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府志乾隆本 - 第 369 页/共 388 页
陈香官,李锦忠妻。夫卒,志决必殉,翁姑泣劝不从,竟遂其志。
张雅宋,适陈我都。夫卒,营窀穸毕,自经而逝。
陈静宋,薛绳肇妻。年二十五,夫卒,氏欲殉,姑止之以有遗腹,冀延一线。及生男,氏抚孤备历艰辛,迨男婚娶后,告其妯娌曰:“吾事已毕,可以报亡夫于地下矣。”越三日,经于夫柩之侧。
林如官,何朝显妻。朝显遘疾,氏吁天代。及夫卒,未殡,氏择嗣毕,即日殉焉。事闻,旌,祀节孝祠。
莫招宋,年十九许字林载彤。将行而载彤凶问至,女潜备死具,往奔丧,家人密为防。越三日,求立嗣毕,投缳以死。
余翼官,许字陈广业。广业卒,诣陈氏,入室自尽。祀节孝祠。
吴谧官,幼许字张士植。士植死,父母秘之,女询知夫死,即于次日素服奔丧,自经。祀节孝祠。
蔡酉宋,许字郑孔泾。孔泾没,女诣其家,投缳以殉。祀节孝祠。
王招弟,许字郑方懋。夫没,至其家,自经以殉。祀节孝祠。
杨水娘,莆田人,父自莆移居福清,许配营卒刘沭。沭从征台湾,病死。凶问至,女赴夫家,择夫侄为嗣,即自经。祀节孝祠。
林寀宋,幼字李有纯。病没,女闻讣,日仅饭数匕,夫丧小祥,闭户自经。父兄知不可回,听归李氏。拜翁姑,径入内室,投缳死。祀节孝祠。
王氏兴宋,许字周君明。年十九,君明没,父母老矣。女闻讣,遂赴周门守贞,孝翁姑,择嗣男抚养成立。事闻,旌奖。
张月宋,许字翁绣侯。绣侯暴卒,女闻讣奔丧,自经死。
林酉官,许字陈昌允。将婚,昌允病剧,女请往奉汤药,父母难之。既,昌允没,女以死誓,遂至夫家,入室投缳而绝。
王富使,许字许开先。开先卒,女奔丧,自经于柩侧。
高齐宋,许字何若夫。将婚而若夫卒,女欲殉死,父母不许。后闻有议婚者,即投缳死。何氏迎其柩归,与若夫合葬。
林朱宋,许字陈朝鸿。闻朝鸿没,誓以死从,家人防之严,乘间投缳以逝。
吴宝宋,许字林绍祖。夫凶问至,奔丧,自经死,年十九。
徐淑徽,许字薛沂衍。沂衍溺水死,淑徽闻之,欲奔丧,父母不许,遂投井死,时年十九,归薛葬焉。
陈椒宋,许字陈华。华捕鱼溺水死,女闻即自缢以殉。
薛茂宋,许字林华哲。夫卒,奔丧自经死。
陈慧宋,吴昌坤妻。生子未周,夫殁,未几,孤又殇,氏抚膺恸哭,投缳死。
何焕宋,归林圣朝。夫没,自缢以殉。
郑福宋,陈周辉妻。奉姑至孝,夫病,刲股和药以进。夫亡,营葬毕,投缳死。
林氏静宋,许字郑孔木。孔木卒,闻讣,在家贞守数年,念寡姑年老,遂归郑供妇职,家贫,无生计,氏勤女红以资养,历三十余年。
陈全宋,适林志寿,生一男。夫暴病,氏刲股以疗,不效。夫卒,孤又殇,氏绝粒三日不死,卒投缳以殉。
李招宋,薛卿隆妻。夫卒,矢志同死,私自理衾具,越三日自经死。
张容官,适林则声。则声卒,氏即殉之,时乾隆戊午。
郑满官,江大奋妻。夫疾革,刲股以进,尝语夫曰:“倘不讳,愿共死。”夫卒,即于是夜投缳死,时年二十有九。
