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545 页/共 1125 页

绍兴三年五月十四日,都省言:「扬州依格合发土贡细纻布,系是温、泉州出产之物。本州岛累经残破,目今并无客贩,望权蠲免二年,候将来成井邑、起税赋日依旧。」从之。 二十九年闰六月十六日,诏:「建康、镇江府见今起发水段道路迢远,劳 费人力,今截日止住津发。」 三年四月九日,荆湖南路转运司言:「全州出产斑竹,置造器玩,况全人之产鲜丰,而土毛之出不厚,所籍斑竹户虚占民力。欲望免罢,如朝廷须索,临时制造。兼乞禁止本州岛不得于肆源人户取索斑竹,其籍定人户却承受本等色后。」从之。 十年十二月,进奏院上诸路贡物。青州:仙纹绫一十匹,枣一万一十颗;潍州:综丝絁一十匹;随州:绢三十匹;庆州:紫茸白花毡四领;邢州:解玉砂一百斤;亳州:绢一十匹;蕲州:白花蛇五斤;海州:獐鹿皮二百张;越州:绫一十匹;鼎州:布一十匹;成都府:花罗六匹,高纻布一十匹;昌州:绢一十匹;遂州:樗蒲绫一十匹;简州:绵紬二十匹;洋州:隔织三匹;蜀州:春罗四匹;梓州:绫一十匹;蓬州:综丝绫一十匹;泉州:花素丝布二百匹。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四一 禁佩玉 贡佩玉 献佩玉 禁佩玉贡佩玉献佩玉 【宋会要】 太祖开宝五年五月,太祖遣小黄门以广州进纳拆到刘鋹先居殿宇梁柱上 瑁数片,及收复之时,兵火烧残真佩数千颗,宣示宰臣,仍令速降宣命示谕岭南道,今后不得更差人采取真佩。史《本纪》同。先是原书天头有「禁」字。,刘鋹之据岭南么,于其管内海门镇招置兵士二千余人,目为媚川都,惟以采佩为务,皆令以石硾足,蹲身入海,沉水而下有至五百尺深者,咽溺而死者无日不有。所获真佩充盈于府库,人莫知其数。又所居殿宇,皆以 瑁、佩翠饰其梁栋。及王师收复之际,一旦尽为兵火所焚。至是,知广州潘美等言其事,乃诏废媚川都,咤令美等阅其兵士,籍其少壮者千余人立为静江军,老弱者放归田里。仍诏广州管内百姓,今后不得尚袭余风,以采佩为业。由是岭南之俗稍息,其游惰复归于农业么。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月原书是行天头有「贡」字。,容州采佩场贡佩百斤,赐牙校及负担者银带衣服。 七年八月,海门采佩场献真佩五十斤,径寸者三枚。 雍熙元年十二月,诏曰:「敦本抑末,教化于是兴行;抵璧捐佩,浮靡于焉止息。朕祗承丕构,缅慕古风,思欲崇尚俭朴,革去浇竞,却难得之奇货,复大化之淳源,宜自我先,以率天下。其岭南诸州采佩场罢之原书是行天头有「禁」字。,官私毋得采取。」 仁宗天圣三年五月,诏闽、广州采佩场,听民户采取,止收税钱,自来有何条约 宰臣王钦若等言:「先朝累有 条约,盖以海上采佩之民深入渊潭,为利所诱,不顾生命。比至出水,多至殒绝,故悯此艰苦,下令禁止。况佩玉寒不能衣,饥不可食,历代圣帝明王宝谷贵贤,不以货为贵。」帝曰:「卿等所言是么。」 景佑四年正月二十七日,衢州客毛英言:「将产业于蕃客处倚富赊真佩三百六十两到京,纳商税院。行人估验价例,称近降诏,禁止庶民不得用真佩耳坠、项佩市肆,贸易不行,只量小估价。