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172 页/共 1125 页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三三 后丧 三 宣仁圣烈皇后 宣仁圣烈皇后 【宋会要】 哲宗元佑八年九月三日,太皇太后崩于崇庆宫之寿康殿,遗诰曰:「吾受遗神宗,保佑圣嗣,忧勤庶务,今兹九年,未尝以一物徇于己私,片言害于公义。神祇助顺,宗社降康,方隅底宁,年谷屡稔。然吾素有末疾,已逼耆龄,寒燠所侵,疹恙时作。比欲释天下之重负,就东朝之燕间,使辟以时,实吾之志。属婴沉疾,有加无瘳。皇帝以纯孝之诚,尽躬侍之养,冠带不脱于朝夕,药食必视其寒温。吾安于理命之常,决于死生之分,大期有极,固不可移,宁神厚陵,夫复何恨!皇帝宜念继统之重,躬听断之明,无过哀伤,勉慰物望。近臣、辅弼,更为开陈。吾稽参旧章,推恩兵卫。内外诸军将士,并与特支;在京文武臣僚并外处管军臣僚,并与支赐。皇帝成服之后,三日内听政,以日易月,一依旧制。在京文武 臣十三日而除,诸司长官及观察以上临于宫庭,其余官临于宫门外。诸道州府长吏以下三日释服,军民不用缟素,沿边州府不得举哀。制服释服之后,勿禁作乐。园陵制度,务遵俭省。勉从吾志,勿事烦劳。余依章献明肃皇太后典故。」 四日,文武百僚诣崇庆宫听遗诰,移班慰上。是日朝晡临。诏曰:「太皇太后受遗称制,保佑眇躬,勤劳九年,阜安四海。大德未报,奄弃东朝,布宣末命末:原作「未」,据苏辙《栾城后集》卷一四改。,中外悲怛。永惟平 日谦恭之至意,每避先后临御之常仪避:原作「逢」,据苏辙《栾城后集》卷一四改。。逮此遗言,止以园陵为号,既非朕尊崇之本志,又失臣下爱戴之诚心。宜令有司易园陵为山陵,余恭依遗诰。」枢密院言:「太皇太后遗诰,内外诸军将士并与特支,录明道二年章献明肃皇太后上僊特支例,同三省奉旨,令尚书户部照会其已销及创置军分并该说不尽,比类施行。」 五日,诏群臣诣皇仪殿宣遗诰、临哭,见上于殿之东厢奉慰。是日遣使告哀辽国及谕夏国。 七日,礼部言:「据太常寺状,大行太皇太后崩,准遗诰节文,释服之后勿禁作乐,余依章宪明肃皇太后典故施行。本寺检会章宪明肃皇太后故事,中外禁乐至百日。其百日止为民庶,所有沿边州军自合依遗诰施行。又检会元丰三年太常礼院言,续降朝旨,民庶音乐已展过百日,及自启菆至祔庙毕仍旧。其臣僚既为大行太皇太后于《礼令》服齐衰不杖期,其同天节开启虽系以日易月,释服后又缘在期年之内,准《律疏》,期丧服内不许作乐。所有臣僚合依礼律,候期年满日即得听乐。其沿边州军伏乞详酌施行。」从之。诏三路沿边臣僚祔庙毕许用乐,其余文武官并候一年,合依故事施行(从之)。 八日,文武百官诣崇庆宫朝晡临。 九日,大敛,皇帝成服,群臣衰服入临、奉慰如仪。 同日,命宰臣吕大防为山陵使,户部尚书李清臣为礼仪使,御史中丞李之纯为仪仗使,权兵部侍郎韩宗师为卤簿使,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钱勰为桥道顿递使,侍卫亲 军步军副都指挥使姚麟为修奉山陵都护,入内内侍省都知张茂则为山陵都大管勾并行宫事。 同日,群臣上表请听政。自是七表,始从之。 十日,命尚书右仆射范纯仁撰哀册文并书,门下侍郎苏辙撰谥册文并书册宝,翰林学士顾临撰谥号文。