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780 页/共 1125 页
八月二十五日,兵部员外郎陆若冲直史馆、知苏州。
三年正月二十九日,职方员外郎鲍亚之直史馆、荆王府记室参军。
四月二十三日,右谏议大夫俞献卿为集贤院学士、知杭州。
五月二十五日,开封府判官、侍御史韩渎为刑部员外郎、直史馆、知澶州。
七月十一日,权开封府判官、工部郎中王轸上表献《五朝春秋》,诏直秘阁。
十九日,左司谏高若讷直史馆,仍旧供职。
四年十月十九日,兵部郎中刘赓为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
五年二月六日,淮南转运使、刑部郎中李昭述直史馆,仍旧。
六月十八日,刑部郎中、判盐铁勾院张亿直史馆、知苏州,兵部郎中、判户部勾院李应言直史馆、知荆南府。
康定元年六月十七日,著作佐郎赵师民充史馆检讨。
六月二十五日,知潭州、度支郎中贾昌龄为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
十一月四日,太常丞田况直集贤院、签书陕西经略安抚判官公事,仍赐绯。
二十五日,知湖
州、祠部员外郎滕宗〔谅〕为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泾州谅:原阙,据《宋史》卷三○三《滕宗谅传》补。。
十二月十六日,太子中允、签书经略安抚判官公事尹洙充集贤校理,仍旧。
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苏绅言:「著作佐郎张方平两登制科,乞与召试。」诏方平不须试,可直集贤院。
四月七日,屯田员外郎刘涣为刑部员外郎、直昭文馆、秦(龙)[陇]路招抚蕃落使,仍特赐紫。
八月二十七日,淮南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刘夔直史馆、知陕州。
庆历二年正月六日,两浙转运使、兵部员外郎李定直史馆,充益州路转运使。
三月二日,工部郎中张沔直史馆、知陕州。
三年三月二十二日,御史中丞贾昌朝言:「国子博士孙瑜公廉勤干,堪充馆阁检讨。」诏充崇文院检讨。
十一月二十六日,兵部员外郎徐的为工部郎中、直昭文馆,依前江淮制置发运使。
四年三月七日,金部员外郎杨安国直龙图阁兼天章阁侍讲,赐紫,秘书丞、充史馆检讨赵师民天章阁侍讲,赐绯。帝曰:「安国师民醇儒也,乃昔时崔遵度之比。久侍经筵,各宜进职。」又以安国母服除,贫,赐之以银百两。
(十二月)二十一日,枢密副使韩琦言: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石介,乞召试馆职。诏直集贤院兼国子监直讲。
四月四日天头原批:「『四月』条,移『十二月』前。,京西转运使、虞部员外郎杜杞为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充广南西路转运使兼本路安抚使。先是,宜州言本管环州蛮贼欧希范僭称桂王,欧正
辞僭称桂牧,攻()[环]州,杀官吏,故命杞充使。
五年四月三日,河东转运使、司封员外郎夏安期直史馆,充河北转运使。
五月二十九日,右正言钱明逸直集贤院。
十月二十五日,工部郎中郑骧直史馆、河北转运使。
六年二月五日,三司户部副使、兵部员外郎赵及为刑部郎中、直昭文馆、知卫州。
五月十九日,知凤翔府、工部郎中张旨直史馆、知梓州。
八月二十八日,监察御史唐询为工部员外郎、直史馆。
七年正月二十一日,三司度支判官、侍御史、陕西提举计置使余仲简为兵部员外郎、直史馆、知陕州。
二月二十七日,宰臣陈执中言:「屯田员外郎解宾王寒苦登科,勤瘁举职,欲望试其所长。」诏充崇文院检讨。
同日,刑部员外郎、知谏院王贽为起居舍人、直史馆,同判司农寺,依旧知谏院。
皇佑元年三月十九日,三司户部副使、刑部郎中向传式为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亳州,东染院使杨畋为屯田员外郎、直史馆。
五月六日,前益州路提刑、度支员外郎高惟几直史馆、知梓州。
六月十七日,右司谏钱彦远为起居舍人、直集贤院、知谏院。
二十三日,河东转运使任颛直史馆,赐金紫,仍旧。
十一月二十四日,判大名府程琳言:殿中丞、国子监直讲王纯臣,乞备经筵顾问之职。诏充崇文院检讨。
二年二月十一日,兵部员外郎吕公弼直史馆,充河北转运使。
七月十六日,
太常少卿皇甫泌直昭文馆、知郑州。
三年四月二十二日,京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田京直史馆、知沧州。
四年正月七日,淮南路体量安抚、起居舍人、同知谏院陈升之直史馆,依旧知谏院。起居舍人吴奎直集贤院,依旧知密州。
二十三日,兵部郎中齐廓直史馆、知荆南府。
二十六日,翰林学士赵 等言:「刑部郎中、江东路转运使张沔早居台省,颇闻清慎。」诏直史馆,仍旧。
三月六日,太常少卿张子宪直史馆、知汝州。
六月十五日,淮南转运使、工部郎中王达直昭文馆、知越州。
七月八日,荆湖北路提刑、太常博士祖无择直集贤院,充广东转运使。
十一日,京东转运使、工部郎中宋禧直史馆、知梓州。
