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嘉话 - 第 5 页/共 6 页

《广记》一三五引作纂异。  [一]「位」原作「保」,据《广记》改。   今上既诛韦氏,擢用贤俊,改中宗之政,依贞观故事,有志者莫不想望太平。中书令元之、侍中璟、御史大夫构、河南尹杰,[一]皆一时之选,时人称姚、宋、毕、李焉。   亦见《唐语林》四企羡门。  [一]「侍中」二字据《唐语林》补。《唐语林》「元之」作「姚元崇」,「璟」作「宋璟」,「构」作「毕构」,「杰」作「李杰」。   张同州沛之在州也,任正名为录事,刘幽求为朝邑尉。沛奴下诸官,而独呼二公为刘大、任大,若平常之交。   今上之诛韦氏,沛兄涉为殿中监,见杀,并令诛沛。沛将出就州,正名时假在家,闻之遽出,曰:「朝廷初有大难,同州京之佐辅,奈何单使一至,便害州将,请以死守之。」于是劝令覆奏,因送沛于狱曰:「正名若死,使君可忧,不然无虑也。」时方立元勋,用事于中,竟脱沛于难,二公之力。   萧至忠自晋州之入也,蒋大理钦绪即其妹婿,送之曰:「以足下之才,不忧不见用,无为非分妄求。」至忠不答。蒋退而曰:「九代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至忠既至中书令,岁余以诛死。   《通鉴》二一○《考异》引作《小说》。   开元始年,上悉出金银珠玉锦绣之物于朝堂,若山积而焚之,示不复御用也。   又见《唐语林》二政事门下。   姚开府凡三为相,而必兼兵部,至于军镇道里与骑卒之数,皆暗能计之矣。   又见《唐语林》二政事门下。   郭尚书元振,始为梓州射洪令,征求无厌,至掠部人卖为奴婢者甚众。武后闻之,使籍其家,唯有书数百卷。后令问资财所在,[一]知皆以济人,于是奇而免之。后为凉州都督,[二]路不拾遗。藩国闻其风,多请朝献。自国家善为凉州者,郭居其最。   亦见《唐语林》二政事门下。  [一]「后」原作「后」,「问」原作「闻」,据《唐语林》改。  [二]「后为凉州都督」六字,《唐语林》作:「大足年间,迁凉州都督。元振风神伟壮,善于抚御,在凉州五年,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被野。」   今上之初,吐蕃倾国作寇,某官薛讷为元帅以御之,大捷而还,时有贺者退曰:「薛公谦而有礼,宜有凯旋。」   故事:每三月三日、九月九日赐王公以下射,[一]中鹿赐为第一,[二]院赐绫,[三]其余布帛有差。至开元八年秋,[四]舍人许景先以为徒耗国赋而无益于事,罢之,[五]其礼至今遂绝。   今本《刘宾客嘉话录》亦载此条,唐兰考为误入。原与上条相连,《说荟》本无此条,据《刘宾客嘉话录》另列一条。  [一]「公」原作「宫」,据《刘宾客嘉话录》改。  [二]「中鹿赐为第一」,《刘宾客嘉话录》作「中鹿鸣赐马第一」。此处似有脱误。  [三]《刘宾客嘉话录》无「院」字。  [四]「开」原作「闲」,据《稽古》本、《小史》本及《刘宾客嘉话录》改。  [五]「罢之」二字,原作「乃破执之」,据《小史》本及《刘宾客嘉话录》改。   京城诸州邸,贞观初所造。至开元初李尚书入,悉卖与居人,以钱入官。   崔湜之为中书令,河东公张嘉贞为舍人,湜轻之,常呼为「张底」。后曾商量数事,意皆出人右,湜惊美久之,谓同官曰:「知无?张底乃我辈一般人,此终是其坐处。」湜死十余载,河东公竟为中书焉。   又见《类说》五四《嘉话》、《类说》六《传记》、《绀珠集》十《传记》。《广记》二六五(谈刻初印本)引作《异纂》。亦见今本玉泉子。   东封之岁,洛阳平御路,北市东南隅得铭汉丞相长史朱买臣墓云:「蓍言市,千载之后阿谁是?」   十七年,丞相源干曜、[一]张说以八月初五今上生之日,请为千秋节,百姓祭皆就此日,名为赛白帝。羣臣上万岁寿,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士庶结丝承露囊,更相遗问。   又见《类说》五四《嘉话》、《绀珠集》十《嘉话》。  [一]「十七年丞相」五字原属上条之末,「十七」作「七十」,据《小史》本改。此记开元十七年事,见旧唐书玄宗纪。   十九年春,诏州县社及奠并不得用牲牢,荐脯醢而已。