是日,步军副都指挥使姚麟等言:「检会元丰二年都大提举修奉皇堂所申,所役诸州人兵内,有避见工后,逃走往诸处,首获,逐处依例收禁,移牒会问因依,方行结绝,动经一两月,有误修奉工役。欲乞指挥,如首获修奉人兵,并令画时牢固差人监押转赴陵所。」从之。 十一日,礼部、太常寺言:「准遗诰节文,大行太皇太后崩,依章献明肃皇后典故施行。勘会士庶军民禁婚娶等,缘上件案例不全,今检准慈圣光献皇后故事,文武臣僚之家,并候将来九虞祭毕为卒哭,许嫁娶,其军民即过禫除,仍不用花彩,各候听乐日依旧。」从之。 十二日,山陵使吕大防奏:「修奉乞差役兵二万人。内广固人兵有条不许抽差,今修奉事大,乞就差前去。」御批:「广固人兵不差,其所缺人数,于诸路军差拨。」又奏:「乞应提举京城、汴河堤岸诸局并寺监管下诸色作匠,据合销人数并行抽差役使,如有阙数,仍许于内外官司抽差,或令和雇应副。若拘碍一切条禁,并不许占留,画时发遣。」御批:「修京城人不差,所有汴河堤岸诸局造作及寺监,除应奉山(林)[陵]物色的确合使人数 外,余依所奏施行。」 十四日,枢密院都承旨范纯礼、入内内侍省押班梁惟简奏:「臣等准 差充太皇太后山陵按行使、副,未审陵园依慈圣光献太皇太后陵作七十五步,或只依故事以六十五步标定 」诏依慈圣光献太皇太后封标。 十六日,菆于崇庆殿之西阶, 臣进名奉慰。 十七日,诏曰:「朕恭以太皇太后保祖宗之基命,定社稷之永图。德参二仪,功冠千古。今普天丧恃,四海同哀,虽筑陵高于太山,备礼殚于万物,顾无以报,亦未为多。惟遵奉于训言,益光昭于俭德,以对在天之盛烈,以扬爱物之遗仁。缘山(林)[陵]非久修奉,虑有司过有烦劳,枉费人〔力〕,不能仰承遗诰务遵俭省之意。其令尚书户部斟酌应付,毋得宽剩计置。除京西路转运司自合供办,其诸道非抛降,毋得妄有进取。咨尔中外,当体朕怀。」 二十二日,中书舍人吕陶假龙图阁直学士,为大行太皇太后遗留北朝国信使,左藏库使郝惟立假西上阁门使副之。 陛下犹御绖杖之服。乞依祖宗旧制及遗诰处分,以日易月,用小祥变除之制。奉御宝批:『礼虽有时变之文,朕实行三年之丧于宫中,理所不忍遽易衰服,宜体悉之。』臣等愚昧,不达大体,敢用近世权宜之制闻于宸听。伏奉批诏,方知宫中实行三年之丧,有以见圣德隆厚,笃于典礼。然将来大祥、禫除,若依定仪,须俟释服 同日,三省、枢密院奏:「今月二十二日,获侍天颜,伏 方行慰礼。欲望将来禫除日,不俟释服,即行慰礼。」从之。 十月一日,群臣上表请御正殿。自是五上表,乃从之。 二日,上御迎阳门见群臣,哀动左右。 三日,上御崇政殿亲政。 六日,三省、枢密院同进呈翰林学士顾临所拟太皇太后谥,请用「宣仁圣烈」四字。吕大防等因称述太皇太后圣德中外所以欣戴者,施恩而不私,外严而内宽,不用兵,不任刑,恭勤俭约,度越前古。上曰:「太皇太后性虽严而慈,宫中事俭约,常服多用补衣,唯恐人之知也。装奁中物(虽)[唯]药玉之类,亦无户牖之饰,但用小漆,帘帷质素,皆卿等所尝见。至于珍宝玩好,一未尝有,比送北朝遗留物,乃取于奉宸库。」大防等再三诵叹,以谓前世所不及。上曰:「自古无也,顾四字谥岂能尽其美!」 七日,尚书户部郎中郭茂恂兼权京西路转运使,应副山陵事务。 十一日,诏正任观察使已上见无疾病者,宜令随从灵驾至山陵,余宗室、宗女、宗妇并特与免行。 十一月一日,上御垂拱殿。 九日,群臣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大防等赴太庙请谥。 十一日,翰林学士顾临请上尊谥曰宣仁圣烈皇后,诏恭依。