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琉球纪录集辑 - 第 2 页/共 11 页

二十五日(壬戌),无风,舟泊凤尾山。夜,雨;有数小船来伺警,至明。   二十六日(癸亥),日出,东北风,起椗行。大雷雨,有旋风转蓬。日晡,转壬亥风,用单未、坤未三更。日入,风微。用单未一更,见南杞,离一更许。   二十七日(甲子),日出,晴;见盘山。至温州,东北顺风,用坤申庚四更。缒水,十四托,离北关一更许。日入,用坤申庚一更,至台山下椗。夜十八漏,又起椗;至明,见南北关——二号船,先一日过南关。   二十八日(乙丑),东北风,无力,船泊七星山。缒水,九托。夜至五漏,飓作,椗走;用乙辰鍼行七漏,加副椗泊船。   二十九日(丙寅),日出,至霜山。东北风,用申庚酉鍼。日晡,与二号船齐至定海所。琉球谢恩船先一日到,相次泊。   三十日(丁卯),东北风;乘潮,三船鴈次进五虎门。日中,至怡山院,谕祭于海神。行海中,凡十四昼夜云。   臣葆光按:册封之役有纪录者,目前明嘉靖中陈侃始、至康熙二十一年汪楫等,凡七次;封舟回闽,析桅漂■〈木宅〉,危险备至。披阅之次,每为动心。今奉皇上威灵、海神效顺:逾年行役,幸避冬汛之危;半月漂浮,绝少过船之浪。桅、柁无副,竟免催伤;偶有风暴,随祷立止。上下数百人安行而回,远胜畴昔;额手庆幸,胥戴皇恩!至于颠仆呕逆、小小困顿,海舶之常,何足云也!   历次封舟渡海日期:   嘉靖十三年(甲午)陈侃「使录」:海行十八日至琉球(五月初八日出海,二十五日至那霸港),七日回福州(九月二十日出那霸、二十八日至定海所)。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郭汝霖「使录」:海行十一日至琉球(五月二十二日出海、闰五月初九日至那霸港),十一日回福州(十月十八日出那霸、二十九日至五虎门)。   万历八年(庚辰)萧崇业「使录」:海行十四日至琉球(五月二十二日出海、六月初五日至那霸),九日回福州(十月二十四日出海、十一月初二日到定海所)。   万历三十三年(乙巳)夏子阳「使录」:八日至琉球(五月二十四日出海、六月初一日至那霸),十一日回福州(十月二十一出海、十一月初一日到五虎门)。   崇祯六年(癸酉)杜三策从客胡靖「录」:九日至琉球(六月初四日出海、八日过姑米山),十一日回福州(十一月初九日出海,十九日到五虎门)。   康熙二年(癸卯)张学礼「使录」:十九日至琉球(六月初七日出海、二十五日到那霸),十一日回福州(十一月十四日出海、二十四日至五虎门)。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汪楫「使录」:三日至琉球(六月二十三日出海、二十六日到那霸),十一日回福州(十一月二十四日出海、十二月初四至定海所)。   臣葆光按:封舟以夏至后乘西南风往琉球,以冬至后乘东北风回福州;此言其概也。南风和暖,北风凛冽;故归程尤难,非但内外水势有顺逆也。嘉、万封舟回闽,率先冬至在九、十月中,朔风犹未劲,归帆最宜。十一月、十二月冬至前后,则风势日劲,浪必从头上过矣。若正月,则风飓最多,且应期不爽,万无行舟之理。二月中,则多雾,龙出海矣。然春风和暖,兹役亲验之,浪无从船上过者,殆远胜于冬至前后也。海船老伙长言:十月二十日后,东风送顺为吉。葆光在琉球,无日不占风所向。历考数月内,风自东南来不间断者,惟十月二十日后、十一月初五日前半月中为然。