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通志 - 第 233 页/共 731 页
竹鸡 黄鸭
翡翠 画眉
雉【以上山禽十一种皆有文彩为羽属之特异者州邑皆产】熊【州邑多山间有见者】 虎【州邑多出】
獐 鹿
兎
玉面貍【以上四者州邑山兽之常见者也】
山牛【不常见者六安山中时有之】
猪【身有矢可以射人其肉香异野豕】
麝【鹿之别种香在脐下】 狐【六安山中出】
猿 猴【州邑山中常有之】
獾【州邑皆有】 山防【州邑通产】
蚕【丝之所出州邑皆有】 竹簟【州邑通产】
白蜡【州邑通产】 黄蜡【六安英霍皆产】苎麻【土人多种之】 纸【州邑造者多】
桐油 红花【二者州邑皆出】
酒【六安出】 木蜜【六安山中为多】山药【六安出者细腻味美】九节菖蒲【六安山中出】黄精【太阳之草也六安山中多产之然叶下有刺者非黄精】五茄皮【六安山出者其味为厚】
木瓜【芳香兼有顺气之功】
枸杞【生六安山中者久能变化为仙杞】
薏苡仁【能补中州邑人多种之】
黄芪【产六安山中者佳】
何首乌【有红白二种亦曰雌雄二种生六安山中年久而大者佳 药之属州邑所出者不下百余种兹特录数种以其有补益功人多珍重故也】泗州
都梁香【即泽兰草出盱眙都梁山故名古诗博山炉中百合香郁金苏合与都梁】银精石【亦产盱眙】 梨【五河者佳】
鱼【其类甚多与他处同然惟泗称蕃庶五方商贾藁之以贸利咸以为淮鱼味美人争嗜之秋冬之间诸客毕集于州中】
银鱼 鰕米【二者盱眙五河多出】鹤【州邑多山泽时有至者】雉【州邑皆出】
野鳬【泗州天长为多】 獐
兎【五河为多】 防鹑【出天长】
何首乌【出五河】
逺志【他处皆有方书以泗州产者为胜】
莶草【泗遍地皆出以疗疾功多人争重之】半边莲【盱眙出者良】 青木香【产五河者佳】
芍药 牡丹【俱产五河】
青芹【出天长他处所产皆中虚长邑出者中坚实而有味】
乳饼 乳酥【俱出天长盱眙】甘露饼【出天长之龙冈镇】
江南通志卷八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八十七
学校志
学校之设肇于唐虞至成周而大备记曰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国有学其校之有比年中年三年九年之期其升之有造士俊士选士进士之等盖化民成俗恒必由之而兴贤举能以备四方之任使亦于是乎在两汉而后郡县之学渐次修举江南自言游氏兴于东吴为圣门文学称首所谓南方之学得其精华者千百年来积而日盛挟防缀文之士常倍于他省我
国家治平百余年德化之所涵濡声教之所渐被薄海内外几于家诵而户诗书
列圣相承加意作人之化于江南尤渥所以广厉学宫教育之使成材者委曲周详为从古所未有士之名庠序者宜何如砥砺束修以明称德意纪载者
重之为类三为卷五作学校志第四
学宫【一】
汉武帝时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
平帝元始三年立学官郡国曰学邑侯国曰校置经师一人
后汉光武时李忠为丹阳太守以俗不好学乃为起学校
晋太元九年尚书谢石请颁下州郡普修学校帝从之
后魏天安初立郡县学
隋仁夀元年诏废州县学
唐武德七年诏诸州县并令置学
宋庆厯四年以范仲淹请诏州县兴学校
五年诏州县学毋輙容非本土人
熙宁四年州给田十顷为学粮
元丰元年诏诸路州府学官扬州亳州各一员苏州一员江宁府一员
崇宁中诏县学生三岁不赴升试者除其籍诸路宾兴防试辟雝独常州中选者多知州教授特迁一官
元至元二十三年设江南各道儒学提举司诏江南学校旧有学田复给之以养士
二十五年尚书省臣奏令江南郡县学田所入羡余贮集贤院以给多材艺者从之
二十八年令江南诸路学及各县学内设立小学选老成之士教之
二十九年诏江南州县学田其岁入听其自掌春秋释奠外以廪给师生及士之无告者
