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府志乾隆本 - 第 320 页/共 388 页

郭 能 晋江人。乾道间,为古田丞,迁承议郎,赐绯鱼袋。以《论语》、《中庸》阐明奥旨,启牖后学,士皆从之,户外屦常满。《闽书》   游九言 初名九思,字诚之,建阳人。方十岁,为文诋秦桧。及长,锐志当世,熟南北事。乾道间,为古田县西尉,律已廉,莅事敏,抚民仁,事上敬,邑人爱之。九言始学于张栻,栻教以求放心,久之有得,尝序《太极图》,读者称之。《闽书》   廖天觉 字仲先,顺昌人。嘉泰中,知古田县。民有负上供银布几数百万,天觉多方为理偿之。教民文有“忄享孝弟、力农桑,戒杀子,禁游手“四条,词旨恳切,民皆从之。张穆为部使者,称其有古循吏风。后以朝请大夫致仕。正德《府志》   陈 谅 字友仲,仙游人。嘉泰中,知古田县。不受一钱,悉力抚字,民号为佛子。及解归,以帑藏无赢,几为司财赋者所沮,朱子为言于帅,曰:“陈宰,廉吏也,若此何以劝善?”事遂释。正德《府志》   赵希亻安 字安道,宗室子。开禧初,为古田尉,获盗十有七人,或谓格当赏,亻安曰:“杀人以邀利,吾不忍也。”白长官,坐其尤者,释其胁从者。仕终沙县丞。正德《府志》   傅 康 字仲良,晋江人,伯成之子。用父任,知古田县。时方少年,吏事明敏,猾胥匿簿书,赋入日少,康籍其家,出所匿,按核得实,邑计以饶。后以直徽猷阁致仕。《闽书》   薛舜庸 字惠父,同安人。绍熙四年进士,调龙溪尉。嘉定间,知古田县。农民牛死,输钱于官。舜庸叹曰:“民不幸失牛,又责其财,是重困也。”立除之。增邑庠廪饩,建阁藏书,以惠生徒。迁通判兴化军,未上,卒。《闽书》   苏文本 嘉定间,以通直郎知古田县。在官年六十矣,而勤政不懈,平易近民,不听吏言,不受请托。《闽书》   留元亮 晋江人,丞相正之后。淳祐间,以宣教郎知古田。有仁政,尝祠先贤,创义冢,置贡士庄。正德《府志》   许 鉴 温州人。淳祐间,知古田。有风力,抑强扶弱,人畏惮之。尝迁建本县庙学。万历《府志》   元   王 奂 汶上人。至元末古田尹。多善政,得吏民心。尝修学校,建坛土遗,功成而民不扰。正德《府志》   马合麻 色目人。延祐初,为古田达鲁花赤。在任三年,民不见吏,苞苴不入,权势不行,听讼明察如神,奸吏无所容。正德《府志》   明   王友俊 上虞人。威重有为,洪武间宰古田。政由已出,吏弊悉除。崇学校,得士民心,流逋悉归,邑境称治。后卒于官。正德《府志》   姚孟屿 洪武二十五年,为古田簿。时邑多逋亡,户绝税存,累年逋负,艰于征输。孟屿勤恤民隐,招徕拊摩,首核荒田千亩,请于朝,蠲其额,民至今德之。正德《府志》   熊彦迪 南昌人。洪武中,为古田谷口巡检,始至,佐县簿姚孟屿,核荒田,蠲税额,建虎溪寨,以保障一方。时永福寇朱明叔据桃花洞,彦迪率所部夜捣其巢,擒之。以功擢兵马司,未行,卒。民建祠祀焉。《闽书》   花润生 字蕴玉,邵武人。由进士,永乐间知古田。教民树艺,创公署,兴学校,为诸生广置书籍,亲与讲课。擢浙江督学佥事。万历《府志》   张 昱 字以暹,贺县人。宣德间,知古田。疏焕文渠,改杨梅岭路,建鸣玉浮桥,葺城隍祠宇,其他功迹亦多。