十九年夏,诏京都置太公庙于孔子庙之西,以秋春仲月上戊日致祭,汉留侯张良配享,置令丞、录事各一员。   原与上条相连,《类说》、《绀珠集》引上条均不及此节,今据《小史》本另列一条。   洛阳画工解奉先为嗣江王家画壁像,未毕而逃。及见擒,乃妄云:「功直已相当。」因于像前誓曰:「若负心者,愿死为汝家牛。」岁余,奉先卒。后岁余,王牸产一骑犊,有白文于背曰「解奉先」,观者日夕如市。时今上二十年也。   又见《类说》六《传记》、《绀珠集》十《传记》。《广记》一三四引作纂异。今本《刘宾客嘉话录》亦载此条,唐兰考为误入。   后土祠,隔河与梁山相望,旧立山神像以配,座如妃匹焉。至开元中年,始别建室而迁出之,或云张燕公之为也。   怀州北有丹水,其源出长平山下。传云:秦杀赵卒,其水变赤,因以为名。今上始幸太原,知其故,诏改为怀水,[一]潼津关为周密。[二]   《广记》三九九引作《异纂》。  [一]「诏」字据《广记》补。  [二]《广记》无「潼津关为周密」一句。   开元初,司农卿姜师度引洛水灌朝邑泽,尽发以修堤堰,墓为水所湍击,今寖颓削焉。   崔潞府日知,历职中外,恨不居八座。及为太常,于都寺厅事后起一楼,正与尚书省相望,人谓之崔公望省楼。   又见《类说》五四《嘉话》、《类说》二六《异纂》、《绀珠集》三《异纂》。《广记》一八七引作《异纂》。   俗五月五日为竞渡戏,自襄州已南,所向相传云:屈原初沉江之时,其乡人乘舟求之,[一]意急而争前,后因为此戏。  [一]「求」,《稽古》本作「救」。   晋谢灵运须美,临刑,施为南海祗洹寺维摩诘须。[一]寺人宝惜,[二]初不亏损。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欲广其物色,令驰驿取之。又恐为他人所得,因剪弃其余,遂绝。   又见《类说》五四《嘉话》、《类说》二六《异纂》、《绀珠集》三《异纂》、《说郛》三八传载。《广记》四○五引作《异纂》。今本《刘宾客嘉话录》亦载此条,唐兰考为误入。菉竹堂本云仙杂记九引作《异纂》。  [一]「洹」原作「恒」,据《类说》五四、《说郛》、《广记》、《刘宾客嘉话录》改。《类说》二六作「园」。  [二]「宝」原作「保」,据《类说》二六、《广记》、《刘宾客嘉话录》改。   云阳县界多汉离宫故地,有树似槐而叶细,[一]土人谓之玉树。杨子云甘泉赋云「玉树青葱」,后左思以雄为假称珍怪,盖不详也。[二]   又见《类说》五四《嘉话》、《类说》二六《异纂》、《绀珠集》三《异纂》、《说郛》六七《异纂》。《广记》四○六引作《异纂》。今本《刘宾客嘉话录》亦载此条,唐兰考为误入。  [一]「有树似槐」原作「地有以槐」,据《类说》五四、《类说》二六、《广记》改。  [二]「盖」字据《说荟》本及《说郛》、《广记》、《刘宾客嘉话录》补。   江宁县寺有晋长明灯,[一]岁久,火色变青而不热。隋文帝平陈,已讶其古,至今犹存。   又见《类说》五四《嘉话》、《说郛》六七《异纂》。今本《刘宾客嘉话录》亦载此条,唐兰考为误入。  [一]「晋」,《说郛》作「吴」。   旧人皆服衮巾,至周武始为四脚,国初又加巾子焉。   高齐兰陵王长恭白类美妇人,乃着假面以对敌,与周师战于金墉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乃为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曰代面舞也。[一]   又见《类说》五四《嘉话》、《绀珠集》十《传记》。  [一]「曰代面舞也」,原作「今人面是」,据《绀珠集》改。《类说》作「面具是也」。按:崔令钦教坊记叙此作「大面」。   灵州鸣沙县有沙,人马践之,辄鎗然有声。持至他处,信宿之后,而无复声矣。   《广记》三九八引作《异纂》。   今开通元宝钱,[一]武德四年铸,其文欧阳询率更所书也。   又见《说郛》二一《嘉话》。《广记》二○八引《异纂》,与卷中欧阳询观索靖碑条相连。  [一]「开通元宝」,《小史》本及《说郛》作「开元通宝」。   王右军兰亭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永所得。至太建中,献之宣帝。隋平陈日,或以献晋王,王不之宝。后僧果从帝借搨。及登极,[一]竟未从索。