因考陈侃以来惟萧崇业之归闽较为安吉,其出海日期乃十月二十四日为不诬也。附此以告后来者。   琉球潮候,与福建不同,率后三辰。东西地势往复,自然之理也。   琉球分野,与扬州吴、越同属女牛,星纪之次;俱在丑宫。臣海宝、臣徐葆光奉册将行,上特遣内廷八品官平安、监生丰盛额同往测量。旧测:北京北极出地四十度,福建北极出地二十六度三分。今测:琉球北极出地二十六度二分三厘,地势在福州正东,偏南三里许。旧测:福建偏度去北极中线偏东四十六度三十分;今测:琉球偏度去北极中线偏东五十四度,与福州东西相去八度三十分。每度二百里推算,径直海面一千七百里。凡船行六十里为一更:自福州至琉球姑米山四十更,计二千四百里;自琉球姑美回福州五十更,计三千里:乃绕南北行,里数故少为纡远耳。向来纪载,动称数万里,皆属悬揣。今逢皇上天纵,推日晷远近高下以定里数;舆图幅员,了如指掌。海外弹丸,今见准的;智能量海,功媲指南矣。   琉球始名流虯(「中山世监」云:「隋使羽骑尉朱宽至国,于万涛间见地形如虯龙浮水中,故名),「隋书」始见,则书「流求」;「宋史」因之。「元史」曰「瑠求」。明洪武中,改琉球国,在闽福州正东一千七百里,偏南三里。其地形,东西狭,宽处数十里;南北长,四百四十里。自中山首里南至喜屋武边海,紧行一日半;北至国头边海,紧行三日半。明永乐以前,国分为三:曰中山、曰山南、曰山北。宣德时,并为一;分为三省:中山为中头省,属府十四;山南为岛窟(一作尻)省,属府十二;山北为国头省,属府九。府,土名「间切」;所属皆称「村头」,土名「毋喇」。国中亦有五岳:辨岳在中山,八头岳在山南,佳楚岳、名护岳、恩纳岳在山北——比他山为高。佳楚岳尤峻,为琉球第一峰云。   首里王宫所在,不称「间切」,属村县二十一。   中山省:   泊(在首里西五里。有泊山;有泊桥,跨海:亦名高桥村。前有泊津,西流入海),属村县二。   那霸(在首里西十里那霸江港口,有南北炮台并峙。海门旁,有巨石当中流,名马加四围。皆铁板沙,沙坚如铁;其平如板,板面嵌空槎牙:沿海皆是。潮长沙没■〈汐上女下〉,舟误触,无完者:故国人恃为金汤。南北炮台,皆从江口跨入海中,蛎石筑成长堤,蜿蜒半里许。北炮台堤,中作桥门三,以通潮。南炮台堤,中有番字石碑一,额题曰「了揽新森城」,碑文「嘉靖三十三年国王尚清时立」,余皆番字;石颇剥蚀。又有一石,上题一「梵」字,下小字云书「法华经」,一石一字。炮台石工甚整,皆于康熙五十三年新修。大夫蔡温有碑文,记其修筑始末;立北堤上。北炮台堤中临海寺门外,有重修临海桥旧碑文,康熙三十五年(丙子)立,大夫程顺则撰文),属村县六。   久米(在那霸),有东门村、西门村、北门村、南门村。   真和志(在首里西五里),属村县十二。   南风原(在首里南七里),属村县七。   东风平(在首里南二十五里。属中山省,地在山南界中),属村县九。   西原(在首里东七里),属村县十六。   浦添(在首里东三十里),属村县十一。   宜野湾(在首里东三十里),属村县十二。   中城(在首里东四十里。有姑场岳。此处人物俊秀,能诗善画;常为王孙釆地),属村县十九。   北榖(亦称北溪,在首里北四十里。此府多稻田),属村县十二。   读榖山(在首里东六十里),属村县十二。   胜连(在首里东北六十里),属村县十。   与那城(在首里东北五十里),属村县六。   越来(在首里北五十里),属村县十。   美里(在首里北六十里),属村县十八。   具志川(在首里东六十里),属村县十五(以上中山省间切十四。久米在那霸,不入间切;自泊以下至具志川,为十四)。   