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志 - 第 46 页/共 490 页
【附考】梁泉县有龙安山【九域志 按此山无考】
故道水【一名两当水亦名嘉陵江】在县北一里又西南流入两当县界【县图】两当水出陈仓之大散岭西南流入故道川谓之故道水又西南迳故道城东与马鞍山水合乂西南流北川水注之【水经注 陈仓今属寳鸡故道故城在县东】大散关西南有嘉陵谷即嘉陵水所出自是始有嘉陵江之名【九域志】嘉陵江源出大散关之西去凤州九十里【方舆胜览】嘉陵江在沔县西北百八十里按要云其源出大岩县志云出大散关西恐即大岩也迳凤县北徽州东两当南畧阳西迤而入川江滩石险恶至渔关始通舟楫【雍大记 详见图考按水经注西汉水西迳兰仓城南又南入嘉陵道为嘉陵水兰仓嘉陵皆今秦州礼县地则是西汉水至礼县始名嘉陵水也今则凤县之故道水与成县之白水江皆名嘉陵葢皆嘉陵上源故得通称矣】
黄花川 在县东北十里【县册】大散水出黄花县东界大散岭流迳县西去城十步【寰宇记】大散水流入黄花川唐有黄花县【方舆胜览】大散水在县东五里【府志】
安河【即马鞍山水一名斜谷河】在县东二里一名斜谷河源出夫子岭绕凤凰山西北流入嘉陵江【县册】马鞍山水东出马鞍山歴谷西流至故道城东西入故道水【水经注按此别是一水非郿县之斜谷水也】
红崖河【即北川水】在县西七十里源出秦州南流至唐仓合小峪河又流至两当界入嘉陵江【县册】北川水出北洛□山南南流迳唐仓城下又南至困冢川入故道水【水经注 唐仓城在县北】小峪河在县西三十里源自寳鸡秦岭界西南流入嘉陵江【府志】
野羊河 在县南七十里源出紫柏山东其山多野羊故名东流至废丘关与东沟河合【府志】东沟河在县南六十里源自三岔驿后东山流来合野羊河又西流至两当界入嘉陵江【县册】
紫金河【即襃水】在县东南百五十里又南流入襃城县界【县图】紫金水在河池县北一里源出太白山沿流至凤州武休关入汉中为山河堰即襃水也【方舆胜览唐于凤州置河池郡】车到河在县东南八十里相传夜有神车载佛到此故名又有蒿埧河在县南八十里俱流入于紫金河又有西沟河在县东南百八十里源出安山驿西山后南至武关驿入黑龙江【县册】
扞水 在县东北又东北流入寳鸡界【县图】扞水出周道谷北迳故道县故城西又东北歴大散关西入渭【水经注】
蜜蜂沟 在县西南百里地多蜜蜂居民利之【府志】鼋鼍池 在县南五十里【县册】在三岔驿西七里山顶一池水极澄澈【府志】
香泉 在县北十五里水出石罅甘冽可酿酒【府志】凉泉 在县西十里后魏以此名县【县册】鸣玉泉在县西十里一名滴沥泉【雍胜畧】
灵泉 在县南三岔驿南七十里泉出石缝傍有神祠【府志】
寜羌州
蟠冢山 在州北九十里形如冢汉水所出【雍胜畧详见图考】月山 在州东一里众山环拱一山如月又冠山在州南门外形如纱防一名纱防山【贾志】
起凤冈【一作凤起】在州治西山形起伏有如凤翥【府志】
莲屏山 在州北十里羣峰秀耸如莲花又如屏障故名【府志】
天王山 在州北【州图】在大安军西六十里峰顶峭壁有石如人形【舆地纪胜 大安故城在州东北屡徙】
滴水岩 在州北三十里【州图】在大安军西七十里两山峭防其中一峰有飞泉千丈下至山根激石成五花【舆地纪胜】
七星洞 在州北百里崖畔有七孔如星【名山记】
仙女崖 在州西北百里崖有穴仅容一人相传仙女飞升于此【雍胜畧】老兵洞在州西北百里洞广深可容百人为昔时伏兵之所【州志】
