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 第 257 页/共 479 页

赤亭在卫西北。唐开元八年,突厥将暾欲破拔悉密于北庭,还出赤亭,掠凉州羊马。唐兵邀之于删丹,为所败。《唐志》:删丹县有赤亭。   永昌卫在镇东南三百十里。东至凉州卫百五十里,西至山丹卫一百九十里。   汉张掖、武威二郡地。后汉及魏晋因之。后魏置番和郡。后周改置番和镇。隋属凉州。大业中,属张掖郡。唐仍属凉州。宋初,为西凉府地时为西番所据,羁属于宋。景德中,没于西夏。元初,仍属西凉府。至元十五年,置永昌路以永昌王宫殿所在而名。明初,改置永昌卫卫城周七里有奇,门四。今因之。   卫唇齿姑臧,形援张掖,襟山带水,战守有资,河西一线,卫其东西孔道也。   ○番禾城在卫西。汉置番禾县,属张掖郡,农都尉治此。番,读曰盘。后汉曰番和县。晋仍曰番和,改属武威郡。后凉吕光置番禾郡。后魏因之,亦曰番和郡。西魏末,突厥假道番和袭吐谷浑。隋曰番和县,属凉州。唐复曰番禾,仍属凉州。天宝三载,以山出醴泉,改为天宝县。后废于吐蕃。○彰县城,亦在卫西。魏收《志》:番和郡,领彰县及焉支县。《隋志》:开皇中,并力乾、安宁、广城、彰、焉支五县入番和县。   鸾鸟城在卫西南。汉置鸾鸟县,属武威郡。后汉因之。建光初,护羌校尉马贤,自金城、令居追叛羌于鸾鸟。又永康初,段击破西羌于鸾鸟,是也。晋县废。唐以其地置神鸟、嘉麟二县,属凉州。后没于吐番,县废。刘句曰:鸾鸟,读曰鹳雀。唐置嘉麟县。此鸾鸟故城。其神鸟县,则鸾鸟县地也。   ○金山在卫北二里。晋隆安初,沮渠蒙逊攻后凉临松郡,拔之,屯据金山。又义熙十三年,沮渠蒙逊遣其将袭乌啼部,大破之。乌啼,盖在金山之西。旧《志》:山本属山丹。《魏氏春秋》云:删丹县金山玄川溢。《五代志》张掖郡删丹县有金山。山盖亘于番和、山丹两县间也。   青松山卫南八十里。一名大黄山,一名瑞兽山。一山而连跨数处。又鸾鸟山,在卫西南。汉县以此名。群山连亘,与青松、白岭诸山皆相接。○白岭山,在卫西南。山顶冬夏积雪,望之皓然,寒气异于他处,鸟飞不下。其东与凉州南山相连,亦名雪山。   ○水磨川卫西南二十里。一名云川。源出鸾鸟山之平羌脑儿都山口。水势汹激,能转水磨,因名。今城东有三岔河流合焉。又考水河,在卫西南六十里。东北流,入于水磨川。○蹇上口渠,在卫东二十里。源出雪山,经蹇占山口,下流合水磨川,分为九渠。卫境之田藉以灌溉。   恩宿川在卫西。晋太元初,苻秦将苟苌等伐凉,至河西。遣别将马晖等西出恩宿,邀张天锡走路,期会姑臧。晖等行泽中,值水失期处也。○暖泉,在卫西南三十五里。二穴涌出,四时尝温,东北流入水磨川。《通志》卫东北有白盐池、青盐池。   ○水磨川关在卫西二十里。又卫西有白石崖山。卫西南有平羌山、脑儿都山、鸾鸟山。卫南有一颗树山。卫东南有土鲁干山、长城山,凡七口。向俱设卫卒戍守。   乐善堡在卫东。又真宁堡,在卫东二十里。真宁驿亦置于此。又东二十里,即凉州卫之沙河堡。○水磨川堡,在卫西四十里。又西五十里为水泉儿堡,有水泉儿驿,接山丹卫界。又高古堡,在卫西八十里。天启中,设守备驻守于此。又有永宁堡,在卫西北六十里。其相近又有官家堡、卫境口堡,俱官军戍守处。   苕ワ戍在卫西。旧《志》云:在汉张掖郡番禾县界。晋隆安初,后凉三河大守沮渠麴粥以吕光猜忌,谓其兄罗仇曰:若勒兵向西平,出苕ワ,奋臂一呼,凉州不足定也。