林勉宋,适薛彝腾。彝腾早世,氏潜备死具,与母诀,为夫立嗣,嘱与合葬,遂投缳死之。祀节孝祠。
郑瑞官,适严伯怀。伯怀殁,氏殉死。
梁诗官,余敬源妻。敬源客死浦城,讣至,欲殉,氏祖母知其志,至其家防之益密。氏乘间登楼自尽,年二十有八。
解虔治,莆田人,适邑人黄初书。夫卒,自经于尸侧,同日以殡。
曾顶宋,郑元金妻。元金病笃,氏吁天请代。既没,绝食自经死,年十九。
吴琼官,何朝碧妻。年二十五生一女而朝碧没,家故贫,苦节十一年,女殇,氏诀戚属,于夫忌日从容就烈。
林有治,黄德熊妻。夫病没,即自经死,时乾隆八年。
郑银宋,适黄圣裕。夫卒,氏大恸垂绝,既殓,即自经死。
施品宋,林秉章妻。年十三,姊琼宋适何某,数月殉烈。母哭之哀,氏慰曰:“姊得死所,何恸为?”既嫁,夫遘疾没,含辛抚二孤,逾年,相继殇,遂投缳死,与姊称“双烈”。
夏氏静宋,幼娴女史,识大义,许字施应权。应权卒,女年十八,归施门,立嗣为夫后,抚孤十七载,嗣子又殇,遂遍诀亲属,投缳死。
翁宴宋,林元白妻。年二十而嫁,越五载,元白没,氏即闭户自经,时乾隆九年。
翁淑敬,年二十适陈绍准。纺织佐读,既而绍准卒,氏欲殉,因姑病,勉侍汤药。姑又卒,乃殉烈,年二十有六。
王爱弟,黄君仁妻。夫卒,无子,氏经理丧事,择立嗣男,遂投缳而绝,时乾隆十有一年。
林氏,适方子安。姑早逝,氏事翁及庶姑,克尽妇道。阅四载夫卒,遗孤二,龄甫逾月,里有豪者谋夺其志,氏知之,即入寝室,闭户自经。
吴居第,年二十归林腾国。三岁,腾国殁,遗孤一,既而又殒,遂于夫大祥日自经柩傍。
林徽宋,陈开仁妻。年十六归于陈,夫殁,即于是日投缳死,与夫同殡。
林左宋,适卢存远,育一男四女。比夫卒,氏哀痛不食,舅姑泣谕之,乃守节。居二年,孤复殇,遂决死,拜宗庙,别舅姑,从容就缢,时乾隆十有二年。
黄琬宋,归夏可仁。夫卒,三年丧毕,乃辞诀翁姑、父母,投缳以殉,年二十二。
郑辰宋,许字严伯易。夫没,闻讣奔丧,守节。
常氏,河南汲县人,副总戎常天祐女,许字诸生陈国勋。国勋以诖误窜山左,母老无依,氏矢志诣陈氏事姑。家故贫,有佣丁名玉成者,感氏义,贩薪以给。既七载,观察余甸以其事闻京师,太史俞长城、陈迁鹤倡义,赎国勋归,改名昂重,入县庠,始合卺。子朝麟,乾隆庚午举人。
何翠妹,张应文妻。夫卒,氏年甫二十,即投缳以殉。
宋以下名媛
林氏,福清林王彖女,刘克庄妻。嫁时丧母,哀慕终身。金人大入,克庄当从师督战,以氏患痈未发,氏请曰:“国有大耻,奈何以女子后君事乎?”克庄愧其言,即发。后氏卒,克庄重其贤,不再室。
明以下名媛
叶氏,大学士向高曾孙女。幼读书,娴大义,适闽县国子监生王爽。产二子,俱幼,爽卒,氏忍死抚孤二十年。著有《寄愁集》八卷、《释愁吟》二卷。女璇,亦工诗,每阅古名媛传记,各系以诗,凡百首,名曰《停针论古传述》。
卷之七十一
释 老
