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518 页/共 1125 页
二月十三日,上因言向来茶法之弊。文彦博对曰:「非茶法弊,盖缘昔年用兵西北,调边食急,用茶偿之。厥数既多,茶不售则所在委积,故虚钱多而坏法也。」王安石曰:「榷茶所获利无多榷:原作「摧」,据《长编》卷二二○改。。吴充曰:「仁宗朝茶法极弊时,岁犹得九十余万贯,亦不为少。茶法因用兵而坏,彦博所言是矣。然立法之初,许商人入刍粟边郡,执交(抄)[钞]至京师,或使钱,或银、紬、绢,或香药、象牙,唯所欲,商人便之,故法大行。后因祥符初限以三税之法,定立分数,不许从便,客旅拘制,又买茶官多买纳下号茶,苟趁课额,搭饶与客。茶既品下,而脚乘与税钱重原书天头注云:「『与』一作『舆』」。,商人往往折阅。又法数变易,民不为信。此其所以至于大坏。如边鄙无事,法令不为小利轻变易,自无不行之法。」
七年十一月十一日,权发遣三司盐铁判官公事太子中舍李杞、三司勾当公事蒲宗闵并提举成都府、利州路买茶公事,赐对遣之。
八年二月三日,都大提举熙河路买马司奏:「据提举熙河路市易司状申:准都大提举买马司札子,坐准熙宁七年七月十六日中书札子内圣旨指挥施行,内一项节文:客人兴贩川茶入秦凤等路货卖者,并令出产州县出给长引,指
定只得于熙、秦州、通远军及永宁寨茶场中卖入官。今来已有客人兴贩茶货到岷州茶场中卖。窃虑颁行近降条贯,其产茶州县不发长引赴岷州,却致客人枉路,茶货不得通行。伏乞于上项条贯内『熙、秦州、通远军』字下及『永宁寨』字上添入『岷州』二字,所贵客人茶货通行,不致阻节。本房检会熙宁七年九月八日中书札子,内一项:客人兴贩雅州名山、洋州、兴元府大竹等处茶入秦凤等路货卖者,并令出产州县出给长引,指定只得于熙、秦州、通远军及永宁寨茶场中卖入官,仍先具客人姓名、茶色、数目、起离月日关报逐处上簿,候客人到彼,画时收买。如计程大段,过期不到,即令行遣根逐。若客人私卖茶与诸色人,及将合入秦凤等路货卖茶虚作永兴军等路回避关报逐处者,并依《熙宁编敕》禁榷茶法断罪支赏,所有熙宁七年七月十六日朝旨内上项一节更不施行。今欲依所乞,于熙宁七年九月八日中书札子于熙字下、寨字上添入岷字。」从之。
四月十九日,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司言:「雅州名山县发往秦、熙州等处茶,乞听官场尽买,不许商贩。」诏商人就官场买者听之,每驮纳长引钱,令指定州军货易。
八月十九日,诏蠲鄂州失催茶税钱岁二万五千七百余缗,仍令民自熙宁七年复认旧数输纳。以三司言「自嘉佑四年茶法通商,至熙宁六年总十五年,失催钱至三十八万五
千六百三十余缗」故也。
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体量成都府等路茶场利害刘佐言:「商人贩解盐入川,买茶至陕西,获利甚厚,欲依商人例,岁以盐十万席易茶六万驮,约用本钱二百一万缗。此商贾取利皆酌中之数,禁商人私贩。」从之。
二十四日,措置熙河财利孙迥言:「乞罢熙河通远三茶场,可省官吏五十余人。」诏刘佐相度以闻。
五月一日,体量询究川茶利害刘佐言:「准朝旨,具析买川茶应副熙河等路博马,及粜买粮草与李杞利害不同等事。缘李杞将六月终买茶数搭倍约作全年,又不曾计置贩盐入川,及计置到物货却将出空头牒差官百员分领,此与佐议不同。其有顾脚驮茶虽同杞原书天头注云:「『驮』一作『般』」。,又须令店户画时申报抄札,截留客人驴骡,亦与佐有异。」
