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镇江志 - 第 45 页/共 124 页

蔡佑杂记云京口漕河自城中至奔牛堰一百四十里皆无水源仰给练湖自郡城至丹阳中路谓之经函东西贯于河底河西有良田数十顷乃江南名将林仁肇庄地势低于河底若不置经函泄水即潴而为湖不可为田经函高四尺阔亦如之皆巨石磨琢而成缝甚缜密以铁为窗棂自运河泄水东入于江中间献议者欲自京口浚河极深引江水灌于毗陵与太湖水相通可省吕城奔牛二闸其间别有利害亦以经函不可开其议竟不行绍兴七年两浙转运使向子諲取唐韦损刘晏考核状建言欲于吕城夹冈置斗门二石(石达)一以复旧迹度费万缗庶为永利诏从之二十九年夏四月己亥户部侍郎赵令詪言自临安至镇江河水浅涩留滞纲运望令守臣修堰闸辛丑诏从之干道六年守臣秘阁蔡洸自丹阳之南浚至夹冈郡人顾时大有诗八年守臣殿撰宋贶自利涉门之北浚至江岸郡倅陶之真有记 【今记文不存】 淳熙二年守臣阁学张津自京口闸以北浚至江口文惠钱良臣有记 【记文在府治】 【以上阙】 【(以上缺) ○ (钞本无此三字) 案下文自京口当南北之冲至是可书已浚渠记之一篇也自嘉定甲戌仲冬至于是乎书浚渠记之又一篇也二篇之记皆述史弥坚浚渠之事而非出于一手下一篇之前既云礼部侍郎李直土为之记则此篇之前亦当署撰记者之姓名矣今乃不言作者姓名则必有缺文可知】 京口当南北之要冲控长江之下流自六飞驻跸吴会国赋所贡军须所供聘介所往来与夫蛮商蜀贾荆湖闽广江淮之舟凑江津入漕渠而径至行在所甚便利也惟郡境高卭势赑屃若鳌伏水不可以潴北泄于江而南注于毘陵失时不疏淤淀日甚前此节麾相望岂无以漕运为急而事大役重前柅后掣量力举事仅济目前否则缩手却顾而已岁移月改流断舟胶纲餫相衔轻涉湍涌由五泻堰以济 【五泻字依毘陵志书】 风涛倏惊惴惴焉覆溺是虞其或应办聘使属冬涸堰渠挽水转相添注劳费百倍嘉定癸酉十一月乙未上采廷臣之议令因漕臣至郡同守臣总领相度开浚利便以闻时宝文阁待制史弥坚领郡事奉旨与运副吴镗总领钱仲彪沿渠按视得其源委葢渠自江口行九里而达于城之南门民居商肆夹渠而列渠岸狭不盈咫畚土以贮于岸费省易集一雨濯之旋复填淤是积土不可以滨渠江千元有五闸 【京口闸距江里许又南为腰闸又东为下中上三闸下闸在转般仓东中闸在大军北仓后上闸在程公桥团楼北今腰闸已废】 通接潮汛撙节启闭粤从渠塞积岁不开木圯石泐渠浚而闸启闸启而潮通是修闸不可以失时于是郡委壕寨官通行打量自江口至南水门共长一千八百六十九丈约总用浚渠修闸三十七万六千五百九十二工乃先履宽僻之地计地面积土之广狭以分浚渠节段之短长计积土背渠之远近以约日役工数之多寡又虑农事将举役民非宜官军健捷器用便利宜委戎司庀其役规模先定条列上闻都统制刘元鼎具畚臿籍徒庸以俟命明年二月己亥报可截拨缗粟为庸直需辛亥决渠水立表识程功作侵渠而撤居者赈之丙辰役兵大集举臿如云守臣总领躬自劝劳都统制日按行伍察其惰偷越四月庚戌通渠底绩阔至十余丈深至一丈余闸之圮蠹者选材石更葺之自是巨防屹立海潮登应则次第启闭出纳浮江之舟拍岸洪流畅无留碍扬枻维楫舟人叹呼然后浚巿河新桥梁兴澳港建邮亭修纤路功绪一新是可书已 礼部侍郎李埴为之记曰嘉定甲戌仲冬有诏京口漕渠岁久堙阏爰命守臣史公弥坚总领军赋钱公仲彪行视疏瀹二公协心奉诏惟谨程功计费列上于朝越明年春有旨赐可乃择良日分饬王旅会于渠上畚挶云兴绠锸麇集统师临督罔或不虔决水纵之下见其底度地立表分曹赋役爰始爰度时惟史公要束整明劳赐周腆众欢趋之相率劝功自城南闉以抵江口随地势曲折为里者九先是齐民濒渠而居侵冒临跨日月滋甚载舟之水劣甫倍寻舳舻经过几同奡荡挽夫颠连进不能跬政弛吏玩浚治怠忽刮腐辇壤布于近岸一雨骤至旋复于渠乃今相攸于彼隙埜分积涂泥高埒邱阜并渠之家咸归所侵仍加振抚毋俾失职开空沙淀呈露垠涯曾碕修耸清波演溢闸旧有五木腐石泐支拄苟存乃命更葺选坚择良矩矱增杰跨渠而桥前后惟六造舟襞材厥制兼施新作者四其二仍故桥成焕嶷与