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通志 - 第 66 页/共 731 页
【儒学】学正署 训导署俱暂寄盱眙之上龟山泗州营都司佥书署
泗州衞守备署 俱随州治迁盱眙山
盱眙县知县署在临淮府旧基元泰定间迁于此明洪武初建 县丞署在县治东 典史署在县治西南
库房在县堂东 狱在县署西偏
仓在东岳庙东北
养济院在东岳庙迤东
【儒学】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天长县知县署在城西北隅明洪武初建万厯间重修 典史署在县堂西
积贮库在县堂左 狱在县署西
城门乡廵检署旧在县东北四十五里今驻县城内
预备仓在县署南
常平仓在预备仓左雍正六年知县孙防孙建养济院在县治东北明知县张鉴建知县李自蕃重修
【儒学】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五河县知县署旧在城东南隅宋咸淳年建明永乐年因水患迁西南隅后又迁河北岸
国朝顺治十年知县丁浴初修 典史署在县治西北
库房在县堂左 狱在县署西偏
预备仓在县仪门东 义仓在预备仓左养济院旧在县治西北明知县丁釴徙建大兴集东
【儒学】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
江南通志卷二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二十五
舆地志
闗津【一】桥梁镇市附【江苏松常四府】
星经云牵牛神一名天闗太公金匮云春三月斗为天闗又晋书天文志云天津九星主四渎津梁江南次牛斗之分星襟江淮之灵渎闗则山有清流水有海门津则方山为东石头为西实上应天文雄跨南服矣至于虹形鴈齿以济车徒旗亭鼓戍以聚商旅又与闗津相为表里者也
江宁府
龙江闗在江宁县西仪鳯门外今移上新河旧管收工部税务另设户部钞闗康熙二十八年并两税为一民商称便
大胜闗江宁县南二十里明初陈友谅来侵太祖命杨璟驻兵大城港御之友谅大败去因名大胜港置大胜闗
石灰山闗上元县幕府山北明初置
江淮闗江浦县东南三里明洪武二十四年建闗置巡司于此今如故
浦子口江浦县东二十里为南北津渡之要明置守御所
国朝初设叅将驻防康熙中改用守备
江东渡上元县 龙江渡
五马渡幕府山前晋元帝与诸王渡江处右上元南津江宁县南南朝置校尉守之侯景入冦南津校尉江子一与弟子四子五同殉难于此
毛公渡驯象门外即古麾扇渡
唐家渡县北三十里与六合梅家步相对即古张公凹渡
马家渡西南九十五里亦曰马家洲又为马家步宋建炎间金人由马家渡渡江陷太平州即此右江宁
下蜀渡句容县北七十里 东阳渡西北八十里茅塲渡北八十里东阳镇侧 右句容
何庄渡溧水县西北四十五里
梅梁渡西南二十五里石臼湖津济处也右溧水高淳渡高淳县治西南
西陡门渡县西三十里界丹阳湖三河为宁国
太平冲要 水阳渡西三十里固城渡东南三十里 分界渡西北十五里祠城渡东北三十里 陈家渡东四十里撑龙港渡西二十里 右高淳
八字沟渡江浦县东八里滨江
新江口渡东南十三里滨江与省城中河相对韦游沟渡西南五十里接和州界
三河渡东北四十里邑令置船二为官渡 右江浦
囘军渡六合县
宣化渡 右六合
大中桥上元县通济门内旧名白下
复成桥大中桥北 通济桥通济门外中和桥通济桥东南
上方桥中和桥东南上三桥皆跨濠水
鼎新桥旧名小新桥
崇道桥在鼎新桥西仓巷北近全节坊
太平桥俗呼为笪桥在鼎新桥东上三桥皆跨运渎
内桥太平桥东运渎合青溪处旧名虹桥宋政和中蔡嶷修南渡后建行宫于此改名天津桥后改今名
升平桥内桥东北即宋东虹桥
大市桥内桥西北即宋西虹桥
北门桥洪武街南跨古城濠 囘龙桥汉西门内石步桥县东北四十五里即古罗落桥晋元兴末刘裕讨桓自江乘进至罗落桥
土桥县东七十五里与句容接界
右上元县
镇淮桥江宁县聚寳门内即古朱雀航吴名元津武定桥镇淮桥东 文徳桥县学宫右利涉桥文徳桥东即桃叶渡东晋以来未有桥以通济水闗来水天门宜敞也顺治初太守李正茂设木桥名利涉康熙癸夘易木以石议者谓天门闭塞不利人文非古设渡之意复废石而易以木焉
淮青桥秦淮与青溪合流处
斗门桥即古禅灵寺桥其北又有乾道南北二桥明一统志在三山门内秦淮合运渎处
张侯桥淮水南对瓦官寺吴张昭所造故名晋义熙六年卢循焚查浦进至张侯桥即此
南渡桥旧跨秦淮李白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侍御诗云舍舟共连袂行上南渡桥饮虹桥县西南百余步跨秦淮本名万岁桥杨吴时名新桥至今俗仍呼新桥 上浮桥新桥西下浮桥上浮桥西皆跨秦淮
聚寳桥聚寳门外即古长干桥杨吴城金陵凿濠引秦淮水绕城置此桥跨之
石城桥石城门外跨城濠
三山桥三山门外跨城濠 江东桥江东门外赛工桥驯象门外明逊国时侍中黄观妻女死节处
来宾桥驯象街近桥有来宾楼故名
善世桥来宾桥西皆跨跃马涧水流通城濠板桥县西南四十里晋简文帝为王时常与桓温及武陵王晞同载游于板桥温遽令鸣鼓吹角车驰卒奔晞大恐帝安然无惧色温由是惮服又晋伐吴丞相张悌死于板桥悌家在板桥西
河亭桥县东南二十五里一名河定桥
新林桥县西南十八里梁武帝败齐师处即今西善桥
秣陵桥县东南五十里
到驾桥夹冈门明太祖曽驻此
东善桥县东南四十里吉山下
右江宁县
集仙桥句容县东南一里许
永安桥县南七里下有小港入于秦淮
降真桥茅山玉晨观西 白鹤桥县东南三里悬纛桥县西十五里周瑜尝驻军于此
周郎桥县西二十里亦以瑜名
沈公桥县南二十五里相传以沈庆之名
高平桥县西南三十五里 竹里桥县北六十里右句容县
惠政桥溧水县东门外跨秦淮水旧名临淮桥尚书桥县东十里
九涧桥东三十五里以有九涧之水汇故名桥神龙桥东四十五里旧名神靖桥
尚义桥县南二十五里 积庆桥南三角铺前秦淮桥小西门外
杨林桥县北五里通省官路
天生桥县西十里高十二丈阔七丈五尺明洪武十年太祖命崇山侯李新凿胭脂冈二十里成河通苏浙运道桥因石势而成若天生然故名花溪桥县西四十五里跨花溪港
永昌桥县西北永夀寺侧 洪驿桥县南洪蓝埠乌刹桥县西北四十五里秦淮水经其下接江宁县界
募军桥县北三里明嘉靖间李佛保与倭战死处长乐桥县东北二十五里
右溧水县
东新桥高淳县东南望洋门外
西新桥县西南襟湖门外高阔二丈五尺长十五丈
永济桥在西新桥左初为甘棠渡后建石桥上三桥俱跨官溪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