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志 - 第 45 页/共 490 页
小沙河 在县西南二十里源出南山东北流入于汉【县册】
苎溪水 在县西北七里源出县界石子山东流入汉以溪多野苎故名【舆地纪胜】源出马垭坪经县西北东南流入汉【县册】
灙水【即洛谷水又名铁冶河】在县西一里【府志】洛谷水北出洛谷南流右则灙水注之水发西溪东南流合为一水乱流南出际灙城西南入汉水【水经注】龙亭县有灙水【魏书地形志】灙谷水一名洛谷水在兴道县北三十里南流注汉水【寰宇记】灙水出洋县北石锉山南流入汉【明一统志】铁冶河在县北百八十里下流入于灙水【县志】
天寜河 在县东五里源出黄泥坡南流入汉【县志】平溪河【一名贯溪】在县北二十里南流至平野名贯溪南流入汉【县志】
大龙溪【即龙涓水】在县东北三十里源出秦岭南流入汉【府志】龙涓水在兴道县东二十九里水出龙涓谷屈曲西南流十五里入汉江【舆地纪胜】大小龙溪在洋县石上有赤书展溪二字相传为张鲁女感孕生二龙之所【潜确书】
潜水 在县东六十里源出华阳山东南流入汉【县志按雍胜畧以此为即沱潜之潜疑误】
酉水河 在县东七十里【县志】酉水北出秦岭酉谷南歴重山与寒泉合水东出寒泉泉涌山顶望之交横似瀑布頽波激石散若雨洒势同厌源风雨之池其水西流入于酉水酉水又南注汉谓之酉口【水经注按雷次宗豫章记云厌源山西北有洪井井北五六里有风雨池山高濑激霏散逺洒若雨】寒泉在旧黄金县北八十四里【寰宇记】
大沙河 在县东南三十里源出巴山界东北流经鸡子山又东北入汉又有东峪河在县东南四十里源出南山合于大沙河入汉【县册】
金水河【即蘧蒢水一名黄金水】在县东百里源出秦岭南流至黄金峡之金潭入汉【府志】蘧蒢水北出就谷在长安西南其水南流迳巴溪戍西又南迳阳都坂东又南歴蘧蒢溪谓之蘧蒢水而南流注于汉谓之蒢口【水经注】黄金水源出县西北百畆山黄金谷南流经县西去县九里【元和志】黄金水在黄金县西十里南注汉水【寰宇记】
子午河 在县东北【县图】蒲河在县东北二百四十里源出秦岭南流防椒溪文水二河名三河口又至白沙铺名子午河南流入汉又椒溪在县东北二百里【县志】
桃溪河 在县东南六十里源出南山东南流至西乡界入汉【府志】
五龙潭 在县西一里汉水东岸【县志】
鹅公潭 在县西南十五里有石洞水入莫知所出【府志】潭在汉江南去兴道县十三里【舆地纪胜】
仙浴潭 在县东南三十里相传有仙女浴此【县志】横湖 在县治西北旧有待月台二乐榭文与可守洋故迹也【县志】在洋县旧州西【雍大记】
大唐池 在县西二十五里濶二十畆【县志】
百顷池【一名九顷池】在县西南十里一名九顷池【县志】
放生池 在县东门外又东南二里有莲花池【县志】锡杖泉 在县北念佛岩上唐僧法照以锡杖卓地泉遂涌出因名【县志】
马跑泉【一名殷家泉】在县西北十五里一名殷家泉【县志】涌泉 在县西北三十里普泽院其水喷溢清莹嵗旱祈祷则水瓶浮沉若有神凭之者【县志】
圣泉 在县西十五里病者饮之多瘳【府志】
雷破泉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泉出石上冬夏不竭【县志】醴泉 在县南十里龙翼山下醴泉院味甚甘【府志】马槛泉 在县南十五里上有龙王庙【县志】
神女泉 在县东南六十里泉穴有三旱祷多应【县志】龙泉 在县东北十五里其泉清洁冬夏不涸【府志】
西乡县
巴山【一名巴岭山一名大巴山】在县西南接四川巴州界即南郑县之大巴岭也【县册】巴岭山在旧洋源县南十里【舆地纪胜 洋源故城在县南】巴山在县西南百五十里小巴山在县西南二百五十里【府志】巴山在县西南绵亘数百里夏有积雪峰峦险峻林木蓊欝为邑之镇山【县志 按雍胜畧大巴山在西郷县西南六十里似于纪胜为合而府志所载为太逺然如县志所云则绵亘西南境者皆巴山也】
云盘山 在县北二里弥陀寺后【府志】
文昌山 在县北十五里【县志】
望江山 在县北三十里【府志】
老家山 在县西二十五里又县西四十里有风山【县志】楼山 在县西五十里山形如楼又观子山在县西六十里其上有双河观又神山在县西七十里土人筑寨于此【县志】
石人山 在县西百里上有石如人端立云表其相近有梅子垭朝阳洞【县志】
龙洞 在县西南石壁嵌空洞凢数十处投以石则风雨立至【府志】
鹰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龙溪发源于此【府志】