十一月六日,提举成都府、利州、秦凤、熙河等路茶场司状:「已准朝旨立法,令尽数收买茶货。勘会新法内阶、成州系次边禁茶地分原书天头注云:「『禁』一作『境』」。,又西路秦原书天头注云:「『又西』一作『及于陕』」。、凤州、西南入利州路以西并(并)为川蜀出茶地分。今来彭州堋口、蒲村、导江至德山、绵州龙安、汉州绵竹、杨村等处,系利州以西州县,嘉州洪雅县、眉州丹陵县并系产茶货去处,缘新法内开说不尽,欲乞应成都府诸州、县产茶地分,并依邛、蜀等州买茶税场条例,差委逐处税务收买,并依新法施行。」从之。
十年四月二十五日,诏市易务茶限二年结绝,许客茶交易。
十月十六日,诏秦凤路转运判官孙迥:应承受
茶法文字及所闻利害,并关提举茶场司。以迥言茶法有未便事,乞赴关奏禀故也。
元丰元年正月十二日,三司言:「建州熙宁六年买茶三十二万九千余斤,有麤恶茶剥纳钱二万六千余缗,当于园户及干系人催理。虽淹岁月,以致破产未必能偿以致:原无,据《长编》卷二八七补。。乞计其直,令复准茶入官,以宽远民监催追扰之弊追:原作「勾」,据《长编》卷二八七改。。」从之。
十七日,诏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司李稷相度置场买茶,听商人于熙河路入钱及粮草,定价给引,指射请贩利害以闻。
二十五日,诏:「成都府路转运司劾成都府官司越职受理茶场司事者,茶园户等如有罪,亦劾之,已决者,具析以闻。提举茶场李稷言「知成都府刘庠受名山知县杨少逸越诉事,不下提举茶场司」故也。
二月七日,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司奏:「请自今应支拨与诸司钱粮,并支见钱、金帛,勿以茶折,所贵不致诸司增损茶价,有害茶法。」从之。
二十四日,诏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司:「应置场卖茶州军知州、通判,并兼提举;经略使所在,即专委通判兼之兼:原作「从」,据《长编》卷二八八改。」。
四月三日,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司言:「秦凤路副总管夏元几用禁军回易私茶,侵坏茶法。」诏转运司劾之。
四日,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李稷奏请卖茶钱裁立中价,听随市色增损,仍定岁入课额及设酬赏格。又言:「蕃部无钱,止以米及银、绢、杂物卖钱买茶,乞许以茶博易银、米等物,立限半年易钱。」从之。
五月一日,权利州路转运使尚书司封郎中
张宗谔、转运判官太子中舍张升卿各降两官勒停。初,宗谔等乞废茶场司,止委转运司收茶税歇驮钱,而提举茶场李稷言其所陈皆 谬不实故也。
七日,提举茶场司言:「产茶般辇州县,乞同转运司选差知州、通判、知县、县令及排岸官一次。其彭、汉知州或通判许本司权奏辟,如能协力,保明留再任。」从之。
十六日,诏:「应南茶辄入熙河、秦凤、泾原路,如私贩腊茶法。其巡捕,如川峡茶入禁地法。」
十九日,提举茶场司言:「岁运官茶四万驮馈边,常患辇送不继,欲以本司头子钱置百料船三十只,差操舟兵士六十人六十人:《长编》卷二八九作「六人」,疑是。、军大将一人管押。岁终比较,如年课办比陆运省便,即计所赢,以十之三赏军大将等;有损坏遗阙,以赏钱、请受备偿。」从之。
六月二十三日,提举茶场李稷乞定成都府、利州路茶场监官买茶无杂伪麤恶,替罢委提举官保明,满五千驮与第五等酬奖,一万驮与第四等,每一万驮第加一等。若买麤恶伪滥杂茶,估剥计所亏坐赃论。同监官赏罚听减一等,即徒罪不至追官者并冲替,其卖买食茶依收息给赏。从之。
九月十一日,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司请出茶州军每岁谕园户,毋得采造秋黄老叶茶中卖,不以多寡没官。仍乞许每岁别委官验视,已纳到如此色样,并烧毁。从之。
