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县志初稿 - 第 32 页/共 43 页
张熏:嘉庆二十二年。籍彰化。
陈宗汉:
李有成:道光十年。
王国柱:道光十四年。
魏绍华:道光十八年。原籍安溪县。
叶呈芳:道光二十六年。原籍同安县。官闽县学教谕。
郭襄绣:同治元年。原籍南安县。候选训导。
陈梦藜:同治四年。粤籍。
锺有容:同治七年。粤籍。
林鹏霄:光绪八年。原籍同安县。署台湾县学教谕。
李祖训:光绪十二年补考十年分。联芬侄。署台湾府学训导。
吴逢清:光绪十二年。原籍晋江县。历署台湾县学训导。
李祖述:光绪十六年补考十五年分。联芬侄、祖训弟。
李希曾:光绪十七年补考十六年分。祖训、祖述侄。
黄廷交:光绪十九年补考十年分。粤籍。
郑如磻:光绪二十年分。原籍同安。候选州同。如松、如云功弟。
孝廉方正
郑用鉴:〔同治元年特诏举人〕。
武
武进士
武举人
武进士
周士超: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一甲三名。竹堑人,榜籍永春州。官至广东副将。
吴安邦:嘉庆元年丙辰科。籍彰化。官至闽安副将。
武举人
周士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见进士)。
吴安邦:乾隆六十年乙卯科(见进士)。
温斌元:嘉庆二十四年己卯科。府学。籍彰化。
吴兴邦:道光元年辛巳恩科。官千总。
张建邦:道光五年乙酉科。籍本城南雅庄。
林秋华:道光十一年辛卯科。籍六张犁。
吴奠邦:道光十二年壬辰科。原籍同安。
郑大经:道光二十六年丙午科。籍东城外。
列传
名宦(「厅志」所列「名宦」列传,均未暇编入)
乡贤
人瑞
孝友
节烈
名宦(「厅志」所列「名宦」列传,均未暇编入)
陈星聚,河南临颍人;道光己酉科举人。
同治十二年,任〔淡水厅同知〕。洁己爱民,实心任事。每断死刑,必为涕泣;而于盗贼抢案惩办,则不稍宽。到任后,亲往竹南二堡;三阅月,获著名盗首吴阿来。继往三角涌、大科崁,拿获数犯斩首。十余年,盗贼敛迹,皆星聚之力也。他如裁革口胥、删减船费、捐廉设建南北养济院、增加书院膏伙诸生乡试川资,举凡有裨益地方者,莫不尽力为之。淡水厅任内,两膺计典:一为诚恳笃实,洁己爱民;一为志坚守洁,慈惠爱民。诚不愧也!考试数次,所得皆知名士。
分治裁缺后,调补中路同知;抚番开山,不遗余力。六阅月,即升任台北知府;事皆开创,费出捐筹。劳瘁不辞,形神益惫。而城工一役,经营尤久。迨工程毕后,乞疾引退;适值法逆旋扰基、沪,又复维持一载。焦虑苦思,夜以继日;因病请假,卒于台北府署。
乡贤
林玺,字尔玉;竹堑人,恩贡生。性和厚,为乡闾矜式。遇亲友睚眦细故,辄以谈笑解之。年八十余,尚童颜如地上行仙(「彰化县志」)。
郑崇和,字其德、号诒庵;监生。籍金门;设教于淡,因家焉。九岁丧母,以耕读养志,得父欢。淹贯群籍,准先辈法程。门下多达材;晚益好宋儒书,令子弟时读数行,以窥圣学源流。
先,因贫困,有劝以刀笔营生者;崇和不屑为,衣食丧所守。洎家渐饶,粗粝如恒。不亲势要,尤敬惜字纸,不以口角伤人。待亲族,恩义备至。
嘉庆二十年岁歉,发粟平价。二十五年,施药,活命不少;死者助以棺。后垄,旧居也;设塾延师教之;人米三斗、钱三百、柴三担。自少至老,不履公庭;台俗分类,大讼兴,无有忍加诬者。当蔡牵乱,募勇守后垄,相为犄角。竹堑沿山屡被番害,设隘堵御,樵采便之。
道光四年,大吏运米赴津,首先应募。建文庙,亦捐赀为倡。入祀乡贤祠。
郑用锡,字在中、号祉亭;崇和子。少颕异,淹通经史百家;尤精于「易」。好吟咏。主明志书院讲席,汲引后进。淡自开辟,志乘无书,乃纂稿藏之。嘉庆戊寅(二十三年),举于乡;道光癸未(三年),成进士。开台二百余年,通籍自用锡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