史有释、老,志于北魏,而传则始元,犹传道学始宋也。释老者,道学所弃也。福郡志道学,而复志释老何也?程门四大弟子,三入于禅。程子不观庄、列,而其徒为之注,是释老者,亦道学之所炫也。道学炫释老,吾恶知释老之不心慕乎道学耶?设吾徒而来请,吾亦何恶于释老,特为志之,而海滨邹鲁之涂,愈益广矣。志释老。
释
唐 五代
俱胝 讳元修。初,武宗时,结庵于灵石山。尝诵七俱胝咒,故名。乡人有疾祟,辄请治之。后避会昌禁,深入岩谷中,人以为遁去矣。有蔬甲泛流而下,乃沿源访而得之。再往,则庐已虚。宣宗四年出诣阙,贡金买山,始创精舍,名翠石院,元结赠之诗,曰:“万卷千章总不真,虚将文字役精神。俱胝只念三行咒,便得名超一世人。”示寂,谥慧胜。《福清县志》
僧诠 居连江独觉岩。宣宗时,与怡山大沩为友。峰顶有巨石,诠指叱之,诘旦,移山下,俨成一室,诠趺坐其中。岩有猛虎为猎矢所中,诠为拔去,后数日虎来谢,出入相随。宋政和元年,敕赐慈惠禅师。《闽书》
百丈大智禅师 长乐人。初事龙泉禅师,一日,师令浣巾于井,见青黄二龙戏井中,玩之,归迟,其师诘之,遂以钵探二龙献师。师奇之,令削发游方,临行嘱之曰:“逢马则参,临丈则止。”果至百丈山参马祖师,遂得道于其山。后复归龙源,立道场,制《丛林规》传于世。《长乐县志》
沣州沩山临祐禅师 福州人也。始究大小乘教。后参百丈禅师,一见,许之入室,遂居参学之首。《左编》
李头陀 幼从百丈禅师住洪州,后归,葬母于沙堤闾前,庐墓三年,题诗石上,曰:“守坟三载念生缘,种树为阴出世恩。划石寄言相付嘱,一重孙付一重孙。”题毕,石自开,头陀遂端坐于中,石复合,后人因其题,刻之石,至今犹存。《闽书》
楚南 闽人也,姓张。髫龄投开元寺昙蔼师受训,迨冠,落发,诣五台登戒,就赵郡学《相部律》,住上都学《净名经》,不甘为渐教缚,遂往芙蓉山谒黄蘗运禅师,机宜顿了。裴休出抚宛陵,请黄蘗出山,南随侍。由此诣姑苏报恩寺,专行禅定二十余载。乾符四年,苏州太守周慎嗣请住宝林院。昭宗闻其道化,赐鹿胎衣五事。《宋高僧传》
智广 陈姓。行日月中,常有十二影随身。太祖入闽,问:“十世可知耶?”智广曰:“骑马来,骑马去。”识者谓太祖与司空以光启有闽,至天德帝归唐之明年丙午,而继勋、继成始离闽土也。光启二年卒,世谓其为龙树化身。乾宁中,谥正觉禅师。《十国春秋》
文矩 字子薰,一字涅槃,福州黄氏子,唐末人。生时火里莲开,既长,为县狱卒。时时弃役,往禅院听讲,吏不能禁。后出言成谶,历历如券。太祖入闽时,文矩避迹莆田邑中,常云:吾去世六十年后,当有无边身菩萨来治此国,听吾偈曰:“小月走烁烁,千落及万落。处处凤离穴,家家种葵藿。”光化三年卒。后人解其语云:“‘小月走’者,趙也;‘烁烁’,火德王也;‘凤离穴’,藩镇散也;‘种葵藿’,人耕耘也;‘无边身’,广大也。宋艺祖登极,以建隆庚申,距其示灭于光化戊午,盖六十有二年也。”先是文矩诣西院法堂,轮竹杖而入,会有五百许僧染时疾,文矩以杖次第点之,各随点而起。太祖甚加礼重,创崇福院于泉州以居之,号慧目禅师。《十国春秋》
