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通志 - 第 56 页/共 731 页
知府署在城中大街元初建
国朝康熙元年知府郭廷弼重修 永丰库在府后堂
右 狱在府治西南
董漕同知署在府署左
海防同知署今移驻柘林
水利通判署在府署右
粮捕通判署在府署右 经歴署在府署东北知事署在府署西偏 照磨署在府署西北军储南仓在金山衞初名广盈仓明初建 广积仓在青村城明初建 转般仓在亭林宋时建 平籴仓在府署东宋建 般运仓在张泾堰宋建
【儒学】教授署在学宫西教授周建鼎修 儒学仓在本学
中营防将署 中军守备署
左营游击署 中军守备署
前营游击署 中军守备署
城守营游击署 中军守备署
后营游击署 中军守备署 以上公署俱在府城中
柘林营守备署在柘林城
华亭县知县署在府治西望云桥北元至正初建
国朝顺治间知县张超重修【附】元马永中新廨记畧【华亭汉故亭留宿防之所唐天寳十年始置县属苏州石晋天福五年分秀州为天下壮邑至元丁丑春因陞华亭府改名松江即县之公宇为府治寓县治于东尉旧司壬午秋始以昔时主簿廨舍为新县屋才二十余间頽圯狭隘门与防参差且未育狱禁甲午春达噜噶齐乌徳美承务来监慨然有增修之志爰及县尹柴琳承务暨同僚佐协议悉捐已俸积千一百缗买民地二畆一角三十步剏建防堂门轩之间七狴犴之间十有六元贞乙未再积俸三百缗买民屋五间地七丈四尺筑石岸十有五丈重建前后防堂之间十有三左右吏舍之间各十有一迁大门与正防对砌中道二十有八丈复立古经畧苗税二碑于门之两厢典吏有幕架阁有库戒石有亭土地有祠庖厨有舍靡所不备始三月丙辰终四月乙丑廉访副使王公朋益题其堂曰牧爱葢谓国家以百里生灵之命俾宰邑者司之如为人牧者保之爱之则息以蕃扰之害之则凋而敝兹牧爱之所以命名也县治旣新邑宰属永中为之记故纪贤侯作县之功并述王公名堂之意以识嵗月云元贞二年八月】县丞署在县署西北隅 主簿署 典史署俱在县署南 库在县后堂右 架阁库在县堂右 狱在仪门西 金山巡检署在县东南六十里 预备济农仓在县治西南明知府赵豫即旧太平南仓址改建 裕军仓在县学西南明知府许维新建 常平仓雍正元年以府城内天主堂改建 积谷仓在县署大堂西雍正四年知县陆廷枢建 盐仓在府治西南放生桥西 水次仓在郭西五里古浦塘之南明巡抚周忱建 养济院在谷阳门外平政桥西宋绍定六年建今仍旧
【儒学】教谕署在明伦堂东明知县朱直建
奉贤县知县署在青村城
国朝雍正二年分设十年署知县徐必达领帑建 县丞署在高桥暂赁民房 典史署在县治 库狱俱在县治 南桥巡检署在南桥镇 常
平仓分府城内天主堂雍正五年知县舒慕芬改建 水次仓即划分华娄仓
【儒学】训导署在城内
青村营守备署在县城
娄县知县署在府治北寿桥西
国朝顺治十三年分设十五年知县王有极建 县丞署 主簿署 典史署俱在大吴桥南 库在县署后堂旁 狱在典史署侧 小蒸村巡检署在县西三十六里 水次仓在郭西五里古涌塘之南明巡抚周忱建 预备济农仓从华亭县 育婴堂在县白龙潭康熙十三年建雍正二年修
【儒学】教谕署在华亭县学宫东
金山县知县署在金山卫城
国朝雍正四年分设发帑建 县丞署在朱泾镇 典史署在县署东 库 狱俱在县署内 泖桥巡检署在朱泾镇西 漕粮仓在朱泾镇东雍正八年知县张安国建 常平仓在漕粮仓南雍正九年知县高泽莱建
【儒学】训导署在府学宫后
金山营防将署 中军守备署俱在县城
金山卫守备署在县城
上海县知县署在市舶司元至正二十九年建