缘自卖下真佩,方得(限)[见]钱纳税,无所从出。乞封回广州还与蕃客。」诏三司相度,许将真佩折纳税钱。 康定元年二月二十九日,殿中侍御史陈洎言:乞将真佩折马价,据权三司度支判官刘沆等减定见卖真佩等第价直钱数。诏依所定施行。《续通鉴长编》:神宗熙宁四年,广南西路钤辖陈箴言:「钦、廉等濒海州蜑户如自造船入海采佩,即从其便。贫者听土人收养,更不科罪。所贵海户无饥穷流徙之人。」从之。 神宗熙宁五年七月四日,河北沿边安抚司奏:「勘会到四榷场真佩已卖、未卖数。」御批:「访(问)[闻]人多却自榷场贩到京师出卖,可令雄州据未出卖尽底勾收,咤走马承受赴阙管押上京,置场出卖。」 七年正月一日,诏定诸广南真佩已经抽解欲指射东京、西川贸易者,召有力户三两名委保,赴税务封角印押,给引放行。各限半年到指射处,与免起发处及沿路税,仍(俱)[具]邑额等第数目先递报所指射处照会,候到日,在京委当职官估价,每贯纳税百钱;在西川委成都知府通判监估,每贯收 税二百钱。出限不到,约估在京及西川价报起发处,据合纳税钱勒保人代纳。即私贩及引外带数,或沿路私卖,及买人各杖一百。许人告,所犯真佩没官,仍三分估一分价钱赏告人。 徽宗大蹑二年十一月十九日,礼部状:「修立到下条:诸非品官之家,不得以真佩为饰。」诏从之。 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诏:「今后真佩更不许计置上(洪)[供],只许就本处买卖,循环作本。即不得咤缘阻节,有失招徕之意。」 高宗建炎元年十月十二日,宰执诣御舟御榻前奏事讫,上曰:「昨日有内侍至自京帅,赍到内府真佩等物一二囊,朕投之汴水矣。」黄巘善曰:「可惜!有之不必弃,无之不必求。」上曰:「太古之世,擿玉毁佩,小盗不起,朕甚慕之,庶几有以息盗尔!」 孝宗干道四年十月九日,权知廉州唐俊乂言:「本州岛昨蒙降诏,罢贡真佩。然官吏采取日甚日日甚日:疑当作「日甚一日」。至逼勒蜑户深入无涯之渊,坠身殒命,皆不知恤,期拾得佩而后已。乞行下本路监司严行禁戢,速具职位、姓名按劾闻奏。」从之。 【宋会要】 高宗建炎元年十月十二日,宰执诣御舟御榻前奏事讫,上曰:「昨日有内侍至自京师赍到内府真佩等物一二囊,朕投之汴水矣。」黄潜善曰:「可惜!有之不必弃,无之不必求。」上曰:「太古之世,擿玉毁佩,小盗不起,朕甚慕之,庶几所以息盗尔!」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四一 禁佩玉 禁佩玉 【宋会要】 淳熙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参知政事龚茂良、李彦颖奏谢外日,蒙恩宣示宫祎衣。臣茂良等奏:「寒远书生,获蹑仪物之盛,实为荣遇。」上云:「佩玉之属,乃就用禁中旧物,所费不及五万缗。」臣等奏云:「若不咤宣谕臣等,无由得知支用如此不多。」上云:「朕安肯于此妄有所费 」咤宣谕:「近来风俗如何,莫大段奢靡否 」茂良等奏:「辇毂之下,近年似稍侈,皆由贵近之家仿效宫禁,以故流传民间。如鬻簪珥者,动必言内样彼若如。圣意崇尚敦朴,亦必蹑感而化。」上云:「若要革弊,当自宫禁始。」茂良等奏云:「仁宗皇帝尝以南海没入蕃商大佩赐温成皇后,后时为贵妃,以充首饰,戚里靡然效之,京城佩价至数十倍。