二年四月五日,权发遣三司盐铁判官、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李稷言:「自熙宁十年冬推行茶法,至元丰元年秋凡
一年,通计课利及旧界息税并已支见在钱七十六万七千六十六缗原书天头注云:「『六』一作『七』」。。」上批:「蜀茶变法,又前后奉行使者失指,议论纷纷,恐动 听。稷能推原法意,日就事功,宜速迁擢,以劝在位。」遂落权发遣。
二十四日,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司奏请自今岁课茶息税钱,已定十五万缗,岁以五万缗给转运,余以待诏用。二十五日,又言:乞留铜钱百万缗为本。并从之。二十八日,又言:「洋州西乡县茶旧与熙河秦凤路蕃汉为市,而商人私贩,南入巴、达州,东北入金州、永兴军、凤翔府,官未置场以前,于州界仙游、少府、鸡雄、归仁、洋口等镇铺差牙校编栏抄发,指州县输税。熙宁十年,废罢四场牙校,止留洋口一处,州县慢令,私贩公行,乡茶税额比旧减少。乞鸡雄等场令州县督责买扑人编栏,归仁一铺乞依旧输差税务牙校编栏抄发。园户中官茶数,岁以三十万斤为额,增及万斤,赏钱一千,如亏少,量事决罚。」从之。
五月十一日,诏成都府等路茶场司干当公事官六人并迁一官,以岁课增羡也。
十一月三日,三司言:「福建路腊茶自禁私贩,官场渐多售者,乞自今岁计所市茶预下转运司,限当年运至京师,其江浙、荆湖、川峡路即权许通商。」从之。
三年四月十三日,陕西转运司言:「茶场司自熙宁七年置场,至十年总入息税钱百二十二万九千余缗。」诏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蒲宗闵及干当公事官并曾任茶事官,并迁官,循资有
差。
六月二十四日,提举成都府路茶场司言:「本司比岁积钱万,累诏已给赐别司外,欲以所有金帛为钱三十万缗输内藏库。」诏就近经略使所在州封桩,委茶场司主管,如封桩钱物法。自今有羡钱准此,岁终具数以闻。
闰九月二日,提举成都府利州秦凤熙河等路茶场司奏:「勘会川路茶场二十九所,内七场系举官监临,自创始行法至今,累年牵循定制,未尝更改,略已成就。数内洋州斯多店茶场在州西南约四十里村野,内所出浅山茶至薄,合举官一员专监,前后无人愿就。今欲乞将上件茶场更不举官,并废入所在州作一场管系。乞洋州茶场买茶监官更不兼监本州岛商税,所有商税员阙却乞依旧令三班院别差一员专监。」从之,
十月七日,提举成都府利州秦凤熙河等路茶场司奏:「勘会熙、秦、岷、河、阶州、通远军、永宁寨七处茶场,各系依条不拘常制奏举监官一员。今相度秦、熙州、通远军、永宁寨四场原书天头注云:「『阳』一作『处』」。,岁收本息不下七十余万贯,比其余场分给纳浩(澣)[瀚]。乞将上件四处茶场监官各以两员为额,并依元条奏举。」从之。
十二月二日,中书省札子:「权陕府西路转运使、都大提举成都府利州秦凤熙河等路茶场公事李稷奏:「干当公事官日夜出入道路,尤着勤绩,未蒙推恩。」诏令提举成都府利州秦凤熙河等路茶场司立定祖额,依课利场务条具,三年一次比较闻奏。
四年四月十九日,诏茶场
司条令中书别立抵当法。先是,特旨令市易司罢籴请官钱,令民用金帛抵当,公私以为便,故欲推广之。
五年正月二十三日,福建路转运使贾青言:「准朝旨,相度年额外增造龙凤茶。今度地力可以增造龙凤茶五七百斤。」诏增额外五百斤,龙凤茶各半,别计纲进。又言:「乞所造拣芽茶别置小龙团,斤为四十余饼,不入龙脑。」从之。
十月二十五日,同提举茶场蒲宗闵言:「诸茶场立额出卖比较申奏,每收息二万缗,监官减磨勘一年,余数更比类酬奖;不满二万缗及不愿减年者,每息钱百缗,支赏钱二千,选人依第四等酬奖;与免试,无可免者,升一年名次。」从之。
