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135 页/共 700 页

行署   提督学政在察院西   察院在府治西南上党门内明知州李显忠建知府刘复初增修后有亭颇都雅大学士夏言按临见其亭豁敞虚明因顔其亭曰我心竝作箴   布政分司在察在察院右【废】   岳备道在子城内府治东南即旧按察分司【裁】   潞州卫明洪武初以唐节度使牙总管都督府为署永乐中改为藩王府指挥徐衡移治当城之中直通南门内有镇抚司五所俱圯   小察院在察院前   皇华馆在大街东使节所驻   官防在韩店通髙平路明知县李仙品建   长子县署在城西北隅集贤坊明初县丞阎弼建宅后有台曰得风郡丞王清贤署县事改题曰后乐   国朝康熈间知县郭守邦建亭三楹仍额曰得风张懋煌王元偀记   县丞宅在堂东【裁】   典史宅在堂西   漳泽驿丞明洪武三年设原在郡城西漳泽村八年移本县南关明季兵燬   国朝仍设如旧僦城内民舍居之【裁】   预备仓在县治内   培秀仓在学宫内   社仓【四】一在城内一在鲍店一在壉村一在石哲行署   都察院在县治东【废】   察院在都察院东知县何出图建   布政分司在都察院东今改为报恩生祠   按察分司在县治西   屯留县署在城中唐武徳五年自故城移霍壁村即今治宋金元因之明洪武二年知县楚瑁重建成化间知县王绅嘉靖间知县孔时王正人任肃重修   国朝顺治间知县顾有章康熈间典史王良璧蔡士燮俱增置   县丞宅【裁】   主簿宅【裁】   典史宅在正堂东南   预备仓在县治西北   余吾驿丞【裁】   行署   察院旧在县治北治十三年知县刘刚移建东北布政分司【废】   按察分司【废】   公馆【二】一在余吾驿一在交川【俱废】   襄垣县署在城西北隅元至元七年县尹韩俊建至正二年知县阎仲荣拓增元季燬明初县丞魏惟明重建后知县王尚礼郑宜杜汝慤公一阳田子坚   国朝知县袁良俱增修   县丞宅在堂左【裁】   主簿宅在堂右【裁】   典史宅旧在仪门东今移住主簿宅   请益亭在县治西南隅   预备仓在仪门外西   巡检司在县西七十里巑山之阳【裁】   褫亭驿在城西六十里褫亭镇   逓运所在驿西   行署   察院在县治东南   布政分司在县治西南   按察分司在县门外西南   潞城县署在城崇智坊明初知县张璧建后知县陈胜张遇王维垣冯惟贤增置   国朝知县宋国瑛黄敏生张士浩俱重修   县丞宅在堂左【裁】   主簿宅在堂右【裁】   典史宅即旧主簿宅   预备仓在县治前   行署   察院在县东街   布政分司在察院西   按察分司在县治西今俱废   黎城县署在城西北隅宋天圣三年移县白马镇始建金元因之明洪武二年知县崔鳯刘浩李进重修知县金山建退省堂张遵约建式清亭有靳惟精记县丞宅在仪门内【裁】   典史宅在仪门内   预备仓在县治北   巡检司在县东北三十里吾儿峪即古壶口关明洪武二年置后移东阳关名仍旧   行署   察院在县治东南   按察分司在察院东【废】   冀南道分司在预备仓巷   公馆在县治前今俱废   壶关县署在城西北隅敬惠坊唐贞观中移治于清流川即今地五代宋金元因之明洪武二年县丞陈钦重建永乐间知县孔阳修   国朝康熈二十年知县章经增建书院及花防   县丞宅【裁】   主簿宅【裁】   典史宅在堂右   预备仓在典史宅后又旧仓四所俱废   新仓在公廨西   行署   察院在县治东知县靳清建   按察分司在县治西【废】   平顺县署在城中明嘉靖八年拨潞城十六里壶关十里黎城五里建县曰平顺此县署之始也明季燬知县刘应麒重建   国朝康熈二十七年知县杜之昂捐筑石台建堂曰思补   典史宅在堂西南   预备仓在县治西北隅   常平仓在仪门西南隅   分贮仓在县治东   巡检司【二】一在玉峡关一在虹梯关   行署   察院在县治东【废】   汾州府   府署在安静坊旧为守备府明万厯二十三年巡抚魏允贞请改府守道麻溶檄同知白夏拓为府署自堂及廨舍悉如制冯竒记   清军防在堂西后移介休县   管粮防在堂东   理刑防在清军防西【废】   经厯司在仪门东   司狱司在仪门西【裁】   长盈仓在师垣坊【废】   阴阳学在东门外【废】   医学在南门内【废】   汾阳县署在东门内三贤坊初为税课局明永乐十一年改为州治正统十二年知州李善重建万厯十二年知州白夏改拓二十三年陞为府增设汾阳县即以州治为县治二十五年知县蔡成已增修   国朝顺治间知县吴世英康熈间知县平士正赵其星重修   县丞宅在堂西【裁】   主簿宅在堂西【裁】   典史宅在堂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