五年八月十六日,翰林侍读学士吕公绰言:「弟都官员外郎、知单州公着,顷因先臣致仕恩例乞试,蒙俟得替取旨。后经三任十年,未尝有所干述。」诏公着充崇文院检讨。
十一月二十一日,殿中侍御史唐介为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
至和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京西转运使、刑部郎中陈宗古直史馆,再任。
二年三月二十一日,翰林学士、群牧使杨伟等言:判官、殿中丞王安石文行推高,乞除职名供职。中书门下检会王安石累有旨召试,本人不愿。诏特充集贤校理,安石固辞不拜。
八月十四日,翰林学士承旨孙抃等言:大理评事韩维,欲望差充检讨。诏充史馆检讨。
十
二月二十二日,侍御史梁蒨为刑部员外郎、直史馆、知襄州。
嘉佑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光禄卿吕居简为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梓州。
三年九月十五日,起居舍人毋湜直史馆,充两浙转运使。
四年五月十九日,中书门下言:三司度支判官、祠部员外郎王安石,累除馆职,并辞未受,(未)今取旨。诏与直集贤院。
六月七日,太常博士陈洙、太子中允王陶、大理评事赵彦若、杭州于潜县令孙洙并充馆阁编校书籍。编校自是始置。须供职二年,即奏取旨后,皆充馆阁校勘。
七月九日,屯田员外郎、知渠州(袭)[龚]鼎臣编校史馆书籍。
八月十八日,国子博士傅卞编校集贤院书籍,仍候天章阁侍讲有阙差充。
八年五月十五日,都官郎中编校昭文馆书籍孟恂、秘书丞编校秘阁书籍孙思恭并充秘阁校理,大理评事编校昭文馆书籍赵彦若、杭州于潜县令编校秘阁书籍孙洙并充馆阁校勘。
九月十八日,殿中丞、编校集贤院书籍钱藻充秘阁校理,太平州司法参军、编校史馆书籍曾巩充馆〔阁〕校勘,太常博士、知越州诸暨县丁宝臣编校秘阁书籍。治平三年五月,宝臣充秘阁校理。
英宗治平元年九月二十二日,屯田员外郎周孟阳直秘阁、同知太常礼院。
二年正月九日,编排中书诸房文字、屯田员外郎王广渊直集贤院。
二十四日,皇子位翊善邵亢直史馆兼判司农寺。
二
月二十八日,侍御史知杂龚鼎臣充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
五月十一日,右谏议大夫孙长卿兼集贤院学士,充河东转运使。
九月二十五日,宣州泾县主簿林希编校集贤院书籍,扬州司理参军沈括编校昭文馆书籍。括熙宁元年八月,希三年五月,并充馆阁校勘。
十二月十五日,陕西转运副使、司封员外郎蔡挺为工部郎中、直龙图阁、权知庆州。
三年五月二十七日,太常少卿齐恢直昭文馆,充颍王府翊善。
八月十三日,秘书少监王绰为殿中监、直龙图阁。
十月五日,河北转运使沈立充集贤殿修撰、知沧州。
十一月三日,知徐州、光禄卿李士先直昭文馆、知荆南府。以上《国朝会要》。
治平四年四月五日,神宗已即位,末改元。度支郎中、知兖州李师中直史馆、知凤翔府。
七月十九日,著作佐郎、充三司检法官吕惠卿编校集贤院书籍,试秘书省校书郎、知睦州寿昌县梁焘编校秘阁书籍。焘熙宁二年二月充馆阁校勘。
神宗熙宁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度支郎中、知桂州张田为太常少卿、直龙图阁、知广州。
五月二十五日,江南西路转运使、光禄卿程师孟直昭文馆、知福州。
六月二十五日,权河北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张(间)〔问〕直史馆、知澶州。
九月二十九日,大理寺丞、编校秘阁书籍顾临充馆阁校勘。
十一月二十五日,广南东路转运使、司勋郎中王靖为太常少卿、直
昭文馆、知广州,皇城使、端州刺史、知冀州潘夙改司封郎中、直昭文馆、知桂州。
二年正月二十三日,知沧州、工部郎中李寿朋直史馆。翰林学士司马光河北相度河事回,荐寿朋经地震完葺有劳,故有是命。
四月八日,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范纯仁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
七月十四日,成都府路转运使、工部郎中李复圭直龙图阁、权知庆州。
九月十一日,御史中丞吕公着言:「伏见秘书省著作佐郎张载,为学得修身事君之大要,久在陕西,一方士人以为师表。前河南府永安县主簿邢恕刚毅不挠,勇于为善,学术操守,实贾谊、马周之流。伏望特赐裁择,或召对以观其才,或置之馆阁,以待任使。」诏令阁门引对。既对,并特命为崇文院校书。校书自是始置,有诏须供职二年,奏取旨。是后非以故罢黜者,皆充馆阁校勘。
十一月一日,著作佐郎吕惠卿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寻充集贤校理。
三年五月十七日,兵部郎中张师颜充集贤殿修撰、河北转运使。
二十四日,工部郎中沈起直舍人院。
六月十七日,兵部郎中、同知审官西院韩缜直舍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