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镇江志 - 第 48 页/共 124 页

丹阳县缺(缺)    金坛县  申义书院在希墟前太府寺丞张镐参政文简公纲之孙以其居去庠序远因建书院招名师合族之子弟教之且拨田为经久计邑人刘宰为取孟子申之以孝悌之义名之  兵防 自吴孙权都京城理水军起楼橹谨斥候魏人撤兵远徙京口之兵莫强焉晋宋以来兵权总于刺史刺史带持节都督者不但统京口兵或督中外军事或督诸州军事六朝经理中原率由京口兴师不得不合兵权于此唐初润州刺史特领一州非六朝事权比至干元有丹阳军建中有镇海军元和间始并二军为一是时节度观察使或统诸道或统数州然破庞勋破李希烈皆京口兵为之则晋人谓之可用宜矣宋朝惩唐末五代兵骄将专之弊选州兵壮勇者部送京师以补禁卫余留本城虽或更戍然罕教阅熙宁七年始诏京畿诸路兵分置将副无复出戍有警而后遣谓之将兵元丰四年又诏团结东南路诸军如京畿法凡十三将浙西路为第三将而将兵昉乎此今州兵有系将不系将系将五禁军也不系将崇节牢城也浙西路钤辖今驻平江秋阅则按其事事已复归而润有州钤辖则自绍兴二十八年守臣杨揆奏请始 【又按祥符间京口有新水军营以水战南方之所长也自绍兴十一年分屯禁旅水军有御前都统制领之而当郡不复置开禧间尝置防江一军未几改隶都统司嘉定乙亥待制史弥坚以防江为今重事复请于朝】   子目(缺)    水军  吴志张纮传注孙权对刘备曰吾方理水军当移据秣陵时权正屯京    楼橹  孙韶收父河余众缮京城起楼橹    北府兵  晋郗愔在北府徐州人多劲悍桓温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    义军  刘裕克京口义军斩桓元骁将吴甫之皇甫敷元大惧使桓谦屯东陵谦等士卒多北府人素畏伏裕莫有鬬志裕与刘毅等分数队进突谦阵将士无不一当百    万钧神弩  宋武帝之破卢循也军中多万钧神弩所至莫不摧陷舆地志唐颓山西有宋武帝积弩堂    步骑  梁中大同初侯景渡采石邵陵王纶率步骑三万发自京口直指钟山出贼不意大破之    镇海军  唐建中二年置    宣润弩手  韩滉为镇海节度德宗在奉天淮汴震骚滉训练士卒锻砺戈甲称为精劲分兵戍河南帝狩梁州滉请以镇兵三万助讨贼有诏嘉劳李希烈陷汴州滉乃择锐卒令裨将王栖曜李长荣柏良器进讨次睢阳而贼已攻宁陵栖曜将强弩数千夜入宁陵希烈不之知良器择弩手善游者沿汴渠夜入及旦伏弩发贼乘城者皆死矢及希烈坐幄希烈惊曰宣润弩手至矣遂大败东解宁陵之围复宋汴之路漕路无梗安靖东南滉功居多    楼船  韩滉造楼船战舰三千柁由海门大阅扬威武    丹杨军  新唐书地理志丹杨军干元二年置元和二年废 按旧唐书纪元和五年十一月浙西奏当镇旧有丹阳军请并为镇海军从之与志年月小异 【旧书杨从阜】    挽硬  镇海军节度李锜增广兵众选善射者聚之一营号挽硬    甲士 敢死士  咸通五年庞勋陷都梁城辛谠言于泗洲刺史杜慆请出求救于淮浙闰月甲辰至润州见镇海节度杜审权审权乃遣押牙赵翼同谠将甲士二千人救泗洲浙西军至楚州未进谠曰我请为前锋乃募选军中敢死士数十人迎贼死战扬旗鼓噪而前贼见其势猛锐避之    