龙门山 在州西北百五里【州图】山下有龙洞深七十三步广半之两傍石壁嵌空若龙角目鼻口鳞甲皆具其下皆平石水行其上【舆地纪胜】
鸡鸣山 在州西北百五十里【县册】在阳平关其相接者为击皷山在关西相传为汉王屯军处【州志】
鱼山 在州西北百五十里【州图】山与鱼山同在江北又有龙山在江南【舆地纪胜】鱼山在阳平关嘉陵江北岿然独高顶平而濶相传昔武侯屯兵于此又有防凹山亦在阳平关北【州志】鱼鳌山在州西与嘉陵江相近或曰即广元县东北之龙门山也【州册】
烽燧山 在州西南五里昔人置烽燧处【府志】
龙洞山 在州西南四十里山常多烟雾相传有神人驱龙于此【贾志】上有寒泉时有红鱼出跃相传有龙蛰于此【府志】
壶子台山 在州西南四十五里【州图】自韩溪西四十余里水出岩下成潭潭口湍流成溪下流五里平地突出一峯如浮图状上干云霄谓之壶子台【舆地纪胜】
箭竹岭 在州南十五里玉带河出此又相近有岫山洞中可容百余人水滴石乳状成马洞口云常封之【州志】
圣水崖 在州南三十里【名山记】崖畔悬一石如龙首水滴而下过客仰靣可饮味甚甘冽【潜确类书】
嘉鱼洞 在州南七十里西流河崖畔秋冬水涸则鱼藏春夏水涨则鱼出味美似鲥所谓出自沔南之丙穴即此【雍胜畧 按丙穴应在襃沔之间今汉江南北鱼洞不一其处盖地气相类故鱼自穴出者多而人皆欲假丙穴以美其名如州境之嘉鱼洞畧阳之二景山皆纪载之失实者也】
龙头山【本名马靣山】在州东南二十五里旧名马靣山后以山形岝峉有似龙首改今名【府志】石门洞在州东南三十里【州志】
天台山 在州东四十里顶平如台势凌霄汉蒙蒙烟雾夜雨朝晴【府志】
燕子洞 在州东七十里秋冬燕子蛰于其内【雍胜畧】凤凰山 在州东九十里【州志】
五丁山 在州东北四十里其峡曰金牛峡又名五丁峡【贾志 详见图考】
玉簪山【一名鸡冠山】在州东北六十里【州图】山有要领亭为一郡登览之要其后最高处曰鸡冠山【州志】
天池山 在州东北七十里层峦叠嶂逈出羣峯其上有池四时不涸有寒气逼人人莫敢近近则雷雹立至【府志】
寨子山 在州东北八十里崖畔有洞昔人避兵立寨其上【州志】山有洞中有小池方五尺许山趾有泉即洞中水伏行至此每嵗惊蛰后鱼自泉出者无数居民候而取之又有南白崖洞在大安军东八十里寛厰可容千人又有九子崖洞在军东九十里相传有九人修道于此【舆地纪胜】
龙泉山 在州东北百里【州图】温水溪出此半山有泉水涌地中漩沙而出【舆地纪胜】
龙洞 一在州东北百里自髙而下凡丈余洞门三十重皆有二石柱为之障限内有天生石牀俗呼为龙牀牀下有水不竭遇旱取水雨即至一在州西百五十里洞出崖间有天然石梁如龙门状中有石像【府志】
西汉水【即嘉陵江】在州西北百里自畧阳界流入又西南入四川广元界【州图】西汉水自合北谷水又西南迳关城北除水出西北除溪东南流入于汉汉水又西南迳通谷合通谷水水出东北通溪上承漾水西南流入西汉水又西南寒水注之又西迳石亭戍广平水东南流注之【水经注 关城即今阳平关在州西北】嘉陵江经金牛县西去县三十里【元和志 金牛故城在州东北】嘉陵江在三泉县西半里【寰宇记 三泉故城在州西北】金牛镇有嘉陵江【九域志 详见图考按庾仲雍曰汉水自武遂川南入蔓葛谷越野牛迳至关城合西汉水禹贡锥指谓此即水经注之通谷水也疑即今之燕子河然无可考】
安乐河 在州西百三十里东南流合嘉陵江【府志】黒水河 在州北其水入嘉陵江又老兵河在州北百里发源老君铺流合黒水河【州册】
燕子河 在州北百二十里其水西入嘉陵江【府志】广平河 在州西北阳平关西其水南入嘉陵江【州志】广平水西出百顷川东南流注汉【水经注】