渠俱新冯高架空虹亘霞举澄澜华杠相辅为美吴樯蜀舰沿泝夷怿讴谣载路骇若神设公曰欿哉吾志未毕惟城之东归水有澳以汇积流潴泄有制为渠之辅堙塞既久复命疏凿厮而西行抵通津门回环军廪捍偷止燔为备尤夙厮而东行繇甘露港以注之江复建二闸以时启闭餫艘灌输军械转致入出取道实为径易海波不惊无有艰虞繇南城入抵朱方门悉瓮其祴繇城南出达于吕城间石其途挽夫上下妥视安行甚雨淫潦免于旋淖又以余力改营旧馆敞为十楹宾客往来憇息有所以及巿沟蠲浊而清东抵黄泥浚浅而深小利微害随力所及以兴以除未易殚述惟始鸠僝众役序举迨及奏功不愆于素历数其日甫一周围民不预知官不告劳岂惟挽饷繄此之赖流恶达壅宜民孔多来者叹惊居者嗟咏交享其利莫测其由尝稽诸古渠通江湖见于迁书其来尚矣唐漕江淮撤闸置堰国初淳化始诏废之熙宁元佑相距两纪由积中希持议异同曰堰与闸废复不常至于绍圣使臣孝蕴抗议讲画佥谓详致易堰而闸昉定于此公私便之今弗可改兴澳之利实出孝蕴置官专掌厥意甚良以时申儆南国永赖奸臣擅朝制遽隳斁邦人皆言史公之举美轶孝蕴厥庸茂焉葢是役也县官赐钱为缗十万太仓发粟为斛八千羣司合助惟力是视郡撙浮用汔济登兹公视为常弗以自汰凡古之人勤民为先图事揆策病于弗力断而为之鬼神避焉吏治因循人心苟翫夺于浮议惮于暂劳近世以来兹弊特甚勇于济物公义信高在汉之世开南山渠凿褒斜道在唐之世开三门山凿广运潭或利船漕或资田溉着在史册炳炳如丹今公所为视古何恧大书诏后孰不谓然且俾来者知嗣公志克成守式有永毋坏埴以疏卤备官史氏摭诸舆诵于是乎书    丹阳县(缺)    金坛县(缺)    河    丹徒县 伊娄河 唐地理志开元二十七年齐澣开 本传云澣迁润州刺史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澣徙漕路繇京口埭至伊娄渠以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唐书音训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瓜步在今真州西六十里距扬州一百二十里宋文帝馈百牢于魏处也 案今扬州西南二十里有瓜洲土人云其洲为瓜步也伊娄渠今无其名疑今瓜洲北至扬子运渠是其地当时瓜洲遥隶润州故澣得以改置漕路 【太平寰宇记开元二十二年润州刺史齐澣以润州北界隔江为限每船绕瓜步江沙尾迂回六十里多为风涛所损臣请于京口埭下直截渡江二十里开伊娄河二十五里即达扬子县无风水之灾岁收利百亿并立伊娄埭自是免漂损之灾】    丹阳县(缺)    金坛县(缺)    湖    丹徒县(缺)    丹阳县     练湖水 经注曰晋陵郡之曲阿县下晋陈敏引水为湖周四十里号曰曲阿后湖 元和郡县图志练湖在县北百二十步 【练湖在县北百二十步○ 【钞本练作故】  案此句本于元和郡县志而彼文实作练湖则故字必误字也下文令弟谐遏马林溪钞本谐作诣今亦据元和志改正】 周回四十里晋时陈敏为乱据有江东务修耕织令弟谐遏马林溪以溉云阳亦谓之练塘溉田数百顷 按新唐书地理志练塘周八十里里数与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及刘晏状多寡不同 寰宇记引语林曰晋太傅褚裒游于湖狂风忽起船欲倾褚公已醉乃云此舫人皆无可招天谴者唯孙兴公多尘垢正当以厌天灾耳 舆地志曲阿出名酒皆云后湖水所酿故醇烈也今按湖水上承丹徒高骊覆船山马林溪水色白味甘文选宋文帝有济曲阿后湖诗颜延年有游后湖诗 按练湖有唐刘晏南唐吕延祯奏状及延祯序铭古刻漫漶鲜有传者今并备载使来者有考 