后楼兵  镇海军节度周宝募兵号后楼都子玙统之孱不能御军伍横肆廪给倍于镇海骄不可制    凌波军  南唐窃据每岁五月许民竞渡籍其姓名尽搜以为兵号凌波军卢绛以功授凌波军都虞候吴越兵围京口绛率所部舟师突长围来救    新旧水军营  祥符图经载旧水军营新水军营并在州治西北三里旧营乃南唐故迹新营祥符六年诏立营废久矣    都巡检营廨  长编大观元年十二月御笔江浙之民轻扬易摇盗窃间作承平日久兵弱势单一有警急无以制御阻淮带江不可不防可相度于杭越之钱塘西兴杨润之瓜洲西津淮口之盱眙临淮各置都巡检一员兵给二百人刀鱼船五只各于江淮岸侧置营廨屯守分部地界凡沿淮巡检悉隶之以时巡察奸盗    汰冗兵  绍兴元年夏四月浙西大帅刘光世一军月费钱十六万米三万石辛卯上问宰执几何可以赡足范宗尹以其数对且曰若汰其冗而留精兵三万可以足用上曰待作手书与之直示朕意    募敢战之士  四年冬十月知镇江府沈晦过阙言大将与帅臣各有所职若全倚大将恐不能办递年杜充总大兵在建康而帅臣陈邦光不为措置及充迎敌而邦光被絷以至周望去而汤东野逃郭仲去而李邺降皆坐此也望拨零兵二千付臣并令臣募敢战之士三千参用昭义步兵之法期年后京口便成强藩东晋尝谓京口兵可用故北府兵号为最精唐亦用宣润弩手平淮甸时方以韩世忠屯军在府其言不用又乞促张浚统兵为世忠之援时宰执皆称晦议论激昂    赤心奇兵两军  金左监军挞辣居祁州而其众尚留陈楚浙西大帅刘光世守镇江欲携贰之乃以金银铜为三色泉其文曰招纳信宝获金人则燕饯而遗之未几踵至得数千众皆给良马利器用之如华人因创赤心奇兵两军颇得其用    防江军  开禧二年冬楚州申敌犯清河宜备江面奉旨令阁门陈焕因守臣待制宇文绍节措置防江本府招募能水武艺効用并厢军共一千六百人充本府防江水军又关拨都统司温州福州防秋把隘海船四十五只及劝客船二十七只招到梢碇水手八百余人通二千四百八十余人辟差统领将佐措置军器衣甲屯驻焦金山一带防捍江面与都统司人船编排字记于沿江上连下接各择紧要隘口地分防守至开禧三年五月奉旨以二千人为额以镇江府驻札御前防江军为名溢额人数仍旧遇阙销豁其统领将佐官兵并泊焦山时未有营廨也守臣赵师(上睪下廾)于石公山之东起葢一千三百间置教场以练士卒军伍既成续江面平息将海船并梢碇水手申朝廷给据放散至嘉定六年八月枢密院札下总领钱仲彪都统刘元鼎将防江见管军兵九百八十九人及衣甲军器等并拨付都统司水军及诸军收管其统领将官照江上离军恩例与添差在外差遣一次 防江军衣甲器械 防江军既隶大军凡本府素来自备衣甲器械并行拨去嘉定甲戌守臣待制史弥坚请于朝谓州兵自古有之今招填阙额禁军方议练习而军器阙然是州兵无用也欲乞给还器械并寨屋充本府禁军演习居止使用二月枢密院札下都统司尽数拨还今本府具已拘收数目申元发往都统司军器 【铁甲一千一十九副麻扎刀五十柄白木鎗七百七十条手射墨漆角弓一百张手射角弓弦二百条弓箭(革胡)(革彔)一百六个弓箭三万一千六百只火药弓箭五百只墨漆木弓一百二十张苦竹枪头一千六百个弩箭革胡革彔三百五十七个火药弩箭五百只斧七百柄斧刃子四百八十个铁叉三十五柄大鼓二十面小鼓八十面铜锣一十面腰刀四百口旗大小一千二百九十八面都管皮四百二十条箭隔九十一条蒺蔾火炮二百个】 