果师死后,弟子僧辩得之。太宗为秦王日,见搨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辩师处,使萧翊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搨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又见《说郛》二一《嘉话》。  [一]「登」下《说郛》有「帝」字。   晋平南将军侍中王廙,[一]右军之叔父,工草隶飞白,祖述张卫法。后得索靖书七月二十六日一纸,每宝翫之。遭永嘉丧乱,乃四迭缀于衣中以过江,今蒲州桑泉令豆卢器得之,迭迹犹存。   又见《类说》五四《嘉话》。《广记》二○七引作《异纂》。  [一]「廙」原作「冀」,《类说》作「厉」,据《广记》改。   王右军告誓文,今之所传,即其草,不具年月日朔。其真本云:「维永和十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一]」而书亦真小。开元初年,润州江宁县瓦官寺修讲堂,匠人于鸱吻内竹筒中得之,与一沙门。至八年,县丞李延业求得,上岐王,岐王以献帝,[二]便留不出。或云:后却借岐王。十二年王家失火,图书悉为煨烬,此书亦见焚云。   《广记》二○九引作《异纂》。今本《刘宾客嘉话录》亦载此条,唐兰考为误入。  [一]「日」原作「月」,据《刘宾客嘉话录》改。  [二]「岐王以献帝」五字,原作「献」,据《刘宾客嘉话录》改。《广记》作「王以献上」。   卢黄门思道仕高齐,久不得进,时和士开方贵宠用事,或谓卢曰:「何不一见和王?」思道素自高,欲往,恐为人所见,乃未明而行。比至其门,立者众矣,卢驻辔望之,彼何人斯,森然而与槐柳齐列。因鞭马疾去。有过卢黄门思道者,见一胡人在座,问此何等,答曰:「从兄浩。」反语卢浩尚为老胡。   梁常侍徐陵聘于齐,时魏收文学北朝之秀,收录其文集以遗陵,令传之江左。陵还,[一]济江而沉之,从者以问,陵曰:「吾为魏公藏拙。」   又见《类说》五四《嘉话》、《类说》六《传记》、《绀珠集》十《传记》、《说郛》六七《异纂》。《御览》五九九引作《国朝传记》。  [一]「还」原作「速」,据《说郛》改。 补遗   隋末有河间人,皻鼻使酒,自号郎中,每醉必殴击其妻。妻美而善歌,每为悲怨之声,辄摇顿其身。好事者乃为假面以写其状,呼为踏摇娘,今谓之谈容娘。[一]   见今本《刘宾客嘉话录》,唐兰考为《隋唐嘉话》佚文。又见《类说》五四《嘉话》,题为「踏摇娘」。参见教坊记、乐府杂录。  [一]「容」字据《类说》及教坊记补。《类说》末句作「今转为容娘是也」。   炀帝宴羣臣,以唐高祖面皱,呼为阿婆。高祖归,不悦,以语窦后,后曰:「此吉兆。公封于唐,唐者堂也,阿婆即是堂主。」高祖大悦。   见《类说》本五四《嘉话》、《绀珠集》十《嘉话》,均题为「阿堂婆主」,似为节文。《唐语林》四贤媛门载此事,盖出《传记》原文。具录于后:   高祖乃炀帝友人。炀帝以图谶多言姓李将王,每排斥之。而后因大会,炀帝目上,呼为阿婆面。上不怿,归家色犹摧沮。后怪而问,久之方说:「帝目某为阿婆面。」后喜曰:「此可相贺。公是袭唐公,唐之为言堂也,阿婆面是堂主。」上大悦。   隋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   见《类说》五四《嘉话》,题为「水调歌」。《绀珠集》十《嘉话》,题为「水调」。   隋杨素破突厥,文帝赐以万钉宝带。   见《绀珠集》十《嘉话》,题为「万钉宝带」。   吴郡献松江鲈,炀帝曰:「所谓金虀玉脍,东南佳味也。」   见《绀珠集》十《嘉话》,题为「金虀玉脍」。参见《类说》六南部花记。   郑公尝出行,以正月七日谒见太宗,太宗劳之曰:「卿今日至,可谓人日矣。」   见今本《刘宾客嘉话录》,唐兰考为《隋唐嘉话》佚文。   左史东方虬,每云:「二百年后,乞与西门豹作对。[一]」   《广记》二○一引《异纂》。亦见《唐语林》五。今本《刘宾客嘉话录》亦载此条,唐兰考为《隋唐嘉话》佚文。  [一]「与」,《唐语林》作「尔」,《嘉话》录作「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