青木川 在州西三百里接蜀之龙安平武县界其水入嘉陵江【州志】
黄坝河 在州南百里源出牢固关西南流四十里入广元界【州册】
西流河【即寒水一名韩溪】在州南六十里其水西流入川江【府志】寒水东出寒川西流入汉【水经注】韩溪水源出昆山里洞山下俗传萧何追韩信至此因名韩溪盖即寒水以声近而误也【舆地纪胜】西流河源出七眼洞迳麻线滩一百十里入广元界【州册 按此皆以为即古之寒水然与水经注入汉之序颇不合】
汉水【一名漾水一名沔水】在州东北东南流入沔县界【州图】山海经所谓汉出鲋鰅山也东北流得献水口汉水又东北合沮口同为汉水之源【水经注】尝登嶓冢山有泉涓涓出山间是为汉水之源即安国传所谓泉始出山为漾者也【宋陆游文集】出沔县西门曲折行乱山中沔水流经其中西涉沮水抵大安驿沔沮之间濶者未丈许狭者才二三尺沙石磷磷深不没踝自大安西南乱山益稠至金牛驿北望嶓冢峩然云表一小水自西东流即所谓嶓冡导漾者也水才滥觞不没鳬雁合五丁峡水东流为沔其流始大又自寜羌州行十里渡水过百牢关关下有分水岭岭东水皆北流至五丁峡北合漾水入沔岭西水皆南流迳七盘关龙洞合嘉陵水为川江【王士正蜀道驿程记 详见图考按嶓冢山有二一在本州一在秦州在本州者东汉水之源也在秦州者西汉水之源也自常璩以沔出嶓冢为西汉水而两汉水之源益多纷错惟禹贡锥指尽扫羣疑一以经文为主至为了当今从之】
大安河 在州东北八十里源出畧阳界迳火烧关南流入汉【州册】
濒仓河【一名东流河一名三泉水】在州东北九十里大安镇东门外迳铁佛寺东流四十里入汉一名东流河【州册 按此即沔县之三泉水】
玉带河 在州城北【州图】源发州南箭竹岭流迳城西而北而东复防于东南盘曲若带围然又东至沔县入汉又有洄水河在州西二十里源出牢固关曲折南流十五里合于玉带河【府志】一名罗村河在州北源出牢固关东流入汉又有白崖河在县东北九十里源出林沾沟流三十里入玉带河【州册】
莲花池 在州西门外南山如屏障小山聨络如画滩声清响如杂管【府志】
黑龙池 在州东四十里烟雾常腾俗传昔有黑龙潜此【府志】
寒水泉 在州东阳和门外又活水泉在州南南薫门外【府志】
【附考】嘉牟水源出朝天泊自分水岭流至寳界院下又有水南溪水合流至西县入汉江【舆地纪胜 按唐嘉牟故城在州南西县故城在今沔县则嘉牟水疑即玊带河水然无可考】上青河在州北百里其下流为下青河【府志 按此水无考疑即嘉陵之别名】
沔县
定军山 在县东南十里两峯对峙山下有坡可驻万军蜀将黄忠斩夏侯渊于此【雍胜畧】定军山北临沔水【华阳国志】沔阳城南对定军山【水经注 沔阳故城在县东】西县有定军山【隋书地理志 西县故城在县西】顾璘云武侯兵书匣在定军山上壁立万仞非人迹可到余两经其地初视匣其色淡红后则鲜明若更新者殆不可晓【陇蜀余闻】今山下有诸葛武侯墓【雍大记】
卧龙山 在县北一里东连百丈坡上有莲花池池上旧有卧龙亭【雍大记】
熢燧山【一名走马岭】在县西一里汉时尝置烽堠于其上或又名走马岭【县志】
玉簪山 在县西南一里陟其巅则井邑毕见【府志】铁山 在县北五里宋隆兴间姚仲置寨于此以御金人【府志】其相近有龟山【县志】
北山 在县北十五里相传为魏武屯粮处【县志】
雷公山 在县北二十里上有元岳观时闻雷声殷殷出其间【府志】
石顶原 在县北百里有关接凤县界【县册 按雍胜畧作县南三十里误】