都统司拨还军器 【甲六百副枪七百七十条麻扎刀五十柄腰刀三百口腰斧三百柄箭(革胡)(革彔)一百六个队鼓三十面大鼓一十八面金一十面墨角弓一百张新弦二百条黑木弓一百二十张弩箭(革胡)(革彔)三百一十二个铁锅一十口弓箭一万三千八百只旗大小一千九十六面小鼓五十面叉三十五柄手刀一百口手斧四百柄枪头一千六百个斧刃子一百八十个都管皮二百八十三条箭隔二十二条余未发到】    禁军  元额管全粮二千一百三十人嘉定癸酉秋不足五百人率充局次诸厅杂役而老弱不啻什伍待制史弥坚按籍都阅汰其疲羸籍其子弟厢卒之强锐者升刺焉仍立赏格散募招补至乙亥春拣中八百十五人队外剩员不与 禁营在府治之西 【禁营在府治之西○ 【钞本在广固指挥前一行】  案下文威捷全捷威果雄节广固诸指挥皆禁军之名则禁营自当在威捷之前不当在广固之前矣】 威捷第四指挥额管全粮五百一十人见管大小五百人全粮三百二十六人 【拣中二百九十六人队外三十人】 剩员小分一百七十四人阙全粮一百八十四人 全捷十八指挥额管全粮四百人见管大小分二十九人全粮二十四人 【拣中一十五人队外九人】 剩员五人阙全粮三百七十六人 威果三十六指挥额管全粮五百一十人见管大小分一百三十人全粮一百二十二人 【拣中一百九人队外一十三人】 剩员八人阙全粮三百八十八人 威果六十二指挥额管全粮四百人见管大小分一百六十四人全粮一百四十四人 【拣中一百四十人队外四人】 剩员二人阙全粮二百五十六人 雄节第十指挥额管全粮三百一十人见管大小分三百二人全粮二百八十九人 【拣中二百五十五人队外三十四人】 剩员一十三人阙全粮二十一人 广固指挥 旧有广固营在西夹城内废久    厢军崇节指挥  会要熙宁元年十二月枢密院言厢军近已团结教阅武艺欲给威边京西路军额请受以州军大小定人数自三百人至百人仍改军额内两浙曰崇节并加教阅二字于军额上从之四朝史志四年枢密院言诸路厢军名额猥多自骑射至牢城凡二百二十三其间因事募人团立新额而教阅厢军并为一额余从省废其移并如禁军法奏可遂下诸路以州大小高下为序每指挥毋过五百人内两浙曰崇节    厢军牢城  元额管全粮三千四十六人嘉定癸酉秋止管四百余人至乙亥春简核升黜之外禁军改刺丁壮新招共得七百三十人分隶杂役 崇节十三指挥额管全粮五百四十一人见管大小分一百七十人 【全粮一百六十五人半粮五人】 阙全粮三百七十六人 崇节十四指挥额管全粮五百四十一人见管大小分一百四十五人 【全粮一百四十四人半粮一人】 阙全粮三百九十七人 崇节十五指挥额管全粮五百四十一人见管大小分一百七十四人 【全粮一百六十八人半粮六人】 阙全粮三百七十三人 崇节十六指挥额管全粮五百四十一人见管大小分一百八人 【全粮一百六人半粮六人】 阙全粮四百三十五人 牢城第四指挥额管全粮四百四十一人见管大小分七十五人 【全粮七十人半粮五人】 阙全粮三百七十一人 牢城第五指挥额管全粮四百四十一人见管大小分八十一人 【全粮八十人半粮一人】 阙全粮三百六十一人    威辅堂  旧教场在夹城西长巷内规橅卑狭雨则沮洳军士不足以容守臣待制史弥坚徙于石公山即防江军教场也去城八里与焦山相对东西阔四十九丈南北长五十六丈鼎创将台射亭一十九楹名曰威辅取威武文德辅助之义春秋禁旅教阅于此    