议曰:「洪惟大行太皇太后考高陈王陈王:《宋大诏令集》卷一二作「楚王」。按《宋史》卷二八九《高继勋传》亦云高遵甫「追封楚王」。,武烈王之孙也;妣镇国太夫人曹氏,武惠韩王之孙也。武惠事太祖、太宗,削平僭伪,混一区宇,有慈惠不杀之仁惠:原作「勇」,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二改。。武烈事真宗,有见危致命、协策平难之义。二人咸有大勋劳,纪于太常,兹所以发祥演 庆,诞降睿圣,配英皇,生神考,保佑圣孙,德备道隆,巍巍乎其极三后之崇也。方英皇龙蟠濮邸,乃公姓承华履泰之时承华:原作「承革」,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二改。「承华」指太子。。历数冥会,天作之合,夙夜相与稽求经训,博观史氏历代之载,乐将终身焉。仁皇在御,日月久,春秋高,天下之本未立,眷求宗藩,烛见巘隐,试难皇子,正命储宫。嘉佑末年,乃位天德,配体俪极,母仪四方。夤事庆寿,师其矩度,忘崇高之奉,弥以敦素为修身刑家之本。其服御顾非敝极,虽更历年纪,未尝辄易,以苟费天物。敬以妇道风天下,骏惠我慈圣之仪则,克相英宗,绍仁宗之休荣,薄海内外,罔不配天其泽。迨英宗厌代,神考继序,崇庆、宝慈,敬致色养,益怀谦抑,以尊东朝。清明内融,仰稽天若,超心道微,泠然乎万物之表。日绎旧学,覃思前往,增益其所自修。元丰八年,神宗寝疾,请同听览。俄鼎湖上仙,玉几遗命,拥保圣嗣,出震继照,共御延和,制政四海。安正明微,不踰防范,以至拜庆册礼,上寿坤成,卒避临前朝,以推隆乎先后。监观前世后族之家,怙势于政,乱国殄家,昏迷颠覆,相踵而不戒,首训饬厥家饬:原作「饰」,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二改。,毋得妄祈恩宠,以玷国章。乃大出所奉,营第合族,阜其僦入,毕给常养,惇我亲仁,以修正义义:原作「乂」,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二改。。有拟仲父践更有劳,请擢置法从,明谕非欲,以戒开宠。有以恩入官者实繁,宜以时损,首裁外家,以申厥命。妙选坤极,咸属贤阀。兴言满盈,确乎不可。肇自治平,格于元佑,历年踰世,家无 一人翱翔任事乎显要之路。咸以抑畏退藏,承教自励,罔或一毫之私之:原作「侍」,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二改。,冒谒诸朝。先帝之后先帝:《宋大诏令集》卷一二作「宾帝」。,其内亲外戚,左右侍御之臣侍御之臣:原作「之御臣」,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二改。,惟朝夕论德流涕,而无平时侥幸之虞。考《诗》任、姒,徽音相承,以隆周家,而光绝乎后。其治内有如此者。体坤用干,妙乎其不为。首研极论相相:原作「桓」,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二改。,以统百官,代天器工,分乂庶务,未尝出聪明,见适莫适:原作「识」,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二改。,专智擅事,或罹偏吝之累。旷然凝默,以仰厥成。