大丙山 小丙山【丙一作景】在县西北八十里两山相连【县志】嘉鱼出于丙穴【蜀都赋】丙穴在汉中沔阳县有鱼穴二所常以三月取之【刘渊林注】嘉鱼出于沔南之丙穴【朱子诗传】大丙山在沔县唐避讳改丙曰景每嵗春时有鱼长八九寸从山穴中出即丙穴也【潜确类书 按水经注丙水合于襃水则当以在襃城者为是而据刘注朱传则当在县境合沮也姑两存以俟考】
潭毒山 在县西北八十五里【县册】在旧大安军之三泉今沔县地宋绍兴三年金萨里罕入兴元刘子羽筑垒于此以扼之【雍大记 旧大安军三泉故城俱在今县西南接寜羌界】
马鞍山 在县西北百五十里【县志】今属畧阳境【县册】凤凰山 在县西北百八十里以形似名【府志】今属畧阳境【县册】
白马山 在县西五里【舆地纪胜】浕水南迳张鲁治东水西有山庾仲雍谓山为白马塞【水经注】西县白马山张衡家传云衡于浕口升仙时乘白马后人遥望山上往往有白马因名【寰宇记】
金堆山 在县西七十里【县志】
汉王山 在县西百里接寜羌界【县志】
黄土岭 在县西南七十里接寜界【县志】
普明山 在县西南九十里【县册】
嶓冡山 在县西南百十里接寜羌界【县册】西县有嶓冡山【隋书地理志详见图考】
鱼山 在县南五里又县南十里有旗竿山【县志】鱼山在沔水南【府志】
卓笔山 在县南二十五里峰峦削起如笔架下有圣水亢旱不涸宋元时祷雨多应【府志】在西县南二十里泥潭谷中一峰削出有如卓笔因名【舆地纪胜】其地名龙门乡山中有泉【元一统志】
龙门山 在县南六十里石穴髙数十丈其状如门【县志】在官道傍悬壁环合上透碧虚中敞大洞下潄清泉水帘悬夏氷柱凝冬宋文潞公宋景文赵清献公王素韩綘吕况吕公弼吕大防皆有留题行三里又有后洞苏元老龙洞记自利至兴行五百里几半蜀道而岩洞之可喜莫如龙洞重檐厦屋深不可测【何景明仇池诸山记】龙门山东南去军城十里又大安军百龙尾滩由凤州入阆州之道也宋开禧中四川帅安丙杀杨巨源于此或曰即龙尾坡矣【大安军志】
天荡山 在县东六十里连接米仓山山上有淮阴侯庙又县东八十里有鸡公山【府志】
武兴山 在县东北十五里东临旧州河西接百丈坡元襃州城在此又百丈坡在县东北二十里【县志】由凤县南桑坪铺而入至百丈坡而出路长二百里为古陈仓道今荒塞【舆程记】
灌子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山有庙其下有泉可灌故名【府志】
蓬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县册】在西县东北黄沙谷口上有洞穴其相近有鹁鸠岭【舆地纪胜】
云蒙山【一名云雾山】在县东北七十里一名云雾山相传徐佐卿驾鹤飞升于此昔有飞仙阁百余间乆废其山四时云雾蒙蒙盘亘数百里中有故县故关遗址【府志按此与畧阳之飞仙岭所传颇相类疑连亘或即一山不则所传必有一误】
【附考】西县有百牢山街亭山【隋书地理志】县境有干龙洞仙人洞仙女洞【汉中府志 按山洞俱无考】
汉水 在县城南亦曰沔水自寜羌界流入又东入襃城界【县册】浮于潜逾于沔【书经禹贡】汉上曰沔【孔传】秦祠沔于汉中【汉书郊祀志】北方人谓汉水为沔水【如淳注】沔水东南流注汉曰沮口所谓沔汉者也又东迳白马戍南浕水入焉又东迳武侯垒南又东迳沔阳故城南又东迳西乐城北容裘溪注之又左得渡水口又东右合温泉又东黄沙水注之【水经注 西乐故城在县东南】西县有汉水【隋书地理志】汉水去铎水县一里【元一统志 铎水故城在县东南】明珠曲亦曰明支曲在县南即汉江洄曲处【县志 详见图考】
大安河 在县西九十里迳大安驿南流入汉【县册】在县西北源出畧阳迳火烧关南流入汉【府志】