止戈亭  亭在郡治守臣日阅士卒之所分禁旅为六队教以武艺每五日课射给犒而激厉之亭初成待制史弥坚记曰皇朝以禁兵分戍列郡措意深密厥后悉上之制寖隳郡各因其旧数为额阙上招募虽稍戾本指然壮侯蕃以卫王室以威不轨以定民志犹初意也京口实江表形胜余至郡席未暇暖简核军实视故籍不能五之一而工技击者无百人问诸老胥旧校则曰中兴以来是邦屯驻大军不赖州兵为重故兵备寖以单弱今粮簿不五百人而疲羸且十六七率为它役庇占开禧兵衅起守臣尝请诸朝置防江军已而寻盟则防江军改隶都统州兵不振有自来矣余心惕焉以为凿城筑池効死弗去谁实任责而兵顾如是可乎则按籍都阅立格去留黜侏儒者降厢卒而厢卒之强壮者升焉执它役者还队伍而尫弱疲曳者退焉其存者不十之三则又散募子弟丁壮合旧兵得八百人先是阅场直子城之西列屯之后池洿下雨辄泞淖且回僻为守者不得朝夕视教习特具文耳余暇日行郡后荒圃默计可为小射亭则筑垣畚砾除而抵之又上言于朝谓防江军虽废其器械营舍宜归之州家朝如请下统司次第给还既又按行其营拓旧阅场立堂五间扁以威辅为春秋搜狝之所而小射亭则以止戈名之分新军为队队各百三十人置部将六员其甲冑房箙之属则创库以藏队别其号以便于给纳间五日角射艺教阵法决拾坐作候正金鼓颇渐谙习顾精能激惰兵不可以无赏日引月长赏不可以不继适郡之屠务有遗利岁可得七千缗储以给赏月费六十万钱而鼓角旗帜皆谨亮而精明之禁旅训齐则又练巡尉之兵创徼逻之卒使之严扞掫而肃警捕越明年秋大阅威辅郡之军容稍稍改观余退而思之佳兵者不祥之器而天生五材谁能去兵吾夫子尝闻俎豆之事矣而又曰我战则克葢思患豫防有备无患兵之善志也今天子以礼乐治天下何事于兵而余戆书生又非能知兵者区区志念特以谨侯度述所职耳乃若填刺未及故籍则必得尺度如格不敢便文自营于以待后之人庶几尽复其旧故记其畧于止戈而闻其事于朝省其凡目则载诸案牍及图经云    巡铺  初厢无巡铺官无军巡待制史弥坚谓滨江为郡军民错处戢奸弭暴宜不若是疏乃于五厢江口镇创置巡铺二十八所以二十八宿为记铺各厢军二名专充巡徼东西厢五铺 【第一铺在小巿东角字记第二铺在后军寨门前亢字记第三铺在甘露寺井亭氐字记第四铺在登仙桥房字记第五铺在土牢巷口心字记】 左北厢五铺 【第一铺在千秋桥尾字记第二铺在张公桥箕字记第三铺在嘉定桥斗字记第四铺在朱方门外牛字记第五铺在长桥女字记】 左南厢五铺 【第一铺在染造桥虚字记第二铺在游奕军前危字记第三铺在中山酒库北室字记第四铺在屏风巷壁字记第五铺在草巷内奎字记】 右南厢五铺 【第一铺在张师娘巷娄字记第二铺在道人桥胃字记第三铺在西花园前昴字记第四铺在右军小寨前毕字记第五铺在东岳庙前觜字记】 右北厢五铺 【第一铺在邓家宅前参字记第二铺在栲栳闸前井字记第三铺在转般仓前鬼字记第四铺在剥马务巷柳字记第五铺在木场巷星字记】 江口镇三铺 【第一铺在西北较酒务前张字记第二铺在潮闸前翼字记第三铺在墅土山轸字记】 夹冈巡铺夹冈俗分大小名之地势萦回岐分山脊相距旷迥行者惴惴熊叔茂诗僻疑昏有虎静恠晓无鸡谓此地也守臣殿撰宇文绍彭创置六铺分拨逻兵舟行陆走藉以无恐 丹徒县界小夹冈三铺 