唐东都河南江淮等道转运使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刘晏状得刺史韦损丹阳耆寿等状上件湖案图经周回四十里比被丹徒百姓筑堤横截一十四里开渎口泄水取湖下地作田其湖未被隔断已前每正春夏雨水涨满侧近百姓引溉田苖官河水干浅又得湖水灌注租庸转运及商旅往来免用牛牵若霖雨泛溢即开渎泄水通流入江自被筑堤已来湖中地窄无处贮水横堤壅碍不得北流秋夏雨多即向南奔注丹阳延陵金坛等县良田八九千顷常被淹没稍遇亢阳近湖田苖无水溉灌所利一百一十五顷田损三县百姓之地今已依旧涨水为湖官河又得通流邑人免忧旱潦奏闻中书门下牒浙西观察使与韦损勿使更令修筑致有妨夺永泰二年四月十九日 【右刘晏状】 南唐知丹阳县镇兼检点馆驿迎送官事吕延祯奏其畧曰当县有练湖源出润州高丽长山下注官河一百二十里当县丹徒金坛延陵人户并同润臣读石碑得闻湖利访诸乡老咸曰畴昔以湖有为故立碑于县门其废于今将百年矣当为湖日湖水放一寸河水涨一尺旱可引灌溉涝不致奔冲其膏田几逾万顷昔环湖而居衣食于渔者凡数百家有斗门肆所臮前唐末兵乱之后民残湖废安仁义取斗门余木以修战备自此近湖人户耕湖为田后来弓量赋称祖籍农商失恃渔樵失业河渠失利租庸失计民思复湖以御灾奈何无所寘力焉苟欲访其利病则读碑可知观湖可见臣频承条制葺陂塘切度其湖为利甚博遂为材役工于古斗门基上以土堰堰捺及填补破缺处初谤议震动谓臣弗良图且废湖丰已者不十余家有湖无灾者四县之地臣明知利害独如弗闻自今岁秋后不雨河道干枯累放湖水灌注使命商旅舟船往来免役牛牵当县及诸县人户请水救田臣并掘破湖岸给水如将久远须置斗门方得通济其斗门木植须用(木兔)楠乞给省场板木起建状下所司处分升元五年十月四日 不作利物不仁不翦害物不义不仁不义不足为人先王投凶于四裔尽力于沟洫葢亦除害兴利以厚生民也延祯尝思致力于人致身于君会国家乏使命为丹阳令因旧碑预闻练湖之事噫世所嫉害大利小者其以湖为田之谓欤使今之人不获其利而罹其害旱益枯槁涝滋昏垫徒永叹其灾而莫测其乱也田无十室之用湖富四县之利智者可以从长愚者不可虑始利岂可废害岂可留且湖之兴废有似随国之兴废兴于前唐之初废于前唐之末今我唐开国斯湖岂得废也具事以闻克谐天心大赉梓材以充门键传命遐迩罔有不悦待事黔庶率皆相庆于是筑塞环岸疏凿斗门民若子来役俟农隙人不劳而物成财不匮而用毕大泽既陂大水既潴物得其利民除其灾波澜弥弥鱼龙以依菰蒲莓莓邑人所资步之终日不得其极望之若海莫知其涯雷雨时行源流归壑穑人之功不侃言而获乃植柳以助其防兴工以陪其阙岁旱靡俟雩河源不患竭丹阳耆旧扬言曰昔之复复其侵今之复复其废是韦公之平其初而公以成其终也事虽殊时功其一揆而今而后民其有望庶几免于患矣愚虽不敏聊以为铭海大兮波涛溺人湖深兮润泽生民兴废我恐有数利害孰云夺伦风动菰蒲靡靡浪摇龟鱼鳞鳞远哉韦公兮予将复新赫赫然帝命兮永敷万春 【右吕延祯奏状并铭】 淳熙二年秋旱文惠钱良臣时为总领请以县官缗钱及粟募民力浚湮湖治堤之圯而穴者以助荒政上命之诏使归与郡太守具闻大资沈复自蜀移守相与计徒庸度疆域集三邑少壮之可任者浚治之教官陈伯广为记其畧曰自长山合八十四流而为辰溪自辰溪而为湖湖又自别为重湖堤环湖四十里而筑高于旧者六尺加厚四十尺而半杀其上旧疏为斗门者五为石石达者三为石函者十有三皆以备蓄泄也今加版于石达十有二寸加函之管数倍之而易十门之柱以石者眂函之数均用民力二十二万六千二百九十有七总为米一万八千八十石为钱二千一百三十一万四千八百皆有奇而钱出于郡帑者五之三鸠工于冬十二月之戊寅粤明年三月朔而班其役 湖分上下 上湖 横坝 东西斗门 顺渎斗门 横坝石(石达) 泾州石(石达) 令公函 戴家函 伍伯婆函 张函 尧函 下湖 南北斗门 姚婆石(石达) 胡头函 洪家函 新函 蔡陂函 观松函 龙城后函 南石函 秋函 蔡佑杂记云湖之作本缘运河又有上湖在高卭处京口诸山之南水自马林桥下皆归练湖湖之底高运河丈余昔年遇岁旱运河浅即开练湖斗门放水入河古有石记言放湖水一寸则运河水长一尺近岁练湖浅淀上湖皆为四近民田所侵畜水不多堤岸斗门多不修治若遇旱则练湖不足以济运河夹冈之浅    金坛县     思湖 在县南六里东北受荆溪水西南流十二里入大溪     高湖 在金坛县西北十里周回百余顷北受五中渎南流十二里入大溪 