义熙七年,南凉秃发亻辱檀自乐都伐北凉,五道俱进,至番和、苕ワ,掠五千余户而还。九年,沮渠蒙逊自姑臧西如苕ワ,遣兵袭卑和等部,是也。   凉州卫在镇东南五百里。东至靖远卫六百里,东南至临洮府兰州六百三十里,南至西宁镇三百六十里,北至镇番卫百九十里。   周时为狄地。汉初,为匈奴休屠王地《通典》:秦兴匈奴既失甘泉,使休屠浑邪王居此。刘句曰:秦时月支戎所据也。甘泉,见西安府泾阳县。武帝太初四年,匈奴休屠王降,置武威郡。后汉因之。魏晋时,凉州并理于此。前凉张轨、后凉吕光,皆据其地吕光改武威太守为凉都尹。北凉沮渠蒙逊亦尝迁都于此。后魏亦曰武威郡,兼置凉州。隋初,郡废,州存。炀帝初,复改州为郡。唐初,为李轨所据。武德二年,复置凉州景云初,置河西节度治于此。开元中,又置赤水军于城内。天宝初,曰武威郡。广德初,没于吐蕃。咸通四年,收复。旋又荒弃。后唐长兴四年,复来属,置归义军于此。周显德中,凉州复绝于中国。宋初,为西凉府西番所据也。寻没于西夏。元初,仍曰西凉府,寻改西凉州,属永昌路。明初,改置凉州卫,今因之。   卫山川险厄,土田沃饶。自汉开河西,姑臧常为都会。魏晋建置州镇。张轨以后,恒以一隅之地,争逐于群雄间。魏太武焘灭北凉,敕太子晃曰:姑臧城东西二门外,涌泉合于城北。其大如河,自余沟渠流入漠中,其间乃无燥地。《五代史》: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乐。其地宜马。唐置八监,牧马三十万匹。汉班固所称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是也。西夏得凉州,故能以其物力侵扰关中,大为宋患。然则凉州不特河西之根本,实秦陇之襟要矣。   ○姑臧废县今卫治。汉置县,为武威郡治。晋因之,又为凉州治。张轨、吕光并都于此。后魏武威郡治林中县。或曰即故姑臧也。西魏仍曰姑臧。隋、唐皆因之。宋没于西夏。元废。《西河旧事》:姑臧城,秦月氏戎所据。匈奴谓之盖臧城,语讹为姑臧也。王隐《晋书》:凉州城有龙形,一名卧龙城,南北七里,东西二里,本匈奴所筑。张氏居之,又增筑四城箱,各千步,并旧城为五。《张骏传》:骏于姑臧城南筑五殿。四面各依方色,四时递居之。其中又起谦光殿。宫门南曰端门,东曰青角门,中城之门曰广夏门,北曰洪范门,南曰凉风门,东曰青阳门。又东城亦曰讲武城,北城亦曰玄武圃。太元初,苻秦灭凉,改谦光堂曰宣德。十年,吕光据有姑臧,复曰谦光。隆安初,郭作乱,以二苑之众,烧洪范门,不克,据东苑以叛。三年,吕纂作乱,帅壮士逾北城,攻广夏门。其弟弘率东苑之众,斧洪范门。吕绍将齐从守融明观拒之,不克。纂入自青角门,升谦光殿。绍登紫阁自杀。四年,弘复以东苑之兵作乱,败死。又是年,纂袭北凉,围张掖。南凉秃发亻辱檀闻之,乘虚袭姑臧。纂弟伟凭北城自固。亻辱檀置酒朱明门,大飨将士,耀兵青阳门,掠八千余户而去。五年,后秦将姚硕德伐凉,取姑臧。义熙二年,后秦主兴以姑臧授秃发亻辱檀。征凉州刺史王尚还长安。亻辱檀逼遣尚。尚出自青阳门。亻辱檀入自凉风门,大燕群臣于宣德堂。盖姚秦复改谦光曰宣德也。四年,姚兴遣子弼等袭姑臧,不克。弼退据西苑。兴复遣姚显等继进。显至,遣善射者孟钦等挑战于凉风门。亻辱檀遣将斩之,乃还。六年,姑臧入于沮渠蒙逊。八年,蒙逊自张掖徙姑臧。宋元嘉十六年,北凉为后魏所灭。《敦煌杂录》:姑臧城内有沮渠蒙逊所造七级木浮图,因名七级城。又檀道鸾筑土为城,若盘龙状,四隅有头尾两翅,一名鸟城也。