箭笴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又天池山在县西南六十五里【县志】
杨栁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其相近又有硃砂山上有飞泉【县志】
游仙山 在县西南二百五十里有洞如房室传有仙居于此【贾志】
建文崖【一名红崖】在县西南三百里一名红崖相传明建文帝遯迹于此【县志】
云亭山 在县南八里【县志】西乡县有云亭山【唐书地理志】图经云山连巴岭五百里崖谷险峻因山兴云其状如亭故名【舆地纪胜】
凤凰山 在县南十五里又相近有皂军山一名皁均山宋吴玠屯兵于此上有擂皷台又县南二十里有元阳洞在龙光嘴康熈间龙洞祈雨以瓶投洞中不出经年余瓶出于元阳洞中人皆异之【县志】
飞龙山 在县南五十里上有紫雾冬不积雪其相近又有马耳山又穿石崖在县南七十里絶壁千仞上有水帘宋进士雷忠避兵处【府志】削成一壁髙不可测穴容千人白云时聚时散故穴不常见也【杨尔材穿石崖诗序】
拴马岭 在县南百里相传为张飞入蜀拴马处【县志】蓆防山 在县南平乡口【府志】在县之平定乡去县一百五十里有石龙洞五百余丈【舆地纪胜】
杨家山 在县南二百里又八海坪在县南二百三十里又父子山在县南二百五十里古木参天苍藤匝地山径迂廻十余里上有龙洞【县志】
星子山 在县南三百里洋水源出于此又金竹山在县南三百五十里【县志】
白庙山 在县南四百里【县图】西乡县有白庙山山有老子庙【寰宇记】
午子山【一名母子山】在县东南二十里三峯削立二水环流一名母子山山巅有洞四五深不可测风出入有声冬则吐气滃滃然以木叶投之则飞起谓之风洞亦谓之午子洞又圣水峡在山之东有龙泉水出焉遇卯午酉时水潮三五尺潮至则浑潮退则清又有鱼洞在山左河中河水清则洞水浊河水浊则洞水清又飞凤山在午子山左石壁上耸有如凤举镌有飞凤山三字其侧镌虎头崖三字甚遒劲其左有雨穴云起如车葢即雨相传中有千嵗蟾蜍人或见之又冠珠山在午子山右一名华表山峯峦峻峭为邑之文峯又金鸡岭亦在午子山右其上有石狗【县志】
天仙山 在县东南六十里有紫衣真人故址【府志】鹰嘴山 在县东南八十里又盐水山在县东南百五十里【县志】
归仁山 在县东南四百里【县志】
红崖洞 在县东十里茂林修竹高阁临流为邑之胜又堠子岭在县东二十里【县志】
铁城山【一名铁绳山】在县东三十里一名铁绳山其相近有金牛山一名牛岭山【县志】
三郎铺山 在县东三十里【县册】秦王洞在县东四十里地名秦里岩洞后多产牡丹【舆地纪胜】
白沔峡【沔一作靣】在县东七十里一名白靣峡【县志】
太白洞 在县东八十里洞口有石人相传为巫化祷雨辄应【府志】
蒿坪山 在县东北三里【县志】
被紫山 在县东北六十里【县志】
香积山 在县东北饶风关南又饶风岭在县东北百八十里今名十二先锋岭山路﨑岖险于栈道接石泉界【县志】岭在汉江北岸设有关【县册 又见石泉县】
汉水 在县东北百二十里自洋县流入又东南流入石泉界【县图】汉水自合蘧蒢水又东右防洋水川流漫濶广几里许又东歴敖头【水经注详见图考】
桑园河【一名东峪河】在县西北三十里一名东峪河【县志】其水接洋县界东北流入沙河入汉【县册】
子午河 在县东北百五十里源出子午谷西南流入于汉【贾志 详见洋县】
洋水 在县东二十里【明一綂志】洋水导源巴山东北流迳平阳城又东北流入汉谓之城阳水口洋川者汉戚夫人所生处也【水经注 平阳城即西乡旧县在今县南】西乡县有洋水【隋书地理志】洋水在洋源县南三百步又迳西乡县东八里【元和志】洋水出废洋川县东巴岭北流入黄金县界【寰宇记 洋川故城在县南黄金县今属洋县界】洋河在县西南三百里源出星子山流迳县东合于木马河【县志】
七十二渡河 在县东南三百五十里【县志】源出金竹山其水潆廻凡七十二渡北流入洋河【雍胜畧】
捞旗河 在县南二百十五里俗传唐明皇幸蜀军士失旗于河因名【府志】
大竹河 在县南百里【县志】源自龙泉东流入洋水【县册】杨家河 在县南八十里【县志】其水东流入洋水【县册】白铁河 在县南六十里【县志】
饮马河【一名饮马池】在县东南二十五里一名饮马池【县志】东龙溪 在县南二十里其水入洋河【县册】
木马河【一名马源水】在县南百步东北流合洋水入汉【县册】马源水在西乡县源出巴山图经云元名木马水天寳间改名【舆地纪胜】木马河源出大巴山在县南二百八十里县西南之左西峡空渠水及县北之清凉川县南之金竹水皆注焉又东北入于汉【县志】