寰宇记在县北一十二里灌田一十二顷此二塘梁普通五年庐陵王记室参军谢德威置隋日废武德二年本州岛岛刺史刘元超重修复因以为名焉     长塘湖 在金坛南三十里周回一百二里又名洮湖 【南徐州记字书洮音姚】 即五湖之一 【周处风土记以太湖射湖贵湖滆湖洮湖为五湖此即洮湖也其水连震泽入松江至海 韦昭郦道元皆以此为五湖之一】 旧有八十一浦口后所存惟二十有七皆淤塞不通 【皆淤塞不通○(钞本此下有京口耆旧传一段) 案 四库全书提要云京口耆旧传所载京口人物始于宋初迄于端平嘉熙间考端平嘉熙乃理宗年号则耆旧传之成书当在理宗以后嘉定乃宁宗年号在理宗以前作嘉定志者断不得见耆旧传而引之此必咸淳志之文也今移入附录之内后凡引京口耆旧传者仿此】 晋王恭兵败走至长塘湖 王舒子允之追韩晃于长塘湖 宋泰始二年庾业至长塘湖即与义兴太守刘延熙合于湖口夹岸筑城制遣沈怀明等东讨以督护任农夫助之自延陵出长塘力战大破业遂弃城走 唐张籍诗长塘湖一斛水中一斛鱼    港    丹徒县     涧壁港 在城东南三十里 按涧壁又作谏壁以南史考当从谏 【涧壁又作谏壁以南史考当从谏 案戴氏守梧云南史实作练此谏字疑练之讹传写者以意改据陶南村古刻丛钞所载宋碑及沈约宋书史记吴王濞列传正义皆作练壁谏字无所取义乃练字之讹以形声相近也此作涧本马令南唐书当由土俗语音借苏东坡诗中已作谏壁则练之误谏自宋始矣其说固核然宋志中涧壁谏壁屡见当是各据所引之书所谓今两存之者正指全书而言南史谏壁疑是当时所见之本不与今所传本同】 以南唐书卢绛传考当从涧今两存之     丁卯港 在城南三里即晋所立丁卯埭 舆地志晋元帝子车骑将军裒镇广陵运粮出京口为水涸奏请立埭丁卯制可因以为名许浑诗序言于朱方丁卯涧村舍手写乌丝栏戏目之为丁卯集葢浑尝居此     萧塘港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     洪信港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     炭渚港 在城西南四十里     丹徒东西二港 并在城东南十八里     上朱港下朱港 皆在城东南上港四十三里下港四十五里     黄港 在城东南四十里     高义港 在城西南三十里     乐亭港 在城西北十五里     泄沟港 在城东南三十五里     戴港 在城东南四十三里     庙渎港 在城东南三十八里     大港 在城东北四十八里    丹阳县(缺)    金坛县(缺)    塘    丹徒县     新丰塘 在城东南三十五里 元和郡县图志新丰湖晋大兴四年晋陵内史张闿所立旧晋陵地广人稀且少陂渠田多恶秽闿创湖成灌溉之利本传时所部四县并以旱失田闿乃立曲阿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葛洪为其颂计用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二十功以擅兴造免官后公卿并为之言曰张闿兴陂溉田可谓益国而反被黜使臣下难复为善帝感悟乃下诏曰丹阳侯闿昔以劳役部人免官虽从吏议犹未掩其忠节之志也仓廪国之大宝宜得其才以闿为大司农     官塘 在城南八里     下鼻塘下鼻港 皆在城西八里    丹阳县(缺)    金坛县(缺)    溪    丹徒县     马林溪 在城南三十里唐皇甫冉有舟行至马林溪遇雨诗     辰溪 自丹徒县境经延陵镇北流入于金坛境本名蜃溪 【蜃音犯孝宗庙讳故俗呼为辰溪】    丹阳县     白鹤溪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一名荆溪出于县之古荆城故名溪流贯金坛县北入毘陵郡境    金坛县     大溪 在县西二里南徐州记大溪东南一百三十七里入长塘湖