义存 南安人,姓曾氏。家世奉释典,义存在襁褓间,闻钟梵声,辄为动容。年十二,从父游莆田玉石间寺,见广元律师,遽拜,曰:“我师也。”遂留焉。十七薙染,谒禅僧宏照。宏照抚而器之,已,往幽州宝刹寺,受具足戒。咸通中回闽,登象骨山创院。乾符间,僖宗赐号真觉大师。太祖问义存象骨山何奇,答曰:“山顶暑月,犹有积雪。”太祖曰:“可名雪峰。”雪峰遂由是名,住闽四十余年,门下常千五百人,称之曰:“雪峰和尚。”后太祖馆于府之东西甲第。开平二年卒,年七十八。太祖为陈祭设斋焉。著有《雪峰语录》,侍御史黄滔铭其墓。《十国春秋》参万历《府志》
上蓝和尚 失其名。少居洪州上蓝院。时钟传为洪州节度使,雅重之。太祖与司空假道洪州,传阴有相图意。上蓝迎传,谓曰:“老僧观王潮与福建有缘,若必杀潮,公之福去矣。”及太祖封闽王,吴王杨行密常欲吞据东南,太祖遣人问国休咎,上蓝报以十字,曰:“不怕羊入屋,只怕钱入腹。”太祖叹曰:“羊者杨也,腹者福也。得非福州之患,不在行密,而在钱氏乎?”后数十年,福州果为两浙所有。《十国春秋》
僧备 闽谢氏子。幼好垂钓,泛小艇于南台江上,狎诸渔者。年三十,忽弃舟落发,布衣芒履,食才接气,常终日晏坐,众皆异之。与雪峰本法门昆季,而亲近若师资,峰以其苦行,呼为头陀。一日召问,曰:“何不遍参去?”备曰:“达摩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峰深然之,叹曰:“备头陀再来人也。”备初住普应院,后迁福州玄沙,太祖及监军韦某时过从,待以师礼。学徒凡八百余人。开平二年卒,太祖为之树塔,号“宗一禅师”。《左编》参《十国春秋》
义收 不知何许人。后梁时,居侯官万岁寺。时春不雨至五月,义收积薪通衢,自焚以祷,烟举而雨降。后客洪州,将归,会大旱,民诣遮留,乃截左臂与之。臂入境,雷雨大作,其臂遂飞去,是日,收闭关入定,出关,两臂宛然。万历《府志》
寿山师解禅师 闽帅问寿山年多少,师曰:“与虚空齐年。”曰:“虚空年多少?”曰:“与寿山齐年。”《闽大记》
可隆 字了空,俗姓慕容,住福州东禅寺。观奕有句云:“万般思后行,一失废前功。”[HT6SS]见《全唐诗》
神晏 汴州人,姓李氏。幼不茹荤,乐闻钟梵。年十二时,有白气数道腾于所居屋,神晏题诗壁间,气随灭。遂依白鹿山规禅师,披削久之,乃参雪峰。梁开平二年,闽王迎主鼓山,雪峰送至法堂,曰:“一只圣箭,直射九重城里去也。”加号“兴圣国师”。先是唐会昌时,除佛汰僧,有村民于鼓山灵源洞旁凿井三丈余,得古砖刻“僧晏兴法”四字,以献于州。至神晏居此,大兴法教,砖文始验。尝诵经灵源洞,厌西涧水声喧轰,喝之,水乃逆流东涧,而西涧遂涸。时移坐涧底,或掇石乳而食,至今岩石尚有爪痕,其灵异盖不胜述云。[HT6SS]《十国春秋》参《鼓山志》
