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台湾县志 - 第 30 页/共 77 页
李士敏,诏安训导。
郭青云,五十六年由凤山学贡。署兴化训导。
游化,五十八年。军功,加六品衔。
张方高,浦城训导,升永福教谕。
卢芳型、陈君锡、章振香。
陈鸣佩,历任建宁、福州、连江、龙溪训导。
吴世同,署闽清教谕。
杨有仪,署福宁训导。
郭邦献,署清流训导。
韩高瑞,候选训导。
林瀛,候选部司务。
陈观国,候选教谕(以上俱由廪生)。
曾绍基,增生。
林长盛、黄师韩、陈国栋、郑勋业、林怀西、李廷撰、丁宸、李国桢、郭邦英、施士安、刘荣遴。
王凤来,官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有传)。
傅汝梅。
王纯,上杭训导,升庐州同知,累升户部四川司郎中(有传)。
李雰、王应选。
吴振经,训导升开封府同知,署开封府知府,行取刑部员外郎(有传)。
陈焜、李明廷、林日升、郑应捷、王朝鉁、陈应光、王良佐、郑天枢。
陈奇典,山西汾州府同知。
陈方升、江日照、黄振昌、石国珠、吴振纶。
陈奇烈,中书科中书。
张大方、翁昌龄、苏廷扬、詹学魁、侯锡麟,郑光永、陈文炳、陈兆升。
陈青江,军功,八品衔。
林廷珍、程德庄(以上俱由附生)。
黄国英(有传)、施士晟、陈应魁、黄长育(旧志同「府志」作长青)、王克褒、陈国瑶、吴振统、董廷英、翁维蕃、张绵美。
吴浚之,候选通判。
李朝玺,候选州同。
游伯龙、翁锡福、李俊臣、方德良、李朝桂、蒋士贤、吴庄敬、徐仰高(由附生)陈廷藩、陈毓秀、杨志申(祀孝悌祠有传)、刘国伦。
林宗宪(候选州同)。
蔡国定。
郑其嘏(加捐奉直大夫)。
韩长文,候选州同。
韩日文,候选都察院都事。
韩熙文,候选布政司理问。
萧继起、黄珪璋、张文辉。
韩高泽,候选布政司经历。
韩高扬,刑部广西司主事,捐升员外郎。
吴志拔、沈清泽、林开飞(以上俱由俊秀)。
武选举
自车战废,而文武分。士之精力日偷以惫,岂知七十子之徒,莫非武士哉?夫道德立而后筋力固,涵养充而后艺事精。故古者以五射为宾兴贤能之具,而战阵无勇以为非孝。谓之武者,文之至也。自西汉有武举,以勇猛知兵、明晓战阵、可任将帅者为制科。而唐设武进士,亦与文者比埒!宋以后,屡废而复举。国朝因明制,设乡科、甲科,皆与文者一例。而初试武童入学者,必自通四子书始;岂非以德行为勇力之本哉?乃应是科者,或犹以武人自弃;而读书学文者,亦从而轻之:斯亦不求其本者矣。夫文者亡其本,则不可以为文;犹武者亡其本,则不可以为武也。得其本则皆孔门之士,其致一也,又何分焉?台之有武进士,自邑阮洪义始;其乡科则康熙二十九年始也。而其盛也,或分闽榜四分之一,岂不伟哉。要其本修身以立名,必其所自致;录其科目焉。
武进士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阮洪义。
四十五年丙戌:叶宏桢。
四十八年己丑:柯参天。
五十一年壬辰:林大瑜(授卫守备)。
五十七年戊戌:范学海(任山东兖州寿张营中军守备,署本营游击。请假归养)。
乾隆四年己未:蔡庄鹰(殿试二甲。御前正黄旗蓝翎侍卫)。
武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