故当国大臣,敬委任责,咸得以程大猷,申故实申:原作「中」,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二改。,曲列详说,周旋事情,以承可否之命。尤屏绝侧听,峻防奸几,付之庶谟,大同乃释。增置谏员,审求端士,俾危言笃论不留,下情畅乎上闻,以疏壅塞之弊。听受之际,一以民为度,民之所欲者行,民之所否者弃,无所为而不与民同者,故天下之民不能离而议也。间或六气戾和,三辰异轨,则辍食忘寝,反复究省,询过于朝,引咎于己己:原作「天」,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二改。,侧身咨嗟,感动中外,二帝三王之所以治天下不过乎是。其治外有如此者。履天下之利势,运天下之利用,不出闺闼,九年之间,无内外之难。泰定纯终纯:原作「绝」,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二改。其迹。尊贤在位,使能在官,贵老兴教,哀穷恤隐,省徭惜力,薄赋厚生,常武戢兵,平法轻刑,蠲藏惠民,去吝濯俗,愚夫愚妇,咸孚大公,夫是之谓宣。教严其在己,恕裕其在人,内无诸华,外无四夷,哀矜一视,允怀如伤,夫是之谓仁。研几超睿,迪顺佑神,兢业言动,奠而后发 ,由古以来未之有也。圣心曲妙,不可形容,窃用民言,髣后:原作「复」,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二改。, 惟恐一物不当,有忧乎上帝之心,始卒一诚,二配俱极,夫是之谓圣。政贵有常,人惟求旧,允厘百度,以定众志,倍其笃实,披靡浮华,纯素之风,孚近浃远,克相上帝,宠绥四方,诒谋燕翼,丕承列圣之鸿绪,以固无疆之大业,夫是之谓烈。臣谨按《谥法》:『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私曰宣;克己复礼曰仁,功施于民曰仁;穷理尽性曰圣,裁成万物曰圣;秉德尊业曰烈,安民有功曰烈。』合是众美是:原作「时」,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二改。,宜敬承乎祖宗之命,光大其徽称,以信无穷之传。谨上尊谥曰宣仁圣烈皇后。」 十八日,三省奏:「门下侍郎苏辙言,奉 撰谥册文,谨先进呈。」诏恭依。 二十八日,诏:「应修奉山陵兵级等,当此雪寒,可特支赐。」 十二月二日,礼部、太常寺言:「太皇太后谥号 下,按故事,山陵未毕称大行太皇太后,掩皇堂毕称宣仁圣烈太皇太后,祔庙题神主称宣仁圣烈皇后。」从之。 十四日,辽国祭奠(祭奠)、吊慰使副到阙,入奠于庆寿殿,并进慰书。文武百官并诣殿门外进名奉慰。 十六日,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范纯仁奏:「奉 差撰宣仁圣烈太皇太后哀册文,谨先进呈。」诏恭依。 二十六日, 臣诣庆寿宫上大行太皇太后谥册。册文曰:「孝孙嗣皇帝臣煦再拜稽首言煦:原作「哲宗御名」,今据其名回改。:臣闻圣人之兴,默契天运。昔真宗、仁宗之际,章献临御,岁周一纪,实能协合神人,以绥靖国家。逮我圣考,蚤厌万国,惟末小子,未堪多难,则亦圣祖母躬受其艰艰:原作「难」,据苏辙《栾城后集》卷一四改。。 始终九年,臣民以宁,社稷以固。欲报之德,未获其所。