六年四月三日,同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陆师闵言:「文州与阶州接境,有博马及卖茶场,龙州旧许通商。乞以文、龙二州为禁地禁:原作「秦」,据《长编》卷三三四改。,其秦州本司差官一员造帐,计置川路羡茶 入陕西路出卖 :原作「偏」,据《长编》卷三三四改。,仍于成都府置博买都茶场。」从之。
闰六月十三日,同提举茶场公事陆师闵札子奏:「窃见新修茶场司敕,尚未奎开,臣今择出合行通用条贯三十八件,内有于新法干碍者,略加删正下项:一、诸成都府、利州路、金州产茶处,各就近置场等数数:疑误。,买园户茶,许(各)[客]人于官场收买,贩入川陕四路并金州界都民间食用都:疑误。。私辄买卖博易兴贩及入陕西地分者,并许人告捕,依犯私腊茶法施行。诸陕府西路并为官茶禁地,诸路客贩川茶、南茶、腊茶无引、杂茶犯禁界者,许人告捕,并依犯
私腊茶法施行。诸园户赍茶往不置场处并用有引茶及空引影带私茶,并未经贩卖及诸色人贩茶偷谩商税者,皆许人告捕,依漏税法断罪外,一斤以上赏钱三贯文,每十斤加三贯,至三十贯止。禁地官茶偷税准此。诸产茶州县每岁于民间阙乏时,预先计置见钱斛斗,召园户情愿结保借请,每贯出息二分。至茶出时晓示,令以茶赴官折纳,过夏季不纳,即追催,秋季不足,量分数科校。诸产茶州县买茶,正斤外依市例量加耗茶原书天头注云:「『加』一作『收』。」。非理责加耗者,许卖茶园户告,计所剩坐赃论罪,止杖一百。即官库漏底,虽有出剩,不得理为劳绩。诸产茶州县出卖食茶,并随时价高下增息,仍准价别收长引钱一分讫,给引放行。诸产茶州县出卖食茶,各以元丰元年为额,提举司岁终比较不亏,每收息一百贯文,支赏钱五贯文,充监官公人添给。监官四分,公人六分,其开场在元丰元年以后者,并以第一年全年为额。卖盐准此。诸茶场官舍有阙,牒转运司应付,其合占那民地者,令指射官地对换;系楼店务官舍地基及税地者,以茶息钱输纳税租。诸禁地卖茶场年额敷办,岁终比较,每收息钱二万贯,监官减一年磨勘,提举司保明闻奏,选人比类奏裁;不满二万贯,每息钱一百贯文,支赏钱二贯文,以上愿留次年并赏者听。仍将博马茶通比。秦、熙、阶、岷、河(非)[州]、通远军、永宁七处分茶与外镇城寨出卖者,亦通比。诸处出卖官茶,令提举司立定中价,仍随市色增减。应增者,本州岛本场体访诣实原书天头注云:「『诣』一作『指』。」,增讫申提举司覆按。应减者申提举司待报。卖盐准此。诸陕西不立额
卖茶场,并以元丰元年课利为额,岁终比较赏罚。其开场在元丰元年以后者,以第一年全年为额。诸买卖茶,每州委见任官一员管干通计原书天头注云:「『通』一作『统』」。,所管课利敷办者,比监官减半推赏。卖盐准此。诸官场以茶、盐博易到银、帛、斛斗、杂物,限半年变转见钱,除元价外,所增息钱十分中给一分与主辖官吏充赏。官员四分,专典六分。过半年,不得变转,不支赏钱。亏元价者,监、专均偿。如博下滞货,虽已解替,候变转讫离任。诸成都府、利州、陕府西等路县镇城寨买卖茶场,无正监官处,就差税务官吏;无税务处,委余官不妨本职监辖。金州及卖盐场准此。诸买卖茶州军知州通判兼提举,经略使所在,通判兼提举茶场,所在州委都监、县委令佐兼监。卖盐准此。诸辖下州军每季轮当职官点检未批文历,如提举司覆较得官物有侵欺盗用,失陷损恶,违法不职,其干涉季点官于监官下减一等科罪。诸买卖茶场年终比较,亏五厘以上,罚俸半月,公人笞四十;满一分,监官笞二十,干(繁)[系]公人杖六十;每一分监官、公人各加二等,三分各罪止。管干当官以所管场务通比,减正监官一等科罪。监官任满通比,一界内如及二分,降一年名次,及三分,降一等差遣,无等可降,依差替人例施行。课利一万贯以下,监官每一分罚一月俸,三分罪止。诸辖下买卖茶场监官如有不得力,并许量人材于事简处对讫奏,乞各与正差,如阙正官,即依川峡四路转运司差官例,于得替待