正德《府志》   屠 容 崇宁人。弘治初,由举人授古田令。兴利除奸,爱民礼士,尤留心学校,凡殿庑戟门、明伦堂、尊经阁,皆其创立。后以疾去,民思之不忘。《古田县志》   魏 斌 潮阳人。弘治间,由吏员授古田丞。和易有守,礼士恤民。值岁旱,步祷天平山龙井,白昼龙见于井,霖雨随至。民以为积诚所感。《古田县志》   张 贵 临淄人。弘治末为古田簿,以公廉自守。时白水洞寇发,坊村骚扰,兵临剿捕,贵与其子思仁,戮力其间,不避艰险,数月寇党悉平,民多感之。正德《府志》   [HT5H]周 诰 吉水人。嘉靖初古田令。工文学,善吏治。邑西郊多旷土,诰令民垦治之,为传穜稑之种于江右,并示播种法。暇则巡行阡陌,察其勤惰,田间稼穑,罔敢不勤。卒于官,民哀之。《古田县志》   蔡德进 字士抑,东莞人。嘉靖间,令古田。爱民好士,一本于诚。苞苴不入,有古廉吏风。后改黔阳令。《古田县志》   徐 建 字曰忠,余姚人。嘉靖间,任古田令。留心士类,振恤民困。邑县宇学宫。皆前逼民居而狭,建捐俸贸其地,拓而广之。初古田岁课,输米福清仓,议改折价,而悍弁倡为危论以求益,建申诸宪司,力恳,得从前议,民德之。《古田县志》   王 所 字敬作,东莞人。由乡贡任古田令。嘉靖末,倭寇猖獗。而古田城垣单薄,不足为备,所谘于父老,曰:“盗志在金帛,与攻城掠地者不同,城郭沟池,所以为富者守也。”富家亦悟且感。于是籍富人为三等,计役分任之,增城垛,建楼橹,凿沟濠,以防不虞。未几,倭薄城下,所亲操矢石,率众防御,夜遣骁勇,纵火焚其营,贼遁去。后备兵使者蜀人宋豫卿作诗咏其事,有“社稷有灵凭一旅,山河无恙仗孤忠”之句。《古田县志》   刘曰旸 字荩卿,南昌人。万历间,以乡贡任古田令。精明干济,蠹滑屏息,爱民恤士,振兴文教。备祭器,清祠田,大有造于学校,尤悉心保障。凡城堡戎具,修理制造,皆按古法。邑旧多逋赋,官役代输,多所乾没,乃清厥浮溢,月征一限,输者竞至。他如舒驿站之困,豫仓储之需,擘画无遗。古田旧未有志,曰旸创为之。课最,晋全州守。去后,士民即书院肖像以祀。《古田县志》   王继祀 字懋承,归安人。万历辛丑进士,令古田。政尚宽厚,修学宫,治城濠,创桥渡以利涉。邑有二驿,黄田最为疲困,抵任三日,力请增额,驿困稍苏。至于利商剥民,铁炉为甚,痛陈其弊,悉除之。《县志》创于刘令曰旸,继祀继之,广搜博采,补所未备,其功不下曰旸。《古田县志》   吴柔思 字徽止,宜兴人。天启进士,授古田令。适岁祲,盗贼四起,柔思劝绅士发粟赈饥民。邑城崩颓,十去八九,与邑绅余文龙措理修葺,视旧完固有加,至今赖之。《古田县志》   刘若金 安福人。天启间令古田,慈惠爱民,立祠祀之。《古田县志》   杨德周 字南仲,宁波人。崇祯间,任古田令。甫下车,即榜县门曰:“所不与民伸冤抑,而任意低昂者,誓不生还。”自是剔蠹弊,锄奸黠,编审精核,追呼不扰。时荒旱相仍,征敛无艺,抚字焦心,凡百设施,剂量而行之。《古田县志》   国 朝   甘体垣 字仰之,辽东人。顺治初知古田。戊子岁大饥,寇薄城下,募骁勇昼夜防守,相持不下者旬余。时郡亦有警,音耗不通,孤城危甚。一日,巡哨获奸细,叱置之法,谛视之,乃旧役鲁魁也。缓其缚,密询贼情状,魁备陈颠末,谓非诣郡请兵,围不解。因贳魁罪,属其驰书请援。