惟周人以讳事神,以谥易名,明诏圣德,以示后嗣,庶几不忘,世以为宪。恭惟大行太皇太后实天生德,作合皇祖,无私如天,博爱如地。内自宫省之秘,外薄华戎之广,丕冒德泽,以生以成。昔在景德,北戎弗若,时则武烈参定大计,师于澶渊,克遂有功。南北底定,垂九十年,民获养生送死,功书鼎彝,泽加于后。及我仁祖,将援宣孝以奠天位,亦惟慈圣实以从母先识潜德。宜于室家,施及朝廷。元丰之末,天地震裂裂:原作「烈」,据苏辙《栾城后集》卷一四改。,疾方弥留,群公卿士拱手相视,罔知所措,而大策中定,与天为谋。肆时冲人,实主神器,帷幄既施,号令时叙。稽于众庶,庸一二老。政无旧新,以便民为先;人无戚疏,以守正为用。故士耻奇(袤)] [,民知向方,耕田而食,遂底于今。雨旸小愆,责躬菲食,饥馑时告时:原作「食」,据苏辙《栾城后集》卷一四改。,振廪辍漕。忧世之心,常若不及。人赖其赐,神享其诚。熏然和平,无大灾害。间修咸平之政,大弛逋责,中外所释以千万计,饥寒者得以衣食,流散者得以安处。歌舞之音,流于四方。辽人恃和,时肆猾奸,一闻信义,敛然知畏,迄无一言之争。夏人恃远,更出侵扰,一被恩德,屡畔仍屈,卒为乞盟之计。虽燕处于中壸,实大乂于万邦。究观设施,莫见其朕。惟约心以公,自二王一主洎于外家,均遇以法,无侥幸之求。处躬以俭,自饮食服器至于宫室,取足于用,无华靡之饰。虽履大位,以天下养,而岁月之 奉,子弟之荐,犹视长乐之故。是以贵戚近习相视而愧,元臣耄老闻风而叹,不言而化成,不威而心服。自三代、汉、唐,一人而已。若夫先后旧仪,具在有司,每自抑畏,置而弗举。受册之礼当在文德也,而退即于崇政政:原作「朝」,据苏辙《栾城后集》卷一四改。;明堂之贺当在集英也,而仪止于东闱。将成宣光,则原庙之设自处于治隆;将损任子,则族人之恩下比于列辟。凡轻于约身而重于违礼,推之庶政,盖有不可胜言者矣。臣夙遭闵凶,未习师保之训,提携闵闵,若农之望岁。诱之以诗书之乐,滋之以劝讲之良,示之以听纳之宽,导之以决断之明。久而不忘,遂以成性。方将率德以自广,致养以尽诚,而命之弗知,哀恫邦国。临朝惘然,未知攸济。易月之制,既弗敢违,因山之期,兹复以告。是用博访于卿士,受命于祖宗。惟德之至不可以名言,而功之隆不可以数举,敢因古人一惠之义,益以累朝四谥之法,庶以尽子孙之诚而慰海内之望。谨遣摄太尉、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大防,奉册宝,上尊谥曰宣仁圣烈太皇太后。伏惟灵德在天,令名垂世,光配庙鹢,贲于太史,殁而不忘,永永无极。呜呼哀哉!」又上谥宝毕,群臣退赴宫门外奉慰,及慰皇太后。 绍圣元年正月一日,群臣及辽国使、副诣西上合门进名奉慰。 五日,侍卫马军都虞候吕真充灵驾都总管。诏元丰库支钱十万缗、绢七万匹,应奉山陵支费。从户部请也。又诏赐山陵修 奉兵士等特支钱有差。 九日,启菆前一日,文武百僚诣崇庆殿奠酹。 十日,启菆宫,文武百寮诣崇庆殿立班。礼毕,奉慰于皇仪殿门外,晡临讫退。 十一日,朝临,至发引日止。 十四日,礼部、太常寺言:「欲依学士院议,永厚陵于下宫告迁奉安英宗皇帝大行太皇太后御容祝文,其皇后行礼,欲称『孝孙嗣皇帝御名谨遣孝孙妇皇后妾孟氏』。」从之。 十五日,内降御制太皇太后挽词四首,付礼部。诏以发引前一日,卤簿(仗)[使]陈(使)[仗]于宣德门外,辅臣宿本司。 十六日,发引,上启奠于崇庆殿,祖奠于庭,遣奠于宣德门外,百官陪位,中门下侍郎苏辙读哀册。