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402 页/共 974 页
之不广水不苦其不足而苦水之不均 贤王亲歴
而稔知之开局委员均平水利逺者刻以日近者分
以时于是灵泉流润河泽旁通广顺之间增田至三
万八千七百三十八亩有竒而滹冶上游濒河沙碛
之区立遏建坝排石留泥淤为膏沃得田一十五万
三千一十六亩有竒尤为从来未试之竒也
磁州
务本村[张家庄]太平庄杏园营等处营田引滏阳
河之水仍泄水于本河按元臣郭守敬言滏阳河
水由滏阳邯郸洺州永年下经鸡泽合入沣河可
漑田三千余顷近因磁人舍本逐末多种烟叶靛
苗稻田渐减又缘地居上游闭闸筑坝鬻水罔利
下流不获沾勺水之润雍正四年经 贤王
奏请改归直隶统辖遣员分定水限均利息争又劝州
民种稻以重本计艺至十万余亩兼如期启闭用
资邻邑风移俗易所谓下令如流水之源者矣
雍正五年州治西北务本村[张家庄]量斗庄并东北
太平村杏园营等处农民自营稻田西闸共四百
零一顷四十亩东闸共六百零九顷四十九亩
永年县
[张家庄]南胡贾村马道固村等处营田引滏阳河
之水泄水于郡北牛尾河前明广平守高汝行永
年令朱泰于河北岸设阜民等八闸水利大兴嗣
因磁人筑坝拦水八闸已废其五今磁州改归广
平闸水分时启放濒河数邑均沾其润而永年先
受之滏水汤汤良苖翼翼一时顿复其旧云
雍正五年郡治西南[张家庄]南胡贾村等处农民自
营稻田共一百零六顷二十亩六分一厘
雍正六年郡治西南[张家庄]赵家庄等处农民自营
稻田共四十二顷一十六亩九分四厘
雍正七年郡治西南南胡贾村北胡贾村等处农民
自营稻田共三十六顷七十七亩八分六厘
雍正八年郡治东南利民闸大堤北农民自营稻田
共二顷零二亩九分
平乡县
豆二庄周章村油召村等处营田引滏阳河之水
仍泄水于本河按滏水至平邑已经上游疏引水
力稍弱拦水壅升厥利斯普变而通之以尽利斯
之谓矣
雍正五年县治东北豆二庄周章村重义町等处营
田共十顷零二十七亩六分
雍正七年县治东北油召村崔家庄等处营田共九
顷三十八亩四分
雍正九年改旱田一十八顷四十亩
任县
边家庄牛新寨西北张村等处营田引滏阳并牛
尾等河之水仍泄水于本河按滏水至任较平邑
尤弱而百泉牛尾自西而东合而助之置闸疏分
邑田万亩皆籍其润又大陆泽为上流之壑为下
流之源新开沣河源于大陆源大而流盛夹岸汲
引其利尤溥也
雍正五年县治东北边家庄牛新寨孙家庄等处营
田共八十四顷五十九亩二分零五毫五丝农民
自营稻田共六顷十二亩一分二厘
雍正七年县治正北西北张村大北张村等处营田
共二顷七十五亩六分农民自营稻田共八顷五
十八亩四分二厘
雍正九年改旱田八十一顷七十九亩二分一厘三
毫
正定县
雕桥村王古寺并城河顺城闗等处营田引大鸣
泉小鸣泉之水隍池西北隅之方泉邑东北西洋
村之班泉岁久淤塞并疏浚通畅分流灌漑俱泄
水于滹沱河由邑西北而至东南数十里町畦鳞
次清漪回环向之废弃者皆青葱入望矣
雍正五年县治西北雕桥村王古寺并城河四面顺
城闗等处营田共一十一顷八十五亩一分农民
自营稻田共一顷六十三亩
雍正六年城河东西北三面并在城东西南三闗厢
等处营田共三顷七十二亩七分
雍正七年县治东北西洋村大林济村等处营田共
一十五顷五十九亩
平山县
奉良庄川防村等处营田引滹沱并冶河之水仍
泄水于本河按滹沱自正定以下土疏流涌时有
泛溢去害不暇岂遑兴利独在邑境山麓夹束不
患轶出兼水浊泥肥于上流疏引布石留淤可以
成田但苦山涨冲突湏石堰捍御工程繁费非民
力所能为今遣员开筑堰立而田成秔稻甚茂然
淤泥积久则田高水不能上湏种薥粟疎之俾土
平而水可上水旱互易田乃可久此滹沱营田之
法冶河泥少亦如法行之可以得半皆营田之变
例也
雍正五年县治西北奉良庄并正北川防村等处营
田共六十顷一十一亩农民自营稻田共二十二
顷零二亩
雍正六年县治东北圣佛村义羊村水碾村曲堤村
石桥村并西北朱濠村等处营田共九十九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