仁宗闻其事,咤禁中内宴,望见贵妃首饰,不复回顾,云:『满头白纷纷,殊无忌讳。』贵妃皇恐易之。仁宗大喜,命剪牡丹, 赐妃嫔。不数日间,京城佩价顿减。么之,货鬻不行。」上喜,云:「此事诚当始于宫禁。」茂良等奏:「古人谓(动)[劝]民以行不以言。今陛下深究治道之原,中宫又以俭德着闻,躬行于上,何患弊俗不革 」上曰:「然。」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四一 贡玉 贡玉 【宋会要】 真宗大中祥符九年正月,秦州宗歌般次、回讫李四等贡玉,送内藏库,召玉人估价售之。凡玉大小三十九团,内一团非玉,是杨广石不中用外,看验除夹石腻气古 玷内侵,石间道烟腻气内侵,烟散颜色青,次及病色深、损伤等,各人钗篦腰带,用共估钱四百余千。诏依估价赐钱,非玉者令礼宾院给还之。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四一 献玉 献玉 【宋会要】 高宗建炎四年三月七日,宰执进呈宣抚处置使张浚奏:「大金国进奉佩玉、宝贝等物,已至熙州。」上曰:「大蹑、宣和间,茶马之政废,川茶不以博马,惟市佩玉,故马政废阙,武备不修,遂致胡虏乱华,危弱之甚。今若复捐数十万缗货易无用佩玉,曷若爱惜其豹,以养战士 不若以礼赠遗。」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四二 宋漕运二 宋会要辑稿 食货四二 宋漕运二 太祖建隆三年三月,诏三司起今戍军衣起今:《长编》卷三作「春冬送」,义长。,并以官脚般送,不得差编户民。 干德六年五月,诏曰:「王者之道,使人以时,非惟不夺于农功,亦冀无烦于民力。自今应诸道州、府、军、县上供钱帛,并官备车乘辇送,其西川诸州合般钱物,即于水路官自漕运,不得差扰所在民人。仍于逐处粉壁揭示诏书。」 开宝三年九月原书天头注云:「异同注入,余者不写。」,诏曰:「成都府钱帛盐货纲运,访闻押纲使臣并随船人兵多冒带物货私盐,及影庇贩鬻,所过不输税筭。自今四川等处水陆纲运,每纲具官物数目给引付主吏,沿路验认,如有引外之物,悉没官。」 六年六月原书天头注云:「阙五年十月一条,在水运。」,命(颖)[颍]州团练使曹翰都大催督汴路运船。 太宗太平兴国七年二月,诏:「先是剑南、两川、岭南、荆湖、陕西诸州每岁上供钱帛,悉发民负担,颇为扰,宜罢之。自今并以传置卒充其役。」 八年九月四日,以洛苑使演州刺史王宾、儒州刺史许昌裔在京同勾当水路发运事,以军器库使顺州刺史王继升、驾部员外郎刘蟠在京勾当陆路发运使。先是,岁漕江浙熟米四百万硕赴京,以备军食,皆和雇百姓驾船,虽有和雇之名,其实扰人,太宗闻之,特令给每船所用人数雇召之,直委主纲者取便雇人,不得更差扰百姓。及是,有舟船数十纲到京,卸毕,月余不能离岸者。帝访知,乃责有司,且问其故。乃省司乘南来运船,于力胜外别附皮革杂用之物至京,而掌库者不时受纳,是有停滞之患。判使而下,减夺俸以励之原书天头注云:「按《水运》『以励之』下,有『又诸道』云云。」。 十三日,帝曰:「诸道州、府多差部内有物力人户充军将,部押钱帛粮斛赴京,此等皆是乡村之民皆是:原无,据本书食货四六之二补。