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 - 第 493 页/共 713 页

凡 皇亲奏讨校军、准行锦衣府军前二卫、照例拨给三十名。分外请乞者、不准 凡 亲王府校尉。弘治六年令、 亲王出府、行锦衣卫拨随侍校尉六百名 ○又令、 亲王出府、先行摘拨校尉三百名、军人六百名。内一百名、為背什物之数、暂令在京随侍。其餘军校八百名、听兵部临期具奏、於附近卫拨军五百名、改輳群牧所军三百名、改充校尉 ○七年奏准、 亲王随侍校尉、至就国之日、听以一半从行。於附近卫所、拨军餘补数。其一半存留在京、以备 各王出府听用 ○嘉靖九年议准、 亲王府食粮军校、除正数外、每正丁下、量留餘丁一名、或二名供贴。餘俱分拨缺人 郡王将军位下使用。若 亲王封国日浅、餘丁拨用不敷、仍照例僉补 ○万历十年议定、革除 亲王坟所、给守坟军校五名 凡 郡王府校尉、成化元年题准、满三十名者、不必增添 ○弘治六年令、 郡王出府、行各该护卫、拨校尉三十名。无护卫、於各卫军餘、及民间僉点 ○八年题准、 亲王子应封郡王者、将至十四岁、预先具奏、量於护卫、或民间、僉拨校尉三十名应役 ○嘉靖八年题准、 郡王新封、应得校尉、以二十四名為额。原係护卫僉拨者、仍於本卫僉拨。其不係护卫僉拨者、有护卫处、该卫拨与军餘十二名、民间僉派十二名。无护卫处、俱於民间僉派。旧封 郡王、已派三十名者、不必减革。校丁逃亡死绝、至二十四名以下、方许僉补 ○万历十年议定、 郡王不拘、旧封新封、俱以二十四名為额。如前例僉拨。其民校每名、每年於徭编内。徵银十二两、解布政司转发该府、雇人代役。原拨民校、掣回有司当差。如有占吝不发者、听抚按官参究。其绝封 郡王府、除另城管理府事者、量留民校十名、照例徵银雇役外。其餘民校、尽数发还有司 凡 王府校尉僉补。弘治六年令、各处 王府、除原之国 钦赐校尉、子孙承继者、照旧关支粮米。其餘民间僉充投充等项、止免差役、不许支粮 ○正德十二年题准、 亲王位下、民校逃故、照旧僉解补役。 郡王以下、民校有不愿应役、及新僉补役者、许追银十二两、交与教授领回、雇人代役。愿当者、仍从其便 ○十五年、令各府原额军校逃故者、照例勾取。不足之数、就於本府军校餘丁内僉补、不必僉补民役、累害小民 ○嘉靖八年、令各处新封 王府、应僉民校、及旧役逃故消乏者、俱照例於均徭内、每名、带徵银一十二两、解府雇人代役。在府旧役民校、情愿应当、听从其便。不愿者、亦照例徵银、解发雇役 ○九年题准、 王府力士校尉事故、以选退将军儿男、相兼充补。不必行有司另僉 ○十八年议准、各府军校故绝逃亡、无从勾解者、听将见在军校、真正子孙补当。不许将民丁无藉之徒、滥收顶补 凡看府人役。嘉靖三十八年奏准、 亲王宫眷、迎取来京者、兵部照例拨给校尉八十名、看守府第 凡 宗室仪从。成化五年令、 宗室将军数多、僉换校尉、难為常例。其餘只用仪从 ○二十二年令、 宗室将军、不许抵换校尉、只照旧例拨与。从人跟用。今后奏讨抵换者、不必覆奏 ○弘治六年令、将军以下、拨仪从二十名。不得用校尉 凡各 王府回还校尉、祖係民僉、并将军改充故绝者、不准清补 大明会典卷之一百四十五 驛传一 自京师达於四方、设有驛传。在京曰会同馆、在外曰水马驛、并递运所、以便公差人员往来。其间有军情重务、必给符验以防诈偽。至於公文递送、又置铺捨以免稽迟。及应役人等、各有事例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天下水马驛、递运所、专一递送使客、飞报军情、转运军需等项。合用马驴船车人夫、必因地裡要衝偏僻、量宜设置。其僉点人夫、设置马驴船车什物等项、俱有定例。须要常加提督有司整治。或差人点视。不许空歇。但有人夫马驴船车什物损坏缺少、将有司并驛所当该官吏坐罪。仍督併修理补买 ○又定、凡新开地方、堪设驛分、递运所。或旧设驛所相离窵远、往復不便、可以添设。差人踏勘明白。取勘彼处乡村市镇、画图贴说回报。验其裡路、远近相同、应设驛所、船车马驴数目具奏。移咨工部盖造衙门。吏部銓官。礼部铸印。合用人夫、行移有司照例僉点 会同馆 国初改、南京公馆為会同馆。永乐初、设会同馆於北京。三年、併乌蛮驛入本馆。正统六年、定為南北二馆。北馆六所。南馆三所。设大使一员。副使二员。内以副使一员、分管南馆。弘治中、照旧添设礼部主客司主事一员、专一提督 凡馆夫。