明洪武二年诏府州县皆立学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日给廪膳仍免其家差徭二丁十五年颁释奠
先师孔子仪注于天下府州县学其祭各以正官行礼有布政司则以布政司其分献则以本学儒职及老成儒士充之每岁以春秋二仲月上丁日每朔望郡县长以下诣学行香
二十六年颁大成乐器于天下
永乐四年三月帝亲谒庙【附】成祖视学记【朕闻帝王之兴必首举学校之政以崇道德教化正人心成天下之才致天下之治唐虞三代之盛率由于兹也我皇考圣神文武钦明启运峻德成功渡江首建学校亲视孔子日引儒臣讲论经义求古圣人之道身体力行及统有万方即诏府州县皆立学天下士子云集京师复新作庙学于鸡鸣山之阳亲制教条颁布中外又命天下増广生复其家府州县皆用春秋祀孔子赐以乐舞德教广被海外诸国并遣入学教化之隆视古为盛朕缵承大统仰遵成宪乃永乐四年三月朔日躬诣庙庭谒先师孔子前期三日雨将祀之夕卿云澄霁星纬昭明暨旦天宇穆清朗旭鲜丽释菜于庙退即伦堂文武郡臣咸侍左右师儒在席诸生序列堂下命祭酒胡俨等以次讲经成礼乃还夫学以明道也道之体广大光明配乎天地日月而其实不离乎日用之间孔子明之上以承尧舜禹汤文武之治下以为后世植纲常开太平于无穷而世之极其尊崇之礼者非于孔子有所増益特以着明其道之至大天下不可一日而无也爰因视学谨序述所以致隆之本勒碑于庙】
正綂元年始设提督学校官南直以御史为之嘉靖三年令増应天府学廪膳増广生员各二十名
二十一年题准直金山卫学设廪膳二十名万厯六年令南直庐凤淮扬四府滁徐和三州提学以江北廵按兼之
十二年令南直提学御史仍兼管江北
国朝顺治九年
命礼部颁卧碑于天下学宫碑曰
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设学院学官以教之各衙门官以礼相待全要养成贤才以供
朝廷之用诸生皆当上报
国恩下立人品所有教条开列于后
一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有非为者子既读书明理当再三恳告使父母不防于危亡
一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凡利国害民之事更宜留心一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取祸患行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杀其身常宜思省
一生员不可干求官长结交势要希图进身若果心善德全上天知之必加以福
一生员当爱身忍性凡有司官衙门不可轻入即有切已之事止许家人代告不许干与他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连生员作证
一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说皆须诚心听受如有未明从容再问毋妄行辩难为师长者亦当尽心教训勿致怠惰
一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
制论黜革治罪
一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刋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康熈二十三年
御题万世师表匾额颁悬 大成殿又 颁
御制学校论曰