魁感泣应命,遂密缝告急章于袜底。诘旦,佯予魁重杖,令得逸去,抵贼营,示以杖痕,且绐贼言,城中无隙可乘,请往合海寇共攻。贼信之,遂星夜抵会城,拆袜呈牒,大帅遣兵随魁行,魁以计歼贼尽,及望见县城,噪而前曰:“救兵至矣!”城中尽出为应,突有残寇追至,体垣手刃数十人,余党悉平。民怀其保城功,立祠文庙右祀之。后调知海澄,守将赫文兴叛,污以伪命,不受,强之,瞑目不食,知不屈,沉之水而死。《古田县志》   黄执中 天海城人。康熙十七年古田令。时耿逆初定,余党逃匿深山,每出掳掠,居民相率迁徙。执中身率乡勇,直捣其穴,立歼巨魁八人,余党溃散。招抚流离,俾归安业。值军兴旁午,一切供需,羽檄纷驰,执中如期办应,上下称善。《古田县志》   林征麟 字厚庭,澄海人。由举人,康熙四十七年知古田。洁已爱民,公余与邑士剖析大义,终日无倦。以催科罢去,时论惜之。《古田县志》     闽清县   宋   史 温 大中祥符间,为闽清令。郡守严辟疆一见知其才。温自为记曰:“去宿弊,兴滞利。凡征口之耗登,户输之损益,金谷之逋负,辞牒之稽留,胥吏之侵渔,兼并之骄僣,寇攘之踪迹,觋巫之淫祀,缁流之伪滥,契券之欺诈,封洫之交争,称贷之倍息,俾自陈改张,责伍保以督察之,列为簿领,制以关防。强则抑之,弱则扶之,顽恶者诲之孝悌,游惰者劝之播种,养生送死,节用知方。”未逾期月,一境咸格。既又为之建学立社,设市井,置射场,表分闾巷,界定村落。陆则布石,水则造舟,招徕凋瘵,给以旷土。宽其租赋,因其岁登,诲以储蓄。民有讼者,令约期至,未尝遣吏钩摄。秩满去,行李惟琴书而已。《闽书》   黄 琮 字子方,莆田人。初尉福清,邑有卢岭峭险,琮捐俸倡民甃之。淳熙间,升知闽清。时方兴道藏,安抚黄裳令十二县分敛民钱,县数百万,琮捐已俸输之。改知同安,寻命为方田指教官。琮至,均量无毫发私。闽清人喜其复来,欢呼迎之。郡通判许景衡,摭民谣为《公复来词》刻于石。漕帅檄摄侯官县,有余太宰香火寺,倚势不输上供银,每移增于诸刹,琮严征之,如数乃巳。时诸司相与语曰:“黄公清廉无比,执拗有馀。”正德《府志》   元   董 祯 至顺中,尹闽清。为政和易清简,恩威兼至,吏不敢为奸。在官六年,流民皆归。野有新畲,学有新宫,邑人戴之。正德《府志》   蔡嗣宗 由晋江尉迁闽县簿,升知闽清事。时有外寇,嗣宗募民兵却之,百姓安堵,乃歌曰:“彼寇来仇兮,得吾侯而蒙休;彼寇远遁兮,吾侯锡我室家之无忧。”正德《府志》   明   沈 源 字文渊,湖州人。洪武中,以御史知闽清,立攀桂亭以励诸生,建度仙桥以便来往。治状上闻,升韶州知府。正德《府志》   余 珍 正统间知闽清。沙尤寇犯境,珍率民兵捍御之,奋不顾身。保定伯入闽,珍整众往迎,保定疑其为寇,珍直前白其故,保定始悟。满秩去,父老嗟留载道,至今犹不忘。[HT6SS]正德《府志》   刘 为 安福人。正德间知闽清。时有诏清戎,使者督郡邑严甚,里胥畏罪,辄以虚名补伍。累岁征发,民甚苦之。为至,毅然白其不当遣者,闾里始安其居。恒听讼,时或有所怒,必退而思,待其气平,而后再听之。万历《府志》   彭 珥 龙泉人。嘉靖初知闽清。先是,邑每岁输军饷于定海卫,民病远涉,珥请纳银代之,邑民便焉。尝建学宫,备祭器,拓公署,创门楼,役兴而无所扰。