私陀河 在县西南七十里【县志】源自城固县山河流来入木马河【县册】
天子溪 在县西南七十里明建文帝憩息于此故名【县志】今无水【县册】
左西河 在县西南六十里源出巴山西北流入木马河【县册】平地河 在县西南六十里东流入于木马河【县册】西龙溪 在县南六十里【县志】
□莒河【一名空渠水】在县西南四十里【县志】一名空渠水亦出巴山北流注木马河【县册】
三里河【里一作皇】在县西三里【府志】
寺溪河 在县东北五里绕城流入木马河【县册】
清凉川【一名青源川】在县北五里蒿坪山下自洋县流来入洋河【县册】唐徳宗幸梁洋山南节度使严震具军容迎谒于清凉川即此【寰宇记】县北十里有清凉山洋水经其下谓之清凉川【县志】
神溪河 在县东北四十里相传昔有仙人过此驴迹尚存【府志】桃溪河在县北四十里自洋县流来入于神溪河又东入于洋河【县册】
洋溪河 在县东南百五十里崖上有石形如双羊因名【府志】髙川水在县东南百五十里【县志】
楮河 在县东南二百里流入紫阳县界【县册】
大石川 在县东南二百里【府志】流入紫阳界合于楮河【县册 按此即紫阳之小石河也】
菩提河 在县南二百五十里流入四川通江界【县册】九龙池 在县西南左西峡【县志】
天池 在县西南百里【县志】
鸳鸯池 在县南大巴山西夏不解氷【县志】
温泉 在县西南六十里夏冷冬温【县志】
凤县
豆积山【一名龙脑山龙一作虎一名遯迹山】在县北一里一名龙脑山【雍胜畧】在梁泉县北一里为唐冲妙先生张果之别隐淳熙中宪使李大正大书遯迹山三字镌于石麓【方舆胜览梁泉故城即今治】一名虎脑山【雍大记】山有消灾岩其上有阁
临大散江相传张果为梁泉里人冬居鸑鷟夏居豆积即遯迹之譌也【府志】
父子谷 在县北二里唐僖宗幸蜀至白石镇有村叟进醴上问其居曰父子谷因赐金帛问其姓名不答【潜确书】父子崖在梁泉县东北二十里有大小石若相懐抱因名【寰宇记 按此所记道里颇不同】
贾家寨山 在县北七十里山极险峻上多石灶昔人于此避兵【府志】板闸谷在县北百里【县册】
红崖山【即燋崖山】在县西北接两当界其下为红崖河【县册】燋崖山在黄花故县西北四十五里【寰宇记 黄花故城在县北】
马岭山 在县西四十五里有关【县册】
君子山【一名欣云山一名苍坪】在县西南十五里今名苍坪【府谷】又名欣云山山半有灵恵洞【县册】
酒奠凹 在县西南四十里相传汉髙祖曾经此【府志】东西堡子山 在县南三里【县册】旧有堡传为吴曦屯兵处【府志】
南岐山 在县南十里上有竹云洞内有湫池旱祷多应【雍胜畧】南岐志云凤之名州其疆理与凤翔府相隣周兴鸑鷟尝鸣于岐翺翔至于南而集焉是以西岐曰凤翔府南岐曰凤州【方舆胜览】凤岭在县南二十五里昔凤曾集此故名【府志】
武都山 在县南六十里山有谷【雍胜畧】
新开岭 在县南九十里【县册】
麻峪山 在县南百里山形峻险多为盗薮【府志】
柴关岭 在县南百三十里【县册】形势险峻为虎狼薮设有关【府志】
柴柏山【一名紫柏坂一名龙如山】在县南百三十里有洞在山巅石壁峻险人不可到【府志】紫柏坂在梁泉县东周地图记云其山两头髙状如龙形一名龙如山山多紫柏【寰宇记】山中有七十二洞仙人多隐于此【方舆胜览】紫柏山在柴关岭南相传留侯辟谷于此下有留侯祠【陇蜀余闻】
马鞍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安河水出此【县册】马鞍山水东出马鞍山【水经注】
太白山 在县东南百八十里上有灵湫祈雨辄应【县图】凤凰山 在县东三里世传凤凰尝集于此又九房崖在县东四十里【雍胜畧】
玉泉山 在县东八十里山极髙寒无禽鸟絶顶有大石覆如殿宇中有玉皇古像又前有天然石盆旱祷即雨【府志】
牛蹄岭 在县东百里石上有牛蹄迹故名【府志】
九峯山 在县东北五里其峯有九【雍胜畧】
御爱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府志】僖宗巡幸歴山下爱玩不能去【唐荘入蜀记】在县松林堡侧【方舆胜览】在旧梁泉东北五十里【雍大记】
兴赵原 在县东北【县图】绍兴十二年弃和尚原方山原于金以大散关为界于关内则兴赵原为控扼之所【方舆胜览】
长松山【即三松山】在县东北百里【府志】三松山一名长松山山有三峯并有长松因名【寰宇记】梁泉县有三松山【九域志】
黄牛寨山 在县东北百十里宋吴玠将杨从义与金萨里罕大战于此【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