,而篙工水手及牵驾兵士,皆顽恶无籍之辈,岂斯人可擒制耶 侵盗官物,恣为不法者,十有七八。及其欠折,但令主纲者填纳,甚无谓么。亡家破产,往往有之。」乃诏:「自今荆湖诸州纲船,令三司相度合销人数,依江淮例差军将大将管押,其江淮两浙诸州一依前诏,不得差大户押纲。」 九年十月,盐铁使王明言:「江南诸州载米至建安军,以回船般盐至逐州出卖,皆差税户军将管押,多有欠折,皆称建安军盐仓交装斤两不足。准今年三月敕:每盐一石已上,破随纲沥盐一升,恐卸纳补填卤沥折耗不足,每石更破销耗盐二升。管押使臣、三司大将军将州府军将、纲官、稍工、本纲部辖节级同认数请纳,少欠,等第均填,自后未有申报欠少去处。缘已前江南诸州般盐税户、军将逐纲请三五千石,多是欠少一分已上,动计及千贯已上钱数,无非破产填纳,例遭枷禁校料。前件人皆是村民差充军将,量其情状,皆非侵欺,若令破产填欠,似伤风教。稍功宽恕,深便公私。其未降 添耗已前于建安军请出盐货未到本州岛,及虽到未经交纳欠数每硕 五升以上者,乞依条 与破耗盐;如已经交纳,及欠数不及五升者,不在此限。除破耗盐外,更有欠少盐价,不以前后,并乞据数勒定年限,随夏、秋税租催纳。如三百千已下,三年;已上至五百千,五年;已上,七年;百千已下,一年。从之。 雍熙四年十一月原书天头注云:「按《水运》缺雍熙二年一条。」,诏曰:「访闻西路所发系官竹木 拖缘路至京,多是押纲使臣、纲官、团头、水手通同偷卖竹木,交纳数少,即妄称遗失。自今应出竹木州军并缘河诸州及开封府严行约束,每有 拖至地分,画时催督出界,违者准盗官物条科罪。《宋史 宋琪传》:端拱中,宋琪上奏平燕蓟十策,其八日馈运:「臣每见国朝发兵未至屯戍之所,已于两河诸郡调民运粮,远近骚然,烦费十倍。臣生居边土,习知其事。况幽州为国北门况:原作「沉」,原书天头注云:「沉疑况」,又考《宋史》卷二六四《宋琪传》,亦作「况」,据改。,押蕃重镇「蕃」原作「蓄」,「镇」原作「锺」,据《宋史》卷二六四《宋琪传》改。,养兵数万,应敌乃其常事常:原作「当」,据《宋史》卷二六四《宋琪传》改。。每逢调发,惟作糗粮之备,入蕃旬浃,军粮自赍赍:原作「齐」,据《宋史》卷二六四《宋琪传》改。,每人给麦斗余,盛之于囊以自随。征马每疋给生谷二斗,作口袋饲秣,日以二升为限,旬日之间,人马俱无饥色。更以牙官子弟戮力津擎裹送牙:原作「等」,据《宋史》卷二六四《宋琪传》改。,则一月之粮,不烦馈运。俟大军既至,定议取舍,然后图转饷,亦未为晚。《墨庄漫录》:发运使,淳化四年始建官焉。陆路转输于京师者至六百二十万石,通、泰、楚、海四州,煮海之盐以供陆路者三百二十余万石,复运陆路之钱以供中都者,常不下五六十万贯。淳化四年额,上供米六百二十万石,内四百八十五万石赴阙,一百三十五万石南京[京]畿送纳。淮南一百五十万石,一百二十五万石赴阙,二十万石咸平、尉(民)[氏],五万石太康。江南东路九十九万一千一百石,七十四万五千一百石赴阙,二十四万五千石赴拱州。江南西路一百二十万八千九百石,一百万八千九百石赴阙,二十万石赴南京。湖南六十五万石,尽赴阙。湖北三十五万石,尽赴阙。两浙一百五十五万石,八十四万五千石赴阙,四十万三千三百五十二石陈留,二十五万一千六百四十八石雍(兵)[丘]。 