国朝顺治间知县涂贽重修 县丞署 主簿署俱在县署东 典史署在县署西 县库在县后堂旁 銮驾库在戒石亭东 架阁库在戒石亭西 狱在典史署右 黄浦廵检署在县治预备仓四一在高人乡一在海隅乡二在高冐乡 济农仓在县南二里明廵抚周忱建知县张贞修知县黄文伟改建于县城内海防防东养役仓在济农仓垣内 水次仓在县南二里明廵抚周忱建知县喻显科重建 常平仓在县西侧雍正七年知县于本宏建 育婴堂在县治南阘水桥东康熙四十九年道人曹炯曾捐宅创建雍正七年知县于本宏复捐俸置田
【儒学】教谕署在学宫内
右营游击署在县城西南 中军守备署在县城黄浦营都司佥书署在县城
南汇县知县署在旧署西北
国朝雍正二年分建【附】知县钦琏建署记【松江府滨海郡其邑之疆域广赋税繁与苏属并甲天下自至元间割华亭五乡置上海县明初筑南汇城于县东八十里为千户所嘉靖中又割上海西偏置青浦县而上海独序浦海之区】
【今天子践祚之明年准前督臣查 奏请柝置州县而上海所割即赐命南汇仍城之旧也于是三分县云琏适特简首莅兹土顾城荒民鲜县治无所因时值新恩减赋万姓欢颂羣叩宪请听民捐建旋得防即藩库给银三千两乃悉还民所捐卜日庀材饬工凡四阅月而门墙堂室大畧粗具计其赀已逾所给之数是役也人谓予茍足饬观以公济公可矣又何巩固是期捐赀不惜之与有噫此正予之所慨也甞念士出身事主忘私最难高者蔑视百里指一官如传舍其于堂皇之严整门楼之巍焕斋署之深谨皆非所急卑者朘民以生借官衙为贾肆其于堂皇之湫隘门楼之陋畧斋署之茍简皆非所顾夫意不在公则受此职宰此土原无慎重之思意不在民则临此邦居此室又何久大之志平生所慨如此忍一旦躬自蹈之耶未几以公误被劾例应防秩去何期皇仁浩荡不加谴逐复获视事嗣是晨而出惕然思曰】
【圣君贷我而坐理斯堂也误可再乎则民可误伤乎奸可误纵乎吏胥可误听而苞苴可误通乎是自折其栋也对榱桷之翚飞寕无赧乎暮而入惕然思曰圣君贷我而退食斯堂也仁可数邀乎则愆可不省乎悔】
【可不深乎过可不自改而误可不痛自惩乎是自试于岩也仰垣墉之嶻嶭宁无惧乎展转于怀将益图报称于讫工之后而又虑其久而或自也爰勒石于堂之右以志不忘】 县丞署在县治东北营址 典史署在县治东南 库二在县堂左右 狱在县仪门外西 三林庄廵检署在周浦镇 常平仓在县大堂西 便民仓在周浦镇 积谷厫在便民仓东偏 以上三仓俱雍正四年知县钦琏建
【儒学】训导署在明伦堂东
川沙营防署在县治川沙城中军守备署在县城南汇营守备署在县城
青浦县知县署在城内明嘉靖二十一年建
国朝顺治间知县王嶙修 县丞署在县治东 主簿署在县治西 典史署在县治东南 内库在县内堂右 架阁库在防事后 銮驾库在防右 狱在主簿署南 淀山廵检署在谢泽闗太平仓在北门外即上海旧唐行镇水次仓济农仓在县治北门内 常平仓二一在县
署大堂东雍正七年知县杨凤然建九年知县孙见龙增建一在大堂后西偏雍正九年知县孙见龙建 养济院在西门内 育婴堂在城内康熙五十二年知县洪亮彩建雍正二年知县张继咏重修
【儒学】教谕署在明伦堂后
福泉县知县署
国朝雍正四年分设知县王琮以旧察院基建 县丞署典史署俱在常平仓侧 库 狱俱在县治内新泾廵检署在县四十五保旧青浦治 太平
仓即划分青浦仓 常平仓在北门内即旧济农仓址雍正九年知县胡振建 养济院在西门内
【儒学】训导署在学宫旁
常州府
提督江苏学院署在江隂县城内
知府署在府城北即内子城唐末景福间建明洪武四年改府重修【附】唐李华刺史防壁记【晋分丹阳】