行修 陈氏子。生而异香满室。七载犹不能言,或曰:“哑耶?”忽应声曰:“不遇作家徒,撞破烟楼耳。”后参雪峰义存。梁开平间,至四明山,独栖松下说法,天花纷雨。又趺坐龙尾岩,结茅为盖,百鸟衔花飞绕。后唐同光二年,至杭之法相院,依石为室,禅定其中,乏水给饮,卓锡岩际,清泉迸出。万历《府志》
道闲 长溪陈氏子。太祖延居福州罗山,号法宝禅师。临终时,上堂曰:“归去也,归去也。”莞尔而寂。时又有僧宝闻著《续宝林传》四卷。神禄住福州莲华山,慧觉居福州报慈院,皆深晓宗旨,为太祖父子所优礼。《十国春秋》
无爽 林姓。初参禅于雪峰,义存见而器之,授以衣钵,谓之曰:“汝从东南去,逢冲即入,逢漈即止。”无爽如言而往,得永福之冲峰,至大漈,悟曰:“师密识吾,得非是欤”?遂求一席,创建伽蓝,即今能仁寺。凡住山三十三年,跏趺归寂。旧《福建通志》
藻光 翁承赞季子也。母梦比邱荷锡求宿,人指谓曰:“是辟支佛也。”已而生藻光,奇异,少出家,神悟绝伦。常参义存于瑞岩院,院前有溪,遇冬辄扣冰而浴,时人称曰:“扣冰和尚。”义存大奇之,谓曰:“子异日必为王者师。”天成三年,惠宗召见,留十月,以疾辞。是年十二月二日,沐浴升堂告众而逝,焚骨得舍利,有五色,谥曰“妙应法威慈济禅师”。先是,扣冰住瑞岩,及赴惠宗之请,别大众于松门,曰:“二百年后当再归扫堂。”宋宣和六年,翁中丞彦国请祖鉴大师住院,至东岭,猛省曰:“此吾重来地也。”扣冰体魁梧,遗有故袈裟,长丈余,祖鉴披之适称。人溯松门别语时,恰年二百。后以腊月二日坐逝,亦扣冰证圣之日云。《十国春秋》
行云 福州僧也。得异术,言未来事奇中。陈洪进甚尊礼之。一日诣泉州,谓洪进曰:“君当主此山河。”又曰:“世报莫不前定,苟怀疑杀人,鲜得令终。”后洪进幽张汉思别室,卒得善终,行云一言力也。行云常谓人曰:“陈氏有五侯之象,去此五年后,有戎马千万辇,前歌后舞入泉州城。”未几,洪进入宋献地,改镇徐州,子文颢,通州团练使,文岂页等并授诸州刺史。宋师入城,作笳鼓为乐,悉如其言。《十国春秋》
宋
佛灯禅师 号晦庵,为僧于建宁登科院,后住持闽之鼓山寺,归本里,造云居塔一座,显迹现存。作《鉴妖记》,圆寂后,自能放光。宣和四年,闻诸朝,勅赐“佛灯晦庵禅师”。万历《府志》
有安 福州人。少业儒,长乃为僧。熙宁中,至建阳,一百二十里,朝发暮归。有钟楼颓朽,人莫敢登,安上解钟,如履平地。刘朝奉祈嗣,曰:“与尔一子,某年某月日生,可名姚哥。”至期果然。《闽大记》
无缓 姓杨名安道,侯官人。祥符中,来邑中,住永福能仁寺。始至,为众说因果善恶,听者云集。一日谓众曰:“吾教所说,当严殿宇。”遂建大殿,创方丈,乃更衣,书偈曰:“伸脚自由,缩脚自在。伸缩无拘,去住何在?”跏趺而寂,度门徒一百九十二人。《闽书》
