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通志 - 第 71 页/共 731 页

右靖江县   江南通志卷二十五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二十六   舆地志   闗津【二】桥梁镇市附【镇淮徐四府太海通三州】   镇江府【无闗】   西津渡在丹徒县西北九里北与洲对岸旧名蒜山渡宋乾道中郡守蔡洸置五艘以御风涛元延祐中増船十五明正统间巡抚周忱作二巨舰佥水工三十余人又甃石堤三十余丈   国朝京口设有防漕救生船康熙四十六年   圣祖南幸驻跸茱萸河以救生船少   特谕巡抚于准议行添设乃选京口渔舟计六十余只日用其六更番应调活一人者予一金死者畀三之一着为例又捐置义田五百亩以其岁入给工费犒赏有余则储为来岁之用镇江知府冯庭棠为记勒石唐杜牧之有诗   国朝姜宸英有义渡赡产碑文【自岷山导江而下出峡汗漫数千里至金焦一束水旋行逆折然后朝宗于海此曹子桓所为临江赋诗徘徊而不敢进者也然余考之史记秦始皇登防稽还从江乘渡注其地在句容县北六十里不知何时复徙步梁庾信集有奉命使北始渡瓜步江诗至唐开元二十二年刺史齐澣以舟行绕瓜步囘远六十里始从京口埭下直趋渡江路径而免漂溺之患故自唐至今瓜步渡者皆徙而之京口然往时京口与子桥对岸瓜洲特江中一洲耳后瓜洲以北淤涨与子桥连南直对润州江身益狭江身狭则水流益汛舟縁金山之麓而行春秋之间上流泛涨山水相搏触漩而为涡激而成湍虽恬风霁景犹惧变生不测少遇风波失利一匏千金故京口之渡为天下最险余六月渡江登金山见山足舣舟五六舟人操楫而坐若有待者寺僧深爽进曰此为济渡之舟自廵抚某公设此后凡有事于兹土者及往来行旅各捐俸及资益造舟买田置市租以赡水手之稍食及其赏格之费焉然久滋易弛也某惧斯人之弗脱于险而大隳前功愿得一言以示来者余惟易既济称君子思患而预防其说在六四爻曰繻有衣袽终日戒夫涉川者不能戒之于未济之前特恃其一舟之无隙以与彼狂飚骇浪争命于呼吸之顷固且不可况于待其既濡然后操舟而拯之此与夫救火者之燋头烂额何以异然而圣人之虑患也徧视夫事之可需者则需之有需之不能不得已而济者则终日戒之至不得已而济而终日之戒之犹不足以胜夫所济者之险既已濒于死亡矣乃忽然而得生彼仁人者之于此视夫人之脱之死而易之生其心乐不乐也自数舟者之设常岁活人以四五十计不十年而得活者四五百人矣由十年以前观之彼四五百人者皆江上之游魂水府之鬼箓也然则使自今十年之后之人有一不得济以沦胥以亡者于吾心不且有戚戚乎哉若夫推前人之心以继于无穷此则思患豫防之道宜如是也深爽学佛者也为佛之学者使人求福于防防其说多幻妄不可信深爽独能推广有司徳意使人之得免于险阨且曰吾佛之道固然其为世利益多矣余乐其有是请也而书】石公渡县东北六里石公山下   大港渡县东北大港镇西 高资渡县治西四十里 甘露港渡 右丹徒   李庄渡丹阳县东南五十里   周家渡       花家渡 右丹阳蒋家渡金坛县北十里  官载渡县北十五里龙宿渡县东石牌村北 右金坛   清风桥丹徒县治南跨闗河宋景祐间郡守范希文重建又名范公桥   嘉定桥县治西南旧名利民桥跨闗河宋淳熙中郡守钱良臣甃以石覆亭其上人呼为钱公桥嘉定中复甃之故又名嘉定桥   千秋桥县治西跨闗河晋王恭作万岁楼于城上桥与楼相对因名千秋   緑水桥县治北跨闗河旧为游观之胜唐杜牧之有诗俗呼为高桥  