《新唐书》:武威大城之中,小城有七。旧城匈奴所筑。张氏增筑四城。余二城,又后人所筑也。其东西箱城,亦曰东西苑城。至德二载,河西兵马使盖庭伦与武威九姓商胡安门物等作乱,杀节度使周泌。武威七城,胡据其五。度支判官崔称等以二城坚守,讨平之。广德初,为吐蕃所陷。咸通四年,沙州防御使张义潮收复凉州。寻为西番所据。后唐长兴四年,凉州内附。周显德二年,复没于西番。宋初,亦为羁属地。至道二年,丁惟清知西凉府,言凉州周回二千里,东界原州,南界雪山、吐谷浑、兰州,西界甘州,北界吐蕃,州城周四十五里。又有融明观,亦前凉所建,在广夏门内,是也。夏人仍为西凉府治。元为西凉州治。《志》云:今卫城周十一里有奇,门四。东北二里,又有姑臧旧城遗址。   武威城在卫西北。汉县,属武威郡。后汉因之。晋省入姑臧。《续汉志》注:姑臧东南有汉阴县故城。今见靖远卫。   休屠城在卫东北。汉县,属武威郡。因故休屠王城以名。《汉志》注:县有熊水障,武威都尉治。又北部都尉治休屠城。太初三年,伐大宛,置居延、休屠,屯兵以卫酒泉,是也。后汉仍属武威郡。晋县废。隆安初,后凉张捷等招集戎夏三千人,反于休屠,以应郭,即此。《水经注》:姑臧城西有马城。东城,即汉休屠故县。   显美城在卫西北。汉县,属张掖郡。后汉改属武威。三国魏黄初二年,凉州刺史张既击卢水叛胡于显美,破平之。晋仍属武威郡。隆安五年,南凉秃发亻辱檀攻后凉昌松太守孟于显美,即此。后周废入姑臧县。○宜盛城,在卫西。魏收《志》:凉州武安郡领宜盛一县。《隋志》注:后魏置武安郡,治襄武县。并西魏废。   武兴城在卫西北。晋永宁中,张轨以秦、雍移人置武兴郡。魏收《志》:武兴郡领晏然、马城、休屠三县。王莽时,改休屠为晏然。张轨盖析休屠置晏然、马城二县也。晋隆安三年,后秦姚硕德攻后凉吕隆于姑臧,以降将姜纪为武威太守,屯据晏然,即武兴矣。西魏时,郡县俱废。唐武德八年,凉州叛寇睦伽伦寇武兴,即故城也。   石头城在卫东。晋大宁初,刘曜军河上,声言攻凉州。张茂屯石头以拒之。胡氏曰:石头在姑臧城东。《志》云:卫西南八十五里有石头山。○清塞城,在卫东南。晋太元初,苻秦将梁熙、苟苌等伐凉。凉将马建退屯清塞。既而苌等败凉,常据兵于洪池,遂入清塞。清塞,盖与洪池岭相近。又金昌城,在卫南。晋太元初,秦将苟苌等入清塞,败凉兵于赤岸。张天锡自金昌城出战,败还姑臧。胡氏曰:金昌城,在赤岸西北。   白亭城在卫西北五百里。唐白亭军也。武后长安初,以郭元振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先是,州境广轮不过四百余里。突厥、吐蕃频岁奄至城下。元振始于南境硖口置和戎城,北境碛中置白亭军,控其冲要,拓境千五百里。自是,寇不复至城下。开元中,亦曰白亭守捉城。和戎城,今甘州东南古浪所也。   大斗城在卫西二百里。《新唐书》:本赤水守捉城也。亦曰赤水军,本名赤乌镇,有赤乌泉。西魏时,置戍于此。废帝钦二年,吐谷浑叛。魏通使于齐。凉州刺史史宁觇知其还,袭执其使者于赤泉。唐因置赤水军,幅员五千一百八十里,军之最大者。开元十六年,改为大斗军。因大斗拔谷为名,属河西节度使。天宝六载,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以部将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是也。《通典》:赤水军,在凉州城内。