山南省:   大里(在首里南二十里),属村县十七。   玉城(在首里南四十里),属村县十一。   丰见城(在首里南十五里。山南王弟汪应祖故城。国中祈雨,例在丰见城),属村县十七。   小禄(在首里南二十里),属村县十。   兼城(亦曰金城,在首里西南三十里),属村县十。   高岭(土名多嘉岭,在首里西南三十里。山南王故城,名大里城。城下有惠泉,又有芳泉。有大里桥,旧石桥,水门三;今架木为之。山南子孙那姓。高岭东北有八头岳),属村县五。   佐敷(亦称佐铺,在首里南二十里。有苏姑那岳),属村县八。   知念(在首里南三十里),属村县十。   具志头(在首里南三十里),属村县六。   麻(亦作摩)文仁(在首里南四十里),属村县五。   真壁(在首里南四十里),属村县八。   喜屋武(在首里南四十里。为国中极南,沿海边上),属村县五(以上山南省间切十二)。   山北省:   金武(在首里东北九十里),属村县五。   恩纳(在首里北一百里),属村县九。   名护(在首里北一百五十里),属村县九。   久志(在首里北一百五十里),属村县十一。   羽地(在首里北一百七十里),属村县六。   今归仁(在首里北二百里。在佳楚山,一名宇胜岳;最高,为中山第一峰。山下有水,西南流为大荣川),属村县十一。   本部(在首里北三百里),属村县七。   大宜味(在首里东北三百里),属村县五。   国头(在首里东北三百十里。尚元王病,国头按司马顺德祈代死,果死;王疾有瘳。至今其子孙世荫为国头领主),属村县四(以上山北省间切九)。   琉球旧无地图,前「使录」云:『周围可五、六千里,东西长、南北狭』;皆意揣也。葆光咨访五、六月,又与大夫蔡温遍游中山、山南诸胜,登高四眺,东西皆见海。本国里数,皆以中国十里为一里。今皆以中国里数定之,乃南北长,四百四十里;东西狭,无过数十里而已。   琉球属岛三十六,水程南北三千里,东西六百里;远近环列。各岛语言,惟姑米、叶璧与中山为近,余皆不相通。择其岛能中山语者,给黄帽,令为酋长。又遣黄帽官莅治之,名奉行官——亦名监抚;使岁易人。土人称之曰亲云上。听其狱讼,征其赋税。小岛各一员,马齿山二员,太平山、八重山、大岛各三员,惟巴麻(中山读间字音,同麻;华言山也。下仿此)、伊计、椅山、硫磺山四岛不设员。诸岛无文字,皆奉中山国书。我皇上声教远布,各岛渐通中国字、购蓄中国书籍,有能读「上谕十六条」及能诗者矣。   东四岛:   姑达佳(译为久高),在中山东一百四十五里。产赤秔米、黄小米、海带菜、龙虾、五色鱼、佳苏鱼。佳苏鱼,本名黑馒鱼,大者长八、九尺,围尺许;割其肉为腊。各岛多有产此者。良山多螺石。   津奇奴(译为津坚),在中山东三十五里。   巴麻(译为滨岛),南北二岛;在中山东三十五里。   伊计,在中山三十五里。以上三岛,其所产同姑达佳,皆多鱼。(此四岛,语言颇相近)。   正西三岛:   马齿二山,在中山正西一百三十里。东马齿山,大小五岛。产牛、马、粟、布、文贝螺、怪石。西马齿山,大小四岛。有座间、味渡、嘉敷等间切。西山尤硗瘠,罪人多流此。人多黑色,善渔;能泅水深没,久久乃出。海中产海松,山人能泅水取之。姑达佳、津奇奴亦有海松;马齿产者色久不退,为良产。鱼螺山,多鹿。近姑米山,有姑巴汛麻山,亦多鹿;无人居。   姑米山,在马齿山西,去中山四百八十里。有安河、具志川、仲里二间切。由闽中至国,必鍼取此山为准。封舟行海中第七日,有小黑鱼点点浮水面;接封使臣云:『此出姑米山下,名墨鱼』山形势雄拔,产五谷及土棉、茧紬、白纸、腊烛、螺、鱼等物;山多鸡、豚、牛、马。   