僚承袭,且多癃老疾病,不能起跪。嘉定十二年,臣僚言:“自今有该封袭之人,先行下所居州郡审验,委堪拜跪,方与保明申奏,仍遣赴都堂察审,然後取旨除授。或序当承袭,本州宗司见其不能拜跪,与特转一官及一子恩泽,以华其老,於次行内更行选袭。”从之。
秀安僖王子,太祖六世孙,岐王德芳之後。德芳生英国公惟宪,惟宪生新兴侯从郁,从郁生华阴侯世将,世将生东头供奉官令绘,令绘生子。以舍试合格,调嘉兴丞。生子,是为孝宗,六岁选入宫。绍兴十四年,子卒。孝宗既正储宫,诏赠子中书令、秀王。
伯圭,子子。封荥阳郡王。光宗时,嗣秀王。
师夔,伯圭子。永兴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赠新安郡王。
师揆,伯圭次子。奉国军节度使,赠澧王。
师禹,伯圭季子。保康军节度使,赠和王。
信王璩,太祖七世孙,父子彦。高宗绍兴四年,育孝宗於宫中;明年,诏再选璩入宫,宪圣慈烈皇后以为已子。九年,封崇国公;五年,封恩平郡王;孝宗既正储宫,璩始称皇侄;三十年,出居绍兴府;淳熙十四年薨,追封信王。
右,太祖之世。
楚王元佐,太宗长子。初封卫王,後徙封楚,坐罪废为庶人。真宗即位,复封爵。仁宗初薨。
允升,元佐子。封延安郡王。
宗礼,允升子。虔州观察使、成国公。
宗道,允升子。常州团练使、赠高密侯。
宗楷,允升子。康州刺史、汉东侯。
宗回,沂州防御使、汉东郡公。
宗默,昭州刺史、安康侯。
宗秀,左武卫、华阴侯。
仲翘,允升孙。眉州防御使、通义侯。
昭成太子元僖,太宗次子。太平兴国七年,初封广平郡王,後封许王,尹开封。淳化三年薨,追赠太子。
陈王元份,太宗子。太平兴国八年,初封冀王。景德二年薨,追封陈王。
允宁,元份子。武定军节度使、信安郡王。
宗敏,允宁子。文州刺史、会稽侯。
宗盂,允宁子。汝州防御使、临汝侯。
允让,元份子。知大宗正事、汝南郡王,赠濮安懿王。
宗懿,允让子。宿州观察使、和国公。
宗咏,洪州观察使、豫章侯。
宗师,密州观察使、高察侯。
宗邈,陇州防御使、济阳侯。
沔,望洛州防御使、广平侯。
宗望,舒州防御使、高密郡公。
安王元杰,太宗子。太平兴国八年,初封益王。咸平六年薨,无子。
密王元,太宗子。端拱元年,封徐国公。真宗即位,封彭城郡王。天禧元年,封徐王。二年薨。
曹王元,太宗子。初封泾国公。真宗即位,封安定郡王。大中祥符七年薨,赠曹王。
镇王元俨,太宗子。景德初,封广陵郡王。仁宗即位,拜太尉、尚书令。天圣七年,封镇王,後改荆王。庆历四年薨。
允迪,元俨子。安静军节度使,赠永嘉郡王。
允熙,元俨子。滁州刺史、博平侯。
允初,元俨子。宁国军节度使,赠博平郡王。
代国公元亿,太宗子。早薨,至道三年追封。
嗣濮王宗郓,太宗曾孙,安懿王元让之子、英宗之亲兄。神宗时,嗣封濮王。绍圣元年薨。
宗晟,安懿王子。绍圣元年嗣封。
宗愈,绍圣二年嗣封。
宗绰,绍圣二年嗣封。
宗楚,绍圣三年嗣封。
宗,绍圣四年嗣封。
宗汉,绍圣五年嗣封。