盖改赤水为大斗,因移军于城内,仍存旧名也。   交城在卫西二百里。亦曰交城守捉。又卫南二百里有乌城守捉。俱唐开元中置,属河西节度使。或谓之张掖守捉城。《一统志》:卫东北三十里有永昌城,元永昌路本治于此。   ○天梯山卫南八十里。山路崎岖,层折而上,因名。晋大兴二年,京兆人刘弘客居凉州天梯山,以妖术惑众处也。宋元嘉十六年,魏主焘议伐凉州。李顺等言:姑臧城南天梯山上,冬有积雪,深至丈余。春夏消释,下流成川。居民引以灌溉。后以虚妄获罪,是也。○臧南山,在卫西南百二十里。上多积雪,亦名雪山。《一统志》:姑臧界有第五山,清泉茂林,悬崖石室,自昔为隐士所居。又西山,在卫西二十里。中有莲花峰,甚高耸。   大斗拔谷山卫西二百里,山甚高。隋大业五年,伐吐谷浑,自张掖东还。经大斗拔谷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雪晦冥,士多冻馁死者。唐武德初,西突厥阙度设为李轨所败,窜于达斗拔谷,寻为轨所灭。贞观八年,李靖讨吐谷浑还,上遣使劳军于大斗拔谷。又开元十四年,吐蕃自大斗谷攻甘州,焚掠而去,是也。亦作达斗拔谷云。   石驴山在卫西南。《志》云:在姑臧西南长宁川之西北。张讨曹祛于晋昌,自姑臧西逾石驴。又秃发亻辱檀为沮渠蒙逊所败,其将折掘奇镇据石驴以叛,是也。长宁川,见西宁镇长宁谷。   洪池岭在卫东南,凉州之大山也。晋太元初,苻秦梁熙等伐凉。张天锡遣将常据军于洪池,为秦所败。隆安二年,羌酋梁饥攻后凉西平。秃发乌孤欲救之。左司马赵振曰:吕氏尚强,洪池以北,未可冀也。岭南五郡,庶几可取。乌孤击饥,大破之,遂取岭南五郡。岭,即洪池岭。五郡:广武、西平、乐都、湟河、浇河,皆在洪池岭南也。《唐志》:凉州有洪池府。又姑臧有二岭:南曰洪池岭,西曰删丹岭。后凉杨颖谏吕纂曰:今疆宇日蹙,崎岖二岭之间。是也。自删丹岭以西,谓之岭西。张氏以后,西郡、张掖、酒泉、建康、晋昌,皆谓之岭西地云。   可落亥在卫东南。隋开皇二年,突厥寇兰州。凉州总管贺娄子败之于可落亥。《志》云:山无草木,曰亥。○高越原,在卫西北塞外。隋开皇三年,秦州总管窦荣定等出凉州,与突厥相拒于高越原,却之。   ○白亭海在卫东北。卫西南有五涧谷水流入。以水色洁白,故名。一名小阔端海子。《高居诲使于阗记》:自灵州过黄河三十里,始涉沙入党项界,曰细腰沙。神树沙至三公沙,宿月支都督牙帐。自此沙行四百余里,至黑堡沙,沙尤广,遂登沙岭。沙岭,党项牙也。渡白亭海,乃至凉州。盖自灵州西,出凉州,白亭海为必经之道。   潴野泽在卫东北三百里。一名都野泽,亦曰休屠泽,又名凉泽。《禹贡》:原隰底绩,至于猪野。是也。《汉志》注:休屠泽,在武威县东北。古文以为猪野。其上承武始泽。晋元兴初,秃发亻辱檀攻后凉,至昌松,徙凉泽段冢民五百余户而还。段冢,其地与凉泽盖相近。○武始泽,在卫西。亦曰武始大泽。晋永和十一年,凉张祚之乱,宋琨起兵武始大泽以攻姑臧,是也。   五涧在卫东。《水经注》:五涧水,出姑臧城东,西北流,注于马城河。晋义熙二年,姚兴以姑臧授秃发亻辱檀。亻辱檀军于五涧,遂入姑臧,是也。又有五涧,在洪池岭南。宋永初二年,沮渠蒙逊遣沮渠鄯善伐西秦,败于五涧。既又遣沮渠成都耀兵岭南,遂屯五涧,为西秦将出连虔所败。○赤弥干川,在卫西五十里,与卫东南百五十里之黄羊川,俱分流灌田,民资其利。   三岔沟在卫东南。成化中,土达满四作乱。四,本名俊。明初,徙降部于边地。俊居凉州三岔沟,谓之满家营。