妙心 西禅寺侍者。母患疯疾,不能步履,乃焚香告天曰:“妙心母老,而苦疯疾,闻世取肝割股以行孝,今愿破脑出髓,救母余年,望三界赐祐。”对空再拜,左手持斧置囟门,右手执木锥击之,应手头裂髓出,如鸭卵大,殊不痛楚,急归。母曰:“吾儿将何药来?吾已闻馨香矣。”心以道人与药,令煮粥和服。粥成,一室皆香,母一啜而尽,便觉手足轻快,宿疾顿瘳。长老达于州,赐钱帛旌之,士夫多作诗赞咏焉。《闽书》
有侦者 福清人。少好读书,稍长为僧,潜心释典,常闭户独处,缁流皆宗之。说法作偈,悉入精妙。后端坐示寂。所著有《平山堂集》。《闽大记》
道臻 古田戴氏子。十四削发上生院,后走江淮参知识,得宗旨于浮山,因北谒大觉,若夙契。及觉归吴,众请以臻嗣焉。开法之日,英宗使降香,赐紫袍慈圣上仙。神宗诏至庆寿宫说法,曰:“水流元在海,月落不离天。”赐号“净照禅师”。臻奉身至约,一衲二十年,无他嗜好,常请文与可扫墨竹于方丈之西壁,曰:“使游人见之,心目清凉。此君盖代我说法也。”年八十,语弟子净圆“吾更三日行矣。”及期,说偈而化。《古田县志》
智海本逸禅师 闽县人。九岁出家,参庐山禅师,入室顿悟宗旨。元丰中,诏住持大相国寺,赐号“正觉禅师”。万历《府志》
三元 福清何氏子,生于咸淳三年。初生时,即呼曰:“阿广何在?”母惊弃之,呱呱不复语,两月后,有宜兴僧智广造门,自言“其师志宁示寂时,梦示转世于此,故来相视。”父抱出见,视广而笑,广泫然礼拜,遂不归,居于方广岩。及让十岁,智广复来视,让乃坚求出家,父母不得已,许之。从智广入山削发,昼夜诵经不辍,人称之何华严。元兵入闽,僧徒逋亡,智广亦逝,让独处岩中,课诵如昔。后下山至天台亭,有二虎守护禅关。洪武间,年百十岁,召弟子示曰:“吾学不精进,情障未断,终当再来人间。”自起击磬三声,卓立而化。《永福县志》
元
慧空 奖山寺僧,古田人,姓苏。母林氏,祷于真济显祐刘神君祠,夜梦神愿为子,十年后归宗。已而有孕,生名神乞,能言,即喜诵佛号。父母丧,寓瓯宁,为刘氏养子,正符十年,归宗之梦。后受戒于即心堂,闻建阳有海珠和尚,往参之。尝于建阳募刻《法华经》。大德庚子,至政和东平里,与池觉应言奖山之胜,且曰:“此真济显祐刘神君示现处也。”即悟夙因,曰:“吾当返本还元于此山也。”觉应为立庵,一日入定,为大众说偈三首毕,即示寂。俄而雷雨大作,自出三昧火,茶毗真身。《古田县志》
明
正淳 字古心,闽县人。洪武中诗僧,《咏苔》云:“青如蚨血染颓垣,汉寝唐陵几断魂。莫笑贫家春寂寞,渐随积雨上青门。”《闽书》
寂照 景泰中,古田之九峰寺僧。深悟禅理,尝独坐荒山三日夜,能使精灵伏匿,虎狼来参,猿鹿衔花献果之异。后圆寂九峰,世寿七十九。《闽书》
洽上人 神光寺僧。精通内典,戒行高峻,与林鸿为方外之游。《闽大记》
明秀 侯官人,钟山寺僧。有《哭郑善夫》诗:“少谷高人无日起,百年清泪几时收?呜呼沧海谈诗夜,翻作延陵挂剑秋。”《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