仲增,安懿王孙,大观三年嗣封。
仲御,政和五年嗣封。
仲爰,宣和四年嗣封。
仲理,靖康时袭封,北迁。
仲良,建炎二年嗣封。
仲儡,建炎八年嗣封。
士亻戋,安懿王曾孙,绍兴二十五年嗣封。
士曷,隆兴初嗣封。
士歆,淳熙时嗣封。
不秸,安懿王元孙,庆元二年嗣封。
不,庆元六年嗣封。
不俦,开禧三年嗣封。
不嫖,嘉定十一年嗣封。
不凌,嘉定十五年嗣封。
右,太宗之世。
按:诸侯王与列侯,皆以其嫡子嫡孙世袭。其所受之封爵,自非有罪者与无後者,则爵不夺而国不除,此法汉以来未之有改也。至唐则臣下之封公侯者,始止其身而无以子袭封者,然亲王则子孙袭封如故。虽所谓茅土食邑多为虚名,然始受封之国与爵,则父殁子继,世世相承。如吴王恪、曹王明,俱太宗之子,受封於贞观时,中更武氏、禄山之祸,皇族歼夷陵替之馀,然其苗裔苟存,则嗣吴王、嗣曹王尚见於肃、代、德、顺之。至宋则皇子之为王者,封爵仅止其身,而子孙无问嫡庶,不过承荫入仕为环卫官,廉车节钺以序,而迁如庶姓贵官荫子入仕之例,必须历任年深,齿德稍尊,方特封以王爵,而其祖父所受之爵则不袭也。《国朝会要》载庆历四年七月制,封宗室乃以皇叔冯翊郡公德文为东平郡王、皇兄允让为汝南郡王、皇弟允良为华元郡王、皇侄从蔼为颍国公、从煦为安国公、宗说为祁国公、昭成太子孙宗保为建安郡王、华王孙宗达为恩平郡王、邢王孙宗望为清源郡公。自燕王薨,而祖宗之後未有封王爵者,议者以为自三代以来,皆建宗戚,用自承助,於是次第封拜之。盖仁宗鲜兄弟,享国既久,又无皇子,艺祖、太宗之子为王者皆已物故,是时宗姓几无一王,故择其行尊齿宿者王之。至濮安懿王以英宗之故,安定郡王以艺祖之故,方令世世承袭,然又不以昭穆相承,嫡庶为别,每嗣王殁,则只择本宗直下之行尊者承袭。於是濮安懿王有二十七子,而得嗣封者七人,四十六孙,而得嗣封者亦七人,盖嗣濮王凡十四人,才更两代耳。安定郡王之後,“世”字行嗣封者五人,“令”字行嗣封者九人,“子”字行嗣封者四人,“伯”字行嗣封者三人,盖嗣安定郡王凡二十一人,才更四代耳,此例亦古所无也。又按蔡元道《祖宗官制旧典》称,皇子生,百ㄧ命名,初除美军额节度使,两遇大礼移镇,再遇封国公,出ト拜使相、封郡王、纳夫人、建外第,方除两镇封王。然则皇子虽在所必王,然其迁转亦有次第,不遽封也。
周王元,真宗子。咸平五年,封信国公。六年薨,追封王。
右,真宗之世。
褒王,仁宗子。蚤薨,追封。
豫王昕,仁宗子。蚤薨,追封。
鄂王曦,仁宗子。蚤薨,追封。
右,仁宗之世。
吴王颢,英宗子。初封东阳郡王,神宗立,封昌王。哲宗立,徙楚王。绍圣初薨。
孝骞,颢子。宁国军节度使、豫章郡王。
益王κ,英宗子。初封乐安郡王,进封嘉王。元三年薨。
润王颜,英宗子。蚤薨,追封。
右,英宗之世。
成王佾,神宗子。蚤薨追封。
惠王仅,神宗子。蚤薨追封。
唐王俊,神宗子。初封永国公,薨,追封王。
褒王伸,神宗子。蚤薨,追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