治天下者莫亟于正人心厚风俗其道在尚教化以先之学校者教化所从出将以纳民于轨物者也是以古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人生八岁自王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盖自家至于国莫不有学自天子至于庶人莫不学自幼至于长莫不皆学凡学有诗书礼乐以为之本干戈羽籥以为之文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于是焉观之六德六行之教于是焉取之所以淑其耳目手足之举措而养其心以复其性以为修已治人之大者可谓备至矣是以当时之君子履信思顺以事其上小人亦皆乐循礼而耻犯法侯挞不事而至治以兴后世学校寖广博士之途寖繁所以立教之方失先王之遗意士之游其中者直以为利禄之阶欲期道德之一讵不难哉且夫今之所谓教者诵读焉而已尔而又弗实致其力以防其放僻邪侈之心使气之充而识之明以渐求复其性其何以为修已治人之道哉故曰教隆于上化成于下教不明于上而欲化成于下犹却行而求前也教化者为治之本学校者教化之原欲敦隆教化而兴起学校者其道安在在务其本而不求其末尚其实而不务其华以内行为先不汲汲于声誉以经术为要不屑屑于文辞如是则于圣人化民成俗之道庶乎其有当也夫
四十一年 颁
御制训饬士子文曰
国家建立学校原以兴行教化作育人材典至渥也朕
临御以来隆重师儒加意庠序近复慎简学使厘剔弊端务令风教修明贤才蔚起庶几棫朴作人之意乃比年士习未端儒效罕着虽因内外臣工奉行未能尽善亦由尔诸生积锢已久猝难改易之故也兹特亲制训言再加警饬尔诸生其敬听之从来学者先立品行次及文学学术事功原委有叙尔诸生幼闻庭训长列宫墙朝夕诵读宁无讲究必也躬修实践砥砺防隅敦孝顺以事亲秉忠贞以立志穷经考业勿杂荒诞之谈取友亲师悉化防盈之气文章归于醇雅毋事浮华轨度式于规绳最防荡佚子衿佻达自昔所讥茍行止有亏虽读书何益若夫宅心弗淑行已多愆或蜚语流言胁制官长或隐粮包讼出入公门或唆拨奸猾欺孤凌弱或招呼朋类结社邀盟乃如之人名教不容乡党弗齿纵幸脱禠扑滥窃章缝返之于衷宁无媿乎况乎乡防科名乃抡才大典闗系尤钜士子果有真才实学何患困不逢年顾乃标榜虚名暗通声气夤縁诡遇罔顾身家又或改窜乡贯希图进取嚣凌腾沸网利营私种种弊端深可痛恨且夫士子出身之始尤贵以正若兹厥初拜献便已作奸犯科则异时败检逾闲何所不至又安望其秉公持正为国家宣猷树绩膺后先疏附之选哉朕用嘉惠尔等故不禁反复惓惓兹训言颁到尔等务共体朕心恪遵明训一切痛加改省争自濯磨积行勤学以图上进国家三年登造束帛弓旌不特尔身有荣即尔祖父亦増光宠矣逢时得志宁俟他求哉若仍视为具文玩愒弗儆毁方跃冶暴弃自甘则是尔等防顽无知终不能率教也既负栽培复干咎戾王章具在朕亦不能为尔等寛矣自兹以往内而国学外而直省乡校凡学臣师长皆有司铎之责者并宜传集诸生多方董劝以副朕懐否则职业弗修咎亦难逭勿谓朕言之不预也尔多士尚敬听之哉
四十三年
御制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恭建碑亭在学】
五十一年奉
防升祔先儒朱熹于殿内十哲之次改题其主曰先贤五十三年以宋儒范仲淹从祀称先儒
雍正元年
谕内阁礼部加封
先师五世王爵肇圣王木金父裕圣王祈父贻圣王防叔昌圣王伯夏啓圣王叔梁纥改啓圣祠为崇圣祠两庑増宋儒张廸从祀
三年
御书生民未有匾额颁立文庙
诏郡县二祭増用太牢又
诏増先贤蘧瑗林放秦冉顔何牧皮县亶公都子乐克公孙丑万章先儒郑康成诸葛亮范甯尹焞黄干陈淳何基魏了翁赵复许谦金履祥陈澔罗钦顺蔡清陆陇其从祀升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为先贤两庑东庑首蘧瑗西庑首林放列叙先贤先儒共一百二十三人位次
钦颁存学书目
上谕十六条【康熙二十四年颁】 周易折 朱子全书【康熙四十
九年颁】
御制万言广训【雍正三年颁】 朋党论【雍正二年颁】瑞谷图【雍正五年颁】上谕【雍正八年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