册文曰:「维元佑八年,岁次癸酉,九月丙子朔,三日戊寅,大行太皇太后崩于崇庆宫之寿康殿,旋殡于崇庆殿之西阶。有司奏谥曰宣仁圣烈。粤明年二月癸卯朔,七日己酉,迁座祔于永厚陵,礼也。菆殿帟空,祖庭燎晻,云似却以复凝,月虽辉而如惨。孝孙嗣皇帝臣煦临遣(殿)[奠]以兴哀,瞻振容而永慕。凤吟管以何悲,龙挟輴而若驻。羽卫罗阙,神仪布路。爰制近司,纪陈圣度。其词曰:皇矣大宋,宝命自天。重明累圣,跨成轶宣。正后在中,契于坤干。校任比姒,亦逾于前。有系自姜,源深积厚。功熙我朝,方、虎是偶。奄韩宅鲁,益昌厥后。月瑞日符自「逾于前」至此句「月」字共二十八字原脱,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二、《皇朝文鉴》卷三二补。,是兴大母。于铄大母,躬义率仁。居静犹地,含和如春。正素自禀,聪明夙闻。作合英祖,齐升并耀。受养神考,阴功善教。体道不违,惟德是 。元丰末命,帝念惟辟。听断勉同,以补天隙。拥佑 洛涧兮嗟备物之如在,逾巩岸兮知神游之不返。山川已兆于真宅,松 犹疑于故苑。呜呼哀哉!玉晦龙蛰,金藏鉴昏。泉阙掩夜,宫闱泣晨。车轨同兮虽来于万国,宝座闭兮唯朝于百神。鱼为炬以非日,鴈长飞而不春。呜呼哀哉!成内则于三朝,贻素风于千祀。致理之勤兮今已往,大道之公兮古如此。何远其家以为国,而忧其民之犹子。宜大书而作册,俾永光于宋史。呜呼哀哉!」上自崇庆殿步哭导梓宫至宣德门外,遣奠礼毕,衰服还宫。百官辞灵驾于 兮炉烟未消。想仙驭以何适,谢人寰而已遥。万乘号恸,哀缠九霄;千官缟素,雨泣东朝。呜呼哀哉!人与神兮变何速,秋复春兮时已徂。牺盈兮未忘于平昔,綍动兮难留于须臾。翼八翣以为卫,陈六衣而汜涂。呜呼哀哉!野苍茫兮人渐远,仗徘徊兮天欲晚。 神孙,立民之极。公以 人,俭唯化俗。衣有大练,奁无片玉。房闼不出,四海在目。信义由中,九夷思服。如鉴不尘,如瑾不缁。三事大夫,正直是咨。宗藩外戚,渗漉惠慈。人爵王官,虽畀不私。庙谒靡行,外朝靡践。池御靡临,唯政是勉。服御靡更,唯恶是善。庸示万方,为则为典。左右皇躬,日就月将。动有坛宇,居由范防。造次于是,寖隆且昌。如天清明,霁日之光。治化方成,忧劳亦至。外若平居,中潜构厉。坤轴轧以夜摧,月轮翩而晓坠。曾大化之靡怛,尚斯民之为义。呜呼哀哉!珠箔低垂兮云雾犹隔,繐帐髣 板桥。 十七日, 臣诣西上合门进名奉慰,及慰皇太后于内东门。 十八日,赐山陵修奉、提举、采石官以下钱绢,修奉总管以下银绢,各有差。 二十八日,礼部言:「将题号太皇太后神主,谨按章献明肃皇后神主,题云『章献明肃皇后刘氏神主』。」诏依故事。 二十九日,山陵使司言:「虞主至京,入琼林苑,依迎入右掖门例例:原无,据本书礼三七之六五补。,量排香灯、腰舆、伞扇、细仗导引入苑。」从之。 同日,开封府言:「请依元丰三年慈圣光献皇后掩皇堂,禁屠宰三日。」从之。 三十日,赐京西转运司、西京、河阳、郑州山陵应奉官银绢有差。 三月一日,中书省言:「山陵使司奏,应缘山陵用度,欲依故事,差户部郎官郭茂恂、右通直郎吕诚会计编录,具册以闻。」从之。 五日,葬于永厚陵,掩皇堂。文武百僚俟时诣西上合门奉慰。 八日,枢密院言:「宣仁圣烈太皇太后虞主祔庙,差昭宣使、入内内侍省押班冯宗道,都大提举神主祔庙一行仪仗。」 十二日,虞主至,奉安于皇仪殿,皇帝奉迎行礼毕,文武百寮诣西上合门奉慰。初,虞主将至皇仪殿门,上望腰舆哭尽哀。 