升仙桥城南鹤林寺前大鹤鸣桥城东南一名孩儿桥上有石栏   惠民桥县东十五里丹徒镇   涧壁桥在涧壁镇跨涧壁港   大港桥在大港镇   马公桥县东南四十里新丰镇跨漕河旧名陆公桥   国朝康熙十年桥圯巡抚马祜重建因改今名   泰运桥府城南门外跨运河为吴郡往来孔道丁卯桥县南三里跨运河晋元帝子裒镇广陵运粮出京口水涸奏请立埭以丁卯日制可后人构桥因名唐许浑筑别墅于其侧   丁甪桥县西南七十里丁甪镇   通阜桥府西门外旧为板桥以当江宁冲道明万厯中甃以甓   洗马桥城西京口驿以唐太子洗马陈翌所建因名   高资桥县西五十里宋延祐中建   镇西桥城西北旧名拖板桥元至顺二年重建寻又圮明正统中重建   右丹徒县   云阳桥丹阳县治东跨漕河旧名清化桥又名贤桥宋嘉熙中建后圮淳化中重建治间濬漕河拆毁寻复建   惠政桥云阳桥右俗名斜桥明成化中建   三思桥县治南大徳间重建覆亭其上   七里桥县东南七里漕渠南岸珥渎河宋元祐中建明嘉靖间知县来汝贤改名麦舟桥以宋范纯仁赠石曼卿麦舟于此   嘉成桥县南四十里珥村镇宋嘉定中建   泰定桥县东吕城镇一名大桥跨漕河元泰定中建   萧塘桥县东二十里萧塘港一名顔桥元泰定间建   博望桥县东四十里   西杨桥县东南四十里跨丁义渎一名安丰桥元至正间建   马林桥县西北跨辰溪长山八十四水皆由此入练湖宋嘉定中建   花垾桥县北二十里花垾铺前明洪武中建丁桥县西七十里丁桥镇相传以丁令威得名黄堰桥在县西南四十五里亦名通徳桥宋咸平中建   马嘶桥县北六十里跨马嘶港   寨桥县北七十里   万年桥县南延陵镇唐贞观中建其后屡圮屡建右丹阳县   春雨桥溧阳县治东旧名春市桥俗呼为中桥宋嘉定中建时久旱得雨因名陈子高诗屐声春市雨人语夜桥灯即此 胥渚桥县东四里   砚渎桥县治东北谢晖洗砚处   秦公桥县东南一里俗呼为下桥   鳯凰桥县北一里双虹如翼俗呼为双桥   国朝朱雯有重建双桥记【古圣人制度之兴凡以前民利用故城郭庐舎而外复有桥梁之制其来尚矣王政火觌道茀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咸以济民也其初始于架木后世或甃以后或浮以航惟因乎地之宜故周文造舟于渭秦公子鍼造舟于河迄今载之史传不綦重哉溧阳为金陵辅邑其东南多山若金鸡石屋盘白诸胜列如翠屏鬰然也独西北皆陂池塘泽洪流巨浸集建平高淳诸道之水而汇于兹焉闾史水记曰溧阳之水东而南水之去道也西而北水之来道也葢由固城五堰而下经升平三墖防于溧水之曹姥山然后直注于双桥即今所称鳯凰桥者嗣是绕城分三流而入于荆濑诸溪则兹桥其鎻钥云地为通衢往来所聚肩摩毂击不能褰裳而往也明治初邑令新符公建双桥跨其上以便行旅岁月奄旷桥制倾圮邑吏部史公复鸠工而新之沈青霞先生为之记兹阅百年而履迹上敝木蠧下嚼不无烂浥解拆之患壬戌冬予署篆兹邑覩旧制之将頽也蹙然忧之曰桥梁之制王政先之凡以利民也昔陈少游为观察使设梁以御虐水生民赖之至今呼为大夫桥杜预造桥梁于平津众论翕然以为不可预力任之梁成而君赏其功民拜其惠十世诵之不衰岂非利民之事为士君子所不可诿乎独予贫吏不能勉力任事如两公而输民力以供兴作又劳民伤财之是惧幸有善者同力而肇举之以聚沙成塔之心成鞭石为桥之果悬垦山伐木之雇募其力揆攒凿撞秘之用庇其工具舁辇畚筑之器备其用俾输栋楹者若干输□栌者若干输甓防者若干版筑具兴材殖互饬将不日而告厥成焉将见二水中分夹防虹而并跨双桥齐峙驾明镜以参差是固予之志也夫不然则时之沍寒民将胥溺亦鸠尔众而备王政之一端欤】   