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 - 第 377 页/共 713 页

○一差行人齎捧 遗詔、前去各布政司、并直?府州衙门开读 ○一在外大小衙门文武官员人等、 詔书到日、素服乌纱帽黑角带、行四拜礼、跪听宣讫、举哀、再行四拜礼毕。各置孝服、至第四日成服為始、每旦率合属官僚人等、于本衙门朝 闕设香案、哭临三日而除 ○一在外大小衙门、各令官一员赴京致祭、所用香烛祭物、礼部备办 永乐二十二年 文皇帝丧礼 遗詔、丧服礼仪、一遵洪武旧制 部议。一宫中自 皇太子以下、成服日為始、服斩衰二十七月而除。 亲王、世子、郡王、及王妃、世子妃、郡王妃、公主、郡主以下、闻丧皆哭尽哀、行五拜三叩头礼。第四日成服、斩衰二十七月而除。凡 王视事、素服乌纱帽黑角带。退服衰服。服内并停音乐嫁娶。其祭祀、止停百日 ○一在京文武官初闻丧、素服乌纱帽黑角带。明日清晨、诣 思善门外哭、五拜三叩头退、置斩衰服、于本衙门宿歇、不饮酒食肉。第四日成服、具衰服诣 思善门外、朝夕哭临三日、又朝临十日、 【洪熙后朝临七日】 各十五举声。成服日為始、服衰服二十七日。兄入朝、及衙门视事、用布裹纱帽、垂带、素服腰絰麻鞋。退服衰服。二十七日之外、素服乌纱帽黑角带、二十七月而除。听选办事等官服衰服、监生吏典僧道人等素服、以成服日為始、皆赴顺天府朝 闕设香案、朝夕哭临三日、又朝临十日、 【洪熙后朝临七日】 各十五举声。仍各素服二十七日而除。文武官命妇闻丧第四日、各服麻布大袖圆领长衫、麻布盖头、清晨由 西华门入、哭临三日。仍各去金银首饰、素服二十七日。凡音乐祭祀、官员军民人等、并停百日。男女婚嫁、官员停百日、军民人等、停一月。军民素服、妇人素服不妆饰、俱二十七日 ○一在外俱以闻丧日為始、令到之日、文武官员素服乌纱帽黑角带、行四拜礼、跪听宣读讫、举哀、再行四拜礼毕。各置斩衰服、于本衙门宿歇、不饮酒食肉。第四日成服、每旦率合属官僚人等、服衰服就本衙门朝 闕设香案、朝夕哭临三日、又朝临十日、 【洪熙以后并无朝临】 各十五举声。作服日為始、衰服二十七日。衙门视事、用布裹纱帽垂带素服腰絰麻鞋。退服衰服。二十七日后、素服鸟纱帽黑角带二十七月而除。文武官命妇闻丧、素服举哀三日、各十五举声。去金银首饰、素服二十七日而除、军民男女、皆素服一十三日。凡音乐祭祀官员军民人等、并停百日。男女嫁娶、官员停百日、军民停一月 ○一在京文武官孝服、每员官给麻布一疋自製。四夷使臣、工部造与孝服。 诸王公主遣官、及内外文武官员人等、诣 几筵祭祀者、光禄寺备祭物、翰林院撰祭文、引赴 思善门外行礼。各处进香官辞归者、 诸王公主所遣、临期司礼监请 旨给赐。其方面官、与路费钞二十锭。餘十锭 ○一京城闻丧日為始、寺观各声鐘三万杵、禁屠宰四十九日 ○一上 尊謚 【仪具后】 ○一二十七日以后、 皇帝素冠麻衣麻絰临朝、退仍衰服 ○一发引 【仪具后】 ○一大祥、奉安 神主神座仪物于 太庙前一日、遣官祭告 太庙。至日、 上祭告 几筵殿。 皇太后、 皇后以下、各祭一坛。 王府遣官、共祭一坛。在京文武官员、共祭一坛 ○一禫祭、遣 亲王诣 陵行礼 洪熙元年 昭皇帝丧礼 遗詔。山陵制度、务从俭约。丧制用日易月、皆以二十七日释服。毋禁嫁娶音乐。在外亲王、藩屏為重、不可輒离本国。各处总兵镇守备御重臣、及文武大小官员、亦毋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悉免赴 闕行礼 部议。自闻丧日為始、不鸣鐘鼓。在京禁屠宰十三日。 诸王、世子、郡王、及王妃、郡主以下、并遵 遗詔、丧服二十七日而除。上 尊謚次日、百官各具素服乌纱帽黑角带、于 承天门、俟开读 尊謚詔 嘉靖四十五年 肃皇帝丧礼 遗詔。丧礼依旧制、以日易月。宗室亲郡王、各处总督镇巡三司宫、各於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差官代行。卫所府州县并土官、并免进香。 郊社等礼及祔葬祔享、各稽 祖宗旧典、斟酌改正 部议。一发丧。 殿下括髮、诣 大行皇帝宫内举哀。哀止。小殮、括髮设奠、 【不用文】 举哀归丧次。 皇贵妃等妃、 殿下妃、 皇孙、 涇简王妃等妃、 景恭王妃、 寧安公主、举哀礼同。哀毕、各归丧次 ○是日、颁 遗詔 ○一大殮。 殿下素服束髮、诣 太行皇帝前举哀设奠。 【不用文】 大殮、奉安 梓宫。设 几筵、安 神帛、立 铭旌、哭尽哀。 皇贵妃、 殿下妃、 皇孙、及 各王妃、 公主、哭临礼皆同 ○一成服。 殿下服衰服、诣 梓宫前举哀、行奠祭礼。 皇贵妃、 殿下妃、 皇孙、及 各王妃、 公主、皆成服。各设祭一坛。六尚及宫人各随祭。礼毕、各归丧次 ○是日、内官内使祭一坛 【以上各俱用文】 ○次日、公侯駙马伯五府六部等衙门、共一坛。文武三品以上命妇、共一坛 ○一每七及百日、 殿下一坛、 皇贵妃等妃共一坛、 殿下妃一坛、 皇孙一坛、 涇简王妃等妃共一坛、 景恭王妃一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