【为毘陵后改为晋陵隋置常熟县创常州理之无何常熟苏州始于晋陵置常州当楚越之襟束居三吴之高爽其地常穰故有嘉称领五县版图十余万望高地剧比阃外名邦自安史肆毒千里一空天子诏宰政审可以安人者以工部侍郎賛皇公览克胜任帝俞拜为此邦昔齐人闻石相将至举国大理赞皇东辕明诏先下吏愉人泰如时之春视之犹身归者遍野赞皇公以为易简本乎悠久久于其道而有成封章上请求理三诏书宠异进品正议大夫优贤报功于时为盛自吴通上国越盟诸侯秦裂郡国智如伍员才若鸱夷以及我国家贤良临州者甚众未育濬河渠引大江漕有余之波益不足之川沟延申浦至于城下废二埭之隘限数州之程海夷浮舶登望至诚古人创物之智见君子济众之心大矣哉一境清净无言而理此其大畧也汉制刺史剖符领郡迁为太守太守课最入为公卿及魏晋以来或称州牧国朝刺郡太守更相为名亲贤如宁岐弼谐如梁宋皆拜焉在郡视侯伯入朝亚卿尹其车服皂葢朱旛华虫七旒进贤两梁冠玉佩青绶古冇铜兽竹使符太守不假节刺史临兵则持节今虽无事亦称使持节戒不虞也降铜鱼诏书合之代兽符也夫子门人高第者众惟称雍也可为诸侯至矣哉古之为理本于徳行赞皇公秉心宣猷尽瘁王室恺悌君子名之父母为王者辅宜哉】
海防同知署在江隂县治东南
总捕通判署
水利通判署【二署】俱在府治东北
督粮通判署在府治西北 经歴署在府治东知事署在府治内 照磨署在府治西 检校署在府治西南 丰积库 架阁库俱在府署堂两旁 狱在府署大门之内 太平仓元时建在府城东太平寺前明初移行春桥西南知府杨二和修知县晏文辉重修
【儒学】教授署 训导署俱在明伦堂之右
城守营游击署在府城 中军守备署在阳湖县治
孟河营守备署在武进县治
武进县知县署晋太康二年初建于郡城西北八十里后徙金斗门外街明洪武四年移建府治东南 县丞署 典史署俱在县治东 库在县署二堂旁 架阁库在县署二堂右 狱在县署仪门右 奔牛巡检署在县西三十里奔牛镇 小河巡检署在县西北九十里孟渎河毘陵驿丞署在县朝京门外 济农仓在太
平仓东明巡抚周忱建知县朱琯修知县晏文辉重修 东西仓原在水次明巡抚周忱建后移近郭知县邱泰修知县杨巍茹宗舜晏文辉重修 常平仓在县署后雍正九年建 养济院在天王堂后元时设明邑人吴元捐资修知县晏文辉重修 育婴堂二一在鸣凤乡一在旌孝乡雍正二年知县郭朝弼建
【儒学】教谕署在学宫内康熙间黄枢崔学古重葺阳湖县知县署在府城东左厢界即旧太平仓基雍正二年建 主簿署 典史署俱在县治库 狱俱在县治内 戚墅巡检署在戚墅堰常平仓在县署东雍正八年知县汪文防建普济堂六二在丰北乡二在升西乡一在从
政乡一在延政乡
【儒学】训导署在武进县学宫内
无锡县知县署在城西偏康熙五年知县吴兴祚重修 县丞署在县 典史署在县治西南 库在县署二堂旁 架阁库在县堂右銮驾库在县署二堂旁 狱在县仪门西南高桥巡检署旧在县西北十五里今移县治水次仓在西城门外面河 常平仓在县治头门内驰道东雍正七年以寅宾馆改建 养济院在县西永兴坊巷内即宋卑田院旧址明知县李恭增修
【儒学】教谕署在学宫内
金匮县知县署在城内北都一啚即亿丰仓旧址雍正四年设建 主簿署在无锡县旧治 典史署在县署之东 库在县署内 狱在县仪门外西南 望亭巡检署旧在县南五十里今移县治 粮仓与锡邑分贮 常平仓在县署东北雍正七年知县王乔林建 普济堂二一在懐下四七都一在懐上四九都俱雍正二年知县王乔林建 育婴堂旧在元下东北乡七啚雍正十二年移建金匮县城隍庙头门内西首坐落东北八啚
【儒学】训导署在无锡县学宫内
常州营左军守备署在县城东