嘉定桥去县四十里跨中江一名中江桥唐开元间尝剙浮梁宋元祐三年建桥曰众乐嘉定中重建改今名   上兴埠桥去县六十里   安乐桥去县三十五里隋大业初建以甓甃两岸   故又名甓桥    南渡桥去县三十五里渡济桥去县十二里跨濑水万厯中建傍有伍相国祠   镇安桥县南三十里戴埠镇诸山涧水皆汇于此右溧阳县   文清桥金坛县治东百步旧名行香桥又名惠政桥宋淳熙中建端平中又撤而新之改今名清河桥县南二百步旧名安定桥宋端平中甃以石改今名俗呼为文桥   钟秀桥县北三里旧名懐徳桥明成化中建嘉靖中甃以石又名钟桥相传古有铜钟流至此故名濯缨桥县北九里旧名三里岸桥茅山水自此出运河明治中甃以石下为三洞   莲渚桥县东北八里明万厯初建   周公桥县东南五里跨钱赀荡即旧刁庄渡明治间构木桥万厯中易以石   觐龙桥县西南二里旧名社桥以明太祖曽经此易今名   昼锦桥县东八里石牌村宋绍兴中建   大云桥县东南四十里洮湖西北岸旧为彭期渡元大徳间筑长堤建石梁为宜兴溧阳往来孔道东墟大桥县西二十三里跨大溪为茅山水所经明正徳间建   庄城桥县西北三十里为唐储光羲故居   高下湖口桥县北八里明永乐间圯治中复建唐王桥县西四十里唐王村一名双桥   右金坛县   丹徒镇丹徒县东十五里运道所经商旅辐辏有东西二港皆通大江达运河或曰镇即故丹徒县今土人称为旧县有巡司   大港镇县东南四十里以通大港而名又东四十里安港口有安港巡司明洪武初置今因之新丰镇县东南四十五里与新丰塘相近唐至徳二年赵侃等济江至新丰大败永王璘即此陆游云李太白诗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又唐人诗再入新丰市犹闻旧酒香皆谓此非长安新丰也高资镇县西五十里明洪武初置高资巡司并置   驿今因之     丁甪镇县西南七十里右丹徒县   吕城镇丹阳县南五十里明洪武初置吕城巡司今因之   延陵镇县南三十五里即故延陵县也宋熙宁五年省县为镇以地分丹徒丹阳金坛三县又置   延陵寨于此    丁桥镇县南六十里珥村镇县西南四十里珥渎河西岸南接金坛县界   埤城镇县东北五里接武进县界   右丹阳县   戴埠镇溧阳县南三十里为入南山总路凡山中所产载至镇始登舟   甓桥镇县北三十里舟往金坛者必经此亦一孔道   社渚镇县西南六十里   上兴埠县西北六十里赴江宁者路必经此旧设巡检司今裁   右溧阳县   迪庄金坛县西南二十五里   直里在县西三十里 庄城在县西北三十里西阳在县西七十里 倪庄在县西七十里右金坛县   淮安府   南鎻闗在山阳县南一里 安乐闗县西北三里栁淮闗县东门外三里一名下闗   云梯闗县东北二百里淮北海口其地有一套至十三套   板牐闗县西二十里运河之北闗差驻劄右山阳海闗阜宁县小南门外   北闗清河县东南通济牐口有部司收税   五港口防盐闗安东县东北七十里元至元九年遣步骑连州攻破射龙沟五港口盐塲白头河四处城堡即其地   三岔闗桃源县东三十里明初设闗有巡检司查纳桅封明末改移白洋河今设巡检司于此上闗渡山阳县来远坊之西   下闗渡旧淮隂驿后 清河渡县西南十五里顔家河渡黄河自清江浦东下十里草湾分南北二支其北十五里即顔家河也   清江浦渡郡城西三十里 右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