阙官内权差,或指名牒转运司依条差权。诸提举司人吏、贴司、军典及茶场专典、库秤、牙人等,因公事取与财物,依转运司人吏法。引领过度,首、从皆用此法。诸买茶场量事务繁简,招置有物力保识牙人,应收买起纲茶,依乡例支牙钱,即收买食茶,亦依乡例,于合支价钱内克留。牙钱置历,分闲忙月分均给,有余并不应给者,并入官。诸顾脚,州县召有物力行止人充,甲头准例收 保引钱,应所保脚户带官物、脚钱等逃匿,及有所欺隐侵盗致失陷者,甲头备偿;即例外 取,依仓法;州县辄役使,杖一百,计庸重者,自从重。诸水陆般茶、盐所经州县并推排脚户,置簿籍定姓名,准备随时价和顾。如有损失毁败,全数备偿。诸茶、盐纲所经官司遇有给纳,托故不躬亲若住滞经宿者,依常平法。诸脚户所般茶盐遇阴雨,许就寺舍、亭铺及空闲官屋内安泊。其合顾脚交替州县,并于要便处那并添兑官舍充纲院,仍令转运司应副。诸见管钱物,其它官司辄支动者,以违制论,不以赦降去官、自首原减。诸茶场及转般库役人,并随课利给纳大小增损制禄,不得支动本息钱。诸干运物货所经税务,依省定则例收纳六分税钱,在成都府、利州路,许以所干物货准折,如系陕西,令逐处税务批抄,理为年额,转运司牒提举司取拨。诸回干物货出入川界,量多寡关牒秦、熙州,差指使管押,诸茶、盐所经道路巡检、县尉、巡铺、
使臣,各递相催驱出界。诸给公人赏者,专副四分,典吏、库秤等共六分,阙无所承者入官。诸给纳,并每贯收头子钱五文足,应茶场监官添支驿料、运船,提举司官属及干事官属直吏禄公使什物杂费原书天头注云:「『干』一作『公』。」,并贴支诸场公人佣食钱等,并以所收头子市利钱充原书天头注云:「『利』一作『例』」。。诸提举官于辖下官吏事局相干原书天头注云:「『局』一作『属』。」,同按察;部内有犯原书天头注云:「『部』一作『郡』。」,同监司;诸提举官点检职务公事,杖以下罪就司理断;事合推究者,送所司;徒以上,依编 监司点检法。诸沿茶法职务措置词讼刑名钱谷等公事,除州县施行外,合申明者,申取提举司指挥施行,他司不得干预,虽于法合取索文字,并关牒提刑司施行,不得专辄行下诸处,亦不得供报。如所经处置尚有抑屈者,许以次经转运、提刑司申理。诸干当公事官,川路二年、陕西二年半为一任,选人愿就三考者,听从便。供给依廨宇所在州签判例,州无签判,依职官例。京官以上及大小使臣,各随本资给添支本资,无添支者,依举监一万贯场务例给。诸干当公事官阙无所承,许不拘常制选差辖下官权充,其余应合差官干事,并依编敕差官条施行。诸纸笔、朱墨、油烛、皮角,以系省钱收买,在京申省支给。诸文字往还,并入急脚递看详。熙河、兰会路见今不隶陕府西路,窃虑今来条贯内凡称陕府西路者,须合添入『熙河、兰会』四字,又第十四项于『县镇』字上合添入『州军』二字。以上条贯,乞赐施行。」诏令尚书省检会疾速行
下。
九月十六日,户部状:「同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公事陆师闵札子奏:通用条贯三十八件内,第二项:诸陕府西、熙河、兰会路并为官茶禁地。本司检准元丰六年四月三日条节文:文、龙二州并为禁地,依秦凤等路茶法施行。今来所降上件通用条贯,系在四月三日后来颁降,欲乞于第二项『诸陕府西、熙河、兰会路』字下添入『文、龙州』三字。本部看详,欲依所乞。」从之。
十月十六日,茶场司言;「准 ,每岁下本司熙州桩管茶一万驮,于经制司年额现钱内除豁,充兰州博籴粮斗,仍依市价计钱。今乞分四料,每季支茶二千五百驮」。从之。