万历《府志》。     长乐县   唐   殷尧藩 秀州人。元和九年进士,从李翱长沙幕府,后为长乐令,擢侍御史,后官江南,风采甚著。《福建通志》   宋   李 葺 太平兴国间,为长乐令。尝言守令为民师帅,脱有秕政厉民,使和气未洽,灾眚不销,咎将谁诿。遂昼夜勤政,兢兢不懈。濒海沙京屿头,田患卤,葺教民筑堤防御,遂成沃壤。《长乐县志》   陈维德 字徽之,莆田人,左仆射陈靖之孙。天禧四年,为长乐尉。邻邑有斗而服毒死者,狱成,檄维德复验,维德以计察其诬,白之,时年十九。吏民初以年少易之,至是乃大服。庆历间,举能吏,治广南,除知雷州,官至虞部员外郎。《长乐县志》   吴仲举 皇祐间宰长乐。赈贫民,杜私谒,清操凛然。尝作惜阴轩于县署,又作弦歌亭,以学道爱人自励。《长乐县志》   闵希声 皇祐末为长乐令。锄强植弱,催科不扰。《长乐县志》   萧 竑 熙宁中知长乐县。下车即询民瘼,周爰若弗及,振举百废,尤究心水利,根括十七都、二十四都诸湖侵地,斗门石上有古篆记。《长乐县志》   伍择之 字元宾,宁化人。恬于进取,亲旧劝之,乃就科举,登皇祐五年进士,调南丰簿。时曾子布子固犹未遇,择之一见异之。元祐间,宰长乐。时诸司暴酷相矜,辄兴大狱,择之蹙然,曰:“以残忍附上官,非我志也。”遂归。《宁化县志》   袁正规 字道辅,陵阳人。元祐三年令长乐。约已裕民,兴利除害。暇则论文赋诗,有儒吏风。尝于县治东二里,凿义泉以济行旅。又兴水利,浚港以溉民田,人名其港曰袁公港,正规不有其功,易名为元祐港。《长乐县志》   陈可大 字齐贤,仙游人。政和中登进士。绍兴间知长乐,捐俸大治陂塘,民为立碑,记其功德,又镌石名其津曰陈令津。后擢知肇庆府,去任之日,行橐萧然。《长乐县志》   吴一鸣 字伯大,南剑人。绍兴中令长乐。豪家逋租累累,历数令不能诘,一鸣督之有方,期年仓廪皆盈。明于断狱,人无称冤。《长乐县志》   陈之邵 为长乐簿。奉法持廉,尝治水利,有功于民。《长乐县志》,余详侯官人物。   王 遇 字子合,号东湖,漳州龙溪人。父羽仪,有文名。遇弱冠补上舍,登乾道壬辰进士,教授临江、处州、蕲州。居间不远千里,游于朱子及张栻、吕祖谦之门。精思力行,不为入耳出口之学。时相意其来也,以掌故处之,不往,趣部注怀安丞。久之,以给事尤袤,祭酒李祥荐,知长乐县。悉以所学,施之政事。樽节之余,积钱数千缗。兴修陂塘,溉田千亩。教扰黔黎,向于礼让。时相陈自强、林采、韩侂胄不能屈也。所著有《论孟讲义》、《西汉博议》,仕终左司郎中。《漳州府志》   诸葛悦 淳熙中,任长乐簿。时前丞相史浩帅闽部,不轻以狱讼畀属吏,雅闻悦贤,辄委事。悦以理平决,不规大府意为是非。丞相益相知,延幕中。幕中故盛宾游,惟悦自一话一言,无裨补不出口。浩自喜晚得士,礼与已敌,且率当路荐之朝,而悦死矣。所著有《易论语》若干卷。《闽书》   方 翥 字次云,号西轩,莆田人。从兄略官广东转运使,储书千二百笥,谓翥曰:“次云不出户十年,当移吾书入肝膈矣。”翥既第,不涉仕途十八年,尽读之。淳熙间,由藤州教授迁长乐令。庄以莅民,诚以应物,尝以致知慎独教学者。翥祖元采与二程讲学,翥既得之家传,又师事朱子,而与林光朝、施廷光、陆子静、陈昭度为友,其为政可知也。