至道二年二月,诏:「自三门垛盐务装发至白波务,每席支沿路抛撒耗盐一斤,白波务支堆垛消折盐半斤。自白波务装发至东京,又支沿路抛撒盐一斤,其耗盐候逐处下卸。如有摆撼消折不尽数目,并令尽底受纳,附帐管系。」 八月,诏:「京湖般粮赴真州等处卸纳,回脚千料船或装盐回,并依例破十分人力,空船即破八分人力。如千料已下船,并依此比附分数。」 十二月,诏:「应诸道州州:原阙,据本书食货四六之三补。、府、军、监今后合要支用豹谷等,各须预先计度准备支遣;诸处起发上供金银、钱帛、斛纲运,并须赴京送纳。缘路诸州不得辄有截留,如有擅留处,其知州军、通判、职官等并当除名,转运使、副各勒停,三司、转运司、发运司州军孔目吏已下并决配远恶处。」帝以三司文籍多是积年淹延,咤问其故,称 诸道上供物色沿路每有截留,勘会往来动经岁月,咤止绝之。 三年十一月,诏曰:「西鄙运粮,烝庶劳弊,近遣诸军挽送,所以息民。今严冬在候,士卒亦宜放归,仍赐缗帛。」 真宗咸平四年八月,诏:「至道三年部粮草入灵州官员,自来京不该元降敕命酬奖者,并特放选,注家便差遣。」 十月,诏曰:「国家以近边诸郡,式遏寇戎,岁屯万旅之师,日有千金之费。虽赋租无阙,量经费以滋多;而转饷颇劳,在么长而可虑。主其丰耗,属在计司。免贻旰食之忧,爰访赡边之略原书天头注云:「略一作计。」。伫闻婉画,式副虚怀。宜令三司三部众官同共商议,擘画么远,常得办济,不致 阙,仰一一具奏。仍差吏部侍郎陈恕监议。」至十一月,恕等条上利害,事具《监门》。 五年七月,诏户部判官凌策与江南转运使同计度罢者,自京至广南香药递铺军士及使臣计六千一百余人,皆陆运至虔州,然后水运入京。 景德元年五月,诏:「京畿守冻,纲运兵士逐处县分依例接续支口食料钱,仍每人特支酱菜钱百文,行运时全支二百文,更不 折。仍令东西排岸司擗掠房屋,纲运到京,库务未纳,各认排岸司,分于其门造饭供送。库务疾速交纳,不经三司使陈告,并当严断。」 十月,淮南转运使邵晔请令漕运所出州军知州、通判,依河堤例兼管辇运公事,从之。 二年十月,诏:「黄河纲运,宜令三司自今后一年般运无 失者般:原作「船」,据本书食货四六之三改。,其部辖殿侍、三司军大将、纲官纲副每月增给缗钱。」 三年二月,诏:「河西军营在府州者,所给刍粮自今增置渡船,仍旧于保德军请领。如水涨冰合,即听随处给遣,或预令辇载以往。委转运司专提振之。」先是,河东民常赋及和市刍粟,并输府州,而涉可阻山,颇为劳苦。寻诏徙屯河东保德军,其营在府州者听量留之,而刍粟之费并给于保德军。条约已来,公私为便,至是上封者言:「虑水涨冰结,则军士涉河往来艰阻。」帝志在爱民,故特申前诏。 十月四日,提举纲运谢德权言:「汴水公私舟船多有阻滞,盖形势船舫在岸高许樯竿,他船不可过么。乞降条约,每有船过,并令倒樯,以便于事。」帝谓王钦若等曰:「如闻商旅颇以为患,可严行诫约。如尚敢以形势妨碍,令所在具名以闻,当重行罚。」 十一日,都大发运副使李溥言:「诸路逐年上京军粮元无立定额,只据数拨发。乞下三司定夺合般年额。」三司言:「欲以淮南、江浙、荆湖南、北路至道二年至景德二年终十年般过斛数目酌中取一年般过数定为年额,仍起自景德四年船般上供六百万石永为定制。仍以夏秋税及和籴斛除桩留准备外,余数并尽装般,须管数及年额。内有路分灾伤,般辇不敷额,即具保明申奏减免分数。」