【第一铺尉司弓手五人第二铺西津巡检司土军六人第三铺地名新丰圌山巡检土军四人】 丹阳县界大夹冈三铺 【第四铺经山巡检司土军五人第五铺尉司弓手五人第六铺弓手五人】 金坛县界(缺) 闸兵 元额一百三十人存者无十之一守臣待制史弥坚奉旨浚渠堰闸落成乃募强壮会水者三十人籍为兵闸官统之及于上闸东侧剙寨屋四十楹充闸兵居止    土军弓手     丹徒县  西津巡检司土军额管一百八十人见管九十五人阙八十五人 尉司弓手额管七十五人无阙 圌山巡检司土军额管一百八十人见管九十五人阙八十五人内分拨茆轮江巡捕三十人先是嘉定四年守臣待制傅伯成准枢密院札子为江淮制置使司申措置把截私贩海湖舟船事札付本府日下措置或合移防江军于圌山石牌冲要去处屯驻专一教习水战及与两寨同共防警本府遂措置海船选差防江官兵关拨军器于界内把截外条陈于上曰圌山去本府水路百里石牌又在江阴之下去本府水路三百六十余里节制非便纵使无此利害圌山石牌正缘根盘胶固囊橐为奸今移置此军将来恐又生一圌山石牌非能为益欲且从旧焦山置营有合更戍处具于后圌山之下约水路百三十余里有小河寨属常州小河至申港七十余里有申港寨由申港至江阴三十余里由江阴至石牌十八里有石牌寨皆属江阴军置寨之所皆系控扼要害各有巡船若使寨兵用命私贩及盗船无有不获相承为奸事非一日圌山小河之间又系本府及常州两界首每遇盗发巡尉互相推托少有捕获其地有包港一处劫盗之所出没其外新沙居民颇众又其下则有焦子门两山地势尤险今相度欲于包港置寨屋五十间防江军更戍一百五十人将官一员三月一替仍拨船三只分番在船泊于沙岸又于圌山拨六十人船两只同共防遏葢兼用两寨则无与盗交通之弊分番更戍则无根株盘固之患实为利便其小河申港等处事属他郡恐别有利便亦乞从朝廷行下本处相度是年六月十九日奉旨依至六年八月防江军拨隶都统司后止差圌山寨兵三十人     丹阳县  尉司弓手额管一百二十人见管一百三人阙一十七人 延陵巡检司土军额管七十七人见管二十六人阙五十一人 经山巡检司土军额管九十六人见管八十一人阙一十五人     金坛县  尉司弓手额一百六十人见管九十五人阙六十五人   子目(缺) 干道六年镇江都统制成闵奏制军之额贵得其当古人自五人为伍五伍为两积而至于为师为军有定数未尝紊杂窃见镇江军马往年系游奕选锋前右中左后水军人军后来浸废游奕选锋并作六军本路屯驻额管四万七千人除招填外 【阙五字】 千人其余五军或多至九千八或少止七千人每将或多至三千人或少止一千人非特多寡不同而亦队伍不齐臣今欲将水军以五千人为率分作三将余每军以七千人为率分作五将每将各据所隶军分均拨队伍将见隶诸军亲随使臣衙兵合并作一处乞添置游奕一军如此则军伍齐整亲督教练第其能否以别勤怠自然上下相维小大咸励军政修明可责成効兼镇江诸军兵将所部军伍多寡不同所定员数参差不一皆是前后帅臣一时差补即无正授付身苟且因循何以激劝臣欲乞每军差统制官一员统领官二员每将差正将一员副将一员其各用准备将缘本司路当要冲每岁护送国信人使分遣淮东诸州防托及公淮巡检扬州牧放差使之类皆要有心力将官部辖每将欲差准备将二员上件兵将官乞从本司铨量保明申朝廷正行给降付身日后有所补差并依此例五月二十四日奉旨镇江府驻札御前诸军以前右中左后水游奕七军称呼水军以三将余军以五将共三十三将统制官以七员统领以一十三员水军止差统领一员正副准备将各以三十三员为额内受朝廷付身及本军差权二年以上并特与正差未及二年人且与权差候年限及取旨与差仍令成闵开具合差人数职位姓名申枢密院 