《长乐县志》   陈昭度 仙游人。少即明道讲学,与林光朝相友善。方翥为秘书省正字时,昭度每钦礼之。绍兴间,第进士,授长乐令,为政一遵方翥成轨,民多德之。《长乐县志》   [HT5H]元   吕 复 初为江西都事,与广东佥事获独步丁寓福州,后复摄长乐县事。明兵下福州,复曰:“吾世食君禄,当死报国。”引绳自经,获独步丁亦投井死。《闽书》   明   邱宗亮 江阴人。洪武十二年,知长乐。勤政爱民,务存宽厚。尝缮修文庙,建山川社稷坛土遗,兴举众废,白爵有成功。《长乐县志》   赵 允 字执中,潮阳人。洪武间,长乐丞。勤兴民利,十一都海堤坏,害稼,允为修筑,至今赖之。《福建通志》   黄 本 字维成,吴川人。永乐初,为长乐典史。时海堤崩陷,本悉力修筑四十余丈,增设旒山塘斗门,以捍潮汐,邑人赖之。《长乐县志》   王遵道 苏州人。永乐中,知长乐县。专务以德化民,省刑薄敛,兴举废坠,尤崇学校,立射圃,卓有政声。《长乐县志》   齐 普 山东人。宽裕博雅,事亲以孝闻。宣德间,由选人任长乐知县。明达治体,躬行以率民,民服其化。《长乐县志》   龙 韬 曲江人。正统间,知长乐县。平易得民,尝建退思堂于县署,公余退食,则静坐省愆。又尝修城隍庙暨山川、社稷、邑厉等坛。《长乐县志》   黄 琬 丰城人。成化初,由举人知长乐县。为政严谨,门无私谒,听讼吏不能欺。济贫恤孤筑塘坂,修道路,凡利于民者,必先之。《长乐县志》   罗 叙 吉水人。成化间,知长乐。平政宰民,宣协风教。尝值岁旱,祷雨即应。治邑七年,兴百废,均赋役,初终如一。《长乐县志》   潘 府 字孔修,上虞人。成化末进士,谒选得长乐知县。教民行朱子《家礼》,躬行郊野,劳民疾苦,田夫野老咸谓府亲已,就求笔札,辄欣然与之。尝曰:“居官之本有三:薄奉养,廉之本也;远声色,勤之本也;去谗私,明之本也。”迁南京兵部主事。《明史》   钟 绍 字大韶,东莞人。正德间,由进士知长乐。清谨勤约,始终一节,尤重风教。境内有孝义廉节者,必核请表扬之。士习民风,为之丕变。邑人称颂,久而不衰。《长乐县志》   龙 琰 常德人。正德十年,由进士知长乐县。持巳端庄,敷政宽平。时镇守檄郡行邑,屡有需采。琰重扰民,辄峻拒之。《长乐县志》   汪 琯 字谐甫,婺源人。嘉靖初,知长乐。值岁祲,琯日夜勤抚恤,控监司发仓赈之。时阖郡亦饥,太守汪文盛遂与琯谋以闻,诏蠲其租,邑民歌之,曰:“天降殃兮岁卒荒,民免沟壑兮赖二汪。”万历《府志》   何应和 字景阳,东莞人。由举人,嘉靖间知长乐。之官不挈妻孥,种蔬自给,为政清静不扰民。有以重罪相告讦者,辄欵欵谕归,俾熟思之,然后逮鞫,久而民信,几于无讼。[HT6SS]《长乐县志》   吴 遵 字公路,海宁人。嘉靖丁未进士,授长乐县。廉勤通敏,为政务兴利除害,育才宣化。县有废寺二,曰观音、岩泉,寺田若干亩,豪右将攘之。遵悉取以充学校,为肄业膏烛费,诸士德之,像祀于射圃之寝堂。县赋例输三百石于万安仓,民艰远馈,遵为申请,得改福清仓,民便焉。马江诸渡,税积逋千余缗,久之,贫莫能输,遵请蠲之。其人树碑于江浒以颂德。邑有高允实者,诬并戎籍,遵廉得其状,力为解脱,其家绘像以祀。赴召之日,耄稚泣送于途。后拜监察御史,迁太仆寺少卿。《长乐县志》   詹 莱 常山人。