从之。 四年五月,诏:「河北沿河州军纲运自今以军士充役,勿役部民。」 七月,诏:「诸州遣军士 赴京东下卸者,自今附口粮外,月别给钱二百,仍创营屋,每使其休息。」帝以士卒外役,即留廪给之半以赡其家,致饥寒不给,特优恤焉。 大中祥符元年二月,帝谓王旦等曰:「如闻江淮运粮,和顾舟楫,商旅趣利,阻其贸易,则京师粒食,或致增价。可令今后不用和顾。」 三月,徙麟州、府州戍兵及钤辖于河东,以边部宁谧,减转饷之烦么。仍令转运使于河西预积刍粮,以备缓急,免非时扰民馈送。 九月,诏:「福建山路险恶,其辇致官物军士自今遇旬休节序,并特给假。」 二年十月,诏:「如闻江淮、两浙等路运粮上供,虽甚寒不止。自今宜准例,令军士休 两月。」《职官分纪》 大中祥符二年,召近臣蹑书龙图阁,上《开元和国计图》。三司[使]丁谓曰:「唐自江淮岁运米四十万至长安,今江淮岁运米五百余万,即知今府库充实,仓廪盈衍。」上曰:「诚赖天地宗庙,而国多备,亦自计臣么。」谓再拜。 三年九月,知扬州许逖请两浙路权罢和雇舟船,所冀行商得载粮斛,以济经旱民庶。」从之。 四年十月,帝诏示王钦若等:「发运使、文思使李溥陈述年终漕辇之绩,可特改北作坊使以酬之。」 五年四月,诏:「淮南堰埭运粮挽舟军士,四时给役,颇劳苦,自今冬季并令休息。」 六年三月,诏黄河自河阳已上至三门并峡路河,江水峻急,系山河,并依旧条外,有黄河自河阳已下,并三门已上至谓桥仓,并诸江、湖、淮、汴、蔡、广济、御河及应是运河,水势调匀,本纲抛失重舡一只,依旧条徒二年;二只,递功一等,并罪止十一只。空船各减一等,押载、押运节级降充长行,纲副勒充稍工,使臣人员并替,稍工、槔手罪各有差。如收救得粮斛,即以分数定刑。」 四月,复位山、平河亏失 木条格: 头以一 为准,团头、纲副、监官、殿侍以一纲为准,山河以笞,平河以杖。 头、团头以家赀偿官,不足,则杖之;殿侍杖而勿偿。初,太平与国八年 :定平河条格,至有杖背者。议者以其太重,而山河悉无条格。编 所上言,付三司与刑、寺评定,且请计其所失为十分分定罪,止至杖一百至:原无,据本书食货四六之四补。。从之。 十月,三司言:「扬州运盐四千斛赴杭州,凡四十船,船二百斛。有盗及太半者,官司止论走卤罪,杖而免之,颇容奸弊。自今应盐船除耗外,有隐欺者,请令劾罪备偿。」从之。 七年四月,诏:「广南诸州上供物色,虽纲运不多,如闻皆自本州岛专差牙校管押赴京,地里遥远,颇闻劳止。自今并令减省其数,递送赴阙。」 八年四月,国子博士夏侯晟等言:「监百万仓,收到出剩,乞行酬奖。」诏曰:「自京畿达于淮泗,仓庾相望,转漕至多,若无增损之欺,宁有羡余之积 俾均出纳,屡降诏条。仍览典司,尚形佥奏。特申明于旧制,表深示于至公。罔或捐人捐:疑当作「损」。,以图薄 。宜令三司遍行指挥,有装纳仓敖去处及在京诸仓监官等,并须两 平受纳,不得减 。收到出剩,并不理为劳绩,但一界了当,别无少欠,即依元 施行。」 五月,诏:「诸州军差兵士充稍工主提纲船者,并依牵驾兵夫例支给口养。」先是,淮南江浙发运使李溥上言:「牵驾兵士不认折欠,仍给口食,稍工抱认折欠,陪纳官物,即不支口食,颇未均济。」故有是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