三泉水 在县西八十里其水南流二十里入汉【县志】在三泉故县北二十里山下县以此名【寰宇记】在大安军东门外濒江石上有泉三大如车轮品列鼎峙泉流涓涓下注水旱无盈缩【舆地纪胜】
白岩河 在县西八十里西北流入于汉又有渭溪沟北流入于白岩河【府志】蓝溪沟在县西南六十里源出永兴庵山下西流入白岩河又韩溪沟在县南源出五块石岭下北流入白岩河【县册】
蔡埧河 在县西五十里南流入汉【县册】
沮水 在县西三十里源出凤县南流合于汉即沔水也【府志】汉沔防流处岸上有石铭云下至水府三十一里传为李斯刻石【述异记】沮水出县北百八十里母猪山南流迳县北又南入汉沮口一名鳬口【县志】
桑园沟水 在县西南十五里北流入汉【府志】
白马河【即浕水一名龙门沟】在城西三十步出龙门沟南流入汉【府志】浕水北发武都氏中南迳张鲁城中又南迳张鲁治东对白马城又南流入沔谓之浕口【水经注 汉沮县属武都郡即今畧阳晋永嘉后入氐】浕水源出西县北四十五里独石谷南流迳县西二百步注汉水【寰宇记】龙门沟在县西北一里即白马河也东为卧龙山西为烽燧山其中如门故名【府志】
龙王沟水【一名圣水又名清泉水】在县南二十里源出卓笔山一名清泉水【县册】即圣水也北流入汉【府志】
旧州河【即度水】在县东二十五里源出百丈坡南流入汉【府志】度水出阳平北山水有二源一曰清检一曰浊检度水又南迳阳平县故城东又南迳沔阳县故城东而南流注于汉水【水经注 阳平故县在今县东北】沔阳县有度水【巴汉志】
养家河【即容裘溪一名洛水】在县南源出巴山其水东北流入于汉【府志】西乐城在山上有谷谓之容裘谷有容裘溪俗谓之洛水水南遵巴岭山东北流又北迳西乐城东而北注于汉【水经注】西县有洛水【九域志】养家河自襃城界大铁厰来迳县之镇阜川北流至黄沙驿入于汉又黄坝河自老龙池流三十里入养家河【县册 按此与寜羌之黄坝河源流各别非一水也】
金泉水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县志】汉水又东右防温泉水口水发山北平地方数十步泉源沸涌冬夏汤汤望之白气浩然言能瘥百病浴者皆有硫黄气池水通注汉水【水经注】温泉在西县东南三十五里凤凰山南【舆地纪胜 按金泉疑即温泉】
黄沙河 在县东四十里源出云雾山南流至襃城界入汉【府志】黄沙水北出逺山山谷邃险人迹罕及谿曰五丈谿水侧有黄沙屯其水南注汉水【水经注】西县有青羊峡黄沙水所出【舆地纪胜】
雪公潭 在县东【县册】在西县东百余里山崖断絶溪水随注【舆地纪胜】
东池 在县东三十里沔水所溢相传为唐贾岛避暑之所【县志】
没底泉【没一作莫】在县东南四十里泉出不竭【县志】
畧阳县
凤凰山【一名三峯山一名巾子山】在县东一里【县志】一名三峯山首冠羣山髙耸万仞卓然壁立有杨难当祠又有对融山在凤凰山后【元一綂志】凤凰山一名巾子山势如凤翔【方舆胜览】山半有洞名朱砂洞【寰宇记】凤山传闻曽有凤集其巅又相近有狮山山形如狮子蹲踞上有庙又象山在县城北俯瞰城中明知县牛问仁创建石城于山上可以守望【府志】
龙泉山 在县北十里与凤凰山对峙【县册】
天池山 在县北四十里山巅有池方一畆水深丈许冬夏澄【府志】
八渡山 在县北七十里四靣险阻林木幽深山溪交萃路列三岐要害之区也【府志】山接徽县界为徽凤要路【县志】
玉屏山 在县北八十里与石门相对有宋欧阳詹栈道铭刻于石【府志】
青野原 在县北宋绍兴三年吴璘拒金入驻青野原即此【县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