嘉靖丁未进士,任长乐令。下车即明法令,申教戒,期于戢暴诘奸。风裁英果,应事如流。时浙东岛夷陆梁,巡抚都御史王忄予檄城长乐。莱遂以身任之,多方经画,俾费不及民,民亦乐于趋事。城成,莱旋改任,寇亦奄至。自乙卯迄癸亥,每春汛,烽警无虚日,民有所恃以为归者,莱之功也。官至湖广佥事。《长乐县志》   熊廷相 丰城人。嘉靖间,长乐典史。时倭寇猖獗,逼县城。廷相登陴守御,开门纵老幼,悉纳之,存活数千人。修筑滨氵闾湖,民受其利。万历《府志》   蒋以忠 字伯孝,常熟人。隆庆戊辰进士,知长乐。首罢里胥诸繁费。复滨氵闾湖、射圃、学田。城内外坊衢、桥梁,多所营砌,百废具兴。定福清仓,常直审编赋役,民服其公。[HT6SS]万历《府志》   韩 绍 号怀愚,归安人。万历辛未进士,知长乐。廉节自励,催科以时。决狱明恕吏胥罔敢舞文,邑人翕然称之。适岁滛雨,绍虔祷,雨止,邑以有年。擢给事中。子敬,庚戍会状两元,邑署所生。《长乐县志》   郁文周 字文叔,江阴人。万历间,知长乐。存心爱人,操履耿介,缓征恤寡,诘盗惩奸。修水利,兴学校,士民戴之。以疾去职,卒于家。万历《府志》   李奇珍 号四可,嘉善人。万历进士,知长乐。清直恬澹,性尤警敏,一见人终身不忘,听断如神,民怀吏慑。邑向多窃,为久锢之法以困之,盗为绝迹。崇文教士,士风丕变。后官至太常少卿。《长乐县志》   郑尚友 号月庵,杭州人。崇祯辛未进士,知长乐。建五贤祠,创崇正书院以训士。清复滨氵闾湖,惠政尤多。擢工部主事。《长乐县志》   夏允彝 字瑗公,嘉善籍,华亭人。崇祯丁丑进士,知长乐。居官廉正,诸所兴革,皆得大体,而催科之法尤善。纂辑邑乘,详审不芜。日与诸生校论文艺,远近士子,云集其门,文章节义,并重一时。《福建通志》   国 朝   李岱生 字千岩,高密人。顺治戊戍进士。康熙初,除知长乐县,洁已爱民。时迁界议起,濒海人户应调迁者,有粮无地,半逃散。岱生力请于大府,豁浮赋,广招徕,民感其德。官满,受代去,泣送者凡数千人。《高密县志》     连江县   唐   刘 逵 咸通初,知连江县。县有东湖,溉田四万余亩,岁久为豪家所侵,逵奏复之。民感其德,庙祀湖上。《连江县志》   宋   鞠仲谋 端拱二年,知连江。大兴水利,以东湖斗门木柱易坏,伐石代之。又于湖外为桥六,以通水道,斗门七以蓄余溢。民与刘逵并祀湖西。后转京秩。景德元年,采闻望二十四人,仲谋与焉。《连江县志》   黄 沫 建宁人。政和五年任连江县。以父僎常为是邑,尤留心爱民。省刑肃狱,隆教敷惠,建劝农之阁,植木公庭,荫讼者。前官青田尉,长乐簿,并有声。《连江县志》   傅伯成 字景初。少从朱子学,隆兴元年,与兄伯寿同登进士,调连江尉,试中教官科,授明州教授,改知闽清。丁父艰,服除,知连江县。东湖溉田余二千顷,堤坏,即下流南港。为堤三百尺,民蒙其利。去后,民因其所凿井名之曰傅公泉。历官宝谟阁直学士,通奉大夫致仕。伯成纯实无妄,表里洞达。年八十有四卒,端平三年赐谥忠简。《宋史》参《连江县志》   赵善讠盍 宗室子。庆元间,知连江。周视隐匿,搜剔蠹弊,百废俱兴。又修学宫,建斗门,民怀其惠。《福建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