西北五岛:   度那奇山(译曰渡名喜岛),近姑米山。山多牛。   安根■〈山尼〉山(译曰粟国岛),又为安护仁;与度那奇俱近姑米。语言亦与姑米相类。山产铁树,比他处生者良。山多豕。   椅山,亦曰椅世麻、亦曰伊江岛;中山、北山之间一小石山。四围黄沙,潮涨隔半里许;水退,可徒涉至山上。有稻田,产黍、稷、豆、麦,民颇富饶。   叶壁山,土名伊平屋岛;在中山西北三百里。产米,最佳;亦有麦、稷、粱、豆、棉花、蕉丝、海胆、毛鱼等物。中有一山,宛转如龙,尚圆王祖茔所在。   硫磺山,又名黑岛山;多鸟,亦名鸟岛。在中山西北三百五十里,与姑米山南北相峙。山无草木,置采硫磺户四十余家,岁遗米廪食之。统二酋长,泊府官遥领之。其人为硫磺气薰灼,目皆如羊,不精明相。近有灰堆山、尤家埠、移山奥。   东北八岛:   由论,在中山东北五百里。产芭蕉,结蕉实;多樫木。   永良部(讹为伊阑埠),在中山东北五百五十里。属有温镇。   度姑(译曰德岛),在中山东北六百里。   由吕,在度姑东北三十八里。   乌奇奴,在度姑东北四十里。   佳奇吕麻,在中山东北七百七十一里。   大岛,土名乌父世麻;在度姑东北,去中山八百里,水行三日可达。其岛长一百三十里,分七间切;有西间切、东间切及笠利、名濑、屋喜、住田、古见等间切,分属二百余村县。其岛无孔庙,有「四书」、「五经」、「唐诗」等书。自称小琉球,大酋长十二员、小酋一百六十余员。产米、粟、麦、豆、薯、木棉、芭蕉、红棕、黑棕、栌(子可榨油)、罗汉松(即樫木)、桑、竹,畜有牛、马、羊、犬、猪、鸡(无鹅)。   野兽有山猪、兔,鸟有鸳鸯、鴈、鹜、鹰、野鸭、鹭、青鸠、雀、鸦(无鹊);海鲜有草鱣鱼、海爪(蛏类),果有槠子;烧酒、米肌、黑糖、苏铁等物皆有之。有清水山、菊花山、永明山。岛北一里许,有大石如圆柱,广一里,名赤濑;纯紫色,无人居。   奇界,亦名鬼界;去中山九百里,为琉球东北最远之界。人以手食,多黑色。产樫木为良(以上八岛,国人称之皆曰乌父世麻;此外,即为土噶喇、七岛矣)。   南七岛:   太平山,一名麻姑山(始为宫古,后为迷姑;今为麻姑),在中山南二十里。有筑山,甚高;土名七姑山。上有碧于亭。用艮寅鍼,至中山那霸港。福建至太平山,自东涌开洋至钓鱼台,北风用单卯并乙辰鍼可达。山周围五、六十里,颇富饶;产畜五谷,牛、马甚多。出棉布、麻布、草蓆、红酒(名太平酒)。每年五月归,贡税于中山。   伊奇麻(译曰伊喜间),在太平山东南。   伊良保,在太平山西南。   姑李麻(译曰古里间),在太平山正西。   达喇麻,在太平山正西。   面那,在太平山西南。   鸟噶弥,在太平山西北(以上皆属太平山,国人称之皆曰太平山)。   西南九岛:   八重山,一名北木山,土名彝师加纪,又名爷马;在太平山西南四十里,去中山二千四百里。由福建台湾彭家山用乙辰鍼,至八重山。明洪武中,中山王察度始通中朝时,二大岛来贡于中山——即八重山、太平山也。山较太平尤饶给,多樫木、黑木、黄木、赤木、草蓆;产牛、马、螺石,出麻布、棉布、海参、红酒(名密林酒)、五谷、■〈王车〉■〈王渠〉、玳瑁、珊瑚、羊肚、松纹、海芝、海松、海柏等石。每年五、六月,与太平山来贡于中山。   乌巴麻二岛(译曰宇波间),在八重山西南。   巴度麻(译曰波渡间),在八重山西南。   由那姑呢,在八重山西南(以上四岛,皆近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