二十一日,诏同提举茶场陆师闵,昨付以推广禁地,其户部议法不当,长贰、郎官、户部及都省吏以差罚铜。
十二月十三日,陆师闵奏乞川路买茶起纲场监官十员,并许不依常制指名奏差。从之。十六日,又言:乞依旧许人买在京腊茶入陕西,计所得净利立额,本司于息钱认还。户部乞令榷茶司岁认净利钱万四千一百缗。诏户部依所申数除之。
七年六月一日,尚书户部言:「准批状,提举汴河司言:畿内诸县民间茶铺,亦乞请买官茶。其法施于京师,众以为便。府界宜与辇毂下不殊。」从之,候二年立法原书天头注云:「『二』一作『一』」。。
八月二十八日,都太提举榷茶陆师闵言:「川茶之法,肇于熙宁甲寅,行之陕西,既有明效。以河北、河东生聚之众,唯茶不可一日而阙。若视陕右成法,而归利于公上,度两
路岁费之数,置官场于荆、楚间和市,岁计运至两路,率用陕右禁地之法,本利俱积,以助边费。」诏师闵条具以闻。
二十九日,都提举汴河堤岸司言:「乞岁买建州腊茶十七万斤,依官纲例免税,至京抽解十分之一送都茶库。都茶库所卖茶,本司乞岁买三万斤,随新、陈作价」。并从之,其市易务茶令商议定价,如不售,即申所属出开封府界变易。
九月六日,都大提举榷茶陆师闵乞除放民赊欠茶罚息钱。尚书户部言:「罚息钱七万余,乃朝廷封桩钱数。诏本息正数并给限理纳,罚息许除之。
十月二十八日,尚书户部言:「广西转运判官刘何乞买桂州修仁县等处茶,前此官司未尝经画,欲且施行,候及一年就绪,令提举官立法。所乞借常平钱及差官一员提举,当俟诏旨。」诏提举官刘何,其借提举司钱限三年还。
十一月二十一日,中书省言:「元丰二年,提举茶场李稷以息税五十万缗为岁额,后陆师闵奏自立额后,连岁增羡。乞自七年以百万缗为额,未委虚实。」诏榷茶司具自二年立额后至六年所收息税有无增剩及支费数以闻,本司具数上下刑部驱磨,其旧封桩及见在钱,并令交割与陕西逐路提举常平司封桩。
二十二日,都大提举成都府永兴军等路榷茶公事陆师闵札子:「近准朝旨,应系般茶大路,并计置车子递铺。臣昨来已行计置,自成都府至利州、自兴元府至兴州凤翔府、自商州上津至永兴
军三处,稍有次序,然先降条贯各系指定去处,其间多有抵牾,难以推行。今将前后指挥删立成条,乞详酌先次施行。一、诸般茶铺军人请受,排运保(五)[伍]、老病拣汰并依递铺体例,内有差到本请受多者,从多给请。般茶铺军人及一切费用,并于般茶脚钱内支破。诸般茶铺军人,并委逐处招剌,仍许投换;如不足,即以州县首获逃军拣选剌充;尚不足,即于辖下州军定差,一年一替。诸般茶铺军人,诸司及州县辄别役,告附带般运差借之数,并依三路役使壮城法。奉朝旨差使拣选,亦许本司执奏。诸般茶铺军人不得投换别指挥,逃走首获,断讫押回本铺名下收管;别犯重者,自依本法。诸般茶铺兵士并量远近,每驮支给率分钱外,有重难铺分军人,仍相度量给添支口食。诸般茶铺并于川路元差管押茶纲兵级内选差充纲官,往来干当。诸巡辖般茶铺使臣请受当直兵士,并依巡辖马递铺例,出巡给递马一疋。每岁比较,如无住滞工限,及逃死兵士不及五厘,任满,与减一年磨勘,先次指射家便差遣。伏乞详酌施行。」诏依陆师闵所奏。
八年二月七日,尚书户部言:「福建路转运副使王子京乞并邻近两浙、江南、广东复禁茶。诸路仍通商,未有朝旨。」诏在京及开封府界、陕西路通商之外,并为榷茶地。
六月三日,诏水磨茶地隶太府寺,仍属户部右曹。既而诏在京水磨茶场废罢,其结绝官物等,令
户部措置施行。从侍御史刘挚、右司谏苏辙、殿中侍御史黄绛、刘次庄所奏也。
哲宗元佑元年二月二日,吏部郎中张汝贤言:「被差福建路按察买茶抑配,今相度,乞并依熙宁五年二月已降指挥施行。」
五年二月二十一日,户部员外郎穆衍言:「六路茶法,通商久矣,税钱无总数以较多寡之入,租钱有无欠负亦不可考。请自今税钱委逐州通判月终比较申州,州岁较申转运司,转运司于次年具总数申户部;租钱委转运司岁终具理纳大数申户部。如稽违,许从发运司、户部奏劾。」从之。