十三日,上行虞祭礼,文武百寮立班,退诣西上合门奉慰。至十五日止。 十六日,上诣皇仪殿行卒哭礼,文武百寮立班,退诣西上合〔门〕奉慰。 十七日,虞主祔庙,上诣皇仪殿行告迁礼讫,上前导虞主至宣德门外奉辞讫,赴太庙,皇帝还宫。俟祔飨讫,文武百寮赴西上合门奉 慰。初,虞主降皇仪殿,上步导出门,见执盖者,顾左右却之。自皇仪门前导,且行且顾。既再拜奉辞,礼官赞请还幄,上不听,南向久之。诏从驾诸班直及神主祔庙礼毕执仪仗兵员,并赐特支钱有差。 二十一日,德音:「两京、河阳、郑州减死刑,释杖罪,沿山陵科率,蠲复赋役。应奉行事官量与恩泽,开封府界提点府界诸般勾当文武官,河阳、汜水、府界、中牟知县赐银绢有差。」 二十四日,山陵了毕,五使以下管勾等官祔庙毕,宰臣以下应奉行事官并赐器币有差,两该赐者从一多给。 七月十七日,礼部、太常寺言:「今年九月三日,宣仁圣烈皇后小祥,按先降 ,三路沿边臣寮祔庙毕许用乐,其余并候一年。今及小祥,合俟十月一日臣寮开乐。又在京禁乐日分,见依典故申请外,小祥故事例案不全,无外州军禁乐体例。」诏依慈圣光献皇后大祥故事,将来小祥日,在京臣寮奉慰、行香,外州军行香、禁乐,应依故事。内外合设资荐道场处,并差人排办。余从之。 八月一日,诏:「九月三日小祥,酌献于崇庆宫,前后禁乐各三日,不视事各二日,禁屠各一日。」 九月三日,小祥, 臣诣西上合门、内东门奉慰。 二年九月三日,大祥,上行礼于神御前,百官奉慰。 十一月十五日,禫祭,宰臣率百官奉慰。 三十日,(潭)[禫]除,宰臣率百官奉慰。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三三 后丧 三 钦圣宪肃皇后 钦圣宪肃皇后 【宋会要】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十三日夜,皇太后崩于慈德殿。翌日,百官入班殿庭,尚书左仆射韩忠彦宣遗诰于殿之西阶,曰:「吾胄于相门,作配神宗,逮事英宗,母仪三朝,惟社稷是忧,惟臣民是恤。积勤遘厉,累月弗瘳。皇帝天性诚孝,夙宵左右,衣不暂解,药必亲尝,禳禬祓除,靡所不至。间虽小愈,卒至弥留。生必有终,天地之道,修短之际,亦数之常。吾昨遭时艰难,亲决大策。属以圣意勤请,与闻政机,曾未踰年,遽复明辟。既从容东朝,以享天下之养,而拥佑神圣,以为天下之福。年垂耳顺,往从裕陵裕之游裕陵:原作「丞裕」,据《宋大诏令集》卷一四改。,静惟乃心,尚复何憾!皇帝以宗社大计为念,无过哀伤。更赖臣邻,共与开释。仍追尊故皇太妃为皇太后,其典礼并依章懿皇后故事。皇帝成服之后,三日内听政。服纪以日易月,在京文武百官十三日而除,诸司长官及近臣观察使以上临于宫庭,其余临于宫门外。诸道州府长吏以下三日释服,军民不用缟素,沿边不得举哀。释服之后,勿禁作乐。园陵制度,务从俭省。勉从吾志,勿事烦劳。余并依慈圣光献皇太后故事施行。」宣毕,内外举哭,尽哀。是日,辅臣宿资善堂。命延福宫使、入内内侍省都知梁从政管勾殿菆事,入内内侍省押班阎安监造梓宫。 十五日,百官入临于慈德殿,移班奉慰上于殿之东厢,辅臣升殿问圣体,上哀恸过甚。韩忠彦等进曰:「皇太后久疾,陛下省侍累月,已极忧劳,今复 过哀,臣等不胜忧惧。愿上为宗社,少宽圣情。」自此百官朝晡临三日止,朝临四日止,宗室朝临至成服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