至是据石城作乱,官军讨平之。石城,见固原州。○灵泉池,在卫治南。后凉吕光尝晏群臣于此。又有红泉,《一统志》:在卫东五十里,水色微红。   ○甘泉关在卫西。《唐志》:凉州有甘泉关。杂木口关,在卫东三十里。又卫西南有俺公山,卫南有倘哥儿山、东山、乾沟山,卫东南有黄羊川、下古城等口。向俱设卫卒戍守。○白雅孤口,在卫北。明朝正统中,王骥讨叛寇,使赵安繇凉州逾白雅孤口,北抵赤林、铁门诸关为犄角。盖其地皆近塞外。   赤岸戍在卫南。晋太元初,秦苟苌等败凉兵于洪池,入清塞。张天锡使其将赵充哲拒战于赤岸,败死。天锡出金昌城自战。城内又叛,天锡奔还姑臧。胡氏曰:赤岸在χ罕。按:自清塞至姑臧,皆在百里内外,χ罕去姑臧远矣。○胡亢戍,在卫西。晋隆安五年,秃发亻辱檀攻后凉,耀兵姑臧,壁于胡亢,即此。义熙六年,沮渠蒙逊围姑臧。亻辱檀遣司隶校尉敬归及子佗为质于蒙逊以请和,归至胡亢,逃还。   姚家寨在卫东北。正德中,边将苏泰等败寇于此。又暖泉寨,在卫东。卫东北又有红水寨。○扒里寨,在卫东北。与卫东之暖泉寨及庄浪卫之扒沙城,俱为甘肃寇门。又有苦水墩,在卫西。嘉靖初,官军大破西海寇于此。   怀安堡在卫西五十里,有怀安驿。又西四十里有纋远堡,有柔远驿,皆戍守要地也。又武威堡,亦在卫西。卫西四十里又有怀远堡。又西五十里为沙河堡,接永昌卫界。   大河堡在卫东三十里。正德中,边将苏泰等败寇于大河滩,即此堡也。今大河驿置于此。又静边堡,在卫东八十里,有静边驿。又东三十里为双塔儿堡。又东三十里即古浪千户所也。《志》云:卫东有杂木口堡,卫北又有永昌旧堡,俱官军戍守处。   杨坞在卫西五十余里。晋太元十一年,前凉张大豫攻吕光,进逼姑臧,保据杨坞,是也。○刘林台,在卫治西北五里。相传汉窦融所筑,本名窦融台。明初,百户刘林与寇战,死其下,因易今名。又有灵钧台,在卫治北,晋明帝太宁初,张茂所筑,遗址尚存。   镇番卫在镇东五百五十里。南至凉州卫一百九十里,东南至庄浪卫四百二十里。   汉武威郡地。后汉因之。晋仍属武威郡。隋唐时,为凉州地。宋没于西夏。元置小河滩城。明初,改置镇番卫卫城周六里有奇,东西南三门。今亦设镇番卫。   卫南蔽姑臧,西援张掖,翼带河陇,控临绝塞,地形陡绝,戎马之场也。   ○来伏山卫西北八十里。其山脊高首俯,如拜伏然,因名。又苏武山,在卫东南三十里。俗传苏武尝牧羝于此。盖传讹也。   ○小河卫南十五里,自凉州五涧谷来。又有黑河在卫西四里。《志》云:即张掖河也。自甘州卫东北流经卫境云。   新中沙白盐池在卫东五十里。《志》云:卫东四十里有小池,卫南三十里有三坝白盐池,卫西二百二十里有鸳鸯白盐池。又有小盐池,俱产盐。。   ○黑山关卫西南六十里。黑山驿置于此。《志》云:黑山关西南十里有红崖子,土色皆赤,亦戍守处也。重兴铺关,卫西南九十里。沙嘴儿〔关〕,卫北九十里。屯于卫境芦沟、鞍子山、鱼海迤北诸处,皆北寇必由之道。   蔡旗堡卫东六十里。又南六十里为三坌堡。有三坌驿,南达凉州之道也。《舆程记》:凉州卫西北四十里,即三坌堡。○东安堡,在卫东。又卫东南有土门堡。万历中,设守备驻于此。   西乐堡在卫西。又有护卫堡二,俱在卫城西南,旧属甘州中护卫。又永宁堡,亦在卫西南。万历中,设守备驻守于此。   庄浪卫镇东南九百四十里。东南至临洮府兰州二百七十里,西至凉州卫三百七十里,西南至西宁镇四百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