五月七日,都大提举成都府利州陕西等路茶事司言:「应雅州管下卢山荣经县同门、灵关寨、威、茂、龙州、绵州石泉县界,并为禁茶地分,如敢侵犯,乞并依熙、秦等路法施行。」从之。
六年正月二十五日,成都府利州路钤辖司言:「川陕西路茶许客通贩,内外安便,今并为禁地。缘逐处皆是接连番蛮,若行禁止,窃虑别生边事。」诏罢前敕。
绍圣元年四月十二日,管干茶事程之邵言:「川茶元因弛禁,人户请出,遂失元价。欲除催理本钱外,将出限二分息钱蠲免。」从之。
八月二十三日,诏兴复水磨茶,应合行事,令户部先具措置申尚书省。从户部请也。
十月二十八日,都大提举成都府等路茶事陆师闵状:「今相度下项:一、陕西路复为禁茶地分,尽数收买雅州名山县茶,般赴陕西路州军应付博卖,余并依见行条法施行。一、般茶大路
并添置茶递铺,不得和顾百姓。永兴、鄜延、环庆三路各置巡辖、茶递铺使臣一员,并复置催发纲运官一员,并依条奏举。一、永兴军税务监官,旧条许本司不依常制,奏差一员填见任年满或承替不得力人干当,如有已授下待阙官员,令别授差遣,除不依常制一节外,并乞依旧条施行。一、永宁军、绵州石泉县、雅州碉门寨等处人户兴贩入番茶,上件利害事干边界,乞候巡历到川路,与钤辖司同共相度闻奏。一、本司创添合举官阙,如正官未到,旧条管干文字官等许选差辖下官权,其监茶场官等许差得替待阙官权。今乞并许于罢任待阙官内权差原书天头注云:「『任』一作『闲』」。。」诏并依所奏。
十月二十九日,陆师闵又奏:「近因本司奏请增置巡辖、茶铺使臣,减罢催纲官,臣愚以谓巡辖、使臣固不可无,而催纲官往来点检,取责收附,尤为要切。今欲乞见管催发纲运官一员并巡辖、茶递铺使臣四员任满日,依旧许本司奏举,所贵不致阙事。如有已差注使臣未到任者,并依条别与差注。」从之。
二年三月七日,户部言:「得旨兴修水磨茶事。初元丰中,都提举汴河堤岸司总领郎汴下流用之,堤岸司今废,归都水监,而措置茶事乃隶户部,事不相应。请依元丰置都提举汴河堤岸司故事,应一司事并依旧条。」诏就差提举茶场水磨官兼提举汴河堤岸专管干,自洛至府界调节汴水,应副茶磨,不得有妨东南漕运。
四月七日,户部
言:「茶场自今收买客茶,并拘收长引、对定引,内合纳税钱,即于茶价钱内 留归官,报税院销会,以充税课。」从之。
十三日,陆师闵札子奏:「准朝旨,陕西路复为禁茶地分,已于雅州名山、兴元府、洋州等处计置食茶二十纲计六十余万觔,般运前来,候新置茶递铺就绪,即可至永兴等处分布出卖。今为置铺事务未能遽集,深虑民间乏茶食用,未敢先次止绝客贩。欲乞候官茶到永兴军日,从本司行下川路诸茶场,更不发引过陕西界,其已发引前来者,各许依引于陕西路货卖尽绝外,并依禁茶条贯施行。」从之。
二十二日,都大提举成都府等路茶事陆师闵言:「准朝旨,陕西路复禁茶。今量度自凤州至永兴军先次添置茶递铺,更不和顾百姓外,其余买茶场各般至凤州等处,不可置铺,并合依见行顾役般茶条例。龙州界乞仍旧禁茶,应干茶法,并依旧条从事原书天头注云:「『依』一作『以』。」。」从之。
六月二日,提举水磨茶场所言:「应本场所隶人,令更相保任,如有隐欺,并同专副法。许人告捕,若偷盗、贸易擅增,并次斤重第赏。」从之。
十二月三日,诏:「应陕西贷茶户已纳本钱有余者,其见欠息钱特与蠲除,如尚欠本钱,限二年纳足。」
三年五月二十四日,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司言:「官员躬亲捕获私茶,累及一万斤至十万斤,等第推赏;未获犯人者,以三比一;差人捕获者,以三之半比一。」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