前军寨 【范公桥一普照寺下一石头巷一天庆观巷北一】  右军寨 【西门里一湾门桥一西门外牛家坡一经家湾一施水坊铺二】  中军寨 【仁和门里一门外二鹤林门一通吴门外东河村一】  左军寨 【鹤林门里塘塠山下一门外二】  后军寨 【长桥门一东海门一】  水军寨 【洗马桥一西津西仓门一金鸡岭一】  游奕军寨 【光孝观一八角楼前一鹤林门里西花园前一鹤林门外一丹徒县前一仁和门里双望子后一】  龟儿寨一百一十二间 前军大寨三百二十二间 前军小寨六十间 后军寨二百二十七间 中军寨二百一十间 都统衙中军寨六十七间 左军寨二百五十九间 左军寨五百四十八间 右军小寨九十三间 雄江右军寨三十二间 雄江左军寨一百一十七间 游击军寨三百六十二间 总効军寨二十四间 游奕前军寨百八十八间 游奕后军寨六十二间 背嵬军寨五十间 厢禁军寨三十二间 拱卫军寨百一十三间 闸兵寨四十间 延陵巡检寨在镇内 经山巡检寨元在经山侧今移在练湖埂上去县二十里 包港寨在永济乡潘庄之东守臣待制傅伯成奏请剙置御江盗始以防江军兵更守今拨寨兵守之 牧放寨基昔在尚德乡县东北十里今废为民田 西津寨在县西北五里大江岸上 圌山寨在县东南五十里圌山下战舰都统司战舰数内车船在江南岸断妖港摆泊戈马船海船轻舠多浆在下鼻港摆泊而窜船海秋等却在江北扬州岸摆泊设有缓急非大潮汛仓猝乘驾虑不及事嘉定甲戌奉旨令镇江都统司开浚本府海鲜河那移江北战船一就江南梢泊从守臣待制史弥坚之请也 按建炎二年六月言者以为东南武备利于水战宜于江上广造战舰列于南岸己卯诏公江措置限一月毕审此则战舰在江之南中兴初固以为便矣 嘉定镇江志卷十一  古迹 叙(缺)   居宅 【居宅○(钞本无此二字) 案下文自晋刁勰宅以下皆言居宅者也自宋兴宁陵以下皆言陵墓者也盖此卷以古迹为总目居宅陵墓为子目(陵墓门内又分陵与墓为小子目钞本金坛县后有一墓字严氏以为标题之仅存者今移至丹徒县之前而别补陵字于陵墓之后)严氏元照谓当补此二门是也然又谓古迹另为一门而以卷末宋志孝建以下八条当之则其说仍有未安盖彼八条本卷二十一纪异门器物类之文而误入此卷者也(八条内或言得古钟或言得古铜器或言得古铁或言得玉磬或言得石函与器物类或言得银木简或言得玉印者事既相似文义亦同则为错简无疑)否则志书纪古迹岂有不列古人之居宅陵墓而止述古人之器物者乎今补居宅陵墓二子目而卷末八条则移入卷二十一器物门内仍顺时代为叙以复其旧焉(器物门内本有齐建元时事一条永明时事一条梁末事一条今列于宋志孝建条后陈大定中条前)】 叙(缺)    丹徒县 晋刁勰宅 在城西南四里近宅有桥勰因毁为航号长广航     南唐林仁肇宅 在今之朱方门外一里后为故相苏颂居第颂以仁肇忠勇乃为立庙于宅之东侧 【苏氏谭训】 仁肇庙今在前军寨之山上甚小     赞善大夫陈翊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