江隂县知县署在城西北隅明洪武元年建 县丞署在县治东 主簿署在县治西 典史署在县治东 库在县二堂右 军仗库 架阁库俱在县二堂西北隅 狱在县仪门外东南石头港巡检署在县东三十里 和丰仓在
县署西南即宋都仓今于此收贮白粮 水利仓在协镇府西南初名济农在朝宗门外明巡抚周忱移建 常平仓在县大堂西雍正八年知县魏化麟领帑建 养济院在县治东南祥符寺旁 普济堂四一在马镇一在华墅镇一在章乡镇一在夏港镇俱雍正四年将各镇养老堂改建 育婴堂在城西青龙街康熙四十七年知县黄和中捐建
【儒学】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内东北隅
水师协镇副将署在县城中街 左营中军守备署在县城
江隂营游击署在县城大街 中军守备署在县城
杨舍营守备署在杨舍镇
宜兴县知县署在城内长桥北【附】明方逢时题名记【洪惟我国家稽古建官上而公卿大夫下而百执事尊卑有等贵贱有差内外相资体统不紊凡以为民也然位高者其情塞势逺者其泽穷故施政布恵与民朂亲且切者惟令为然葢令者位卑责重百司之务咸与焉位卑则势或有所不及责重则不可以易举百务咸与则其才或有所不周丛脞琐屑难于厥职者亦惟令为然故曰民生休戚在守与令又曰茍非其人民受其殃噫其可以易而为之哉宜兴为毘陵僻邑风气敦朴民物质野钱谷讼狱实繁且剧其治之也为尤难嘉靖壬寅余来承乏于兹滥厠诸君子之后仰其人师其政事而劝戒之心生焉久之且惧其名自我而没之也爰于庶务之暇遡而求之百八十年间得卜公原善以下三十九人着其姓字考其里爵次其任之先后始于国初重时制也畧于丞簿政不在也信者书之疑者阙之示可征也旣成乃命工镌之石以垂于后而谬序其言于石之端如此夫是石之立也所书者名而已若夫所谓忠诈曲直之戒如古人之所云者则民之舆论遗思昭昭在也余曷敢知亦奚敢于详虽然循名而责实因人而反已顾同志者加之意而已慎无以其名而忽之其庶几乎】 县丞署在县治东南 典史署在县治西 库在县堂东 鸾驾库在县署东偏 架阁库在县堂西 狱在县仪门外右偏 下邾巡检署在县东南三十五里洞山乡 钟溪巡检署在县北五十里万金乡今暂居民房 养济院六一在县治西南西庙巷北一在法蔵寺旁西城明知县王鍭建后知县丁懋移建西门外福徳桥西南一在塘渎桥一在青村一在草塘桥一在黄督下雍正四年知县李端建
【儒学】教谕署在学宫内
太湖营右军守备署在周鉄镇
荆溪县知县署在县东察院旧基
国朝雍正二年设知县李润领帑建 典史署在县治库 狱俱在县治内 湖巡检署在县东
南四十五里 张渚巡检署在县西南九十里漕仓即宜兴之南仓分 常平仓在县署后
雍正九年建
【儒学】训导署在学宫内
常州营右军守备署在县城
靖江县知县署在城内西偏明成化七年建 县丞署在县署东 典史署在县署东南 库在县署二堂左右 仪仗库在县署大堂右 狱在县署仪门右 马防沙新港巡检署在小沙 常余仓在县署东南旧名永丰明知县张汝华建后圮知县俞献可复建知县陈文燧増建 永丰仓在察院内明知县陈文燧知县陈函辉移建县土地祠内 常平仓在县治雍正九年建 养济院在崇圣寺后法堂内明知县汪玉建知县景日轸修知县陈函辉重修 育
婴堂在城内三啚
【儒学】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右
协标左营游击署在县署左
靖江营守备署在县城
江南通志卷二十二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