额设四百名。南馆一百名。北馆三百名。专造饭食、以供使客。内顺天府所属、僉充三百四十七名、俱三年一代。直隶真保等七府、僉充五十三名、俱一年一代。其法司囚人、问充馆夫逃者、就发本馆永远充役 ○弘治十三年奏准、会同馆夫、供役三年、转发该管有司收当民差。另僉解补。不许过役、更易姓名、捏故僉补。违者官吏一体坐罪。若五年以上、不行替役、及近馆无籍军民人等、用强揽当者、俱问发边卫充军凡库子七名、俱大兴、宛平、二县僉充 凡马驴铺陈。本馆额设马一百七十一匹。派顺天府五十三匹、镇、常、苏、三府三十二匹、浙江绍兴府四匹、江西南昌、抚、信、饶、袁、五府八十二匹。驴一百三十七头、俱顺天府所属验粮编当。上铺陈一副、银十五两。每年於上马、每匹扣银五两。中铺陈一副、银十二两。每年於中马、每匹扣银四两。下铺陈一副、银九两九钱九分。每年於下马、每匹扣银三两三钱三分。候三年一次行顺天府置买。送部验中。发馆应用 ○正德四年题准、会同馆上马、每匹马价、铺陈、鞍轡、工食、草料等项、共徵银四十五两。中马、四十一两。下马、三十八两三钱三分。南京会同馆、及各驛上马、每匹徵银四十二两。中马、三十八两。下马、三十五两三钱三分。每年俱於粮耗内、带徵完足。係两京会同馆者、各差的当人员、限年终起批、解赴两京兵部交割。若违限一箇月以里到部、先将领批人员送问。各该司府官参行住俸。係河南、山东、北直隶各驛者、各该巡按御史每年正月内、差官前去各该司府、领回前银。如不该置铺陈之年、将铺陈银两、扣数寄库。其餘工食、草料、马价、尽数给马夫收领 凡夷人饭食、用粮米一百石。进贡马匹、象隻、用草一千束、豆一百石。本馆每年俱申户部支给 凡接待各 王府公差进奏人员、及四夷朝贡使客。原设马驴馆夫、铺陈什物、俱有定额。兵部委官提督点视。如有马驴倒死、夫役在逃、铺陈不整、照例勾解买补。应合给驛、应得脚力者、填写勘合、发馆起关应付。其南京会同馆、从南京兵部一体委官提督 凡各 王府公差人员、及辽东、建州、毛怜、海西等卫女直、朵顏三卫达子、土鲁番、撒马儿罕、哈密、赤斤罕东等卫回回、西番法王、洮岷等处、云贵、四川、湖广、土官番人等、俱於北馆安顿。迤北、瓦剌、朝鲜、日本、安南等国、进贡陪臣人等、俱於南馆安顿。四夷使臣、除有例开市交易外、不许往来街市。交接閒人。违者将该管人员、参送问罪 凡遇夷人朝贡之时、馆夫人等在馆供事者、俱悬带官给火印木牌、照验出入。事毕、赴本馆交收 几 圣驾上 及 亲王之国、随侍护从人员数多、会同馆马匹不敷。嘉靖三十九年议准、行取京营骑操马、拣拨五千匹、各整备鞍轡候用。隆庆二年上 陵、取车二百二十辆、装载 上用什物。又红绿车二十七辆、每辆用骡五头。议准、暂用各州县原编防秋车辆。奏行顺天府先动官银、每骡一头、给银五钱、雇用。事完、行督抚各差御史查赃罚补还 大明会典 水马驛 水马驛上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马驛、设置马驴不等。如衝要去处、或设马八十匹、六十匹、三十匹。其餘虽非衝要、亦係经行道路、或设马二十匹。十匹。五匹。大率上马一匹、该粮一百石。中马一匹、该粮八十石。下马一匹。该粮六十石。其僉点人户、先儘各驛附近去处僉点。如果不敷、许於相邻府县点差。如一户粮数不及百石者、许眾户輳数共当一夫。其收买马匹鞍轡毡衫什物、驛夫各照田粮验数出备 ○一、各驛马匹、须分上中下三等。马膞上悬掛小牌、明写等第、凭符应付 ○一、各驛马夫、须置铜铃。遇有紧急公务、将悬带马上。前路驛马专以听候铃声、随即供应、不致妨误 ○一、各驛马鞍、已置木绵及毡塌软坐。经过使客、不许将毡衫於马鞍上垫坐。如遇阴雨、方许给付毡衫雨帽 ○凡水驛设船不等。如使客通行正路、或设船二十隻、十五隻、十隻。其分行偏路、亦设船七隻、五隻、大率每船该设水夫十名。於有司人户纳粮五石之上、十石之下、点充。不拘一户二户相合、俱验所该粮数、轮流应当 天下见设水马驛 顺天府★旧有怀柔县古北口。丰润县永济各驛、俱革。蓟州公乐驛。嘉靖十六年移改☆ 良乡县 固节驛 通州  和合驛★万历四年移张家湾、改水驛☆ 潞河水马驛 三河县 三河驛 武清县 河西水驛 杨村驛 昌平州 榆河驛★嘉靖三十四年改隶永安城内☆ 顺义县 顺义马驛 密云县 密云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